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科研论文写作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09年6月上半月刊
• • • • • • • • 教材研究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史实评价比较的社会学研究 钱佩芹 人文知识的特点与历史教科书的编写 陈志刚 赵沁 听课随笔 历史概念切忌“想当然” 陈康衡 历史知识切忌“想当然” 姬光华 “虚拟情景”应遵从历史认识规律 梁明 命题研究 选择题之偏——思路的乖张(四) 聂幼犁 精心编制历史试题的答案 冯一下 读书有益 更新观念 充实内容 变换视角——读《科学史十五讲》有 感 沈为慧 陈伟壁 “你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了中国!”——读钱穆《中国历代 政治得失》 周荣森
•
主要研究领域
▲课堂研究
▲教师研究 ▲学术研究 ▲命题研究
▲原理研究
▲实验研究
课堂研究:积累教学的案例
1.关注教学设计与教学技能。如教学 设计的成败得失、备课的心路历程等。 2.关注目标制订与方法策略。如探究 学习的主要方法与策略。
《千古奇案》的教学策略解读
——侧重能力与情感
1.从已知到未知——激发兴趣、动机 2.从遗迹到“原形”——运用想象、描述 3.从“结论”到质疑——引发认知冲突 4.从质疑到猜测——深化认知冲突 5.从猜测到求证——依据概括、推理 6.从求证到方法——迁移史学方法
7.从总结到升华——生成情感、理性
《千古奇案——阿房宫何以悄然消 失》的教学设计及相应的专业素养给我 们的思考:……
传说:对话、口述往事、口传故事、说唱故事、戏剧、 歌曲、谚语等。 (引自王尔敏:《史学方法》)
史料按产生时间分:直接史料与间接史料
直接史料(一手资料):与事件直接关联的史料,包括 当时或稍后的记录,或事件自身的遗留等。分两大类: (1)当事人直接的记载或遗物:诏令、奏议、书信、 日记、铭刻、语录(如朱子语类)、调查报告、集会记 录,以及各种古代遗物等。 (2)当事人事后的追记,包括一切回忆录、游记、行 程录、旧事记等。 (3) 同时人的记载:凡同时人所见、所闻笔之于书者, 如史官的记注、新闻记者的报道等。 间接史料(转手资料):是非直接、非原形的史料,凡 由口头传说而转为记载的资料(同时人的记载除外), 凡由后人编撰的史书、仿制品与改造品,都是间接史料。
4.读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以上图一、图二各属于什么类型的历史资料? 图一是文献资料,图二是实物资料。 (2)根据图二,请你推测当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是怎样的, 并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从图片中可判断,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吃熟食。
课堂观察分析的主要角度
第一步:分析教学思路,看起承转合的逻辑 第二步:分析教学技能,看教学素养的体现 第三步:分析教学策略,看重点难点的落实
深化。让学生归纳主要材料的特征及其在历史认识 中的功能。 升华。保护古籍,爱护文物的重要性;突出史由证 来、证史一致的价值追求。
收束。提供情境性的思考题拓展学习。
课堂观察分析的主要角度
第一步:分析教学思路,看起承转合的逻辑 第二步:分析教学技能,看教学素养的体现
历史教学技能
1.口头语言:语音/语调/语速/语法 2.板书演示:提纲式板书/总分式板书/ 表格式板书/图示式板书 3.体态语言:面部表情/手势运用/姿态变化 /外表服饰 4.资源管理:文献检索/史料阅读/信息处理 /资源运用
基于案例的研究
案 例 撰 写
换角度思考问 题,改写案例
放大或分解问 题,合并案例
论 文 写 作
走向教学案例研究
1、案例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 2、案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3、案例是教育理论的故乡。 4、案例是教师独特的话语系统。
教学案例的撰写格式
1.教学背景: 包括校情(地理位置、发展层次、课 改情况),学情(家庭条件、认知水平、心理特 点),缘起(教材版本、问题由来、价值意义) 2.教学过程:包括师生活动的具体过程(问题解 决、材料运用、活动开展、起承转合、教学策略、 语言思维等) 3.教学反思:包括对探究活动的反思(目标达成 状况、课堂成败之处、可进一步发展的空间等)
