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思考(钦永平)

--------------------------------------------------------------------------------

录入:湖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hzxsjxx 2009-10-17 人气:45

提高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思考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是什么,怎样建立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和激励评价机制,如何培养小组成员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如何管理小组合作学习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和有关教学理论对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作几点思考。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思考

合作,作为现代社会应有的工作方式,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高效,更在于它是一种用开放的心态接纳别人,一种尊重、谦让、求同存异的人际交往方式,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

作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我国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和组织实施的学习方式。所谓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的基本做法是:依其任务类型或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组3--6人),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合作学习是对班级学习方式的补充和改进,它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形式,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在数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许多老师满腔热情的引入“小组合作学习”,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是由于缺乏对“小组合作学习”精神实质的正确把握和冷静、理智的思考,致使“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有效性。多数合作交流仅停留在形式上,成了学优生的“一言堂”,学困生被忽视“小组合作学习”所讨论的问题没有思维性、启发性、探索性,学生没有讨论的兴趣,浪费教学时间、教学效率事倍功半。下面是我结合教学实践和有关教学理论对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思考之一,设计适当的问题情境和教学方案,强化“小组合作学习”效果

数学学习离不开问题解决,学生合作学习的数学问题要难易适度,应具有层次感、探索性、可操作性,让他具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可行性。因此我们应选择一个好问题,创设一个好背景,让学生面临较复杂的学习任务(开放性性任务、探究性任务,操作性任务,对知识的查漏补缺任务等),这时凭学生的一己之力往往无法完成,合作学习的时机已经成熟,通常需要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例如“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的推导”一课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三角形内角和的基础上进行新知学习的几何课,在教学中,可设计这样的问题:

(1)能把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吗?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通过对四边形的分析,学生提出:只要将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就能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得四边形的内角和。接下来继续提出问题:

(2)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3)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为什么?

这时学生自主探索(应留充足的时间)的积极性很高,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都

能算出来。但n边形的内角和有部分学生凭一己之力已无法完成,合作学习的时机已经成熟,马上组织学生进行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第一阶段是小组活动:相互探索、交流,使自己的观点不断完善,并不断产生新想法。同时,让会做的学生对不会做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甚至“多对一”的帮助。使小组各成员都能成功完成任务。

第二阶段是交流反馈:各小组汇报展示交流整理的结果。通过不同方法的分割,有的在形内找点,有的在形外找点,有的在图形的一边上找点,有的就用图形的一个顶点。思维体现了有序性、互补性。在交流过程中,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的释放,思维进一步深化,达到互相观摩、启发的效果,不仅可以聆听同学的发言,还可以不断的提出疑问或补充。小组合作使学生在思维的比较中取得了对问题的完满解决,萌发出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通过反馈让学生意识到集体的智慧远远超过个人聪明,合作使问题得到最优化解决。

思考之二:合作学习小组的优化组合

分组时应考虑的几个因素:学生成绩均匀搭配、学生能力协作搭配、学生性格特征及气质类型搭配、学生性别搭配、家庭背景搭配等,然后按照“组内异质,组际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合作小组由成绩为“一优二中一困”的四名学生组成。组内设发言人一名,选性格外向,情绪较高,能说会道的胆汁质学生担任。设小组长一名,选情绪饱满,善于交际,人际关系良好,性格中间的粘液质学生担任。选操作人一名,要由情绪稳定,有高运动——操作特性,性格中间的多血质学生担任。再选性格内向,有逻辑——数理能力的抑郁质学生担任记录人。在自愿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调配。座位安排由小组长自行解决,只要有利于合作就行。组内成员异质,可以让各成员扬长避短,形成优势互补,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成效。小组建成后,还必须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体现小组的团体力量和精神。

思考之三:合作学习前应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索的思考时间

合作学习要求每位学生能够充分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再通过组内的交流、探索,使自己的观点不断完善,并不断产生新想法。使合作学习呈现出“1+1=2”的累加效果,甚至产生“1+1 >2”的创新效果。自主探索则是这一行为及效果发生的基础,个人自主探索的质量越高,合作的实效性越强。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节约上课时间,没有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思考时间,匆忙进入“小组合作学习”,使得小组的合作交流变成一些成绩较好、反应较快的同学的“一言堂”,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成为被动接受者,逐渐丧失了讨论的信心和兴趣,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小组合作交流前,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鼓励学生探索,先把想法写下来,再在小组交流中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大家再发表见解,互相提问,共同讨论,形成小组的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小组合作学习”才更具实效。

思考之四: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规定组内各成员的个人责任。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取决于每一个成员的学习,需要小组中每个人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总任务的完成质量取决于每一个成员各自任务完成的质量。这就像链条中的每一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分工一定要明确,由谁组织,以哪种方式发言,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做什么,由谁进行归纳总结,由谁记录,同学记录时,其他同学做什么等等。总之,要求小组成员任何时候都要明白自己现在该做什么。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在这里,值得提醒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目标是小组成员共同确立的学习目标,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方向。这就要求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分工协作,帮助小组其他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的合作学习目标。

思考之五:培养小组成员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

培养小组成员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重点。合作学习不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