面向个人终身学习的数字化学习服务模式中用户模型的构建研究
实现“人人通”的“网络学习空间”是什么
实现“人人通”的“网络学习空间”是什么作者:谢泉峰来源:《中国电化教育》2017年第02期摘要:实现“人人通”的“网络学习空间”特指某一类学习空间。
要理解实现“人人通”的“网络学习空间”是什么,可以回归概念的原型,即通过湖南省职业教育系统在信息化建设推进工作中所依托的世界大学城空间来分析。
该文基于世界大学城空间所具有的特点,得出网络学习空间具有五个特征:采用实名制度、账号终身使用、空间人人拥有、资源创新运用、组织功能强大。
它是基于开放式的云计算架构,由企业专门为学习设计的,以学习者为中心,个人可终身使用的实名制网络虚拟空间。
该空间依托云平台汇聚海量优质资源,可满足各类交流互动需要,以实现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并实现学习全过程的智能化管理。
与一般网络学习空间的不同在于,它是实名开放共享、技术深度融合、拥有智能管理、支持模式创新的空间。
关键词:三通两平台;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世界大学城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完成“三通工程”(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被列入主要任务,它凸显了该项工作的重要性。
然而,清华大学蒋东兴发现,这里的“三通”与之前的“校校通”“班班通”并非是完全一致的概念,江苏师范大学杨现民等认为即便是网络学习空间的内涵,目前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实践领域都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俞敏洪也提到,对于什么是网络学习空间,各地存在着大量的疑问。
“三通工程”中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究竟是什么?其中提到的“网络学习空间”又是指怎样的空间?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
一、“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源起我国提出“三通工程”“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较早的是国家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督导、湖南省教育厅原副厅长王键,出自湖南省职教系统依托世界大学城空间平台进行的教育教学信息化改革实践总结。
(一)实践探索2010年3月,湖南省教育厅职教管理部门通过调研,决定依托世界大学城空间平台推动湖南省职教信息化工作。
面向个人终身学习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生态化发展模式研究
体理 论与 S OR 20标准组织资源 ,实现资源的标准化和有 C M . 序化 ;在资源 的生长 阶段采用协 同编辑 方式丰 富完 善数字化 学 习资源 ;在进化阶 段应用生态学优胜 劣汰机制 ,实现资源 的动态更新 ; 在演变 阶段 实现 资源 的版 本升级与消亡 , 见图 1 。
生态理论研究教育信息化【。 2 在资源建设方面黄荣怀 ( 0 1 、 】 2 0 )
何 克 抗 (0 3 、 智 庭 (0 3 、 新 (0 3 、 胜 泉 ( 0 3 、 20 )祝 20 ) 丁 20 ) 余 2 0 ) 黎 加 厚 ( 0 3 、杨 改 学 (0 5 、 顾 小 清 ( 0 5 等 人 分 别 20 ) 20 ) 20 )
学》一书 ,开创 了教育 生态 学的先河 。华东师范大学吴永和 、
祝智庭 一直在教育 生态 学领域进行研 究,在 《 基础教 育信息 生态系统 白皮书》 中对基础 教育信息生态 系统进行较 深入地 分析 ,并 在教育信 息化 技术标准开发 的新挑 战报告 中提 到学 习生态 。北京师范大学 余胜 泉 ,陈莉 ( 0 6 2 0 )提 出利用信 息
第2 2卷
现 代 教 育技 术
M o e u ain lT c n lg d m Ed c to a e h o o y
V o1 2 .2 N O. 2 2 1 01
2 1 年 第 1期 02
面 向个人终身学习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生态化发展模式研究
张赛 男 , 赵 蔚 嘀讯 剖 怍 孙 彪 梁 子娟
【 关键词 】终身学习;数字化学习资源;生态化发展 【 中图分类 号】 00 7 G4 .5 【 文献标识码 】 A 【 论文 编号】10 i8 9 2 1 ) 1 0 3 5 0 9 0 7( 0 2 0 —o 8 —0
面向终身学习信息素养的内涵 演进与标准
4、信息评价能力:面对各种信息来源和真假难辨的信息,人们需要学会客 观、全面地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5、信息道德与法律意识: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人们应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尊重知识产权,避免信息滥用和侵犯他人隐私。
二、终身学习信息素养的演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终身学习信息素养也在不断演 进。以下是几个主要阶段:
三、信息素养的构成要素
1、信息意识: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认知水平,能够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 和价值,自觉地和获取信息。
2、信息知识:个体对信息相关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的掌握,如信息的概念、 特征、传播方式等。
3、信息能力:个体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处理、评估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包 括信息检索、信息处理、信息评价和信息应用等方面的能力。
一、互联网时代教师信息素养的 内涵演进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传统的教学方式已 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需要更多的掌握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应对新的教 学环境。在这个时代,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也在不断演进。
