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起源与进化》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年北师大版 (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章第3节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教学目标
1.列举和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动物;
2.说出现代类人猿和现代人类的相似性和区别;
3.明确人类起源于动物,而不是神创造的,认同人类是在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教学重点:
比拟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明确人类起源于动物,而不是神创造的,认同人类是在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教学难点
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教学过程
教
学
环
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教学引入通过前面两节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原始生命经过长
期的自然选择的过程,演化为现在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
物。
人类又是怎样起源和开展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
21章第3节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思考并进入课堂情境
人是如何起源的问题是最令人着迷的,你都听说过哪些
说法?
一些说法听起来很神秘,甚至令人着迷。
有人说人类来
自于外星球,是外星人来到地球上逐渐演化成我们现在
的人类,甚至在一些科幻小说以及电影里经常会有这方
面的描述。
在国外又流传着上帝造人的故事,我们国家
古代也有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
这些传说、故事由于缺
乏事实证据,不能被人们所信服。
你们知道是谁最早对“人类起源问题〞作出合理解释的
呢?
简述自己了解到的关于人类
起源的说法
是达尔文,展示图书感受科学家是如何推测人类
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这部
著作被看做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达尔文在
这本书中暗示了他的生物进化的观点将会给人类起源的
研究提供重要的思路和线索。
后来,在达尔文其他的著
作中,比拟明确地指出: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是进化来
的
起源的问题人类是哺乳动物,人类与哺乳动物中的哪一类最相近?
达尔文推测: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亲缘关系。
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个观点提出后,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人们会有怎样的反响呢?〔很多人强烈反对,因为长久以来,更多的人们相信神创论的观点,一些人由于支持生物进化的观点遭到教会的迫害,甚至失去生命〕,科学工作者只有找到更加有力的证据,才能让人们接受人也是进化的观点。
现代类人猿是指哪些动物呢?感受科学家是如何推测人类起源的问题,想象154年前人类进化的观点在当时所引起的争论
科学工作者把灵长类中的黑猩猩、大猩猩、猩猩、长臂猿称为现代类人猿,这四种现代类人猿现在都分布在哪里?它们的生活状态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先来认识生活在亚洲的类人猿
同学们看:
长臂猿生活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以及我国云南省的热带
雨林中,它们在树上活动,以植物为食。
猩猩〔红毛猩猩〕是生活在亚洲的苏门答腊岛和婆罗洲〔加里曼丹岛〕的热带森林中,以树叶和果实为食,偶尔吃小动物和鸟蛋。
大猩猩生活在非洲西部和东部的赤道地区,它们主要在地面活动,四肢着地,主要以植物嫩芽和果实为食。
〔大猩猩是灵长目中体形最大的动物,食素。
〕
黑猩猩生活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的热带雨林中,也主要在地面活动,是非常社会化的动物,有丰富的面部表情,能发出多种声音,食性相对复杂,可以吃树叶、果实、对照教材简单解释四种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长臂猿、猩猩生活在亚洲;大猩猩和黑猩猩分布在非洲
鸟蛋、昆虫以及羚羊和猴子等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显然有许多区别,请同学们想一想: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区别主要都表达在哪些方面呢?
组织学生讨论并比拟讨论并比拟: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不同点〔运动方式、生活方式、脑的发育程度、制造工具方面有明显的不同〕
在生活方式上是不同的,现代类人猿是在森林中过着一种树栖生活,而人类是在陆地上过着自由的生活讨论并比拟: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不同点
运动方式上是不同的:现代类人猿是半直立或过着攀援生活,有时四肢着地,依靠臂行走等,而人类是直立行走的讨论并比拟: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不同点
在脑的发育程度上,现代类人猿脑容量较小,没有语言能力,而人类的脑容量大,有复杂思维和语言文字能力讨论并比拟: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不同点
在制造工具方面:现代类人猿不能制造工具,但能使用简单的工具,而人类是不但能使用工具,又能制造复杂工具讨论并比拟: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不同点
请同学们思考:
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许多明显不同的特征,怎么能说类
人猿与人类有亲缘关系呢?他们与人类有相似的特征。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有哪些相同的特征呢?〔可以播放一段视频〕分析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相似的特征是什么?
