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范文之微作文素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作文素材
【篇一:“微”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微”字被《新周刊》评为2012中国年度汉字。

推委会给出的理由是:微博的“见微知著”、微信的“造微入妙”、微公益的“积微成著”,以及北京暴雨中152位农民工救人时发出“我们不要钱,是来救人的”的“微言大义”等等。

从微博、微信到微公益、从微表达,微力量到
微监督,社会生活中是无“微”不至的。

我们已经迈入了“微时代”。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说:“微是你我,是每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微小分子。

只有微幸福,才是真幸福。

” 上述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结
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

2、不少于800字。

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材料解读】
综观提示语给出的两则材料,我们不难发现关键词应该为“微”。

“微”字既有“细小轻微”之意,也有“精神奥妙”之义。

“微”在当今时代的
映衬下,无疑可以让公众有更真实的体认和多面的理解。

在这个“微”时代中,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重新被人们审视。

这是一个关注个体的时代,这是一个关注草根的时代,这是一
个个人价值被强调的时代,所以在微博、微信中,微声音、微诉求、微表达得到了重视;另外,在这个时代中,“微力量”“微公益”因其
具有社会正能量,反应了时代民众对于真善美呼唤的心声,极易汇
聚成社会洪流,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体现了“微”与“大”的辩证
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微公益”的社会背景是官方慈善公信力遭重创的时代,“微监督”是一种在官方监管不力、社会法制不健全的语境中的
倡导,所以“微”的背后还有着社会的一种无奈。

【作文立意】
一、符合题意:
①能围绕“微”字的“个人”含义行文,论证社会的公正、公平需要“微”力量的参与,同时“微”力量可以汇聚成社会大能量,推动社会发展。

②能围绕“微”的时代特性行文,论证“微”是一种科技(微科技),
是一种生活方式(微碳生活),是一种思想观念(微力量、微信念)等。

③文章立意点小,虽然只从“微博”或“微信”的角度出发,但是能够
探究“微博”“微信”背后的“微力量”、“微信念”,文章内容有深度,
能辩证地看待“微博”或“微信”,也可判为一类文。

④能反思“微时代”,反思“微公益”“微监督”,呼吁社会大环境真善
美的回归,思想深刻。

此类作文若语言结构等方面有亮点,在48分以上打分;否则,48
分以下酌情给分。

二、基本符合题意:
扣题不紧,不能从材料出发,主要内容是在论证“积少成多”积累的
重要性、“细节”决定成败等观点。

此类情况之普通水平作文,在36
分以上、42分以下酌情给分。

若语言结构等方面有亮点,可在42分以上打分,但不能超过48分。

三、偏离题意:
完全抛开材料中的关键词“微”,偷换概念,套用它文等,36分以下
给分。

《北京青年报》消息又到一年年终时,各种盘点正在火热进行中,
其中年度汉字的评选备受关注。

12月16日,由《新周刊》主办的中国娇子新锐榜在青岛揭晓。

在“微”、“表”、“拧”、“习”、“国”、“来”、“去”等候选项中,“微”字脱颖而出当选年度汉字。

推委会认为,“微”字毫无疑问最能概括这即将结束的一年。

它指的是微博的“见微知著”、微信的“造微入妙”、微公益的“积微成著”;它指的是
北京暴雨中152位民工奋力救人时发出“我们不要钱,我们是来救人的”“微言大义”、指的是上升乏力、集体焦虑的屌丝群体的“身微力薄”。

“微是你我,是每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微小分子,是每一个被
打捞上岸不再沉没的中国声音,是每一个能被看见、能被听见的人。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出席揭晓仪式,深度解读年度汉字“微”。

(严格)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微”字被《新周刊》评为2012中国年度汉字。

推委会给出的理由是:微博的“见微知著”、微信的“造微入妙”、微公益的“积微成著”,以及北京暴雨中152位农民工救人时发出“我们不要钱,是来救人的”
的“微言大义”等等。

