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 2017年汝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中期报告 (格式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汝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中期报告
立项编号RZJKT2017063
课题名称小学写字教学有效评价研究
学科分类小学语文
主持人张素红
所在单位汝州市向阳小学
填表日期2017年11月20日
汝州市教育体育局制
中期检查活动提示:
中期检查活动主要是分析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研讨课题研究的可持续性,重点是反思、归纳、深化、细化。
中期检查活动建议由中心校(市直学校)教研课题管理人员集中组织,或由所在单位教科研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实施,并尽可能向社会开放。
一、中期检查活动简况:检查时间、地点、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2017年11月20由牛佳丽、孙书好组成的评审组在汝州市向阳小学对《小学写字教学有效评价研究》这一课题进行了评议,认为这一课题进行良好,可持续性强,建议继续开展研究。
二、中期报告要点:研究工作主要进展、阶段性成果、主要创新点、存在问题、重要变更、下一步计划、可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以内,(可加页)。
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每位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理解不同,对《课程标准》解读不同,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落实也各不相同。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
1、是认为缺少实践活动的条件。
说到实践活动就让人想到动手操作,要有很多的教具、学具,要有现成的课程资源。
而我县大部分乡镇的村小、完小,甚至是中心小学都很难找到和新教材相匹配的教学用具及可以借鉴学习的实践活动课的有关材料、视频。
因此,上实践活动课教师们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没有动手操作的材料,怎么进行实践活动?”“没有城区学校那样的学生,活动中学生不能自主思考,不会交流,怎么开展实践活动?”“没有给我们出去看过别人的实践活动是怎么开展的,没有组织过相关教研活动,所以我不会上”。
这些“没有”成了大部分教师进行实践活动课教学的阻力,最后的结果就是没有条件上好实践活动课。
2、是由于不是考试的主要内容,所以上不上都没有关系。
一些小学部分教师教育观念落后,认为传授知识才是教学的核心,获得较高的分数是教学的目标。
再加上各校点相对分散,每个校点的教师少。
而实践与综合应用是一种数学意识,是指运用教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及数学本身进行探索的能力。
在小学阶段直接从试卷的卷面上很难以哪一种考题出现,没有办法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
所以就出现了教学与不教学都没有关系的思想。
3、是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与农村实际不相符合。
从教材中可以看到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内容的选择途径一般是从现实生活中选择。
但这些内容都更适合于城区学生,很多内容都是于城区学生的生活为背景提炼的学习素材。
农村学生根本没有这方面的体验,教学只能成为看图学习。
4、是课本中有些实践活动对于农村小学而言不具操作性和实用性。
比如六年级上册中的“确定上学路线”,在农村,孩子们从家到学校大多只有一条路线,根本不需选择,也无从选择,除了一条近路外,可能其它的路你走一天也不能走到学校。
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就只能让学生把它当成课外阅读,让学生了解一下,并由教师对城市道路情况作简单介绍。
再比如“了解三峡工程的投资与效益”,对于三峡工程信息、数据的收集农村学生很难实施,由于没有网络,没有相关图书,无法查询相关知识,身边除了农民还是农民,无法通过走访获得相关信息。
只有教师自己在对三峡工作作介绍后,给学生提供一些假如数据,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一节课时间完成任务。
在实际教学中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存在一些困惑,由于在课堂上更加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要想切实落实好活动,就要用大量时间让学生进行探索,从而使练习巩固的时间减少,难以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课时不足会导致在活动中有困难的学生不能得到及时引导和帮助,使“实践活动”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探讨出了课堂教学中渗透实践活动的新模式和教学策略。
数学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实践活动素材,因此,我们要结合平时教学,充分挖掘教材的实践活动因素,在运用数学教材学习的过程中,带领学生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1、构建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拓展”的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
这一新型的数学教学模式的展开实质是问题解决的过程。
问题解决是以问题为目标定向、以思考为内涵的探索活动。
“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引起学生积极的探索和思考以求解决问题,这里的“问题”必须具备障碍性、相对性、探索性的特征。
在“建立模型、寻求结论”的过程中,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完成新的学习课题,在获取知识、理解知识的同时,感悟了研究的策略和方法,从而学会学习,促进发展。
在“应用拓展”的过程中,将学过的数学知识、原理、技能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将知识巩固和实际应用进行整合,让学生在没有合适的和现成的模式、程序下,只有通过探索和尝试,才能获得解决。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实践活动的策略
(1)、要巧妙揭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给学生创设发现的机会;
(2)、要积极组织动手操作实验,创造探索、求真的机会;