这是珍尼-古道尔博士和黑猩猩的照片,珍尼-古道尔博
士是杰出的野生动物学家,她在非洲丛林中对黑猩猩进
行了长期、深入、细致地观察,为人类提供了极为珍贵
的资料。
珍尼-古道尔博士发现:黑猩猩也与人一样有非
常丰富的感情世界,能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表达喜、怒、
哀、乐等情绪
观看视频,尝试解答问题
黑猩猩还能通过拇指与其它四指对握的方式,抓握树干。
尝试解答问题
1961年珍-古道尔发现黑猩猩能使用工具获取食物,这一
发现震惊了世界,因为在这以前大家认为只有人类能够
使用工具。
〔她发现黑猩猩使用细长的树枝从白蚁窝的出
入口插进去沾出白蚁来吃。
与此同时,她还发现黑猩猩
是杂食而不是过去所公认的素食性的,因为她见到了黑
猩猩还爱吃动物的肉。
〕
尝试解答问题除了外部一些特征和行为表现之外,解剖学家又比照了
黑猩猩与人类的骨骼,发现黑猩猩与人的骨骼在骨的组成与骨的形态方面都很相似看图:比拟人与黑猩猩的骨骼相似之处
分子生物学家又从更加微观的角度比拟了它们DNA的组成的差异性,请看:
人与人之间 0.01%
人与黑猩猩约 1.2%
人与大猩猩约 1.6%
人与狒狒约 6.6%
通过比拟你能发现什么现象?狒狒不属于类人猿,它和人的DNA组成差异较大,而类人猿中,黑猩猩与人类的DNA组成差异最小,可以看出黑猩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比拟近分子生物学手段帮助人类认识黑猩猩与人的差异性
通过比拟,我们总结如下:现代类人猿与人类在外部形态、身体结构、面部表情、行为方式等方面,有着极为相似的特征。
比方在外部形态上,它们都没有尾巴,两
眼向前在一个平面上,拇指与其他四指相对等;在身体结构方面,它们的骨骼在组成与形态方面都很相似;面部表情方面,现代类人猿大多具有喜、怒、哀、乐等等多样表情,与人相似。
行为表现方面,现代类人猿善于模仿,懂得交流,会使用枝条做工具等。
尝试列表比拟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之处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特征相似但又有不同,这说明了什么呢?
通过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出:现代类人猿与人类有不同的特征,是因为它们在进化地位上是不同的,这些现代
类人猿在进化过程中,由于适应不同的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物种;图中可以看出长臂猿与人类的亲缘关系较远,黑猩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
但现代类人猿有一些特征与人类相似的现象说明他们可能来自于共同的祖先。
达尔文推测这个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分析图片:类人猿与人类特征不同的原因,黑猩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
人们通过对古猿化石的研究,发现在与古猿生活相同的
地层中有橡树等植物化石,于是人们认为古猿是生活在森林环境中,因此命名为森林古猿。
森林古猿是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感受化石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是最直接的证据
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森林古猿是人类祖先的话,森林
古猿又是如何进化成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呢?你能想到这会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是与环境因素有关。
自然环境的变化对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尝试解答自然环境对森林古猿的影响
古生物学研究证实,在距今1000万年~3000万年的非洲
森林中,树栖生活着许多森林古猿。
后来由于造山运动
和气候的剧烈变化,森林减少。
一局部古猿被迫迁移,
寻找新的森林,继续过树栖生活并逐步进化为现代的类
人猿,而另一些古猿不得不被迫来到地面上生活,经过
漫长的时间,进化成人类。
在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类的过
程中有两个重要方面需要得到合理解释:一是人类的直
立行走,二是人类脑容量的开展
学生解答问题同学们想一想:森林古猿被迫来到地面生活以后,会面
临着哪些困难呢?要寻找食物,要防御敌害,要寻找栖息地等。
还要依靠四肢着地行走吗?四肢着地改为两足直立行走,促使骨盆、大腿骨、足骨、肌肉等结构发生分析古猿在被迫从树上生活下到地面生活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变化。
直立行走的方式使前肢获得解放,用于取食和御敌,在生活过程中尽量发挥手的作用,而学会使用和制造工具
在漫长的过程中,古猿的手越来越灵活,腿越来越粗壮,上下肢的分工合作越来越协调观察图片,想象古猿到人的转变过程
两足直立行走也促使感觉器官集中于前部,声带开展并产生语言,在与环境斗争的过程中双手变得越来越灵巧,制造工具的能力越来越强,大脑也越来越兴旺,在
交流过程中,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形成
由古猿进化到人是个很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从两足直立行走到人的大脑越来越兴旺,手的灵活性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模拟活动:感受手在进化过程中的意义观察图片,想象古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手的重要性
模拟活动:在人类起源和进化中手进化的意义
同学们根据活动中的需要准备相关的材料用具:如记录
单、胶带、剪刀、笔、卡片纸、带盖子的瓶子等。
准备参与模拟活动
方法步骤:用正常状态的手完成一些活动,记录完成活
动所需的时间;模拟非灵长类动物的手:将双手的拇指
和食指并排并用胶带捆绑在一起,这样就不能使拇指与
其他的四指对握,记录完成每个活动所用的时间
听明白活动要求
同学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些活动,也可以做一些其他活动
1.拉开校服上衣拉链,再拉上拉链;
2.解开鞋带,然后再系好鞋带;
设计一些活动
两个同学合作完成,一人操作、一人记录。
用正常状态
的手完成动作后,将拇指与食指用胶带捆绑在一起,模
拟非灵长类动物的手,如图中所示这样:继续完成刚刚
同样的活动,记录完成活动的时间
合作模拟完成活动
同学们完成活动所需要的时间是怎样的?我们把完成活
动所需的时间纪录在表格中
1.拉开校服上衣拉链,再拉上拉链;时间分别是:3.66秒和13.70
比照完成活动的时间你就会发现:拇指不灵活时,完成这两个动作的时间都延长了,甚至同学在107秒内也是没有完成好系鞋带的这个动作。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这个活动。
活动分析:1当拇指不能活动时,对完成某一项活动的障碍是什么?2你怎样改变手的动作才能完成活动?
