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四字格成语的日译研究_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四字格成语的日译研究
本文主要以源自古汉语的部分四字格成语为语料,通过探讨其日译问题,分析中日语中语义相同的成语表达方式不同的原因,以期使日语习得者能更加正确地翻译来自于古汉语的成语。

标签:四字成语熟语异形同义词日语翻译
一、引言
成语是汉字中定型的词组,一般由四字构成,结构固定,往往表示一个故事或典故,文语性质较强。

这种四字格成语传到汉字文化圈的日本后,日语中常用“四字熟语”来表示。

但日语中的“四字熟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指四个汉字构成的短语,如“派遣社員、免許更新、開発援助、恋愛結婚”;狭义上指词与词之间连接性强,结构上不能拆分的短语,这种狭义上的日语“四字熟语”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与汉语的四字格成语同形,意思相同、相近的,如“一衣带水、四面楚歌、自给自足”。

此类成语一般来自于中国的诗歌(如《诗经》等)、古籍(如《史书》《后汉书》《论语》等)或其他没有明确出处的中国文化。

另一类为日本自创的熟语,如“四苦八苦、自業自得、八方美人、一期一会、以心伝心”。

当然,日语中也有少量来自英语翻译的“四字熟语”,如“試行錯誤(trial and error)、門戸開放(Open-door policy)”。

对中日四字成语(熟语)的比较研究,学界已有一定成果。

王锐(2006)研究了中日同形同义(或近义)的四字成语;范丽燕(2008)主要对四字成语作了分类;鲁畅(2002)探讨了汉日同形的四字熟语。

日本三省堂编撰的《新明解四字熟語辞典》把熟语分成六类,即:现代社会(如“官官接待”)、日本的成语(如“手前味噌”)、中国典籍(如“臥薪嘗胆”)、佛教用语(如“色即是空”)、带“の”的熟语(如“背水の陣”)、日语训读语(如“灯火親しむべし”[汉语:灯火可亲])。

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中日同形同义或近义的四字成语(熟语)的用法和分类上。

笔者在研究汉语四字格成语的日译时发现,汉语中的大部分四字格成语在日译中能找到形态基本相同的对应词,但有些四字格成语在日译时,其形态要发生改变。

下面以来自汉语古籍的四字格成语为语料,具体分析需要改变形态的四字格成语的日语翻译问题,这种翻译后的熟语属于《新明解四字熟語辞典》中归类的第六类“日语训读语”。

二、汉语四字成语的日语翻译
笔者选取了源自汉语古籍的部分四字格成语,通过分析其日语翻译,探讨同义成语、熟语在汉语和日语中的不同表达形式,以期提高日语翻译的质量。

【威而不猛】
汉语: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论语·述而》)
日语翻译:子温にして厲し、威にして猛からず。

恭にして安し。

日语用例:その社長は実業家にありがちな押しの強さはなく、威あって猛からずという風格があった。

(那位社长没有实业家常有的独断,做事有一种威而不猛的风格。


汉语“威而不猛”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评价,认为孔子“威严而不凶猛”,符合中庸之道。

这里的日语翻译与汉语原文同义,但表达形式不同,日语以“威にして(あって)猛からず”的形式来表达。

【不耻下问】
汉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
日语翻译:敏にして学を好み、下問を恥じず、是を以て之を文と謂ふなり。

日语用例:その老先生は下問を恥ずることなく、若い学者にいろいろとお聞きになった。

(那位年长的老师总是不耻下问,向年轻的学者请教各种问题。


“不耻下问”表示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论语》中的原意是指:孔圉聪敏又好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日语中虽然也有和汉语同形的“不恥下問”,但在实际应用中,这个成语的日语表达方式是“下問を恥じず(下問を恥ずることなく)”。

【后生可畏】
汉语: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
日语翻译:後生畏るべし。

焉んぞ来者の今に如かざるを知らんや。

日语用例:彼の息子は、まだ幼稚園だというのに、足し算をこなすそうだ。

これは後生畏るべしだ。

(听说他儿子才上幼儿园,就已熟练地掌握了加法。

真是后生可畏啊。


汉语的“后生可畏”一般指青年人是新生力量,很容易超过他们的前辈,是可敬畏的。

这与日语的“後生可畏”含义相同。

但在句子中使用时,日语很少用“後生可畏”这一同形同义成语,而是以“後生畏るべし”的形态来使用。

【危如累卵】
汉语:其君之危,犹累卵也。

(《韩非子·十过》)
日语翻译:其の君の危うきこと、猶累卵の如きなり。

日语用例:他国からの援助を断たれたこの国の経済の危うさは、まさしく累卵のごとくである。

(失去了其他国家的援助,这个国家的经济危如累卵。


汉语“危如累卵”及其日语翻译均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累卵,随时都有塌下来被打碎的可能,它们的语义是相同的。

