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九年级物理总复习《电学》部分精讲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2
R1
2、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 压成正比, 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适用于纯电阻电
路,使用时注意同一性原则)
U I= R
(1)导体的电阻一定,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 电压电压成正比. (2)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 成反比.
2:如图所示,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由中点向 a端 滑动过程中,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变化情况是( ) A 逐渐变大 B 逐渐变小 L a b C 先为小,后变大 P D 先变大后变小,直至为零
电路
用电器 消耗电能的装置
开关
控制电路通断
导线 连接电路输送电能
导体
电 源
提供电能和电压 的装置
照明电路电压 安全电压 220V
绝缘体
不高于36V
四、电路 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组成。 1、组成: ①电源:能够提供电流的装置,或把其他 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作用:在电源的内部正极不断地聚集正 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以持续对外供电。 化学电池
U2=6V
2、当电路发生变化时的电路计算 • 电路变化一般由电键的断开和闭合,滑动变阻 器滑片移动来进行电路变化,电路中电表的变化 进行电路变换 • 解题思路:当电路发生变化时,一般情况下, 原有电路的电源电压不变,或原有电路的定值电 阻不变列出等式
进入例一 进入例二 进入例三
返回欧姆定律
例一:如图R1=10Ω R2=20Ω 电流表A的示数为0.3A,
5.电路的识别
S1
L1
L2
1. 流向法:
从电源正极出发,
S2
S2 S1 L2 L1
沿电流的方向,经过
用电器一直到达电源 的负极。
2.节点法:
A
A B A
L3 L2 L1
A
L2 L1 L3
A
从电源正极开始,在节 点上标注符号;把不经 过用电器的连接导线用 同一个字母表示。将这 些点排在一条直线上, 再把相应的用电器连接 到这些点之间。
①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 体带电 ②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 领不同 ③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 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④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⑵接触带电:
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
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⑶感应带电: 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 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⑴两种电荷 ①正电荷: 规定: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电阻 •定义、单位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C A P D B
1、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取决于导体的材料 、长度、横截面积、温度 (1)材料:银、铜、铝、钨、铁、锰铜、镍铬合金 (2)长度:材料、横截面积一定,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3)横截面积:材料、长度一定,导体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S
分析电路中各仪表的示数变化 例:当P向右滑动时,分析各仪表的示数变化
(1)电压表V
(2)电流表 (3)电压表V1
(4)电压表V2
V
R1
P R2
A
V1
V2
分析电路中各仪表的示数变化 例:当P向右滑动时,分析各仪表的示数变化
(1)电压表V不变
(2)电流表变小
因为电源提供的总电压不变
因为向右滑动,R2变大, R总变大 I=U/R
B B B
A
B
S
识别电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⑴ 串联还是并联。 (2)开关的控制作用。 (3)滑动变阻器对电路的影响。 (4)电流表或电压表测量作用。
3.摘表法:
从电路中摘去电流
表和电压表,电流 表用导线代替;电 压表可直接去掉, 然后分析电路。
V1
R1
R2
V2
R3
大部分动态电路本来的连接方式是混联电 路,通过开关的断开或闭合,或者滑动变阻 器滑片的移动,从而引起了电路状态的变化, 但由电流实际的流径路线所组成的有效电路 往往是简单的串联电路或并联电路,为了在 分析时分离出有效电路,就可以拆除因开路 和被短路而几乎没有实际电流流过的无用电 路部分,展示出有效电路的组成。 ——拆除法
c a b
A V
解题
返回
U1
U2
a
c
A
a
b
A
V
解:U Rac
1
V
U2
Uac 6 6Ω I 1 Rab 3Rac 18Ω I1 R灯 6V 1 R灯 6 R灯 6 Ω U 6V 1 6V 12V Uab R灯 9V Rab
⑵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等。
⑶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解、电镀等。
注: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 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这里体现了 转换法的科学思想。
5、电流的大小 (1)电流的大小用电流来表示。符号:I
(2)定义:1秒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3)公式:I = Q/t I:电流 Q:电荷量 t:时间
2、绝缘体: ①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②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 料、油等。
③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 的电荷。
6、电荷量: ⑴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
⑵单位:库仑(C)
元电荷 e
1e=1.6×10-19C
7、中和:
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二、电流
1、形成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②负电荷: 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 ⑴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
否带电的仪器
⑵构造:金属球、金属杆、
金属箔等
⑶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三、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 ①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②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 酸 碱 盐溶液
电压表
V
3
15
2.电压的测量工具是电压表, 电压表的符号是 V 学生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 ~ 3V;每小格0.1V 0 ~ 15V;每小格0.5V 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1)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2)要使电流从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3)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4)电压表可以用来直接测量电源电压;
1 2
(3)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R = R1 + R2
(4)分压关系 :
U1:U2=R1:R2
并联电路:(1)干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 = I1 + I 2
(2)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U1=U2
(3)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
电阻倒数之和.
