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1840—1949)
第一阶段:中国近代化的孕育:(1840—1860)
【阶段特征】这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旧式农民战争时期。
基本历史特征: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巨大
变革,由农耕文明时代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即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要通过中外各方面对比分析巨变原因。
经济:列强对华进行商品输出,外资企业出现。
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新的经济因素处于萌发状态;
政治:封建制度日益衰落,两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半殖民地化加深,也使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不断增强。
太平天国运动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又呈
现出新的时代特点,在反封建的同时又反侵略,维护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思想: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开始主张学习西方,开启了民智。
向西方学习成为社会思潮
外交:闭关锁国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中国被迫日益对外开放。
社会生活的变革:实质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融合,且保留了中华文明的文化特色。
第二阶段:中国近代化的启动(1860~1901)
【阶段特征】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社会经济、阶级关系、政局和思想领域都出现了重大变化。
这一阶段,洋务运动开启了
中国早期现代化,近代工业体系慢慢形成,但不完整。
中国近代化的领导阶
级是地主阶级,近代化运动集中在经济方面。
两大矛盾中,外国资本帝国
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居于最主要的地位。
政治:西方列强从一次次发动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为主向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过渡。
《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分别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和完全形成。
清政府从抵抗到彻底投降,成为列强工具,镇压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和农民先后开展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思想:洋务思潮,中体西用,维新思潮,君主立宪。
革命思潮,民主共和。
19世纪60年代到1895年,中国地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开始了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
的主张,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开展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成为历史潮流。
民主革命思想开始传播。
农民产生盲目排外思想。
经济:洋务派创办军事和民用工业,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甲午战败标志洋务运动破产。
随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夹缝中诞生,并在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为中国进一步发展孕育了先进的因素。
列强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对华侵略进入新阶段,开始强烈要求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
第三阶段: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
【阶段特征】这一时期,近代化的“整体发展”体现在近代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全面展开,最突出的领域是在政治领域。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深化阶段,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阶段,社会两大
主要矛盾趋于汇流——体现为广大人民群众同清朝统治集团和北洋军阀统治
集团的矛盾。
政治: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甲午战争,八国侵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推动中国近代化的中坚力量;(由于康、梁的推动,维新思潮在19世纪末
最终演变成为一场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政治运动。
虽说由于顽固派的反对,这场政治运动犹如昙花一现,很快夭折,但它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厚重而深远的);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巨变(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孙中山把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开创性地建立了共和政体,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次历史巨变,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1919年5月——1923年底,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924年1月——1927年7月,国民大革命时期。
突出特点——国共合作,主要成果——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经济: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一战之后,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走向萧条。
思想: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发展民族工商业。
对引导知识分子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启蒙作用。
未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实践。
康梁维新派从根本上改变政治制度,进行改革政体的尝试,对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起了重要作用.民主共和(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实业救国成历史主流。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孙中山
的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觉醒、探索构成此时中国历史的主旋律
第四阶段: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
【阶段特征】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近代化艰难地进行。
由于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官僚资本、日本的侵华、美国的侵
略等因素,使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历经曲折,几乎陷入绝境。
同时,增加了新的
内涵,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任务,中国近代化进入全新发展
阶段。
本阶段近代化重点在政治领域。
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成为主要矛盾,
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始终是本阶段最主要的
矛盾。
经济:国民经济的“黄金时期”。
民族资本的萎缩。
在三座大山(特别是美国资本和商品的大量涌入)的挤压下,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政治:1927~1936年,出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共开始了农村包围城市新道路的的探索,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国共两党、两个政权的对峙是重要特征;1937~
1945年,日本侵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合作,
全民族抗战开始,两个战场同时存在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特点之一,防御、相持、
最后胜利,是中国抗战的基本过程和发展趋势。
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
东方主战场,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抗战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的全民族抗
战,既是重要阶段特征,也是胜利根本保证。
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国际地位空前
提高。
1945年8月~1946年6月,是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过渡阶段,中国面临两
个前途、两种命运的抉择,中共为和平民主而斗争。
1946年6月~1949年9月,国
民党进攻解放区,解放战争开始。
解放战争由防御、反攻、决战到最后胜利,人
民民主革命走向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思想: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革命终于取得胜利。
西方文明的源头
【阶段特征】
政治:古希腊民主政治机构为人类提供了一套先进的管理模式,给后世以借鉴,成为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而在古代罗马政治制度中,罗马法则独树一帜,构成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是现代西方法制制度的法律基础。
文化:古代雅典的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早期人文思想家。
他们强调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主张用教育来塑造人的个性。
他们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成了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向工业文明迈进(公元14世纪——16世纪末)
【阶段特征】
经济: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逐渐引起重大的历史变革。
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殖民者在亚非美的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打破世界各地区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人类历史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
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传播了人文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迅速发展。
政治: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逐渐引起重大的历史变革。
第二阶段开启工业文明大门的政治革命(公元17世纪——18世纪末)【阶段特征】
思想: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同时,也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套政治构想。
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新兴的
美国开创了政治新体制,法国大革命摧毁了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
法治取代人治、
公民取代臣民,为工业文明的到来开启了大门。
政治:17、18世纪,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为了获得相应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开展了反对封建专制(殖民)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政治革命。
首先,英国爆发了反对专制王权的政治
革命,为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第三阶段工业文明时代的确立与扩展(18世纪末——19世纪中后期)【阶段特征】
经济:18世纪下半叶,英国市场的扩大促进了技术的革新,引发了工业革命。
18世纪末,工业革命开始向西欧和美洲的一些国家扩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工业文明转
型,工业文明时代到来。
同时,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思想:随着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和弊端的逐渐暴露,一些思想家和改革家纷纷提出改造资本主义的方案。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
对“理性王国”和工业革命后的社会的失望和不满,催生了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
主义文艺思潮。
政治:随着工业文明的扩展,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不断扩展和完善。
第四阶段工业文明时代的纵深发展(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阶段特征】
经济:19世纪70年代以后,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垄断组织形成,大企业时代到来,以科技为依据、以提高生产率为手段、以垄断组织为组织形式的
现代意义经济模式基本成熟,同时,以欧美工业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标志
着工业文明时代向纵深方向发展。
思想:自由主义盛行,自由主义主张自由贸易、自由经营、自由竞争。
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日益成熟,
20世纪以来的世界文明演进
第一阶段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并进(1917-1945年)【阶段特征】
思想:由自由主义到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为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
政治:20世纪上半期,对现代化转型的不适应引发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加剧,造成了剧烈的动荡,战争、革命和危机交织在一起。
正是在这样的动荡之中,现代化的突破性进展首先体现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它在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之外,创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为后发现代化国家开创了一条崭新的现代化道路。
经济:现代化的另一个突破性进展体现在美国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以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进行了全面性适用性的改革调整,这些调整顺应了现代化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在资本主义类型的现代化国家具有开创意义。
第二阶段整体世界的扩展(1945年至今)
【阶段特征】
思想: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
政治:政治上两极格局的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都推动着整体世界迅速发展。
经济:二战后,是世界现代化进入稳定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两种现代化模式发生冲突和自我调整的时期,两种制度从冷战相持到和平竞争相互借鉴,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