首先,教师需要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例如计算机操作、网络使用等。这些 技能是获取、处理、传播信息的基础。其次,教师需要具备信息获取和整合的能 力。在互联网时代,信息量巨大,教师需要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的信息, 并将其整合到教学中。此外,教师还需要掌握各种教学软件的使用,例如多媒体 制作软件、网络课程制作软件等。
面向终身学习信息素养的内涵 演进与标准
目录
01 一、终身学习信息素 养的内涵
03
三、终身学习信息素 养的标准
02
二、终身学习信息素 养的演进
04 参考内容
一、终身学习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是指人们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处理、 信息交流、信息评价等方面。在终身学习的背景下,信息素养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具体来说, 终身学习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自适应学习系统述评及其优化机制研究
学习者提供学习服务的网络学 习平 台。 目前 , 很多 高校或远程教育部门使用 的网络学习系统有 Bak l . c b ad C me or ( o l 学 , 9 7) We C Mury G l— l大 1 9 、 b T( r o a d
b r ,9 7 、 o l( rnD u im s2 0 ) S K i eg 19 ) Mode Mat o g a ,0 2 、a a i a
供给学习者都是千篇一律的学习活动顺序和学 习资
卷调查 I 的内容主要 围绕 了 5个 问题进行 : 1 你 ()
【 基金项 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 编号 : J801 ) 面向个人终身学习的数字化学习服务模式研究” 吉林 0 A 802 “ 8 ;
省科技发展计 划项 目( 编号 :07 5 1 “ 义网环境下 的 自适应式学 习系统研 究” 2 0 02 ) 语 研究成果 。
自适 应学 习 系统 的 出现是 为 了解决 传统 的 网络 教育 中 , 所有 学 习者 都 用 相 同课 件 ( n oe—s e—fs i i z t
—
什么?() 4 你认 为 在 网络 学 习 环境 中学 习存 有 哪些 不足?( ) 5 你认 为 应该 如何 设 计 网络 学 习 环境 才 能 激 发 大家 的学 习兴 趣 。从 调 查 结 果 显 示 , 中 8 . 其 6
据 用户特性 动态适应地呈现个性化 学习 内容。因此 , 构建 自适应 学习系统是 解决学生需求的 个性 化与教 学资 源的 静 态化 的有效方案。本文对 国内外一 些常见 的 自适应学 习系统进 行 了研 究分 析 , 总结 出其特 点和不足 , 设计 与 实 现 一个面向服 务的 自适应 学习系统 , 分别在 系统参考模 型设计 、 用户模型和领域模型构 建、 个性化 学 习资源推送 策 略、 多元化 学习资源建设 以及 系统依 据学 习风格模型适应性 呈现 学习活动序 列和学 习资源等方 面做 了大量的优化
大规模在线教育平台的学习者画像建模研究
大规模在线教育平台的学习者画像建模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规模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改变了传统教育的面貌。
在线教育平台以其便捷、灵活的学习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学习者的青睐。
然而,在这个庞大的学习者群体中,想要了解每个学习者的需求、特点和习惯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研究学习者的画像建模成为近年来大规模在线教育平台关注的热点问题。
学习者画像建模是指将学习者的个人信息、学习记录、学习行为等多维度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通过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得出学习者的特征和行为模式,进而进行个性化推荐和学习服务。
具体而言,学习者画像建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问题:首先,如何收集学习者的数据。
大规模在线教育平台通常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因此数据收集是学习者画像建模的基础。
平台可以通过用户注册信息、学习记录、作业提交情况、交互行为等方式收集学习者的数据。
另外,可以考虑引入问卷调查、用户反馈等方式收集学习者的主观信息,丰富学习者画像的内容。
其次,如何处理和分析学习者的数据。
学习者的数据通常是庞大且杂乱的,平台需要借助数据分析和挖掘的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清洗、加工和分析。
可以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学习者的行为模式、学习偏好等进行建模和预测。
同时,平台可以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挖掘出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和知识。
然后,如何识别学习者的特征和需求。
学习者的特征包括但不限于年龄、性别、学习目标、学习习惯等。
平台可以通过聚类分析、关联规则挖掘等技术手段对学习者进行分类和归纳。
例如,根据学习者的兴趣和倾向,将学习者分为不同的群体,并为每个群体设计相应的学习推荐策略。
最后,如何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
学习者画像的建模目的在于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
平台可以基于学习者的特征和需求,推荐适合其学习目标和兴趣的课程、资源和学习路径。
此外,还可以通过为学习者定制学习计划、提供在线答疑和辅导等方式,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
学习资源个性化推荐系统的学习者模型构建
学习资源个性化推荐系统的学习者模型构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类学习资源呈现爆发式增长,学习者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面临着信息过载和资源分散的问题。
个性化推荐系统成为了解决学习者获取有效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会围绕学习者模型构建,探讨学习资源个性化推荐系统的相关内容。