从微博、微信到微公益、从微表达、微力量到
微监督,社会生活中是无“微”不至。

我们已经迈入了“微时代”。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说:“微是你我,是每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微小分子。

只有微幸福,才是真幸福。


上述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
得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
材料作文,有提示语—分析提示语:
1、微博的“见微知著”—微博故事体;微博泄密事件
2、微信的“造微入妙”
3、微公益的“积微成著”—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李连杰的“壹基金”,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4、北京暴雨中152位农民工救人时发出“我们不要钱,是来救人的”的“微言大义”—郑伯克段于鄢、经典外交辞令
5、微力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善成德,而神明
自得。

(1)1955年12月1日,美国黑人女罗沙?帕克斯因拒不给白人让
座被捕,引发黑人大规模抗议,推动美国民权运动发展,并最终导
致美国的种族歧视制度被正式废除。

1955年的美国,社会种族歧视依然合法化。

按规定:黑人在公共汽
车上要给白人让座。

12月1日这天,在蒙哥马利市,一个看上去和
蔼可亲的黑人妇女坐在公车上。

驾驶员要求她让座给白人,她拒绝
站起来,并坚定地表示:“我受够了让出座位!”后被警察以违反“公
共汽车隔离条例”为由逮捕,这位黑人妇女叫罗沙?帕克斯。

帕克斯的教区牧师就是著名的美国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博士,马
丁夫妇和几位黑人积极分子以其为契机,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抵抗
运动,号召全市五万名黑人同胞对公共交通法进行抵制,并组织了
著名的罢车运动,在那次激烈地冲突中马丁中弹,但后脱险。

这次轰轰烈烈的民权运动历时一年多,后经美国最高法院裁决种族
隔离违宪。

美国的种族歧视制度被正式废除,这是美国南部黑人第
一次以自己的力量取得的胜利。

从此马丁成为美国民权运动的领袖人物,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英雄。

这股民权运动风潮一直延续到六十年代,在民权运动的大力推动下,少数族裔、妇女、同性恋等各种弱势群体的权益逐渐得到法律的保
障。

美国社会的宽容与人权意识得到极大的深化和巩固。

美国的今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六十年代形塑出来的。

6、微监督—表叔、房姐、周久耕……
7、社会生活中是无“微”不至。

我们已经迈入了“微时代”。

--微时代
症候
8、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说:微是你我,是每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微小
分子。

(1)改变自己,改变世界。

(2)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蝴蝶效应:
有一首翻译的英文诗:“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成语:“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


以上文字可用一个现代著名而热门的科学术语来概括:“蝴蝶效应”。

什么是“蝴蝶效应”?此一名词最早起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源至研
究非线性效应的美国气象学家洛伦茨,它的原意指的是气象预报对
初始条件的敏感性。

初始值上很小的偏差,能导致结果偏离十万八
千里!
例如,1998年,太平洋上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气象学家们便说:
这是大气运动引起的“蝴蝶效应”。

好比是美国纽约的一只蝴蝶扇了
扇翅膀,就可能在大气中引发一系列的连锁事件,从而导致之后的
某一天,中国上海将出现一场暴风雨!
也许如此比喻有些哗众取宠、言过其辞?但无论如何,它击中了结
果对初始值可以无比敏感的这点要害和精髓,因此,如今,各行各
业的人都喜欢使用它。

毫不起眼的小改变,可能酿成大灾难。

名人一件芝麻大的小事,经
过一传十、十传百,可能被放大成一条面目全非的大新闻,有人也
将此比喻为“蝴蝶效应”。

有人还打了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来解释社会现象中的“蝴蝶效应”:如果希特勒在孩童之年就得一场大病而夭折了的话,还会在1933年
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吗?对此我们很难给出答案,但是却可以肯定,起码战争的进程可能会大不相同了。