(3)、要适时组织交流讨论,给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
(4)、要巧设问题和练习,给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
(5)、要注重联系实际,给学生创造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
(三)、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改革。
1、让实践活动成为学生思维起飞的乐园
课堂实践活动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课堂内围绕着问题情景进行的实践活动主要有操作型,模拟型等形式。
“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形成思维的工具的镜子”(苏霍姆林斯基语)。
操作型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把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以活地劝促思维,调动学生各
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某一教片段应用较为普遍。
如在教学“数的认识”,让学生通过数小棒的圆片、拨数位顺序表的珠子等大量的具体学具的操作过程抽象出数的概念;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让学生通过折纸、画圆等操作方式主动认识分数,都属于这种形式。
又如在“认识物体”教学时,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搭一搭鞋盒、牙膏盒、茶叶筒等自备学具,并进行“摸物体说特征”的游戏活动,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说,再引导学生将这些自备“学具”分分类,总结出物体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很好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球等基本几何图形的特征。
这样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通过各种感官获得数学知识,不仅对知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其学习方法思维方法起到促进作用模拟性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师创造的情景中进行操作增强学生的趣味性。
加强生活体验人类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常常是整合各类信息而综合显现的。
我们将“处理”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接近实际情景的实践活动中应用数学知识和经验,主动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如应用比例尺的知识根据房间的平面图设计使用方案;运用统计图表分析,篮球技术统计;还可让学生设计旅游中租车购票方案、铺地砖的方案、物品的包装方案等。
学习了几何图形之后,让学生用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设计出美丽的图案,装饰自己的教室、房间。
孩子边画边想不但巩固了画法,还培养了数学美感模拟性实际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比较灵活,可以是一二个片段,也可以贯穿整个课堂把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接近实际情景的实践活动中应用数学
2、校园实践活动,成为学生知识运用得舞台
当实践活动内容在教室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时,就需要更大的空间,这时我们将活动空间自然延伸到校园中。
校园实践活动主要有测量型、体验型、调查型等形式如较大单位千米、公顷的认识等。
以千米概念的建立为例,可以先让学生到校园去走一走,知道一米约有两步,再让学生用步测的方法知道100米有多长”,从而估计操场的一圈有多少米,1千米大约需要围操场走几圈,感受“1千米有多长”,最后进行实地测量验证。
还可以让学生用目测的方法估计学校到哪里有1千米,如在“方向和位置”教学中,让学生绘制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让学生用调查数据了解自己的成长,还可以让学生调查统计全校学生的上网时间、学习时间等,用数据分析同学们的学习习惯;,我校每学期都要开展许多如科技节、运动会等大型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有许多可利用的数据(参与人数、获奖人数等),学生通过调查整理利用分析数据来思考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
如通过设计“科技作品的分数展出”这
一问题,学生就需要综合运用空间几何知识和分类思想等。
通过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能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
如“植树问题”的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对封闭的、不封闭的路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两端都不植树、一端植树另一端不植树等类型很难分清,导致容易出错。
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难点,可以利用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园寻找植树问题的生活原型,并合作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由于校园里这类生活原型非常多,学生很容易找,如跨楼梯、花坛四周的护栏和插红旗栏栅、排队伍等问题都是各种植树问题的生活原型。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植树问题解决方法校园实践活动比提炼出来的“纯”数字问题更具综合性、开放性、体验性和挑战性。
因为校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非常熟悉校园环境,学生在校园实践活动中能自常见地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方式、活经验等,在生活情景中使学生能容易切身感受到数学的优越性以及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的真正价值。
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校园资源,加强校园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真正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中有不同的发展