一、学习者模型构建的意义学习者模型构建是个性化推荐系统的基础,它主要包括用户建模和学习资源建模两个方面。
用户建模是根据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和行为习惯,利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技术构建学习者的模型,包括兴趣、偏好、知识水平等方面的描述。
学习资源建模是将学习资源进行结构化和标注,以便于系统能够从中挖掘出与用户需求匹配的资源。
学习者模型构建的意义在于通过建立模型,能够更好地理解学习者和学习资源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个性化推荐系统提供更准确的推荐结果。
1. 数据采集学习者模型构建的第一步是进行数据采集,主要包括学习者的行为数据和学习资源的元数据。
学习者的行为数据可以通过学习平台、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等渠道进行采集,包括学习历史、点击行为、评分行为等。
学习资源的元数据包括资源的标题、标签、内容、作者等信息,可以通过资源发布平台、网页抓取等方式进行采集。
2. 数据预处理一般来说,原始的行为数据和元数据存在着噪音和冗余,需要进行清洗和整合。
在数据预处理阶段,需要对数据进行去重、过滤、归一化等操作,以使数据能够被系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
3. 特征提取学习者模型构建的关键之一是特征提取,即从原始数据中挖掘出能够描述学习者和学习资源的特征。
学习者特征可以包括年龄、性别、学历、兴趣爱好等,而学习资源特征可以包括主题、内容类型、难易程度等。
特征提取的方法包括基于规则的特征提取、基于统计的特征提取和基于机器学习的特征提取。
4. 模型训练在完成特征提取之后,就可以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构建学习者模型和学习资源模型了。
学习者模型可以采用协同过滤、内容推荐、标签推荐等方法进行训练,而学习资源模型可以采用主题挖掘、内容分析、关联规则挖掘等方法进行训练。
《清华大学信息化建设中用户服务的研究与实践》
清华大学信息化建设中用户服务的研究与实践金毳,袁芳(清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中心,100084)摘要:清华大学的大规模信息化应用建设经历了10年的研究、规划与建设,已经完成了从局部到全面,从个体到集成的信息化建设阶段,在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过程中,信息用户与用户需求迅速增加并不断变化,使用户服务逐步成为信息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概括了清华大学信息用户及用户需求的特点,并结合用户服务的经验体会及发展现状,总结了用户服务的发展阶段、工作特性、组织结构及服务理念。
关键词:信息素质;个性化;服务理念;职能域A Research of support services of information system inTsinghua UniversityJin cui,Yuan fang(Compute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enter of Tsinghua Univ.,100084)【Abstract】Tsinghua University's large-scal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experienced 10years of research,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has been completed from partial to holistic,from the individual to compositive the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phase.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informationization,the information users and needs of users rapidly increasing and changing,so that support services gradually become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of a important work.This article summarizes information users and user needs Tsinghua University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xperiences of support service and the current development,summed up the support services development phase,work characteristics,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service concepts.【Key words】Information Literacy,Individuation,Service Concepts,Function Area1前言高校信息化经过近20年的探索与实践,已从初级阶段进入全面推进阶段,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所学校现代化教学、科研、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面向知识建构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模型构建及实践研究
面向知识建构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模型构建及实践研究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4)二、理论基础 (5)2.1 跨学科主题学习理论 (7)2.2 知识建构理论 (8)2.3 模型构建的方法论 (9)三、跨学科主题学习模型构建 (11)3.1 模型的基本构成要素 (12)3.2 模型的构建步骤与策略 (14)3.3 模型的评价与优化 (15)四、实践应用与策略探究 (16)4.1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流程 (17)4.2 教师角色与能力的转变 (19)4.3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20)4.4 课堂管理与教学评价的创新 (21)五、案例分析与反思 (23)5.1 成功案例剖析 (24)5.2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25)5.3 对未来研究的启示与展望 (26)六、结论与建议 (28)6.1 研究结论总结 (29)6.2 对教育实践的建议 (30)6.3 研究的不足与局限 (31)一、内容描述本文将阐述知识建构的理论基础,解析知识建构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在联系。
