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同步测试卷及答案(7)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同步测试卷(七)
第四单元《老子》选读(A卷)
(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
一、基础考查(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相盈.(yínɡ)辐.条(fù)车毂.(ɡǔ)
B.埏.埴(yán) 户牖.(yǒu) 自矜.(jīn)
C.轻诺.(nuò) 易泮.(pàn) 累.土(léi)
D.柔脆.(cuì) 枯槁.(ɡǎo) 自见.(jiàn)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自见者不明
B.起于累土
C.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D.死而不亡者寿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长短相形.
形:形状
B.自伐.者无功
伐:讨伐
C.慎.终如始
慎:慎重
D.柔弱者生之徒.
徒:同类
4.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常于几成而败.之
B.怪.之,可也
C.是以圣人犹难.之
D.味.无味
5.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木强则折
A.报怨以德
B.图难于其易
C.蚓无爪牙之利
D.外欺于张仪
二、阅读理解(59分)
(一)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6~9题。

(15分)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老子》第六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老子》第六十四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老子》第七十六章) 6.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图.难于其易
图:反复考虑
B.其脆易泮.
泮:通“判”,分离
C.故坚强者死之徒.
徒:同类
D.是以.兵强则灭
以:凭借
7.下列句子中,“于”字用法与“起于累土”中“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尝射于.家圃
B.积于.今六十岁矣
C.青,取之于.蓝
D.师不必贤于.弟子
8.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子认为,天下大事都得自于小事,没有“小”,就没有“大”,善于做好小事,就能够成为真正的圣人、伟人。

B.“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是老子重要的处事方法,他要求做事要有预见,要及时处理好事件,不要等到出了问题再去想办法处理它。

C.老子对社会与人生有着深刻的洞察。

他认为世界的东西,凡是坚强的都是死的一类,凡是柔弱的都是生的一类。

因此,他认为人不可逞强斗胜,而应柔顺谦虚。

D.老子的语言巧用修辞,哲理深刻奇警,如“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运用比喻、夸张手法,阐述了积累的重要意义。

9.“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说明了什么道理?(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19分)
(一)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老子》第二十二章)
(二)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

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以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老子》第三十六章) 10.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断开。

(3分)
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以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曲.则全
曲:委曲
B.敝.则新
敝:破旧
C.岂虚.言哉
虚:空虚
D.必固张.之
张:使……扩张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B.不以.己悲
C.勿以.善小而不为
D.作《师说》以.贻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不自是故彰。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25分)
想起了老子
苗体君
当前中国的学术界谈论最多的便是学术的“大跃进”,只要你走进这个圈子,不少学人彼此之间的介绍是以发表了多少多少篇文章、出版了多少多少本著作为中心话题。

在介绍庞大的数字时,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的是一种自豪、满足,是一种“王者”的风范,他们在数字面前达到了一种忘乎所以的境界。

然而,为了在论文、专著的数量走在别人前面,剽窃抄袭在学界其实早已成了平常之事,不少学人早己不懂得什么是礼、义、廉、耻。

今天的这些所谓“成果”真正能保留下来的又能有多少呢?这不禁让我想到了老子。

老子是春秋时期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毕其一生也只撰写了一部区区五千言的《老子》,这仅有的五千言可谓是字字珠玑,是对中国春秋以前的思想文化的一次精炼的总结。

五千言造就了一位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因为老子在学术上重的是质量,而今天的不少书生重的是数量。

关于《老子》的成书情形也有文字记载。

历史文献中说老子要西渡流沙到西域去,在他离开中国时却没有领到关牒。

据《神仙传》载,当时镇守函谷关的关吏尹喜,有一天早晨起来,看到从东方飘来了一股紫色的云气,他就断定,这天一定有圣人过关,于是他就下了狠心一定要向来者学道。

果然,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头子,骑了一条青牛,慢慢向函谷关踱来,想过关,却又拿不出过关牒文。

尹喜就对老子说:只要你传道给我就可以过关。

于是,诞生了《老子》这本书。

老子认为,有智慧的人,必定是沉默寡言的。

即《老子》书中的“言者不如知者默”,但老子也因写作了五千言的《老子》受到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批判,白居易写道:“‘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

若道老君是智者,缘何自著五千文?”但白居易却忽视了老子当时是被逼迫着写出来的这一事实,他留下的《老子》仅凭五千言便被历代中国的学者乃至世界的学者们研究传唱,足见五千言的文化分量。

老子之后的学者中,还有一个人需要认真说明一下,此人便是清代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纪晓岚。

