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传统文化课题中期检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传统文化课题中期检查报告
一、课题名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研究
二、课题概述(课题来源、起止时间、研究的现状分析、研究的价值与意义,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方法)
课题来源: 2018 年9月,我校国家级课题研究“普通好小学课堂文化的建构与实践”获准立项研究,我们小学2018级语文组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研究”作为子课题进行研究。
起止时间: 2018 年9月-2020年9月
研究现状分析:本课题尚无人研究,与本课题相近的“中华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等有深圳市南头中学等进行相关的研究,均未结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如果没有优秀文化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
”杨叔子院士的这番话让我们不得想起“明朝那些事”。
明朝的覆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八股取士的“应试教育”背景下,读书人醉心功名,罔顾道义,传统文化中实事求足、格物致知、经世致用等等的积极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制。
今天,当我们信心满怀的行走在现代化的大道上的时候,我们同样面临着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缺失的尴尬困局。
其实,对于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民族来说,我们不是缺少优秀的传统文化,而是缺少对传统文化的有效继承,原来讲要“批判的继承”,其实也是批判多于继承。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
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传统文化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传统文化智总。
”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
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
站在时代的舞台,语文课堂,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个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
内容与方法:
1.抓实课题流程管理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育科研队伍,细化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是促使研究扎开展的根本保证。
为此,我们十分重视课题组教师科研意识和科研素质的培训,黄继成副校长亲自挂帅,胡昕主任积极组织课题组成员老师开展相关的理论学习,开展传统文化、教科研方法等业务培训,积极参加相关课题研讨活动,请专家作讲座,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更新课堂教学的观念。
在此基础上,审视我校教学现状,制订阶段研究目标和研究实践课计划,实施在理论指导下的教学研究。
然后从教案的探讨,研究课的评议,学生表现,情况检测,研究认识的积累等方面做实研究文章,逐步探索“渗透传统文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寻求有效训练的方法、途径。
2.树立传统文化的学习观
重视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引导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处处有传统”的观念,指导学生在课堂中关注传统文化,拓宽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渠
道。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语文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观察、积累、探索,关注周围的人、事、物,开展传统文化的积累交流评比活动,养成看报、听广播、做笔记、记日记等习惯。
通过树立学生传统文化学习观,不断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意识,从中体验到学习传统文化的乐趣,促进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
3.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中,摒弃原来“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找准接触点,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对文章涉及的传统文化进行适度的拓展讲解。
课堂上教师充分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阅历等主体经验,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将自己的体验、感受,用自己语言表达出来。
4.实施了常规课研工作
中心组始终坚持以集体备课和一周一课一研为抓手,以活动为载体的课研形式,每个学期集中学习3次(每学期初- -次,期中前后- -次、期末一次) ;每个课题组成员必须坚持“四个一”的课研标准( 每个学期写一个教学设计、写一篇相关的论文、上一堂公开课、记- -万字的学习笔记或学习心得)。
以课堂教学的设计实验为核心,积极开展相关的教材研究、评价研究。
5.以教学设计为主,积极开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研究的教学模式的优质课研课交流活动。
课题组成员每人都必须参加并参与评价,课堂模式实用且效果较好的予以表彰并在课题组中推广。
6、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互联网上内容丰富,只要花一点时间就能方便地获得很多。
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每周必须上网一次,下载一些有价值的资料,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传统文化修养。
三、本阶段研究工作的内容、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研究内容:结合我们现在开设的《唐诗宋词选读》、《中国古代小说选读》和《〈史记〉选读》,等选修课程,借助学生集中学习古代诗歌和散文的契机,我们正在启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研究”之文言应用,展开“小学生学写文言文”的相关研究。
我们认为:
(一)小学生学写文言文是更好的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二)小学生学写文言文是更好的落实新课程标准文言学习目标的需要;
(三)小学生学写文言文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需要。
并且,从近年来各地高考不断涌现的文言作文满分卷和上海市连续儿届中学生文言写作大赛的盛况空前看来,学生具备写好浅易文言文的潜力,只是缺少一种外在的诱导和要求。
当然,我们的目标也绝非把学生训练成满口之乎者也的学究秀才,而是要他们在学写文言的过程中,更好的了解文言之美,在“学写”中更深入、更主.动的完成课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学习任务。
现状及存在问题:在当今这个“有木有”“神马都是浮云”等网络语言横行天下、喧嚣浮躁书香难敌钱臭的时代,如何引导学生、训练学
生沉心静气的学写文言文,可以说前无古人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是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
我们通过网络零星地了解到《台湾高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和民国时期国文国语的教学情况,希望学校能够购置相关的书籍,并提供更便利的条件,加强这方面对外界的了解。
四、阶段性成果.
1、通过课题研究,本课题组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得到增强。
目前,我课题组已经形成-种积极向上的教科研氛围,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研究、探讨多了,教师撰写教学论文、教学心得的多了,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也提高了。
2、通过课题研究的培训,利用网络资源的理论学习,课题组成员的理论认识得到提升。
我们精选了古诗文教学、六书为代表的造字法、避讳制度、科举制度和传统节日文化方面等几个方向进行初步但扎实的研究,并对古代文人“出仕与归隐”、“直节与取容”的精神生活进行了有益的研究探索。
3、在传统文化的教学中,各实验教师通过广泛收集材料,积极实践,在培养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和运用上,各研究人员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胡昕老师擅长古诗文中传统文化的挖掘,肖树菊老师擅长文本中孝文化的梳理,郑宏伟老师擅长开展对子、春联的活动,段晓玉、申华兵老师则在传统节日的教学上别具匠心。
活动中注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引导学生积累材料。
通过半年时间的实验学习,学生从中得到了乐趣和知识,扩大学生的积累,更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对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感情,体会本民族文化的魅力,
体会到了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
4、课堂教学模式有了变化。
初步形成了把握文章基本内容和渗透传统文化相结合,课内学习和课外积累实践相结合的模式。
教师利用每一节内容中的有关传统文化的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另外,每两周一节的传统文化专题课,更是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了深层次的了解。
5、论文撰写有了突破。
本课题教师通过参加课题研究学习,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论文的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
刘刚老师的《拿什么拯救你,我的语文》和肖树菊老师的《高效课堂,活色生香》通过学校初审,正在与《山东教育》等杂志社联系发表事宜。
五、下阶段的研究工作的计划
1、继续做好实验教师的培训学习,捉高理论水平和认识能力。
2、做好日常的调查分析并从中摸索规律。
3、注意平时的实验总结,在总结和反思中探求实验思路。
4、继续探索弘扬传统文化的教学模式,找出一个适合学生、适合教师、适合传统文化教育的最佳教学方式。
5、做好课内向课外延伸,内外结合的教学模式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