将介绍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念及其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阐述如何通过跨学科学习促进知识的整合与创新。
本文将构建面向知识建构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模型,该模型将围绕知识获取、知识整合、知识应用、知识创新等关键环节展开,旨在通过模型的构建,提供一个可操作性强、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框架。
本文还将对模型进行实践研究,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展示模型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其实践效果,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改进建议。
将探讨如何优化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路径,提高学习效果,促进知识的深度建构与应用。
本文将总结研究成果,提出面向知识建构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未来发展方向,为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档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发展与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摘要:信息技术变革和教育理念创新加速了终身教育的实践,普适计算技术和泛在学习方式的出现加速了构建全民学习型社会的步伐。
学习不仅需要数字化学习环境和基础设施,还需要学习支持服务,这是实现学习的基础和核心,也是践行终身教育理念的“软环境”。
从终身教育的角度阐释学习的基本特征,研究设计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框架,分析实现系统架构的核心技术,促进学习与终身教育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构建引言“十四五”期间,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词应该体现在“服务”和“融合”两个方面。
在现代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建设初期,以持续终身教育体系为基础,开始支持和满足各类学习群体和个人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重点是完成三项任务。
一是自下而上构建多种线上线下一体化学习平台,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与整合,二是各级建立各类终身学习推广组织。
三是组建从事终身教育的专业队伍,建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专业方法标准和晋升评价体系。
首先,在“服务”和“融合”的内涵上,将终身教育的理念深化为终身学习,将终身教育作为以服务为重点的富裕国家的教育战略提出。
人们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服务”的前提是“融合”。
这是因为,服务“每一个人”的基本目标,只有尽可能多地整合不同的社会教育资源,才能实现。
具体的行动方案有两个,一是成立全国终身教育资源协调推进办公室,与全国终身教育资源库共同建设大型终身学习平台。
目前,可以通过终身学习平台,通过各地区的大学、中学、小学以及郊区各类机构,整合并最终收集各种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或课程,供社会共享。
运营全国终身学习资源库,实现全民终身学习一体化目标,关键是“过关”。
也就是说,由于隶属关系、机构、制度和利益的差异,形成了一个一体化的整合机制,必须克服教育机构或形式之间的各种障碍。
因为只有在国家层面建立了巨大的“终身学习超市”的国家才能从根本上满足人民对终身学习的确切需求。
一、全民终身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础首先,在“服务”和“融合”的意义上,将终身教育的理念深化为终身学习,将终身教育作为富国教育战略提出,以服务为核心。
在线教育平台的用户画像构建及学习行为分析研究
在线教育平台的用户画像构建及学习行为分析研究一、引言在当今数字时代中,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室的学习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需求的提高,许多在线教育平台已经涌现出来。
在线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大大提升了教育的可达性和效果。
然而,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中,如何通过了解和分析用户行为,构建用户画像,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的学习体验,成为了在线教育平台需要面临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在线教育平台的用户画像构建及学习行为分析研究。
二、用户画像构建用户画像是描述目标用户特征和行为模式的一个完整、多维度的刻画。
构建用户画像有助于在线教育平台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下面将从用户基本信息、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三个维度构建在线教育平台的用户画像。
(一)用户基本信息用户基本信息包括用户的年龄、性别、地区、教育程度、职业等方面。
在线教育平台需要根据不同特征的用户提供更加精细的服务。
1、年龄不同年龄段的用户有着不同的学习需求。
例如,青少年更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而成年人则更注重实用技能等。