3、让校外实践活动成为学生能力发展的天地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又应用于生活实践。
现实生活、生产中处处蕴涵着数学问题,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因此教师应创设条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区,加强校外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校外实践活动形式比较广泛,主要包括制作型、调查型、测量型和课题型实践活动等几种形式。
让学生制作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属于制作型实践活动。
在学习“利率”之前,让学生做以下几项实践活动:查看银和地利率表;把自己的部分零花钱存入银行或提取自己或家庭的存款;请教家长或银行工作人员讲解存款单和利息清单上的有关内容,了解利率的相关知识。
这就是调查型实践活动。
教学“计量单位”,可以进行测量型实践活动。
学习面积单位之后,就可让学生测量自家客厅、卧室的面积和估测社区、院子、广场的占地面积。
学习体积单位后,让学生估计教室医院的体积课题型实践活动也是校外实践活动的好生的马所学的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既可以使数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又可以促进学生探索意识、发现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式。
如学了“可能性”组织学生分析社会上的一些摸奖、买彩票的中奖概率问题;学习“百分数”后,引导学生去超市调查,寻找有关商品降价、打折或其他促销手段的信息,
想想怎样购物最合算。
再如我校新校区建设,针对“怎样使新校区设计得更合理、更美丽?”这个问题,设计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实地测量、展开想象、科学规划,最后起草方案,向学校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又如数学实践活动“可怕的白色污染”,让学生到社区通过调查统计塑料袋个数的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加强对不同统计量意义的理解,并且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到乱丢塑料袋的行为会对大自然造成污染,以此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这一实践活动大大超越了数学课堂的范围,它既需要学生有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又需要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在低年级记数学日记也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当学习了某一单元的知识后让学生自己到生活中找一个能用这单元知识的问题加以解决,并记录下来。
实践证明:学生发现生活中数学的触角可谓无处不在,有的学生根据书本的难题引申到实践生活中并加以拓展,有的学生提出新的数学方法(如一位一年级学生就在自己的数学日记中写“乘法凑十法”),有的学生记录生活中一次运用数学解决问题能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良好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主动提出和解决问题,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教师只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校园资源、社区资源,整合教学内容,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创设有数学研究价值的实践活动,组织课堂、校园和校外等多层面的实践活动,才能帮助学生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有助于学生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我们放开教师“呵护备至”的双手,让学生在数学的殿堂中找到连接活动的通道,成为真正的探索者吧。
课题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三、主要阶段性成果及影响: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或发表时间、成果影响等,限3000字以内,(可加页)。
教学效果明显增强,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大部分学生掌握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
能够在教师的提示和引导下主动学习。
在学习中感悟知识、技能、方法和情感。
教师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由最初的摸索、借鉴到有针对性的创造,教师在感悟、自主学习教学方面逐渐成熟,设计教学的针对性、教学方式的科学性、教学手段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逐步运用到教学中。
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形成了典型的说讲评课成果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研究报告、教学论文、优秀教学案例等,并制作了一些教学课件。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
因此,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应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服务。
实践活动课与传统教育的评价不同,传统教育评价注重的是结果,重事不重人,使学生成为学习上的失败者,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是以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为重点,还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进行分层分级评价。
在数学活动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参与实践的程度,交流的主动性,解决问题方法的新颖性,采用多种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也可采用问卷调查。
教师评价主要以引导、鼓励为主。