蝴蝶效应一词还引发了众多文人作家无比的想象力,多次被用于科
幻小说和电影中。

(4)少了一个铁钉,掉了一只马掌,倒了一匹战马,摔了一个将军,败了一场战役,丢了一个国家。

所有的损失都是因为少了一个马掌钉。

这个著名的传奇故事出自已
故的英国国王理查三世逊位的史实,他1485年在波斯战役中被击败。

而莎士比亚的名句:“马,马,一马失社稷。

”使这一战役永载史册,同时也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虽然只是少了一颗钉子的准备,
却带来了巨大的危险。

(5)尽管斯托夫人的研究中带有猜测与缺陷,尽管奴隶制的拥护者
进行了尖刻的攻击,但《汤姆叔叔的小屋》这本小说依然吸引了许
多美国人的想象力。

根据斯托夫人的儿子描述,当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于1862年与斯托夫人见面时,林肯曾评论道:“你就是那位
引发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

”历史学家们并不能确认林肯是否真的说
过这句话;而在与林肯见面的几个小时后斯托夫人写给她丈夫的信中,也未曾提及该评论。

自此以后,许多作家都称赞了这本小说,
称其集中表达了北方对不公正的奴隶制度与《逃亡奴隶法》的愤怒,赞其为废奴主义运动注入了前进的动力。

联邦一方的一名将军及政
治家詹姆斯?贝尔德?韦弗曾说过,正是这本书让他开始积极地投身
到废奴主义运动当中的。

(6)布莱克的诗《天真的预言》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无限掌
中置,刹那成永恒。

9、只有微幸福,才是真幸福。

小确幸—村上春树
小确幸源自村上春树的随笔集《兰格汉斯岛的午后》
“小确幸”一词的意思是微小而确实的幸福,出自村上春树的随笔,
由翻译家林少华直译而进入现代汉语。

小确幸的感觉在于小,每一
个小确幸持续的时间3秒至3分钟不等。

小确幸就是这样一些东西:摸摸口袋,发现居然有钱;电话响了,
拿起听筒发现是刚才想念的人;你打算买的东西恰好降价了;完美
地磕开了一个鸡蛋;吃妈妈做的炒鸡蛋;排队时,你所在的队动得
最快;自己一直想买的东西,但是很贵,一天你偶然的在小摊便宜
的买到了;当你运动完后,喝的冰镇透了的饮料——“唔,是的,就
是它”……它们是生活中小小的幸运与快乐,是流淌在生活的每个瞬
间且稍纵即逝的美好,是内心的宽容与满足,是对人生的感恩和珍惜。

当我们逐一将这些“小确幸”拾起的时候,也就找到了最简单的
快乐!范文
1、微
一阵微风拂面,赶走惺忪的睡意,带来泥土的清香;
一簇小花绽放,赶走衰败的寒冬,带来春日的蛩音;
一场细雨淅沥,赶走漫天的阴霾,带来彩虹的明媚。

当我感慨于自然地细微之美,我不得不为她得美丽动容,然而当我
着眼于社会,我才发现原来细微之美,就在我们身边,带我们最朴
素的感动。

他像一根细细的琴弦,却奏响最撼动人心的感动。

丛飞,一个身患胃癌的歌手。

从他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
神眷顾之前,他用歌声铸就希望,为孩子点燃一盏盏明灯。

他得歌
声早已离我们远去,但他以绵薄之力筑成的爱的长城却被我们永远
铭记。

一根细微的琴弦,由他的手指轻轻弹拨,余音颤动着欲泣的
心灵。

如今,有多少失学儿童从破败的教室走进明亮的教室,有多
少同样细微的爱心在像他一样行动,细微的力量,总有最动人的触动。

当我们还在为物质而所求,为幸福而迷茫时,不妨听听这根弦,也许爱就发现了你。

细微却不微小,只有细小的河流才能汇聚成大海的浩瀚,只有每朵
小花的绽放才能交换一场春日的悸动。

奇迹永远是细微的又一个代
名词。

他像一根拐杖,却指明了最正确的道路。

吴斌,一个普通的客车司机。

当一片铁皮突如其来,重重地插入他
得腹部,他没有放下紧握方向盘的手,他没有合上疲累的双眼,他
没有停下绷紧的双脚,当死亡悄然临近,他冷静地完成一系列正常
的刹车动作。