同时,年龄还与用户学习方式、学习时间等方面有关。
2、性别男女性别在学习方面存在不同需求差异。
例如,女性学习语言能力可能更强,男性学习能力更注重数理方面。
3、地区用户的地区随着不同区域教育质量差异较大,例如北方学生英语学习需求可能会更高,南方学生则更注重语文方面。
同时,不同地区用户对教育资源和学习方式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
4、教育程度用户的教育程度是判断用户学习能力和潜力的重要标准。
不同教育程度的用户所涉领域和难度可能不同,针对其特点提供课程和教学方案也应有所不同。
5、职业用户的职业也是用户需求的重要参考。
例如金融企业员工可能会更关注金融类课程,IT行业人员可能会更注重技术类课程等。
(二)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指用户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模式和习惯。
在线教育平台需要通过分析用户的学习习惯,为用户提供最佳学习体验。
“动机、过程、效果”三位一体式网络学习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该评价体 系为指导 , 设计 开发 了东北师范大学 网络与 继续教育 学院的 网络课 程—— 《 织行 为学》 并将其 应用 于 组 , 网络成人 学历教 育中, 实践反馈该评价体 系对激发 学 习者 学习动机 、 促进 学 习者学 习进 程 , 高学 习者 学习质量起 提 到 了积极有效 的作 用。
生评 价 的权威 , 生 自我 评 价 及 学生 之 间互 评 往 往 学
终 身教 育 的推进 与学 习 型社会 的建设 推动 了 网
络 教育 的发 展 , 网络 教 育 凭 借 着 时空 的适 应 性 和 教
被忽 略 ; 价过 程 与学 习过程分 离 等等 。 评 鉴 于此 , 文综 合 考 量 学 习动 机 、 习过 程 、 本 学 学 习效 果三个 维 度 , 合 过 程性 评 价 与诊 断性 评 价 方 融 式 , 出了“ 提 动机 、 过程 、 果 ” 位 一 体式 网络学 习 效 三 评 价 体系 的构建 方 案 , 设 计 开发 了东 北 师 范大 学 并 网络 与继 续 教 育 学 院 的 网 络 课 程— — 《 织 行 为 组
育 的开敲 I 在很 大 程 度 上 解 决 了跨 区域 师 资 优 化 生, 组合 分 配 的问题 , 而 , 然 网络教 育 中的师 生处 于 时空 分离 的状 态 , 如何 建 立 合 理 有 效 的学 习评 价 体 系 用 以保 证学 习质 量 , 已成 为 国 内外 学 者 的 研 究 热 点 。 在 国外 , 国 国家 教育 协会 N A 和黑板 公 司联合 发 美 E 布 了《 线学 习 质量 》 q at 0 el e 开启 了基 在 (uly nt i ) i h n
络 学 习评 价体 系普 遍存 在诸 多 问题 , : 如 网络 教育 评 价 方式 单一 , 以评价 目标为 中心 , 侧重 于诊 断 陛评 价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中心服务模式探索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中心服务模式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
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03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中心服务模式的 构建
构建原则与方法
原则
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实 现学生学习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
方法
基于学习数据分析,为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学习方案,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 源,建立学习共同体,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本研究主要集中在短期效果评估上,缺乏对学习中心长期运行和持续改进的跟踪研究。未 来可以对学习中心进行长期跟踪研究,以评估其长期效果和改进空间。
跨学科合作不足
本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领域,但学习中心的建设和应用也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经验和理论 。未来可以加强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以获得更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起源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中心服务模式起源于20世纪末的美国,当时是为了应对传统教育模式 的问题和缺陷而提出的。
发展历程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该模式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可和推广,各国根据自身国情和教育 体系,对该模式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和应用。
当前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中心服务模式正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的 方向发展,如在线学习平台、智能推荐系统等。
VS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 育改革的推进,高校图书馆面临着 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如何适应 新的教育环境和服务需求,提高图 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是高校图 书馆发展的重要课题。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中心服务模式,提高高 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术发 展。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中心服务模式的必要性
数字化学习与终身教育研究
