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知识点考点梳理、重点题型分类巩固练习)(基础版)(家教、补习、复习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初三化学上册
知识点梳理
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
化学研究些什么
【学习目标】
1.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判断;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判断。

2.掌握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实验;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记住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3.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并能从物质的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要点梳理】
要点一、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1.探究物质变化的几个实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实验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①水的
沸腾
液态的水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遇
玻璃片又凝结成液态的

液态的水无
②大理石
的研碎
块状的大理石块状固体被粉碎成粉末

粉末状的大理石无
③氢氧化钠
与硫酸铜反应蓝色的硫酸铜溶液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出
现蓝色沉淀
蓝色的氢氧化铜
沉淀等
有(氢氧化铜沉
淀等)
④石灰
石与盐酸的反应块状石灰石
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
石灰石逐渐溶解;烧杯中
澄清的石灰水变成白色
浑浊
二氧化碳气体等
有(二氧化碳气
体等)
【实验结论】:实验①、②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新物质生成;实验
③、④的共同特征是变化中生成了新物质。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比较:
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概念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特征变化中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如发光、发
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
变化中是物质的外观、状态等发生了改

现象
联系一定伴随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伴随发生化学变化
实例实验③和④、燃烧、腐烂、发酵、金属
生锈、火药爆炸等
实验①和②、凝固、挥发、升华等
本质区别(判断依
据)
变化时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但一定要注意现象只是帮助判断,而不是根本依据。

如电灯泡通电时发光、放热,但无新物质生成,所以不是化学变化。

3.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自行车胎爆炸为物理变化,而炸药爆炸为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概念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确定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知(如眼看、温度计
测等)
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实例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
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挥发性、延展性

可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氧化
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
腐蚀性等
【要点诠释】
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2.有时易将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混淆,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

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

由此可知:化学变化是一个正在(或已经)发生的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过程;化学性质则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汽油易燃烧是化学性质(可燃性);汽油燃烧是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的语言描述是在化学变化的基础上加一些表现能力的字眼,如“可以”、“容易”、“能”、“会”等。

3.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

如铝、铜等金属具有导电性,可以作导线;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

要点三、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空气组成和氧气含量的测定》)
1.实验原理:
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将集气瓶内氧气消耗掉,生成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2.实验装置:
3.实验步骤:
(1)将仪器连接好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集气瓶底装入少量的水,再把剩余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并做上记号。

(3)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4)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

(5)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6)红磷燃烧停止,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4.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并放出热量。

(2)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中,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

5. 实验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要点诠释】
1.可燃物必须选用燃烧后生成物为固体的物质。

不能选用木炭、硫等,因为木炭、硫燃烧产生的是气体物质,且与所耗氧气体积相同,使瓶内外气压相等,水不会倒吸入瓶中。

2.红磷必须过量,燃烧时才能使容器内氧气消耗完。

3.红磷燃烧停止后,要等集气瓶内温度降至室温,方可打开弹簧夹。

4.该实验还能得到的结论:氮气(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具有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和难溶于水的性质。

5.实验后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的原因:
(1)红磷的量不足(则不能将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完全反应掉,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不到原瓶内空气体积的1/5,导致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2)装置漏气(当集气瓶内氧气耗尽时,瓶内压强减小,瓶外空气会进入集气瓶内,导致进入水的体积减小,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3)装置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温度较高气体压强较大,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小,引起测定结果偏低)。

6.测定结果大于21%的原因:
(1)点燃红磷前未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红磷燃烧放热会使部分空气由导管逸出,烧杯水中冒气泡;最后造成水进入集气瓶的体积大于1/5)。

(2)将点燃的燃烧匙伸入瓶内太慢(放出的热将瓶内的部分空气赶出瓶外;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水的体积大于1/5)。

要点四、空气的组成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分别约占空气总体积的4/5和1/5。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如下表:
【要点诠释】
1.空气中各气体的含量是体积分数,不是质量分数。

2.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主要用途是用作保护气、合成氮肥等。

3.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主要用途是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医疗、潜水、气焊、炼钢、宇航等都需要用到氧气。

4.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

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一般情况下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通常作保护气、制成多种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氦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氙用于医疗麻醉。

要点五、纯净物和混合物
概念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称为混
合物
区别①由同种物质组成,即相同的分子、原子或离子,
具有固定的组成
②可以用化学式表示,如氧气用O2表示
③有固定的性质
①由不同种物质混合而成,各种物质彼此间不
反应,没有固定的组成
②不能用化学式表示
③无固定性质(如熔、沸点等),各自保持原
物质的性质
举例氧气、氮气、二氧化碳、蒸馏水、氢氧化钙等空气、盐水、糖水、矿泉水、铝合金、酱油等联系
【要点诠释】
混合物是由纯净物混合而成的物质。