深化。归纳、比较上述资料的特征与功能 升华。举例说明如何将上述资料互相参证,以全面、 深刻地加深历史认识。 收束。提供情境性的思考题拓展学习。
《过去是怎样记载下来的》教学设计(三)
导入。从研究身边的历史遗迹入手。
展开。从探究“阿房宫到底有没有建成”这个问题 出发,按原形呈现(影视、文学)--考古发掘(遗址、 遗迹)—文献查考(史记、汉书)—口碑参证(民俗、 地理)的顺序进行求证和推理。
课堂观察分析的主要角度
第一步:分析教学思路,看起承转合的逻辑 第二步:分析教学技能,看教学素养的体现 第三步:分析教学策略,看重点难点的落实
● 教材处理。如“历史与社会教材处理的策略—
—以《……》的教学为例”。
关于“方法策略”的研究视 角
●课堂讲授。如“讲什么、怎么讲、为什么要这么
讲——以《……》的教学为例”。
(引自杜维运:《史学方法论》)
王国维《古史新证· 总论》 提出了“二重证据法”:
“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 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新材料,我辈得据 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 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 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行之。 虽古书之未得证明者,不能加以否定;而 其已得证明者,不能不加以肯定,可以断言 矣。”
1.设计思路方面(发现眼光、不甘平淡 ) 2.语言雕琢方面(描述、概述) 3.教学策略方面(史学功底与教学策略的结合) 4.教材运用方面(教材是素材) 5.课程开发方面(目标与资源开发,阅读积累) 6.情理交融方面 ……
课堂观察研究的主要角度
第一步:分析教学思路,看起承转合的逻辑
● 导入的艺术。如“点缀与点题——课堂导
认 识 历 史 时 相 互 参 证
史 料 的 分 类
《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 ( 多史 文献资料 按来 重由 实物资料 源分 参证 口碑资料 证来 ,, 共论 同从 一手资料 按产 求史 生时 真出 间分 转手资料 )
教学技能之“史料运用”
史料的分类(按内容):遗物、记录与传说
遗物:器皿、遗迹、遗骸、服饰、绘画、雕塑、照片 等。 记录:手稿、文书、信札、日记、书册、碑铭、录音、 录影等。
导入。从学生打架等日常生活事迹查考
入手。
展开。重在文献、文物、口碑等资料及 特征的讲解。 深化。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这些资料。
升华。突出历史学习的求真性。
收束。知识性选择题或具有一定开放性 的思考题。
《过去是怎样记载下来的》教学设计(二)
导入。从研究身边的历史遗迹入手。
展开。从了解中国历史发展事实的角度出发,按口 耳相传(神话、传说)--考古实物(遗址、遗迹,如 甲骨文、竹简木牍等)—文献资料(史书、档案 等)—口述史料(录音、录像)的顺序进行讲解。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09年6月上半月刊
• • • 案例分析 精彩的课堂 遗憾的失误——纪连海“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的城市经济” 课堂教学研讨 赵晨艳等 教学研究 初中九年级(上)《美国南北战争》的教学设计——以故事、材料和问题为 思路 王英姿 创设教学情境 还原历史本质——评王英姿老师《美国南北战争》的教学设 计 曹雪荣 周化勇 精心设计 贴近学生——评王英姿老师《美国南北战争》的教学设计 李庆忠 《〈美国南北战争〉教学设计》给我的启示和思考 吴自兴 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历史作业——从美国教师布置的作业谈起 曹凯 各抒己见 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再审视——读“过程与方法”系列争鸣之文有 感 周仕德 历史教学不可运用“人造史料” 周明学 对虚拟“二毛回忆录”的质疑 赵京 他山之石 台湾“指考”历史测验目标简评——台湾指考历史试题研究(二) 任世江 等 日本高中历史最新学习指导要领世界历史部分 赵亚夫 张方鼎 译
第四步:分析教学效果,看三维目标的达成
关于“目标达成”的研究视 角
● 教学中的目标意识。如“历史教
师目标意识的形成”等。
● 目标撰写的规范性。 ● 目标的预设与生成。如“信息提
取的表层与深层”、“教学目标如何从预设走 向生成”等。