校园网络资源应用报告数字化学习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面向社会大众提供数字化学习和终身学习服务的教育环境,它充分发挥了现代网络的优势和社会公益性的优势,是一种高效、便利、开放的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建设学习型城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有效途径。
新世纪呼唤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行为。
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基础教育的改革已经从考试改革、课题改革、教材改革发展到学习方式的变革,为此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校园网的建立和完善,在数字环境下实行化学教学已成为可能,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水平,利用网络资源展开课堂教学是必然趋势。
因为数字环境的信息多样性、资源共享性、活动交互性、动态开放性、超文本的结构性,较强的可移植性等优势,将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学习工具,更有效地改善学习。
整合了现代多媒体教学优势的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技术已悄然走进了学校。
它的优势在于:全新的可视化功能,大大增加了教学的视觉效果,为师生提供了一个优秀的教育平台,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当中,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教学达到最优化,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过程中,假如过度突出教师的“表演”,必然导致学生缺少必要的课堂读书、思考与讨论的时间,学生就会缺少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其语文学习水平显然难以提升。
在教《桂林山水甲天下》时,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上白板来自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写“山”写“水”的语句随意拖拉到看图片、联想文章语句的环节,这个环节让学生和白板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亲密接触,拉紧了学生和媒体之间的距离,使奇山异水更加形象、直观地表现在学生眼前。
电子白板与众不同的就是具有拖放的功能,能够随意拖动漓江江水的秀丽之美、壮观之美和山之形、山之声、山之色,这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大大提升了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意境美。
假如是普通媒体课,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就要把想突出的重点句子、重点词语都事先编好颜色做成无数张幻灯片和各种链接才能完成,并且教师还要受电脑鼠标的制约,一次次点,不敢离电脑太远,很是麻烦。
河南省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路径研究
河南省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路径研究作者:张倩赵河张海定来源:《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4年第05期摘要: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任务。
应从创设制度激励环境、推动各类教育融通发展、实施社区教育创新发展工程、实施老年教育效能提升工程、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工程、加快发展“互联网+”终身教育等方面入手,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推动河南省终身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河南省;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多次提出“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健全继续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加快建设书香中原、学习型社会。
从国家和河南省的政策上看,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国之大计、民生之本、强国强省之基,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任务。
一、河南省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发展现状(一)政策供给不断优化近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7—2020年)》,河南省教育厅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大力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意见》,老年教育、社区教育工作实现了省级层面的政策突破。
(二)组织体系持续完善目前,河南各省辖市以及济源示范区已成立社区大学16所、县区级社区学院82所、乡镇(街道)社区学校1096所。
以省开放大学为龙头、市级社区大学为骨干、县级社区学院为主体、乡镇社区学校为支撑、村级社区居民学习点为基础,覆盖城乡的五级终身学习服务网络更加完善。
(三)示范效应更加显著河南省各级示范性单位,立足当地特色,勇于實践探索,郑州市、新乡市等地已将社区、老年教育工作纳入教育专项督导,郑州市、周口市等地设立了社区教育、老年教育专项经费。
突破思维定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近些年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广东省历史高考试题呈现出形式新颖、考查热点、贴近社会生活,注重体现历史的现实功能等特点,利用政府政策和中外史学著作、民俗和文艺作品、名人名言和学者的学术观点或最新研究成果等这种以情景材料或者原始史料为切入点创设全新情境的命题方式,注重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地步。