但汉语中的“危如累卵”在日语中一般要转变为“危うさは累卵のごとく(危うきこと、累卵の如き;累卵の危うき;)”来使用,并不是直接照搬中文的成语。

【兔死狗烹】
汉语: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日语翻译:飛鳥尽きて良弓隠る、狡兎死して走狗烹らる。

日语用例:専務の社長就任に一番功績のあった彼だが、舞台裏を知り過ぎたため、兎死して狗烹らるのたとえ通り、地方へ飛ばされてしまった。

(专务能当上社长,当属他的贡献最大。

但由于他知道太多内幕,便被调离到地方去任职了。

真可谓是兔死狗烹。


“兔死狗烹”意为事业成功之后,杀死有功者。

但如例句所示,日语在使用“兔死狗烹”一词时,并没有直接使用它,而是将它变形为“兎死して狗烹らる(兎死して犬煮らる;用がなくなれば捨てられる)”这样的形态之后再使用。

三、汉日四字成语表达形式不一致的原因分析
通过上述译文、例句可以看出,虽然汉语中部分成语有相对应的日语熟语,但它们的表达形式却是不一致的。

日语中虽有与汉语同形的“四字熟语”,但在具体使用时往往需把它们转换为日本式的表达方式。

实际上,日本出版的四字熟语词典最多也只不过收录5000个词条,而《中华成语熟语辞海》(2000年学苑出版,全4巻)收录了约5万个词条,其中四字格成语约3万条。

这说明大量的汉语四字格成语在日语中是没有对应的“四字熟语”的,我们在翻译时需要改变汉语的形态结构,按照日本式训读或训读加音读的方式来翻译。

笔者认为它们的表达形式之所以不一致,其原因有以下兩方面。

一方面是汉语中有不常用的成语。

从汉语成语词典中所陈列的词条数量便可以看出,汉语成语的数量很庞大。

但这并不能说明每个成语都是常用的。

例如汉语中“牛刀割鸡”“君子不器”“四海兄弟”“君子怀德”“命长耻多”等成语并不经常被用到。

成语在初传入日本时,往往需要将其转换成日语,然后再进行理解和应用。

在中日文化交流过程中,由于有些成语在汉语中不常使用,如日本人照搬使用原成语,则可能出现读者或听者不能理解其含义的情况。

因此,为了便于理解,日本人按照日语表达习惯,将其转换成相对应的日语使用形态,这样,汉语成语便成了日本本土的熟语。

因此,出现汉日异形同义成语(熟语)的现象便是情理之
中的事情了。

另一方面与日本早期汉文训读法有关。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

”(《论语·学而》)这句话的日语读法是:子曰く:「学びて時にこれを習う、また悦(よろこ)ばしからずや。

朋(とも)あり遠方より来たる、また楽しからずや。

」历史上,日本吸收汉文化的时间较长,汉文训读是日本文化人学习汉文古籍的主要方法,它使来自汉文古籍的日语熟语有固定的使用形态。

如前面所举“不耻下问”一词,尽管它在汉语和日语中均属于常用成语(熟语),但日语的固定使用形态为“下問を恥じず”,不同于汉语的使用形态。

日本在吸收和消化汉字文化后,这类外来成语沉淀成为日语的常用熟语,于是便有了固定的使用形态。

四、结语
通过上述举例和分析可以看出,汉日异形同义的成语(熟语),在句子中的使用形态是大相径庭的。

日语习得者较容易忽视在不同语言体系下的不同词汇体系,且不同词汇体系下的词也是各呈异态这一现象。

他们总是习惯于在汉语词汇和语法的基础之上去学习、思考日语词汇。

然而,日语的熟语不止广泛应用于日常的会话与写作中,由于其具有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实用性强的特点,如今就连日语国际能力考试、公司的笔试试题中,也常有考察熟语的题型。

因此,重视区分汉日成语(熟语),避免误用、滥用,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

注释:
本文的日语例句出自《新明解四字熟語辞典》,日语例句的翻译为笔者自译。

参考文献:
[1]符淮青.汉语词汇学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2.
[2]杨永娟.日语外来语源流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
(6).
[3]佐藤芳之.日汉同形同义词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中文系,
2010.
[4]范丽燕.日语四字成语的分类和意义探析[J].浙江万里学院学
报,2008,(6).
[5]彭林宜.汉日双解熟语词典[Z].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
[6]三省堂編修所.新明解四字熟語辞典[Z].東京:株式会社三省堂,1998.
[7]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8]王锐.日语四字成语与汉语成语在词形、词义上的比较[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6,(4).
[9]鲁畅.汉日四字熟语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5). (王静张正军浙江宁波宁波大学外语学院3152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