他一生的著述并不多,最大的成就是主编了《四库全书》。

他曾说:“世间的道理与事情,都在古人的书中说尽,现在如再著述,仍超不过古人的范围,又何必再多著述。

”这的确是句绝唱式的名言,但今天的不少学者却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许多学者年纪轻轻却已经出版了多本专著,发表了几百篇文章,实质上就是在不厌其烦地抄袭古人、前人或他人。

纪晓岚一生中只专注于编书,认真整理前人的典籍,个人著述也仅有《阅微草堂笔记》一册,但后人却牢牢地记住了这位为中国文化作出巨大贡献的大才的名字。

老子之所以能写出《老子》这样的书,与他的人生观有着直接的关系。

中国历史上儒、释、道三家的学说,可以说笼罩了中国古代全部的文化思想。

信奉儒家的主张“入世”,视天下为己任,积极参与社会;信奉释家的主张“出世”,认为人世间充满了苦难、不幸、烦恼,主张人们远离尘世;而信奉道家的则主张“或出或入”。

但有一个准则就是当社会处于危难之时,一定要勇于“入世”,拯救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当社会大同、稳定发展时,一定不能为金钱、权力所动,要永远地“出世”,远离尘世。

这种处世哲学使得老子活得十分逍遥。

如果今天的学者们能像他那样,远离金钱、权力、地位的诱惑,能够耐得住寂寞去坐学术的冷板凳,那么中国学术界的面貌就会有一个大改观。

学术本身就与清贫有联系,挣大钱多是商人的追求。

如果你想拥有金钱、权力,那你就应该远离学术。

14.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3分)()
A.老子和纪晓岚的著作都是数量少而质量高的,这说明只要是高质量的作品就可以流传后世。

B.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直接影响着其思想价值取向,一个迷恋财富与权力的人是永远做不成学术的。

C.当代许多学者年纪轻轻却已出版了多本专著,发表了几百篇文章。

这些人都是有思想的人,其成果也大多会保留下来。

D.如果今天的学者们能够耐得住寂寞去坐学术的冷板凳,那么其作品的质量就会有一个大改观。

1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一部区区五千言的《老子》,是对中国春秋时期的思想文化的一次精炼的总结。

B.中国当代的学人只要在学术上重质量,就可以像老子一样成为伟大的思想家。

C.老子认为,有智慧的人,必定是沉默寡言的,但他自己又为何有五千字的著作问世呢?显然自相矛盾。

D.流传千古的文字数量不一定要多,但一定要是人类思想的精华和一种为中华文化而不惜献身的精神。

E.做学问的人一定要耐得住寂寞,远离金钱、权力和地位的诱惑,尤其是要有正确的人生观。

16.作者认为,一个想真正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应具备怎样的精神素养?(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前不久媒体报道北京一所著名高校的一位教授,13个月内出版了11本专著。

你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9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运用(16分)
18.下面是一副关于老子的对联,请根据上联补写出下联。

(4分)
上联:立教开宗,紫气东来三万里;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写出两则老子的名言。

(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扩展下面的语句,使其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形象。

80个字左右。

(4分)
田野被小溪划成方块,填满了农民的希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将下面句子中①句改为对偶句,将②句改为排比句,注意语意贯通。

(4分)
①有时候,人类总是很渺小,不得不慑服于某种威力,不管你承认、愿意与否。

我们不能主宰死亡,但是我们可以与死亡抗争,②这抗争来自防汛指挥部彻夜不眠的灯火、武警战士堵住决口的胸膛和远方关注潮起潮落的每一双眼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一条小溪边,一个牧童难过地哭着,因为他心爱的羊羔不小心掉进大河淹死了。

哭声引起了小溪的同情,它气愤地指责大河:“你也太残忍了吧,为什么把小牧童的羊羔给吞没了呢?如果我有你这样大的水量,决不会和你一样的。

我会温柔地流淌,滋润山谷和草原,装点美丽的大自然,让沿途两岸都感激我的善行。


然而没过多久,山洪暴发,小溪成了大河,它早忘了自己说过的话。

巨大的水流冲毁了堤岸,一路咆哮着淹没了田园和村庄,就连溪水曾深表同情的那个牧童的羊群也被暴涨的溪水冲走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与解析
1.详细分析:选C。