当拇指不能活动时,我们完成一些精细动作时就会遇到障碍,比方像系鞋带的动作,我们尝试改变用其他手指配合完成了一些动作,像拉上校服拉链。
〔同学们可以想象:除人类以外的那些灵长类动物在完成精细动作方面显然不如人类,非灵长类动物的手就更不如人的手这样灵巧了。
〕
3. 手进化的意义是怎样的?
手的进化有助于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而劳动能够促进大脑的开展和人类语言文化的产生。
这个模拟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拇指与其他四指对握的方式使得人类的手越来越灵巧,准确完成动作,同时促进脑的发育。
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又有哪些证据?
这是玛丽-利基和路易斯-利基夫妇正在分析化石,他们一家三代都从事对古人类的研究,被称为是古人类第一家族。
古人类学家在发现化石的过程中,不仅要有坚韧的毅力,还要有足够的解剖学知识,能判断出挖掘的化石是属于人类的,同时具有丰富想象的能力,还能利用挖掘出的化石碎片,拼接在一起,推测其形态结构的一些特征。
板书设计:
第3节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一、人类与现代类人猿起源于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二、猿向人的过渡
双足直立行走是猿与人的分界标志
三、人类进化的主要阶段
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
四、现代人种
蒙古利亚人
高加索人
尼格罗人
澳大利亚人
《发酵技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运用发酵技术制作一种传统食品。
〔3〕、体会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验与生物学有关的知识。
2、能力目标
〔1〕、通过品尝酸奶,引出身边的发酵技术。
〔2〕、通过自制酸奶〔或制酱,或酿米酒〕的实践活动,了解微生物发酵技术的一般原理。
〔3〕、通过制用沼气发酵装置,了解科学技术的关系。
〔4〕、通过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活动,了解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体会生物知识的应用价值。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体验与生物发酵技术有关的职业。
二、教学重点
1、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
2、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三、教学难点
1、活动:制作沼气发酵装置。
2、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3、活动: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
1、生物技术成果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2、生活中常见的发酵产品:调味品、米酒等。
3、师生各自制一份酸奶。
4、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自制一份米酒。
5、收集工业化的发酵产品:味精、抗生素、加酶洗衣粉等。
课前学生调查家中厨房里的调味品。
五、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面包、酸奶、醋等准备好的发酵食品,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发酵产品?从而引出本节课题——《发酵技术》。
可见,了酵技术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可不分,有极重要的意义。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或多媒体画面,让学生答复自己的感受,谈自己的生活体验。
3、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已在课前自制好了酸奶。
4、教师带着学生共同回忆制作酸奶的过程:一是器具和原料的消毒,二是微生物接种,三是微生物的发酵。
〔学生一边回忆自制酸奶的操作,一边对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
〕
5、教师提问和酸奶制作有关的问题,学生答复。
如问:为什么要将牛奶煮开?
答:牛奶煮开可杀死牛奶中可能存在的其他的微生物,防止酸奶腐败。
问:煮开的牛奶为什么要冷却后,才可参加酸奶?
答:煮开的牛奶冷却后才能参加酸奶的原因是高温能杀死乳酸菌或减弱乳酸菌的生活力。
问:参加酸奶的作用是什么?
答:参加酸奶的作用是接种。
6、教师向学生详细介绍其它几种发酵原理以及方法,争取能让学生当堂掌握并能够准确复述。
7、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用准备好的器材制作发酵罐并交给教师检查。
8、学生利用自己所做的发酵器具,想象制作过程,并提出不懂得问题,教师予以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