(4)分流关系 : I 1 = R2
(3)电压表V1变小 V1=I ×R1,I减小 所以U1减小
(4)电压表V2变大 U2=U—U1 因为U1减小, 所以变大
V
R1
P R2
A
V1
V2
返回
1、电路之中只对某一导体上的电路计算 例:在某导体两端加3V的电压时导体上通过的电流为0.3A,若导体两端加6V的 电压时,求导体上的电流和电阻?
U1=3V
S1
R1=10Ω
S2
R2=20Ω
A
返回
例二:如图设电源电压不变,滑动变阻器滑片先放在变阻器 C处 AC的电阻值 为变阻器总电阻值的1/3 ,此时电压表示数为6V,电流表的小数为 1A,当把 滑片P滑至变阻器最大值b端时,电压表示数为9V,求电源电压和灯泡上的电 阻? 分析:本题之中是利用滑动变阻器在不同位置时,将电路改变,可根据P在不 同位置时,画出新的电路图,根据两图中的电源电压相等,列出等式进行求 解
*分类
干电池 蓄电池
充电时,电能→化学能 供电时,化学能→电能
光电池
发电机
光能→电能
机械能→电能
②用电器:③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④导线:输送电能
1:关于电压、电流和电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有电源一定有电压和电流 B 有电流则同时有电源和电压 C 有电压则同时有电源和电流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1 :有一段粗细均匀的金属导线,电阻是 1 欧姆,把 它对折后作为一条导线使用,此时它的电阻将( ) A 大于1欧姆 B 小于1欧姆 C 等于1欧姆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欧姆
滑动变阻器
3.电阻的测量方法 : 伏安法 . 其原理是 R = U/I
注 : (1)电阻的测量器材有,电源、开关、 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待测电阻(或小灯 泡)、导线若干. (2)电路图 :
金、墨、水、我、土
③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 移动的电荷
3、“导电”与“带电”的区别 导电过程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过 程,导电体是导体;带电过程是电子得 失的过程,能带电的物体可以是导体, 也可以是绝缘体。 4、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 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 体。原因是:加热使绝缘体中的一些 电子挣脱原子的束缚变为自由电荷。
识别电路几种方法:
流向法、节点法、去表法。
注意
在初中阶段,判断电路的接法时,不考 虑电表的影响,具体做法是:因为电流表 的电阻很小,所以电流表可视为“导线”, 因为电压表的电阻很大,所以电压表可视 为“开路”。
串、并联的特点
串联电路:(1)电流处处相等 .I1=I2 (2)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 路两端电压之和. U = U + U
6、单位:
⑴国际单位: 安培
A
⑵常用单位:mA 、μA ⑶换算关系: 1A=1000mA 1mA=1000μ A
7、测量:
⑴仪器:电流表 符号: ⑵方法: ㈠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 看清接线 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 小格电流值
㈡ 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
① 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 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 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④ 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 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对金属来讲是自由 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 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 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 到负极。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 向相反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⑴电流的热效应。如白炽灯,电饭锅等。
特征
开关 作用 电路图
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 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 路径,一处段开所有 各支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 用电器都停止工作。 不影响。 控制整个电路 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支路中的开关控制该支路。
实例
装饰小彩灯、开关和 家庭中各用电器、各路灯 用电器
电路判断
例三:如图所示
(1) K闭合前哪盏灯亮? (2) K闭合后电路的连接方法? (3) 在图中标出各部分电流方向(用电流表示出来)
当S1闭合,S2断开时,
求S1、S2均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及电源电压
解题
S1
R1=10Ω
S2
R2=20Ω
A
返回
例一:如图R1=10Ω R2=20Ω 电流表A的示数为0.3A,
当S1闭合,S2断开时,
求S1、S2均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及电源电压
解:U I1 R1 0.3 A 10 Ω 3V U 3 I2 0.15A R2 20 I I1 I 2 0.3 0.15 0.45A
L1 K L2 L3
返回
: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家中的电灯、插座、彩色 电视机、电冰箱等电器设备之间的连接方法( ) A 一定是串联 B 一定是并联 C 可以是串联,也可以是并联 D 灯和插座应该是串联,彩电与电冰箱应该并联
3:判断同一电路中的小灯泡 L1和L2的连接情况( 填“串联” “并联” 或者“无法确定” ) A 流过灯L1的电流全部流过L2______ B 若拿掉L1,则灯L2同时熄灭______ C 拿掉L1,灯L2仍发光 _______ D 开关同时控制灯L1与L2__________
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电现象
电荷量及单位 形成 电流的方向 电流的测量;电流表。 导体和绝缘体 组成
电 路
电流
电路
三种电路
串联
基本连接方法
并联
一、电现象
1、带了电(荷): 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 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 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⑴摩擦起电:
2、三种电路: ①通路: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 线连接起来。
特征: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 能烧坏电源或烧坏导线的绝缘皮,很容易引 起火灾。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 的图叫做电路图。
4、连接方式:
串联 定义 并联
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 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 起来的电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