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水力学任课教师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11月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水力学任课教师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图片可自由调整大小)
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
卷I
一.高等教育法规(共15题)
1.江西真题:下列()不是我国教育权法律救济体制中的制度的一种。
A.学生申诉制度
B.行政复议制度
C.行政诉讼制度
D.司法调解制度答案:D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的时间是()。
A.1971年
B.1972年
C.1985年
D.1993年
答案:D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3.在下列情形中,学校应承担教育法律责任的情形是()。
A.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但未告知学校的
B.在对抗性或者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的
C.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学校发现但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的
D.来自学校偶发性侵害造成的
答案:C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4.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规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以何种语言为基本教学语言文字()
A.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B.英语
C.合作外方规范语言
D.由合作双方商定
答案:A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5.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了()战略。
A.城乡一体化
B.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C.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D.健康中国
答案:B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6.学校对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教师,可以给予()。
A.行政处罚
B.行政处分或解聘职务
C.撤销教师资格
D.追究民事法律责任
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高校学生管理是高校以()为中心,按照教育方针的要求,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组织活动。
A.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成才
B.学校教育教学秩序
C.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
D.学生管理计划
答案:A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8.新时代党的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任务是()。
A.立德树人
B.素质教育
C.教育公平
D.教育改革
答案:A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9.十九大报告创造性地作出下述深刻的判断:“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样一种崭新的时代特征,赋予了人民“美好生活”以丰富广泛、远近兼顾的多层面内容。
由此而言,“优先发展教育”是指:()。
A.扩大就业机会
B.增加创业机会
C.教育就是最重要的民生
D.实现人生价值
答案:C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10.教师所享有的“管理学生权”是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相适应的基本权利。
A.组织
B.主导
C.主体
D.领导
答案:B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11.《教育法》第35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实行()制度。
A.专业技术职务
B.行政职务
C.教育职员
D.专业技术职称
答案:C
本题解析:《教育法》第35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实行教育职员制度。
”
12.关于教育法律规范与教育法律法规条文的关系,正确的是()。
A.有的教育法律法规条文不包含着教育法律规范
B.有的教育法律条文包含着若干个教育法律规范
C.有的教育法律法规条文仅包含着一个教育法律法规的片段
D.以上三个都对
答案:D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13.下列不属于国家为保证学生的受教育权而做的努力的是()。
A.为所有学生提供正常教育机会
B.关注贫困生,设立帮助基金
C.关注残疾学生,设立特殊教育机构
D.允许学校体罚学生
答案:D
本题解析:
不属于国家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而做的努力,体罚学生侵犯的是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14.根据我国《学位条例》规定,学位授予单位如发现已授予学位的学生有舞弊作伪等严重违反《学位条例》规定的情况,可以()。
A.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复议,撤销其获得的学位
B.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报请撤销其获得的学位
C.向学位授予单位的主管部门申请撤销其获得的学位
D.向法院申请,由法院裁决撤销其获得的学位
答案:A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15.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B.落后的社会生产
C.社会需求的多样化
D.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答案:D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二.高等教育心理学(共15题)
1.校园的整体规划及其建筑风格应反映学校内在的文化特色,它主要反映的文化形态是()。
A.校园物质文化
B.校园行为文化
C.校园制度文化
D.校园精神文化答案:A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中,减少不良行为,清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是()。
A.强化
B.逃避条件作用
C.消退
D.惩罚
答案:C
本题解析:
强化是通过强化物来增加动物某种行为的过程。
逃避条件作用指当厌恶刺激出现后,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类似的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
消退是指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已经获得的行为不给予强化,行为消失的现象。
惩罚是消除或抑制某种反应,降低反应发生的概率。
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因此,答案选C。
3.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属于()。
A.习俗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权威水平
答案:B
本题解析:
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惩罚服从取向阶段属于道德发展的前习俗水平中的第一阶段。
因此,答案为B。
4.大学生的思维发展处在()。
A.形式逻辑思维阶段
B.辩证逻辑思维阶段
C.由形式逻辑思维过渡到辩证逻辑思维阶段
D.具体想像思维阶段
答案:C
本题解析:
大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在常规性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显著发展;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
5.师生交往系统一般有集中型、松散型和()三种典型方式。
A.单向型
B.外倾性
C.内倾往
D.温和型
答案:D
本题解析:
