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导读(家常版)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导读(家常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斯诺,整体把握他的红色中国之旅。(重点)

2.多方面把握红色中国的实际情况。(难点)

3.感受“红星人物”的独特魅力。(重点)

4.理解纪实性作品的特点,并掌握相关阅读方法。(重点、难点)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开启红色之旅

课时目标:

1. 了解斯诺,整体把握他的红色中国之旅。

2. 理解纪实性作品的特点,并掌握相关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说到中国的国际友人,同学们都会想起白求恩同志来。他五十多岁的时候,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后来以身殉职,为亿万中华儿女所铭记。同学们,也许不知道,白求恩同志来中国是受到一个人、一本书的巨大影响。这个人是一名外国记者,他冲破国民党严密的封锁线,来到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4个多月的实地采访,完成了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的相关情况。

他就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这本著作就是《红星照耀中国》。

二、走近作者

埃德加·斯诺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他父亲开了一家小印刷厂,家里过着小康生活。父亲要他也从印刷业开始自己的生涯。但他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世界著名的记者。

埃德加·斯诺1928年离开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来到中国,在上海

任《密勒氏评论报》助理主编,以后又任《芝加哥论坛报》、伦敦《每日先驱报》驻东南亚记者。他踏遍中国大地进行采访报道。在上海,他见到了宋庆龄和鲁迅,引发了他对记录中国人民苦难的中国新文艺的兴趣。1936年6月,在宋庆龄的安排下,斯诺首次访问了陕甘宁边区,拜访了许多中共领导人。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一举动非比寻常。他向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打开一扇了解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苏维埃政权的窗子。

当时,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的西北根据地进行了铜墙铁壁般的封锁。西北根据地的消息,被阻隔,被审查,真实的情况一再被掩盖。而国民党反动派污蔑共产党人是“共匪”“强盗”,导致中国的民众不了解中国共产党,更不了解他们领导的红军队伍。“中国共产党人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中国的苏维埃是怎样的?农民支持它吗?”“共产党怎样穿衣?怎样吃饭?怎样娱乐?怎样恋爱?怎样工作?他们的婚姻法是怎样的?”诸多问题像谜团一样困扰着斯诺。于是,他冒着生命危险,踏上了红色苏区,寻求真相,并为世人描绘了一个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红色中国”。

1936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即发表了大量通讯报道,还热情地向北大、清华、燕大的青年学生介绍陕北见闻。又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红星照耀中国》(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作为西方的新闻记者,斯诺在这部作品中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三、踏上红色之旅

1.师生合作,梳理斯诺的红色中国之旅。

交流互动:

1936年6月,斯诺得到一个能够亲身进入红区机会,带着诸多疑问,他开启了冒险之旅。他先登上了去西安的火车,到了西安府后拜访了杨虎城将军和省主席邵力子。在一个自称姓王的先生(真名董健吾)的协助下,斯诺乘坐东北军到前线的卡车前往红区。在汉朝古城遗址

等车时, 斯诺见到了敌军悬赏五万元首级的共产党人邓发。最后顺利到达延安附近的一个村落,正式进入了红色大门。在那里,斯诺见到了该地的贫民会主席刘龙火,刘龙火热情款待了他, 给他找了一位年轻的向导和一个骡夫前往安塞, 并给了他苏区的纸币以便使用。

为了躲避白匪,斯诺在破晓时提前出发,路上遇见了第一个红军战士——一位在政治保卫局工作姓姚的青年。姚带领斯诺到了安塞,在见到安塞赤卫队队长后,斯诺才知道原来一群白匪跟随他过来,有惊无险。这时,一位清瘦的青年军官用英语向斯诺打招呼,他就是——周恩来。周恩来欢迎斯诺的到来,允许斯诺自由活动。通过采访,斯诺了解了周恩来走上革命的历程,指出这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并不是一个狂热分子,而是一位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且态度温和的人。在前往保安的路上,斯诺跟红军指挥员李长林聊天,了解到贺龙的革命经历,还感受到与他同行的一批年轻红军团结友爱、严守纪律、乐观积极的精神。他们投身革命的经历和缘由不同,但是身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一致的。

经过辛苦的跋涉,斯诺终于在保安见到了毛泽东,这位他期待已久红色中国的当家人。比他到得更快的是周恩来的推荐信。毛泽东亲切地接见了他。他了解到毛泽东的很多事迹,包括他的成长经历、革命历程、他的影响力、日常的生活包括饮食起居等等。毛泽东复杂、有趣、天生精明、自尊心极强的性格给斯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访谈,斯诺还了解到他对一些国际人物的看法,以及共产党当时的基本政策: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他与毛泽东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后来,斯诺走进红军大学,了解其课程,也结识了林彪。他又观赏红军剧社的演出,发现这样的演出虽然艺术价值不高,但是宣传价值巨大,它能唤起民众的觉醒。通过实地采访与资料的收集,斯诺全面地认识了红军艰苦卓绝的长征,也了解到西北苏维埃运动的若干举措,这包括取消租税、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给农民提供贷款、合作化运动、婚姻自由、教育普及、货币改革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他结识了财政部长林伯渠及教育部长徐特立。后来,他走向前线,去发现红军战士真正的生命状态。途径陕西苏维埃“工业的中心”吴起

镇,他了解到苏维埃的工业状况。苏区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发展工业,包括手工业、油井等等;普通工人也有着丰富多彩的生活,他们开展篮球赛,享有免费医疗、社会保险,可以读书写字、唱歌等等。他深有感触,他发现苏区工人虽然缺乏社会主义工业的物质,却有社会主义工业的精神!后来,斯诺到达宁夏南部的大城预旺堡。接着,他到达红一方面军总部,了解到红军的各种情况,比如,百分之六十到七十的士兵是有文化的,约有三分之一以前是国民党军人,有许多是各种军官学校毕业的,包括黄埔军校;红军对妇女持尊重态度、群众对红军的道德有很高的评价;军官伤亡率很高,他们都跟士兵并肩作战,与士兵吃穿基本一致。红一方面军彭德怀将军给斯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做事直截了当、他迟睡早起、喜欢孩子、关心同志、对游击战高度重视等等。随着采访的深入,红色窑工徐海东、对西北政治颇有影响的西北马家、自尊自强的“红小鬼”,以及红军总司令朱德、养马老人等人物一一出现在斯诺的“发现之旅”中,让斯诺对生活在红色中国的领袖、普通士兵及寻常百姓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也越发觉得此次西行意义重大。结束对红军的采访,斯诺又回到保安。在告别红色中国前,他最后一次访问毛泽东,就联合抗日、建立民主政府等问题进行采访。毛泽东对于中国共产党愿与国民党和平相处,以及在共同抵抗日本的这一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条件。重新回到白色区域后,西北发生的一件大事——西安事变。斯诺也介绍了具体的过程与事件的结果。共产党力主和平解决,释放蒋介石,甚至还主张让他回到南京去担任领导,这样建立抗日民族统一阵线才有希望。在会谈后,蒋介石亲自保证不再打内战,并达成协议,联合抗日。共产党为了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在形式和名称上作了一些让步,但始终没放弃马克思主义和社会革命的基本原则。两党关系趋向缓和。斯诺认为尽管中国社会革命运动可能会遭受挫折,但是它最终会获得胜利。

2.话题讨论:

斯诺的红色之旅,是一段的旅程。

小组合作交流:

(1)斯诺的红色之旅,是一段拨开迷雾,探求真相的旅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