在活动过程中,充分体现数学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开放性、创造性、探究性、趣味性,让学生充分感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人人要学数学,事事需要数学,让学生自发地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数学,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立足教育的发展趋势,强化过程性评价和过程档案;承认现实教育条件的限制,正视终结性评价的不可避免性。
尝试建立操作性强,客观公正的有效评价体系。
我组老师经过了近三年的实验研究,创设了“小学数学活动课与综合实践整合的教学体系”,具体如下:
1、采用多种评价体系,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于80年代提出了多元智能的理论。
多元智堂评价时,应结合评价内容及学生学习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实现课堂评价的多样化。
2、活动的方式多样化
学生在每一次的数学活动之前,都要求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调查,并能结合课堂的学习内容,对要做的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不是单一的教师教和学
生学的关系。
而且我们才用多种不同的评价学生的方式,归纳为:“语言激励型”、“肢体赏识型”、“精神鼓舞型”、“物质奖励型”等。
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是学生最自以为豪的。
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他人的认同,也需要自我的认同。
不仅仅是听别人说“你真棒”,更需要听自己说“你真棒”。
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在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自评,:如:完成得很好,可以画一个红苹果给自己;完成得较好,可以画一个青苹果给自己,鼓励自己继续努力;完成得不好,可以画一个苦李子给自己,以示批评;本着发展性的原则,在进行评价后可以再给得青苹果和苦李子的学生一次乃至几次机会进行补充和修正,以得到红苹果为最终评价。
在活动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学生活动成果的展示。
在数学实践活动课完成后充分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更能促进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形成,多媒体已走进了课堂教学,色彩鲜艳、活灵活现的动画,赢得了同学们的喜爱,调皮可爱的卡通形象加之机器人的配音给予学生的表扬是令之无比欣喜、欢悦的。
因此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活动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我组老师在实验课时也曾尝试过,学生表现为很兴奋、新鲜。
在平时偶尔用一下效果比较好,不过使用多媒体评价也得看准时机,如果泛滥成灾,将会大大影响效果。
3、数学活动中更多关注学生参与的过程
小学生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所能获得的成果大多都比较微小,但是我们主要看学生是否参与了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在实践活动中发现了多少问题,解决了多少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重在评价学生参与活动获取知识及信息量的多少,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方式,以及研究性学习方法,注重过程的评价。
对于成果的检查是一种手段,并不是目的。
如:当学生想出一种与众不同好方法时,教师要结合此方法的精妙之处进行边讲边评,有时还可以故作不知,请他指点。
评价过程不需要任何表扬,学生也会有很强的成就感。
这种成就感来源于知识本身。
四、专家评估要点:侧重于过程性评估,检查前期课题研究计划落实情况,进行可持续性评估,调整研究计划建议等,限1000字以内,(可加页)。
专家评估良好,对课题提出以下建议:
本课题的研究在所有数学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综合实践课”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我们认为我们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部分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对自己研究的成果总结不够,课题研究的关注点还没有最终回归于学生,没有从学生的视角去评价课堂教学中操作的有效性。
今后的研究还需不断加深,向更深的层次延伸,以期全面提高我校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本课题的研究,经过全体实验老师的研究实践,虽然总结出了一些可操作的模式和策略,也举行过课堂展示活动,但仍然缺乏对外推介的力度,对研究成果推广不够,没有很好发挥课题研究的作用。
教师的理论知识和科研素质有待提高,班额过大,数学教师所带课头课时太多负担过重,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教学研究。
尽管学校每期都派教师外出学习、听课,但总的来说机会还是不多,请进专家的指导也较少,课题研究的层次还不够深。
教师对利用网络资源这个平台学习没有很好把握,教师学习、动笔、积累方面还有欠缺,自我提升不够。
要借课题研究来充实自己,不断提高科研能力,逐步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
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反复强化储存的过程。
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思维过程,使其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才可能成为有用的知识。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动手操作教学仅仅是其中的途径之一,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课题实验是一项系统工程,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步伐,与其课题相关联的新的课题理应应运而生。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将一如既往地不断学习,不断交流,不断成长,努力将在课题研究中取得的成功经验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并尽全力地去克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使我们的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