师生交往系统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所应遵循的规则及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般有教师中心(集中型)、学生中心(松散型)和师生互动(温和型)三种典型方式。
6.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A.思维程序
B.调查研究
C.验证假设
D.论证假设
答案:C
本题解析:
问题解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综合有关研究,可以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因此,答案为C。
7.发现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
A.苛勒
B.加涅
C.奥苏伯尔
D.布鲁纳
答案:D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8.张老师每次和别人说起自己的职业,都会充满自豪感。
这说明张老师处于()。
A.教师职业角色认知阶段
B.教师职业角色认同阶段
C.教师职业角色信念阶段
D.教师职业角色内化阶段
答案:C
本题解析:
教师职业角色意识形成经历三个阶段: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和角色信念阶段。
其中,角色信念阶段这阶段指教师角色中的社会期望与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心理需要。
这时教师坚信自己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是正确的,并视其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形成了教师职业特有的自尊心和荣誉感。
因此,答案为C。
9.心理辅导教师对来访者模棱两可或意义隐藏的语句给予进一步详细叙述的技术属于()。
A.澄清技术
B.具体化技术
C.提问技术
D.面质技术
答案:A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10.班级、小组、少先队属于()。
A.一般群体
B.正式群体
C.非正式群体
D.特殊群体
答案:B
本题解析:
正式群体是由相关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职责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班级、小组、少先队符合上述的特征,都属于正式群体的范畴。
因此,答案为B。
11.升学考试一般是典型的()。
A.标准参照测验
B.形成性测验
C.总结性测验
D.常模参照测验
答案:D
本题解析:
常模参照测验的特点是学生成绩的高低是相对的,着重学生个人之间的比较,适于区分学生的成绩水准,可供选拔、编班、编组之用。
升学考试一般是典型的常模参照测验。
12.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得行为,最合适得安排应该是()。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得适当时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答案:D
本题解析:
呈现能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的过程即正强化,所呈现的刺激即正强化物,如儿童做对了某件事后得到成人的物质奖励或表扬。
将看电视作为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强化物,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能够使儿童更加积极完成作业。
13.在心理学、一个人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即为人的()。
A.道德
B.品德
C.性格
D.人格
答案:C
本题解析:
性格具有道德评价意义,是人格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
14.以下不是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的是()。
A.教师指导
B.学习材料特性
C.媒体
D.认知结构
答案:D
本题解析: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很多,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包括:学习者的分析与概括能力,学习者的迁移心向,认知策略与元认知;客观因素包括: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学习情境的相似性,教师的指导。
认知结构属于主观因素,因此,答案为D。
15.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称为()。
A.直觉的道德情感
B.想像的道德情感
C.伦理的道德情感
D.形象的道德情感答案:C
本题解析:
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
它具有清晰的意识性和明确的自觉性,具有较大的概括性和较强的理论性,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
因此,答案选C。
三.高等教育学(共10题)
1.由于学习差异导致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等的不同,因而要求教师在教学上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A.理论联系实际
B.直观性
C.因材施教
D.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
答案:C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2.关于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教学没有科研做底子,就是没有灵魂的教育
B.一个好教师应既是研究者又是教育者
C.教学是必要的要求,不是充分的要求,充分的要求是科研
D.教学与科研很难两全其美
答案:D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3.高等学校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是教学活动的小规模化、场所多样化和()。
A.高关联化
B.综合化
C.短学程化
D.融合化
答案:C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4.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这是因为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答案:B
本题解析: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
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5.根据“泰勒原理”,课程编制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或阶段,即确立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和()。
A.评价结果
B.评价经验
C.编辑教材
D.整合经验
答案:A
本题解析:
课程编制过程的四个步骤:(1)确定目标;(2)选择经验;(3)组织经验;(4)评价结果。
6.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必然联系揭示了()。
A.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
B.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
C.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
D.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
答案:D
本题解析:
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联系揭示了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教育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揭示了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
7.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中不包含()。
A.专业意识
B.专业态度
C.专业品质
D.专业技术
答案:D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8.“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人的主体因素
答案:B
本题解析:
孟母看到了生活环境对孟子的影响。
9.根据知识面和职业适应面,可以将人才划分为()。
A.精英人才与合格人才
B.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
C.通才与专才
D.杰出人才与通用人才
答案:C
本题解析:
根据知识面和职业适应面,可以将人才划分为通才与专才。
