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幼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试与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树幼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
试与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
A.老猫教幼仔捕老鼠
B.老鸭教小鸭游水
C.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活动
D.父母给孩子补充营养
答案::C
解析::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活动。
这是教育有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属性。
2.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防止疑虑、孤独,这些教育措施主要是针对()
A.胆汁质的儿童
B.多血质的儿童
C.黏液质的儿童
D.抑郁质的儿童
答案::D
解析::
抑郁质儿童:敏锐、稳重、多愁善感、怯懦、孤独、行动缓慢。
对于抑郁质的孩子,要培
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防止疑虑、孤独。
3.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随时观察和评价幼儿的行为表现,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指导策略,该老师采用的评价方式是()。
A.诊断性评价
B.标准化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答案::D
解析::
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随时观察和评价幼儿的行为表现,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指导策略,该老师采用的评价方式是形成性评价。
故本题选D.
4.冬冬边玩魔方边自己小声嘀咕:“转一下这面试试,再转这面呢?”这种语言被称为()。
A、角色语言
B、内部语言
C、自我中心语言
D、对话语言
答案::C
解析::
幼儿自我中心语言指幼儿在活动或游戏过程中发出的、似乎并不在意能否达到与别人沟通的目的的自言自语或公开说的话。
冬冬自己跟自己小声嘀咕,是这种语言的体现。
故选B。
5.()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园所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勤俭办园。
A、开放性
B、发展适宜性
C、幼儿参与
D、经济性
答案::D
6.保教人员给幼儿皮肤擦药要注意药物浓度和剂量。
这是因为幼儿皮肤( )。
A.保护能力差
B.调节体内功能差
C.渗透能力强
D.表面蒸发快
答案::C
解析::
幼儿肌肤幼嫩,渗透能力强。
在擦药时注意药物浓度是为了避免过量药物渗透到幼儿体内。
7.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是( )。
A.规则游戏
B.结构游戏
C.角色游戏
D.表演游戏
答案::C
解析::
角色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运用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
创造性地反映其生活印象的游戏。
8.关于“单一活动”目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幼儿园“单一科目”教学活动由教育活动设计者设计,强调单一概念和技能的教学
B.以教师为中心设计教育活动,幼儿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难以发挥
C.在真正意义上满足每个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D.教育活动设计者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是以知识和技能为主线的各学科目标
答案::C
解析::
幼儿园“单一科目”教学活动的局限性是难以在真正意义上满足每个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尽管在活动设计时顾及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但由于活动是活动设计者预先设定的,不管设计多么合理和完美,都不可能适合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需要。
9.《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组织与实施”部分,第一条就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要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与帮助。
这()。
A.说明了幼儿园教育组织实施的根本原则
B.说明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形式
C.说明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含义
D.说明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的基本原则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相关内容的考查。
在这一部分中,每一条规定都相对应地说明了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应注意的一个问题。
第一条就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要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与帮助。
而这一条则是说明了幼儿园教育组织实施的根本原则,是幼儿园所有教育工作在组织和实施过程中都应该遵循的。
所以本题A选项是正确答案。
10.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改进完善课程
B.评比检查
C.筛选排队
D.判断课程好坏
答案::A
解析::
幼儿园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和促进幼儿园教育。
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进完善课程。
二、解析题
11.简述言语活动的表现形式。
解析::
言语是运用语言进行实际活动的过程。
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其表现形式可分为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内部言语三类。
.
(1)口头言语。
口头言语是通过人的发音器官所发出的语言声音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言语。
如两人或两人以上的聊天,老师的讲课、讲座、报告、演讲、辩论等。
幼儿期的言语主要是口头言语。
(2)书面言语。
书面言语是人借助于文字而表达思想感情,传授知识经验。
也就是写出的文字、看到的文字,它的形式主要有三种:写作、朗读、默读。