日本1995年召开了由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组成的“终身学习审议会”,要求高等教育机构必须向社会敞开大门,广泛吸收在职成人进入高等教育机构学习。
在欧洲许多国家的大学通过公开讲座、成人教育中心、函授等形式为人们提供了继续教育和回归教育的机会。
(二)尊重教学规律,服务好教师的教学工作高校要真正发挥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功能,必须构建“服务型”的管理体系,树立为教师和学生师生提供优质服务的理念。
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和事务管理采用弹性管理机制,对涉及教学和教师利益的事项吸纳教师参与决策过程,让教师真正体会到自己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和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全身心投入教育,为终身教育添砖加瓦。
三、终身学习理念下教师如何教好教育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目的性,教育蕴含着社会对人才的期待,具有一定的价值承载。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在终身学习理念下,教师的作为空间是巨大的。
(一)教师要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认同终身学习理念终身教育是一种知识更新、知识创新的教育,终身教育的主导思想就是要求每个人必须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
每位教师都必须具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不断地提高自我素质,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以使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等跟上时代的变化,提高对教育和学科最新发展的了解。
终身学习的能力既是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也是教育变革对教师职业角色提出的要求。
设想如果一个老师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从始至终都是一成不变的,他如何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材?中小学首先应该抓好对教师的培训,教师自己也需要端正态度,不断进行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实现人人享有终身学习机会:方向、框架与行动路径——UIL《2022-2029年中期战略》之解析
实现人人享有终身学习机会:方向、框架与行动路径——UIL 《2022-2029年中期战略》之解析李文淑;李凯【期刊名称】《远程教育杂志》【年(卷),期】2022(40)5【摘要】终身学习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作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施攻坚阶段的标志性成果,2022年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UIL)发布了《人人享有终身学习机会:2022-2029年中期战略》,旨在促进人人都能成为一个有机会、有能力和有效率的终身学习者。
该《战略》进一步明确和深化了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核心主题:建立优质的学习生态系统;融通贯穿所有公民终身的技能培育;让终身学习具有真正的包容性。
其发展框架兼顾了学习内容的重新定义、边缘化群体的需求、科技赋能下的学习和教育者的转型以及促进城乡合作的关键议题。
同时,《战略》提出了“建立学习中心,以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扩大学习型城市网络的影响力,支持地方、国家和全球层面的终身学习政策制定、实施与强化评估”的行动路径,这对我国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进一步建构、精化、细化和深化具有重要价值。
【总页数】9页(P31-39)【作者】李文淑;李凯【作者单位】山东建筑大学法学院;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20【相关文献】1.我国农村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规划目标普及阶段中期评价总结报告2.解析广东路径“人人享有”到“公平享有”3.构建迈向2050的终身学习生态系统:要素、愿景与行动方向——UIL《拥抱终身学习文化》报告之解析4.发展中国家实现人人享有受教育权的基石———终身学习的立法与服务体系的建立5.发展中国家实现人人享有受教育权的基石——终身学习的立法与服务体系的建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泛在学习环境下的终身学习型研究项目
17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信 息 技 术DOI:10.16661/ki.1672-3791.2018.35.017泛在学习环境下的终身学习型研究项目①——以Format Lib项目为例乐璐 徐山 叶明珠(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2)摘 要:Format Lib项目主要研究内容指在复合出版模式下的适合泛在学习环境的资源架构建设,包括从资源框架划分,到全媒体发布的整体技术架构和营销模式,进行全盘统筹规划,强调知识管理和知识复用,实现不同层次的服务,实现高效的知识传播。
本文首先导入了项目背景,接着介绍了主要研究内容和项目的创新点,并给出了总体技术方案、确定了项目技术路线,最后对全文做了总结。
关键词:移动学习 泛在学习 终身学习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2(b)-0017-02本文中指的Format Lib项目是建立在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大规模持续性终身学习研究型项目,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Learning analytics),建立办公自动化信息技术资源系统,实现个性化的无缝学习,面对人群为考级考证(学生为主)和信息技能需求(社会人士为主)的各类群体,通过课内与课外学习、正规与非正规学习相结合,促进各种学习协作和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保持项目的延续性和终身性,其产品表现为全媒体发布下的多种形态,有传统(纸质、电子)图书、网站、APP STORE和微信公众平台,它们分别针对不同消费、学习习惯的用户,彼此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作用,做到线上线下同步发售。