【典型例题】
类型一、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2016•扬州中考)下列过程仅包含物理变化的是()
A.矿石粉碎
B.钢铁生锈
C.食物变质
D.葡萄酿酒
【思路点拨】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答案】A
【解析】A、矿石粉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食物变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总结升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鲜奶制酸奶 B.黄豆酿酱油 C.糯米酿甜酒 D.水果榨果汁
【思路点拨】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题中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答案】D
【解析】鲜奶制成酸奶、黄豆酿成酱油、糯米酿成甜酒都生成了新物质,都是化学变化;水果榨成果汁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总结升华】化学变化是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举一反三:
【变式】(2015•重庆中考)李林同学在不同季节的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春天花朵掰成花瓣 B.夏天粮食酿成美酒
C.秋天水果榨成果汁 D.冬天冰砖凿成冰雕
【答案】B
【解析】
A.花朵掰成花瓣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粮食酿造白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水果榨成果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冰砖凿成冰雕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类型二、考查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2015•四川中考)下列物质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B.金属铜能导电
C.纯净的氮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D.铁丝能在纯氧中剧烈燃烧
【思路点拨】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

【答案】D
【解析】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描述的是挥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B.金属铜能导电,描述的是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C.纯净的氮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描述的是颜色、状态、气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D.铁丝能在纯氧中剧烈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总结升华】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举一反三:
【变式】汽车行驶过程中,在汽缸内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气体。

通常情况下,一氧化氮气体密度比空气的略大,难溶于水;一氧化氮有毒,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问: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有:,化学性质有。

【答案】密度比空气略大、难溶于水、气态一氧化氮有毒、易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
类型三、考查空气的组成
4.(2015•重庆中考)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大约是()
A. 21%
B. 31%
C. 50%
D. 78%
【思路点拨】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答案】D
【解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

举一反三:
【变式】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79%,氧气20%,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B.空气的成分按质量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C.空气中各气体成分及其含量一定是固定不变的
D.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答案】D
【解析】空气的成分应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各成分及其含量不同地区也可能不同。

类型四、考查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5.为了测定空气的成分,按右图所示装置做实验:
(1)将燃烧匙中过量的红磷点燃后放入集气瓶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2)反应停止,待集气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会 ,
约达到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为止。

(3)此实验说明。

(4)已知镁+氧气氧化镁(固体)镁+氮气氮化镁(固体)
根据上述反应推论,能否用镁代替红磷测定空气成分呢?
【思路点拨】可从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原理以及相关实验的操作、现象、注意事项等分析解答。

【答案】(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2)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 1/5
(3)空气中含有氧气,大约占空气总体积1/5
(4)不能
【解析】
(2)过量的红磷燃烧,将集气瓶中的氧气完全消耗掉,使瓶内压强减小;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被倒吸入集气瓶内,所进水的体积和消耗掉氧气的体积相等。

(4)镁燃烧时不仅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还可与氮气反应,生成的两种物质也为固体,无法准确测出空气中氧气或氮气的实际含量。

【总结升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主要是利用了可燃物燃烧消耗了氧气,使密闭容器中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内。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所示,在一个具有刻度和可以左右滑动的活塞的玻璃容器里放入白磷
(足量),活塞左端管内密封有空气,右端的管口跟空气连通。

将玻璃容器固定在
盛有80℃热水(恒温)的烧杯上,进行实验(白磷被加热到40 ℃时即能着火燃烧)。

试回答:
(1)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活塞先向右移动(白磷燃烧放
热使气体膨胀),燃烧停止冷却后再向左移动,最终停在刻度处。

(2)由此实验可以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

【答案】(1)白烟 4
(2)1/5
类型五、考查纯净物和混合物
6.下列各组物质都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海水蒸馏水
B.汽油柴油
C.氯酸钾干冰
D.洁净的空气石灰水
【思路点拨】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如果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就属于混合物。