A项,辐:fú;B项,埏:shān;D项,见:xiàn。

2.[导学号73890045]详细分析:选C。

A项,“见”通“现”;B项,“累”通“蔂”;D项,“亡”通“妄”。

3.详细分析:选D。

A项,形:对照,比较;B项,伐:自我夸耀;C项,慎:应作动词用,慎重对待。

4.详细分析:选A。

A项,“败”为使动用法。

B、C、D三项均为意动用法。

5.详细分析:选D。

A、B两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C项为定语后置句。

D项和例句相同,为被动句。

6.详细分析:选D。

以:因为。

7.[导学号73890046]详细分析:选C。

例句与C项中“于”相同,意为“从”;A 项,在;B项,到;D项,比。

8.详细分析:选D。

D项,无夸张手法。

9.任何事物的成功或远大目标的实现都是从眼前的具体、细小的事情逐步积累发展起来的。

10.[导学号73890047]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以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11.详细分析:选C。

虚:虚假。

12.详细分析:选D。

A、B、C三项均为介词,因为。

D项为连词,表目的关系,来。

13.(1)不自以为是反而得到彰显。

(2)(天意)想要废除它,一定会先使它兴盛。

参考译文:
(一)
委曲反而可以保全,弯曲反而可以伸直,低洼反而可以盈满,破旧反而可以更新,少了
反而可以得到,多了反而变得疑惑。

所以圣人守道用来作为天下的法则。

不自逞己见反而明理;不自以为是反而得到彰显;不自我炫耀功劳反而能成就大功;不自尊自大反而得到敬重。

正因为不和人争,所以全天下没有人能和他争。

古时候所谓“委曲求全”这样的话,难道是虚假的么?实在应该维护遵守并以此为方向才对。

(二)
(天意)想要收拢的,必定先使其扩张;(天意)想要削弱它,一定要先使它变得非常强大;(天意)想要废除它,一定会先使它兴盛;(天意)想要去夺取它,一定要先使它太不自量而越度。

这些叫做隐蔽微妙的道理。

柔弱就这样胜过刚强。

鱼不能离开深渊,国家的镇国重器绝不能显示给人看。

14.详细分析:选B。

A项,推断不合理。

根据文意,在学术上重视质量是作品流传后世的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

C项,推断不合理。

这些人虽然出版的专著和发表的文章多,但如果大都是抄袭之作,就不能说有思想,其作品当然也不能流传下来。

D项,推断不合理。

大改观的是学术界虚假浮躁的风气,并非作品的质量。

15.[导学号73890048]详细分析:选DE。

A项,不符合文意。

是“春秋以前的思想文化”,而不是“春秋时期的思想文化”。

见原文第三段。

B项,不符合文意。

文中无此意。

C项,不符合文意。

“自相矛盾”说仅是白居易的观点,作者并不这么认为。

原文见第五段。

16.①重礼、义、廉、耻,自觉维护学术的严肃性。

②在学术上重质量,每一部著作都是思想文化的一次精炼总结。

③一个真正的学者应该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为中国文化作出贡献。

④沉默、有思想、有智慧,其著作要有文化分量。

⑤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敢于追求自己的理想。

⑥甘于学术的寂寞,不迷恋金钱、权力。

(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17.[导学号73890049]我认为此风不可长。

①在学术上重的是质量,而不应该是重数量。

②短时间内数量过于庞大,就免不了粗制滥造,甚至剽窃抄袭。

③重复的抄袭使学术界变得一团糟,不少学人也因此思想素质底下。

④这种不正常的行为很显然是出于金钱、权力、地位的诱惑。

18.著书传道函关初度五千言
19.[导学号73890050](示例)(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0.详细分析:解答本题,可以进行联想和想象,选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对小溪、方块进行描绘渲染,突出其特点,从而具体、生动、形象地展现田野的景象。

答案:(示例)举目远眺,只见无数条小溪,像丝带一般,把一望无际的田野划成棋盘似的方块。

方块里,红一片,黄一片,白一片,整个田野如同一张偌大的彩色地图,填满了农民的希望。

21.详细分析:第①句,可将“不管你承认、愿意与否”中的“承认”和“愿意”分开说,分别与前两句搭配,形成“有时候,人类……,不管你……”的句式。

第②句,可将“来
自”后面的并列短语分开,分别与“来自”组成动宾搭配,形成“这抗争来自……,来自……,来自……”句式,构成排比。

答案:(示例)①有时候,人类总是很渺小,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有时候,人类不得不慑服于某种威力,不管你愿意不愿意。

②这抗争来自防汛指挥部彻夜不眠的灯火,来自武警战士堵住决口的胸膛,来自远方关注潮起潮落的每一双眼睛。

22.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