书面言语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3)内部言语。
内部言语是自己一个人对自己发出的声音,是自己默默无声地思考问题的言语活动。
三、问答题
12.论述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解析::
幼儿在游戏中既有现实伙伴之间的交往,也有角色间的交往。
如幼儿在表演游戏《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中,他们既是现实中的同伴,彼此知道相互的姓名、习惯、兴趣,因而作为同伴交往;但同时他们又是游戏中的玩伴,因而也有“白雪公主”“小矮人”之类的角色交往。
幼儿正是在这些交往过程中,得以发展社会性。
幼儿在分工与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如何尊重他人等。
即便是发生纠纷,如分配角色发生争执、争抢玩具等,幼儿也逐渐学会控制自己,设法解决纠纷,从而发展了幼儿人际交往能力。
游戏有助于幼儿掌握各种社会准则。
幼儿在游戏中要遵守各种游戏规则,如“红绿灯”游戏中幼儿要遵守交通规则,下棋要遵守下棋的规则。
幼儿还在游戏中逐渐学会如何制订规则,甚至他们会根据自身的理解修改规则,这使得幼儿对规则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有利于幼儿理解、适应各种社会生活。
幼儿正是通过游戏去积极地认识、理解并内化生活中的各种社会准则。
游戏有助于幼儿从他人的角度去理解、思考问题。
如在“娃娃家”游戏中,扮演“妈妈”的幼儿要从妈妈的角度去说话、做事、想问题,还要关心自己的“孩子”,给“爸爸”分配一些任务,这就有助于消除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有利于幼儿认识他人、认识集体,把自己融
入集体之中。
13.分析亲子关系类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解析::
亲子关系类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民主型亲子关系的表现及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在民主型亲子关系中,父母对孩子是慈祥的、诚恳的,善于与孩子交流,支持孩子的正当要求,尊重孩子的需要,积极支持子女的爱好、兴趣;同时对孩子有一定的控制,常对孩子提出明确而又合理的要求,将控制、引导性的训练与积极鼓励儿童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相结合。
在这样的家庭中。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融洽,孩子的独立性、主动性、自我控制、探索性等方面发展较好。
(2)专制型亲子关系的表现及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在专制型亲子关系中,父母给孩子的温暖、培养、慈祥、同情较少,对孩子的干预和禁止过多,对子女的态度简单粗暴,甚至不通情理,不尊重孩子的需要,对孩子的合理要求不予满足,不支持子女的爱好兴趣,更不允许孩子对父母的决定和规定有不同的表示。
这类家庭中培养的孩子。
或是变得驯服、缺乏生气,创造性受到压抑,无主动性,情绪不安,甚至带有神经质,不喜欢与同伴交往,忧虑,退缩,怀疑;或是变得以自我中心和胆大妄为,在家长面前和背后言行不一。
(3)放任型亲子关系的表现及对幼儿的危害。
在放任型亲子关系中,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一般关怀过度,百依百顺,宠爱娇惯;或是消极的,不关心,不信任,缺乏交谈,忽视他们的要求;或只看到他们的错误和缺点,对子女否定过多,或任其自然发展。
这类家庭培养的孩子,往往形成好吃懒做、生活不能自理、胆小怯懦、蛮横胡闹、自私自利、没有礼貌、清高孤傲、自命不凡、害怕困难、意志薄弱、缺乏独立性等许多不良品质。
14.新时期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有哪些特点?
解析::
(1)对幼儿身心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为家长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3)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不断提高,要求幼儿园具有更高的教育质量。
15.(2020年真题)简述幼儿工具性攻击和敌意性攻击的异同。
解析::
(1)含义:工具性攻击行为指孩子为了获得某个物品所作出的抢夺、推搡等动作,这类攻击本身指向于一个主要的目标或某一物品的获取。
敌意性攻击则是以人为指向目的,目的在于打击、伤害他人,如嘲笑、殴打等。
(2)相同点:都是有目的的社会行为。
(3)不同点:①指向对象和目的不同。
工具性攻击指向的是物品,目的是为了获得物品;而敌意性攻击指向的是人,目的是为了嘲笑批评他人。
②年龄段不同。
工具性攻击行为多见于小班幼儿,而敌意性攻击多见于大班幼儿。
③预见性不同:工具性攻击对他人的伤害,缺少预先的设想;而敌意性攻击是为了报复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具有可预见性的特点。
16.在一次语言活动中,某教师给幼儿讲“小猫钓鱼”的故事。
为了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教师利用活动玩具“猫”和“鱼”作为教具。
她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解故事的情节,一边演示活动的教具,同时伴随相关的轻音乐。
假如你旁听了这节课,请用感知觉规律理论对这次活动进行分析、评价。
解析::
注意与感知觉是幼儿认识世界的开始,是一个人知识的重要来源。
感知觉还是一个人最基础、最简单的心理活动过程。
但感知觉为记忆、想象与思维等其他各种复杂的认识过程提供了材料,也是情绪、意志、需要、动机及个性形成等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感觉是客观事物总是具有一定的属性的,如形状、颜色、味道、软硬等。
当这些属性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大脑就会产生相应的反应。
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一个人充分调动过去的知识经验对由客观世界中物体的各种属性所产生的感觉信息进行适当的组织和解释的结果。
但离开知觉的纯感觉是不存在
的。
(1)幼儿期,儿童对世界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幼儿是借助于颜色、形状、声音和动作来认识世界的。
利用感知觉规律组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幼儿知觉为对象。
根据这个规律,教师应当尽量多地利用活动模仿、活动玩具(本例中教师利用了活动玩具“猫”和“鱼”)、幻灯、录像等,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
(2)根据感知觉规律理论。
刺激物本身的结构常常是分出对象的重要条件;在听觉上,刺激物各部分在时间上组合,即“时距”的接近也是我们分出知觉对象的重要条件。
所以,正如本案例中教师所做的那样,教师讲课的声调抑扬顿挫、语言绘声绘色。
如果教师的讲课平铺直叙,很少变化,毫无停顿之处,幼儿听起来就不容易抓住重点。
(3)根据感觉的对比规律,微弱的声音可以提高视觉感受性,所以,这位教师在讲课的同时,伴以相关轻音乐的做法是适当的,这可使幼儿看得更清楚。
最后。
这位教师实际上做到了言语和直观材料的结合。
根据感知觉规律理论,词的作用可以使幼儿视觉的效果大大提高,从而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