10.“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是谁的观点()
A.霍尔
B.华生
C.高尔顿
D.威尔逊
答案:A
本题解析:
霍尔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他认为个体心理发展是人类进化过程的简单重复,个体心理发展由种系发展决定(复演说)。
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共10题)
1.关于人的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的行为完全是由其自然需要引起的
B.人不能将自己和环境区别开来
C.人的行为是一种积极能动的自主活动
D.人的行为是一种受高级意识支配但缺乏周密的计划
答案:C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2.宋明理学兴盛时期,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大特点是()。
A.言传身教
B.天人合一
C.知行合一
D.反求诸己
答案:C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3.评价教师某道德行为时,应该()。
A.根据该行为的的效果
B.根据教师一贯的品质
C.对该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D.根据该行为的目的
答案:C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4.()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最高标准。
A.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
B.培养四有新人
C.养成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大学生
D.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答案:D
本题解析:
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最高标准。
5.师德修养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
A.提高师德认识
B.锻炼师德意志
C.坚定师德信念
D.培养师德行为习惯
答案:D
本题解析: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6.有关传统美德的认识错误的是()。
A.是传统道德规范体系的中心
B.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精华
C.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D.是师德教育的核心
答案:D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7.确立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内化性原则的依据是道德的()
A.层次性
B.自律性
C.他律性
D.实践性
答案:B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8.下列对教师道德范畴与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之间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教师道德范畴是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前提
B.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是教师道德范畴的前提
C.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是教师道德范畴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
D.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从属或者依附于教师道德范畴
答案:B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9.良心最显著的特征是()。
A.他律性
B.自律性
C.内生性
D.排他性
答案:B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10.对教师个体能力素质的论述错误的是()。
A.教师个体能力中教育创新能力决定教育行为的选择正误
B.个体能力体现在教师对教育知识的掌握
C.个体能力体现在教师对教育规律的灵活运用上
D.教师个人能力的差异,会造成教师行为合理性、有效性和道德性的差异
答案:A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卷II
一.高等教育法规(共15题)
1.在下列情形中,学校应承担教育法律责任的情形是()。
A.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但未告知学校的
B.在对抗性或者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的
C.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学校发现但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的
D.来自学校偶发性侵害造成的
答案:C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
A.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B.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C.村民委员会制度
D.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
答案:A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3.不属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参与和支持的是()。
A.社会同高校的合作与参与
B.社会利用高校获得经济利益
C.社会为学生实习与实践提供帮助和便利
D.社会力量举办高等教育
答案:B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4.通常不适用于处于义务阶段的学生的行政处分措施是()。
A.警告
B.开除
C.记过
D.留校察看
答案:B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颁布时间是()。
A.1978年
B.1985年
C.1986年
D.1993年
答案:D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6.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定年限为()。
A.9年
B.10年
C.11年
D.12年
答案:A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7.坚定走()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魅力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A.生产发展、生活美好、环境美丽
B.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C.经济增长、生活富裕、社会和谐
D.经济发展、生活富裕、自然美丽
答案:B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8.高校教学成果奖每()年评选一次。
自1989年首次颁发以来,已颁发过七届。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四年
答案:D
本题解析: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领域最高奖项,是根据国务院《教学成果奖励条例》设立的,每4年评选一次。
9.按照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下列哪种不是我国现行的对学生的处分种类()。
A.扣缴毕业证书
B.记过
C.留校察看
D.开除学籍
答案:A 本题解析: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我国现行的对学生的纪律处分的种类有:(1)警告;(2)严重警告;(3)记过;(4)留校察看;(5)开除学籍。
10.受教育者享有在()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权利。
A.学业成绩
B.品行
C.身体状况
D.学业成绩和品行
答案:D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11.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且情节严重的,适用的纪律处分是()。
A.严重警告
B.记过
C.留校察看
D.开除学籍
答案:D
本题解析: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存在抄袭、篡改、伪造等学术不端行为,情节严重的,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12.高校学生管理是高校以()为中心,按照教育方针的要求,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组织