1 项目背景项目已于2013年2月正式开始启动,在应用创新上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其运作模式已被市场证实是确实可行的。
2013年12月,与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合作出版发行的支持移动学习、符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作为项目启动阶段的成果,其创新部分受到出版界和教育技术界诸位专家的一致认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金项 目】 育部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资助项 目( 基 教 编号 :8A 8 02 “ 0 J 80 1 ) 面向个人 终身学习的数字化学 习服务模式研究 ” 。 【 者简介 】 作 张赛男 , 东北师范 大学博 士研究生 , 吉林 财经大学 网络实验 中心教 师 ; 赵蔚 ,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学 习服务模式 中的用户模 型的构建方案 , 并对该用户模型各 维度进行 了概 念界 定、 述 了该 用户模 型各 维度 的表 详
示方法及判定与修正 方法。
【 关键词 】终 身学 习; 个性化服 务 ; 户模 型 用 【 中图分类 号】 44 G 2 G 3 78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0 1 80 (0 10 — 0 8 0 10 — 70 21 )6 06 — 5
【 摘
要 】 随着终 身学 习理念的 日 渐深入 , 习支持服务 体 系的研 究也 随之升 温。用户模型核心部 分也越 来越受到 国内外研 究者的普 遍关注。本文从领域相 关和领域 无 关两方面 , 综合 考量知识水平 、 认知能力 、 学习兴趣 、 学习风格和学 习偏好 五个 维度 , 出了一套 面向个人 终 身学 习的数 字化 提
远 距
2 1 - 6期 总 第 1 8 0 li 第 f 3
面 向个 人 终 身 学 习的数 字 化 学 习服 务 模 式 中 用 户 模 型 的构 建 研 究
张赛男‘ , 、赵
(. 1 东北师 范大学 吉林 长春
蔚 梁子娟 唐 , ,
群
长春 10 1 ) 3 17
10 1 ;. 3 17 2 吉林财经 大学 吉林
关对 远 程教 育 院校 、 对学 习者 人生 和社 会生 活 、 对学 习者 自身 以及来 自社 会各 界 的观 点 和评价 资料 。陈 丽 教授 提 出 了学 习风格 三个 维度 , 即生理 维度 、 验 经 维度、 心理 维度 。本课 题 组在 赵蔚 教授 指 导下 , 也先 后 在《 于认 知 风 格 的 WE 基 B数 据 挖 掘 建 构 学 生 模 型》 《 、 基于语义 网的 自 适应学习系统 中用户模型的 研究》 《 、基于 Fl r Svr a e e — ie n量表用户学习风格 d l m 模 型 的修 正研 究 》 , 认 知水 平 和 学 习 风 格 维 度 中 对 的测量 和估 算进 行 了论述 。 然 而 上诉用 户模 型对 用 户特 征 的分析 还 不够 深 入, 考量维度相对单一、 主观 ; 在模型 的构建 中普遍 采 取 了定性 描述 的表 示 方 法 , 法 满 足 特 定 的计 算 无 和个性 化 的推 理 ; 只对 用 户 的认 知 水 平 和 学 习 风格 进 行 了界 定 , 略 了个性 、 趣 、 好 及认 知 能 力 等 忽 兴 偏 对 用户 的影 响 。然 而 , 终 身学 习环境 下 , 户模 型 在 用 的构建 和 完善 贯穿 学 习始终 , 户模 型越 细致 精准 , 用 推荐 内容 就越 符合 用户 需求 , 因此 , 立 全面 的多 维 建 度 的用 户模 型是 构 建 面 向个 人终 身学 习的数 字化 学 习服务 模 式 的前提 。 鉴 于 此 , 文借 鉴课 题 组前期 成 果 , 用 户模 型 本 在 中加入 认 知能 力 、 习兴趣 和学 习偏 好三 个维 度 , 学 从 领域 相关 和领 域无 关两 方 面 , 合考 量 知识水 平 、 综 认 知能力 、 习兴 趣 、 习风 格 和 学 习偏 好 五个 维 度 , 学 学 并 对该 用 户模 型各 维 度 进 行 了概 念 界定 、 述 了该 详 用户模 型各维度的表示方法及判定与修正方法。
一
、
引 言
随着科 学技 术 的高 速发 展 和知识 经 济 的不断 膨 胀 ,0世 纪 6 2 0年代 提 出的关 于终 身 学 习 的 思想 , 已 发展 成 为 当代 国 际社 会 和教 育界 普遍 认 同的 理念 与 教育原则。面向个人终身学习的数字化学习服务模 式作 为终身 教 育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目的 是 以满 足 其 学 习者 的个 性 化需 求 , 发 学 习者 的学 习兴趣 , 持 激 维 学 习者 的学 习动 机 , 高 学 习 者 的 学 习绩 效 。其 中 提 用 户模 型 的构 建更 是 向个人 终身 学 习 的数 字 化学 习 服务模式的重中之重 , 因为所有的知识推送 , 服务定 制都 是 基 于用 户模 型来 完 成 的 。因 此 , 来 越 受 到 越 国内外研究者 的普 遍关 注。其 中具 有代表性 的有 C os 出 的 C L模 型 , 模 型建 立 在 诺 尔 斯 的 成 rs 提 A 该 人 教育 学 、 oe 的 经 验 学 习 和 终 身 教 育 心 理 学 等 R gr 理论 基 础 之上 , 括个人 特 征 和环境 特征 两个 维 度 。 包 凯 依 和鲁 姆 勃 尔 在 主 编 的《 程 高 等 教 育 》 书 中 远 一 将远 程 教育 学 生 的 主要 特 征 概 括 为 教 育 和 培训 、 生 活 类 型 、 础设 施 以及 人 口统 计 四 个 维度 。我 国学 基 者 丁兴 富 教授 提 出的理 论 分析 体系 将学 习者 特 征分 为 七个 维度 , : 关 历 史 和 现 状 的一 般 资 料 ; 关 即 有 有 生 理 的 、 理 的和 行 为 的人 口学 资 料 ; 关 教 育 的 、 心 有 经济的、 教的、 治的、 宗 政 民族 和种族 的 、 会 和文 化 社 的社 会 学 资料 ; 关 家庭 的 、 作 单 位 的 、 通 的和 有 工 交 通信的地理学资料 ; 有关学习时间、 学习地点 、 学习 设施 和通信条件的情境状态资料 ; 动机动力资料 ;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