【答案】C
【解析】蒸馏水、氯酸钾和干冰为纯净物,其他物质都是混合物。

【总结升华】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称为混合物。

举一反三:
【变式】下列选项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答案】C
沪教版初三化学上册
知识点梳理
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
化学研究些什么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6•湘潭中考)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胆矾研碎
B.
干冰升华C.
品红扩散
D.
蜡烛燃烧
2. 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D.水蒸气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生铁铸造铁锅D.铜用于制造导线
4.(2014•山东中考)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5.生活中许多变化都能产生热量,下列放热现象主要由物理变化引起的是()A.木炭燃烧放热B.生石灰与水混合放热
C.白炽灯泡通电发热D.苹果腐烂发热
6.(2015•南京中考)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 B.水的电解 C.瓷碗破碎 D.干冰升华
7.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新鲜空气
B.矿泉水
C.液氧
D.澄清的石灰水
8.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9.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石蜡受热融化属于化学变化
B.木炭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C.水银的熔点低属于物理性质
D.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化学性质
10.(2014•天津中考)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榨取果汁 B.粉碎废纸 C.切割玻璃 D.燃放烟花
二、填空题
11.下列是我们接触过的一些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蒸馏水B.氯酸钾C.净化后的空气D.冰水混合物
12.阅读下列有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描述:①潺潺的流水能蒸发成水蒸气;②水蒸气变成了雨滴降落到地面;③铁矿石冶炼成钢铁;④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变成铁锈。

请你分析,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性质的是,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13. 阅读下列有关木炭的变化和性质的描述:①木炭是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②木炭能燃烧;③将木炭粉碎;④取一小块木炭点燃,放入氧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

上述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性质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14.根据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的成份的名称:
①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②空气是制取氮肥的天然原料,说明空气中含有。

③澄清的石灰水放在空气中会逐渐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

④盛有冰水的杯子,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

15. (2014•宁夏中考)小亮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他先在燃烧匙中放入足量的红磷,塞紧橡皮塞,然后用凸透镜聚光照射集气瓶中的红磷。

(1)由于凸透镜的聚光作用,使红磷的温度,红磷燃烧;燃烧停止后,燃烧匙里仍有红磷,燃烧停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待完全反应冷却到常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说明。

(3)实验中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1.【答案】D
【解析】A、胆矾研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品红扩散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B
【解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3.【答案】A
【解析】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的。

A中氧气用于急救病人利用了氧气能供给呼吸的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属于化学性质。

B中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C中生铁铸造铁锅主要是生铁形状的变化;D中铜制造导线利用了铜的导电性,BCD均是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

4.【答案】D
【解析】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也可能属于新物质,例如对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来说,水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属于该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故A不正确;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故B不正确;元素相同也可能是新物质,例如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过氧化氢和水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它们属于不同的物质,故C不正确;化学变化中生成的新物质是相对于反应物来说的,即生成了与反应物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故D正确。

5.【答案】C
【解析】A、B、D中均生成了新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C中灯泡通电发热是电流的热效应,并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6.【答案】B
【解析】汽油挥发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水的电解的过程中有新物质氢气、氧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瓷碗破碎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干冰升华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7.【答案】C
【解析】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称为混合物。

8.【答案】A
【解析】B中涉及鞭炮中火药的燃烧爆炸,C中涉及煅烧石灰石,D中涉及蜡烛燃烧,BCD中均有新的物质生成。

A中雨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液态水,属于物理变化。

9.【答案】C
【解析】石蜡受热融化是石蜡状态的改变,是物理变化;木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水银熔点低、金刚石的硬度大都是物理性质。

10.【答案】D
【解析】榨取果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粉碎废纸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切割玻璃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燃放烟花的过程中一般能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11.【答案】A B D
【解析】判断物质是不是纯净物,应该看这种物质的组成成分是一种,还是多种。

A中的蒸馏水是经蒸馏得到的水,是纯净物;B中氯酸钾只含有氯酸钾这一种物质,是纯净物;C中空气净化后,只是除去了其中的有害气体及粉尘等污染物,但仍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混合成的混合物;D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和水只是状态不同,是同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12.【答案】①④②③
【解析】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变化是过程,是正在发生的变化。

①④描述的是性质:①中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性质;④中铁能变成铁锈,属于化学性质。

②③描述的是变化:②中白云变成了雨滴降落到地面,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③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13.【答案】①③②④
【解析】要记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概念及区别。

14.【答案】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

【解析】①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

②空气是制取氮肥的天然原料,说明空气中含有氮气。

③澄清的石灰水放在空气中会逐渐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④盛有冰水的杯子,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15.【答案】
(1)达到它的着火点氧气耗尽
(2)水进入集气瓶中,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3)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集气瓶内的气体没有减少
【解析】
(1)由于凸透镜的聚光作用,使红磷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红磷燃烧;燃烧停止后,燃烧匙里仍有红磷,说明集气瓶中的氧气被耗尽。

(2)待完全反应冷却到常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水进入集气瓶中,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3)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集气瓶内的气体没有减少,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所以实验中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

沪教版初三化学上册
知识点梳理
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