活动。
A.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成才
B.学校教育教学秩序
C.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
D.学生管理计划
答案:A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13.动态意义的教育法制,其核心在于()。
A.教育立法
B.教育执法
C.教育普法
D.依法治教
答案:D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14.我国在哪一年将“依法治国”确立为治国基本方略
A.1997
B.1999
C.2002
D.2004 答案:A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15.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不包括()。
A.发展科学技术文化
B.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和接班人
C.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答案:B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二.高等教育心理学(共15题)
1.如果一个学生思路广阔、能随机应变,我们说他的思维具有()。
A.灵活性
B.敏捷性
C.深刻性
D.独创性
答案:A
本题解析:
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人的智力水平的高低表现为思维品质的差异。
思维品质主要指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等方面。
其中,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表现为思路广阔、能随机应变。
因此,答案为A。
2.社会心理主要是通过哪个方面表现出来的()
A.社会行为
B.社会舆论
C.社会潮流
D.社会传统
答案:A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3.广义的文化指的是()。
A.物质制度文化和精神制度文化
B.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C.历史文化和现实文化
D.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
答案:B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4.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是()。
A.加德纳
B.柯尔伯格
C.推孟
D.比纳
答案:A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5.教学测量与评价是检验教学成效,确定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是有效教学所不可缺少的环节。
其功能不包括()。
A.调节功能
B.激励—动机功能
C.导向功能
D.反馈功能
答案:C
本题解析: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根本作用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师教学,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它有如下功能:反馈—调节功能;激励—动机功能。
6.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明确提出的学习方式是()。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掌握学习
D.机械学习
答案:B
本题解析:
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
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7.下面不属于宏观的教学设计主要内容的是( )。
A.制定教学计划
B.制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
C.确定教学目标
D.制定教学成效考核的办法
答案:C
本题解析:
宏观的教学设计主要内容的是:制定教学计划;制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编选教材;制定教学成效考核的办法。
确定教学目标属于微观教学设计。
因此,答案为C。
8.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的流派是()。
A.认知心理学
B.精神分析心理学
C.人本主义心理学
D.格式塔心理学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神分析心理学(psychoanalytic psychology)是西方现代心理学思想中的一个主要流派。
它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既是一种精神病症的治疗方法,也是在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心理理论。
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代表人物有安妮·弗洛伊德和梅兰妮·克莱因等。
9.根据效度的分类,下面不是效度的类型的是( )。
A.内容效度
B.构想效度
C.实证效度
D.假象效度
答案:D
本题解析:
内容效度指测验题目对有关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当性,也就是测验所选的项目是否符合所要测量的东西;构想效度指测验对某种理论的符合程度,目的在于用心理学的理论观点对测验的结果加以解释及探讨。
实证效度又称效标关联效度,指测验对处于特定的情境中的个体行为进行预测的有效程度。
没有假象效度。
因此,答案为D。
10.师生交往系统一般有集中型、松散型和()三种典型方式。
A.单向型
B.外倾性
C.内倾往
D.温和型
答案:D
本题解析:
师生交往系统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所应遵循的规则及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般有教师中心(集中型)、学生中心(松散型)和师生互动(温和型)三种典型方式。
11.唯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笛卡尔
B.冯特
C.洛克
D.华生
答案:A
本题解析:
唯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哲学家和科学家笛卡儿。
12.“舌尖现象”可以用来证明()。
A.知识同化说
B.提取失败说
C.经验干扰说
D.痕迹衰退说
答案:B
本题解析:
提取失败说认为,人们所获得的信息在长时记忆中的存储是永久的。
遗忘的发生,仅仅是由于一时难以提取欲求信息所致。
如果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寻,所要的信息就能提取出来。
“舌尖现象”是指明明知道某件事,但就是不能回忆出来的现象也说明,遗忘实际上只是暂时的,只是由于失去了提取线索或线索错误而引起的。
它可以用来验证提取失败说。
因此,答案为B。
13.老师对学生取得的好成绩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期促进他们进一步努力学习,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A.准备律
B.效果律
C.动机律
D.练习律
答案:B
本题解析:
效果律由桑代克在《教育心理学》(1903)--书中最早提出这个概念,与练习律和准备律并称为桑代克三
大学习理论。
这个定律强调个体对反应结果的感受将决定个体学习的效果。
即如果个体对某种情境所起的反应形成可变联结之后伴随着一种满足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增强:反之,如果伴随的是一种使人感到厌烦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减弱。
桑代克在20世纪30年代进一步考察了这条定律,发现,感到满足比感到厌烦能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因此他修正了效果律,更强调奖赏,而不大强调惩罚。
14.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被认为未发现能支持其学说经得起科学检验的证据的是()。
A.形式训练说
B.同化迁移说
C.概括说
D.关系转换说
答案:A
本题解析:
形式训练说缺乏科学的依据,因此也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怀疑和反对。
15.教师如果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则容易使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这种现象在宣传教育心理学中被称为()。
A.皮格马利翁效应
B.“自己人”效应
C.威信效应
D.“名片”效应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