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复习(一)
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诗意: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打猎到的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赏析:
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这四句运用对偶的手法,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满山遍野,树叶枯黄,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间晚秋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表达了作者孤独落寞的情怀,流露出避世退隐的愿望。

2、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运用典故,写出了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像伯夷、叔齐那样的古代隐士交朋友了,表达了作者孤独落寞的情怀,流露出避世退隐的愿望。

主题:
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意: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黄鹤离去,这里只剩下(一座巍峨的)黄鹤楼。

黄鹤离去不会再回来了,千百年来(只剩下)白云在此飘荡。

晴天从黄鹤楼遥望对岸的原野,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鹦鹉洲上草长得极茂盛。

太阳将要落山,故乡在何处?眼前只见雾霭笼罩江面,令人发愁。

赏析:
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描绘了作者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天气晴好,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展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

表达了作者吊古伤今,无限怅惘的思乡之情。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3、第一个“空”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

表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

表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主题:诗人登楼远望,临大江抒发感慨,表达了作者吊古伤今,无限怅惘的思乡之情。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意:轻车简从要出使到边塞,途中经过居延。

像飘飞的蓬草飘出了汉塞,像归雁飞入了胡天。

大沙漠上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

走到萧关恰逢侦察的骑兵,(言说)都护正在燕然前线。

赏析: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诗人运用借喻的手法。

以“蓬”“雁”自比,说自已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蕴含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运用对偶的手法,勾勒出一幅极其雄浑、阔大、壮美的大漠中黄昏落日图,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土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了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

主题:
这首五言律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壮阔奇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感。

古诗词默写填空:
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
2.最能表现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的诗句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王绩《野望》)
3.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黄鹤楼》)4.(2019·贵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5.夕阳西下,总是特别容易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正如崔颢《黄鹤楼》中所写:“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黄鹤楼》中抒发诗人对天地悠悠、逝者如斯的无限感慨的诗句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7.文人墨客自古钟爱登高览胜,借以抒怀言志。

崔颢在《黄鹤楼》中借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表达了日暮怀归之情。

8.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9.(2019·遂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10.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
11.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12.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名句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伟。

(王维《使至塞上》)
训练题:
1下列对《野望》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是( A )(3分)
A首联,景中含情,景中有人。

“薄暮”交代时间,渲染气氛,“东皋”点明地点,“徙倚欲何依”是用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明心态,复杂抑郁。

这两句看似平平淡淡的叙述,却把作者的心绪交代的一清二楚,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

B 颔联,写秋天山林之静景,从侧面进一步渲染作者的孤寂苦闷的心绪。

诗人写所见,勾勒了一幅晚秋景图。

一望无际的树林都染上了暮秋时分憔悴枯黄的颜色,连绵起伏的群山在夕阳的映照下都染上了萧瑟的暮光。

安静开阔的景象,给人一种荒凉落暮之感。

C颈联,写傍晚时分人的活动,从正面衬托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

诗人描绘了一幅乡野之人放牧归来的静态场景。

牧童唱着山歌,赶着牛儿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吆喝着,带着猎物满意而归。

安逸的场景,令人陶醉的画面。

美好热闹欢快,而诗人有的就是寂寞和孤寂。

D尾联,直抒胸臆。

美好而热闹的场景更加平添了一种茫然若失、孤独无依、苦闷惆怅的心绪。

2 下列对《野望》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3分)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3 下列对《黄鹤楼》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3分)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4 下列对《黄鹤楼》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3分)
A.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B.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C.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而自问自答的方式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孤独空寂之情。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5下列对《使至塞上》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3分)
A.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颈联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D.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

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
6 下列对《使至塞上》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7、诗人在傍晚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2分)
答:日暮时分,站于东皋极目远望,视野十分开阔。

秋的手掌抚过每一株树木,黄叶纷飞,层林尽染。

落日西沉,红霞映天,余晖铺洒在每一座山头上,天地被渲染得一派静穆和安详。

放牧的人赶着小牛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打猎的人牵着马,马上驮着猎物也回去了。

描写手法:白描的手法写景物,自然朴实;
8、《野望》的颔联和颈联在描写景物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

(2分)
答:颔联和颈链主要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颔联写远山近树,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苍茫静穆,颈联写牧人和猎马的出现,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动静结合,描写了一幅略显苍凉的田园牧歌式的山村秋晚图。

9、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尾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1分)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

(1分)
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10、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黄鹤楼》的尾联。

(2分)
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也要归乡;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一“愁”字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也就是景中含情,以景衬情;又情由景生,情由心生,情景交融。

11、李白登临黄鹤楼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细读全诗,简析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

(2分)
答:①全诗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如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更增添了浓浓的乡愁。

②本诗写景意境深远壮阔,诗中所用的“白云”“晴川”“芳草”“烟波”“江”等意象,给人以愁而不怨之感。

③本诗写景抓住景物特征,如颈联描写草木丰茂,抓住其生机勃勃的特点。

④本诗写景层次分明,远近结合,俯仰结合,虚实结合。

12、想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2分)
答: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郁郁葱葱,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这一切都清晰可见。

(景物完整,语言生动各1分)
13、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3分)
答: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

(1分)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1分)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

(1分)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1分)
14、请你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现的画面。

答:广阔无壤的大漠上,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烽烟直上云霄;黄河如带,一轮落日孤悬于地平线之上,显得又大又圆。

15、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耐人寻味,请从修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征蓬”“归雁”自比,抒写了诗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表达了思乡的情怀,也透露了被排挤出朝廷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16、有人说“归雁入胡天”“归雁是作者自比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2分)
答:同意的理由有两个方面:一是作者身处“胡天”,二是作者出使边塞实际上是被排挤出京城,情境上如同“归雁”,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不同意的理由是认为此句是实写,是作者所见。

当然两个方面兼顾也可以。

17、《而庵说唐诗》评价《使至塞上》时说:“‘大漠’‘长河’联,独绝千古。

”请仔细品读颈联,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该联的画面。

(2分)
(2)请从语言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赏析其“独特”之处。

(2分)
答:(1)示例:浩瀚无边的沙漠上,一缕孤烟扶摇直上,直插云霄;苍茫暮霭中,滔滔河水绵延千里,一轮红日在水天相接的地平线上缓缓下沉。

(每句1分,翻译诗句只记1分)
(2)赏析语言:“直”表现孤烟之高,于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写出了塞上景色苍凉雄浑的特点;“圆”表现落日之低、之圆,写出景色壮阔、温暖的特点。

(赏析关键词“直”和“圆”,各1分)表现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1分)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出了神奇的塞外风光,表现了诗人苍凉孤寂的情感。

(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