《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一课“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的涵义与特点,知道他们是发现历 史、了解过去的重要依据; 2、懂得文献检索、实地考察、考古发掘、文物博览等都是了解 历史的主要渠道。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从文字、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文献资料与实物资料 的特点。 2、与同伴合作交流,辨析文献资料与实物资料在历史认识中的 作用及相互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悟古代史官的实录精神。 2、文化遗产是物化的历史,是人类文明的见证。因此要认识传 承文明、爱护文物的重要性。
《历史与社会》
论文写作
教学材料分析
阅读有关“阿房宫是个半拉子工 程”及《阿房宫赋》等材料,与同 伴互相探讨,设计一份简略的教案 (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思路与方法 策略)
●目标表述动词:
“知识与能力”——“知道”、“了解”、 “列举”、“简述”、“说明”、“讲 述”、 “概述”、“理解”、“领会”、 “阐明”、“归纳”等。 “过程与方法”——“分析”、“综合”、 “比较”、“概括”、 “辩证”、“评 价”、 “探讨”、 “讨论”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体 会、体验、认识、感悟等心态词汇。
《阿房宫到底有没有建成?》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回顾秦统一六国的主要知识,了解阿房宫的建造及对秦朝历 史的影响; 2、懂得文献检索、考古发掘、实地考察(民俗)等都是了解历 史的重要渠道。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从文字、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阿房宫建造过程中的 种种谜团。 2、与同伴合作交流,辨析历史文献、考古发掘、文学作品等在 历史认识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悟阿房宫建造的缘起与结果,惋惜这一历史上的伟大工程。 2、体验历史学习与探究中的求真务实精神。
● 问题设计。如“问题的有效性、启发性、与层
次性——以《……》的教学为例”。
● 试题命制。如“方法之得失——从“甲骨文是
文物资料还是文献资料” 说开去”。
发现历史之——面对面篇
发 生 了 什 么 ?
请注意:
这是什么?
观察分析该物 品的制作原材 料、制作工艺, 推测它的年代、 用途;以及用 你的想象它所 能包涵的一切 信息……
入研究”。
关于“教学思路”的研究视 角
● 过渡(展开)的艺术。 ● 深化(升华)的艺术。如“情理如何
交融”。
● 收束的艺术。
教学设计的一般思路
导入。重在激趣与点题。 展开。重在知识与技能。
深化。重在方法与能力。
升华。重在情感与观念。 收束。重在收尾或拓展。
《过去是怎样记载下来的》教学设计(一)
师生对“骨针”的问答
师:这是什么? 生:是针。原料是木头。 师:是兽骨。哪个年代呢? (学生的答案:几亿年、五六千年、700万年、100万 年、500年均有) 师:3万年。 ppt呈现:这是一根针,但是它却不是一根普通针它是 用骨头做的;经过考古学家的测定,这根针距今已3万 年了,我国远古先民们使用它。 ppt呈现:“思考:据此你能对我国远古时期先民们的 生活场景有怎样的推测呢?” 师:缝制衣服所用。针上
● 语言表达。如“描述与阐述——以
《……》的教学为例”。
● 材料运用。如“史料运用的雾区、误区
与悟区——以《……》的教学为例”。
● 板书设计。
《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
了 解 过 去 的 重 要 依 据
文献资料:信 息直接、丰富 (“地上资 料”) 实物资料:信 息间接、片段 (“地下资 料”) 口碑资料:信 息间接、丰富 (“无形资 料”)
《阿房宫到底有没有建成?》
教学设计的一般思路
导入。秦代修筑的建筑工程举例引出(图片示例)。
展开。《阿房宫赋》与考古发掘情况(认知冲突)。
深化。求证破谜(史记、汉书等文献,考古,民俗)
升华。史学方法的归纳与求真意识的发皇。
收束。文学与史学文献之性质差别。
教学案例分析
阅读有关《千古奇案——阿房宫 何以悄然消失》的教学案例,说说 其中的教学目标、设计思路与方法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