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诉讼行为的侵权法规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恶意诉讼行为的侵权法规制
恶意诉讼行为是指当事人恶意、滥用诉讼权,以不正当方式提起诉讼,损害他人合法
权益的行为。

恶意诉讼行为严重违背了诉讼的公正性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扰乱了诉讼秩序,对诉讼系统产生了不良影响。

为了保护被恶意诉讼的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对恶意
诉讼行为进行了法规制定。

刑法中对恶意诉讼行为进行了相应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恶意、滥
用诉讼权的行为属于滥用诉讼权罪,是一种犯罪行为。

该罪以“恶意滥用诉讼权”作为罪名,对恶意提起诉讼、滥用诉讼权进行了严厉打击,以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稳定。

民事诉讼法也对恶意诉讼行为进行了相应的规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恶意起诉的当事人可以被追究承担民事责任,包括承担对被告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支付
因诉讼费用产生的费用、承担违约责任等。

民事诉讼法还规定了对恶意诉讼行为的追究方式,如当事人恶意提起诉讼,致使案件无法进行正常审理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进行罚
款。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恶意诉讼行为的解释对恶意诉讼行为进行了具体细化。

最高人民法
院于2016年颁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纠纷中恶意诉讼行为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对恶意诉讼的行为界定、举证责任、案件受理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定。

解释明确规
定当事人恶意起诉未成立时,应当对恶意起诉一方进行惩罚性赔偿,并确定了如何计算惩
罚性赔偿金的标准。

法院也会根据具体案件情况对恶意诉讼行为进行相应的惩罚。

在审理恶意诉讼案件时,法院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惩罚,如对恶意诉讼行为当事人进行罚款、限制其诉讼权利、
撤销其代理律师资格等,以维护正义和社会公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