他热心地告诉每一位乘客注意安全,按顺序下车……
每当画面回放,我的心总被刺痛。

也许他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
伟业,只是危急关头一些细微的举动,却早已感动离一座城。

当整
座城的人们为他哭泣,当无数菊花摆满了他得墓碑前,当我望着他
得笑容,微薄之力铸就的爱的奇迹早已让我泪流满面,让我明白了
职业的操守和道德的底线。

【篇二:关于季羡林的作文素材】
名家作文素材(一)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

北京大学教授、辅仁大学教授。

1911年出生,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系,师从吴宓、叶公超,1935年被德国哥廷根大学录取,1946年回国任教于北京大学。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3年开始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1977年完成全译本。

2009年7月11日病逝,享年98岁。

季羡林
通晓梵语、巴利语、吐火罗语等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位从事吐
火罗语研究的学者之一。

人物评价:
1、季羡林曾被授予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

颁奖词中称:“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

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
东方。

??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
品格。

??他的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
分子历程的反映。


2、季羡林在大陆被许多人尊重,并被一些人奉为中国大陆的“国学
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对此,季羡林在他的《病榻杂记》中
力辞这三顶“桂冠”:“我对哪一部古典,哪一个作家都没有下过死工夫,因为我从来没想成为一个国学家。

除了尚能背诵几百首诗词和
几十篇古文外;除了尚能在最大的宏观上谈一些与国学有关的自谓
是大而有当的问题比如天人合一外,自己的国学知识并没有增加。

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竟独占‘国学大师’的尊号,岂不折煞老身!我连‘国学小师’都
不够,遑论‘大师’!”“我一直担任行政工作,想要做出什么成绩,岂
不戛戛乎难矣哉!我这个‘泰斗’从哪里讲起呢?”“三顶桂冠一摘,还
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

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


3、温家宝曾于2003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五
次看望季羡林。

他称:“您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生笔耕不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您写的作品,如行云流水,叙事真实,传承精神,非常
耐读。

”“您写的几本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
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您在最困难的时候,包括在‘牛棚’挨整的
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信仰。

”“您一生坎坷,敢说真话,直抒己见,这是值得人们学习的。


4、李敖在接受南都周刊专访时,曾经评论季羡林并不足以称为国学
大师:“他不是国学大师!他是个很弱很弱的教授,他就是语文能力
还不错。

别人全死光了,他还没死,所以他就变成国学大师了!这
些桂冠,他三个都不及格的,根本轮不到他!??季羡林只是个老资
格的人,根本轮不到他做大师。


5、针对李敖炮轰季羡林“三项桂冠”都不合格的说法,钱文忠回应道:“季羡林的学问,李敖看都看不懂,他评论季羡林,就好像一个不懂
英文的人评论莎士比亚,毫无意义。


6、季羡林之子季承曾被赶出家门,长达13年父子不见面。

在季承《我和父亲季羡林》笔下的季羡林是一个孤独、寂寞、吝啬、无情
的文人。

人物故事:
1、堪称“国宝级”的一代大师季羡林,从不倚老卖老。

每有客人前来
拜访,他都早早地衣冠整齐地在书案前坐好,昂首挺胸,下巴微微
内收,坐得规规矩矩,端端正正。

在他看来,挺胸端坐,是对客人
的一种尊重。

在客人离开时,他一定送出门外,道别再见。

1995年的一天,白岩松为季羡林做“学者访谈录”。

当时,季羡林坐着,在白岩松掏名片准备递给他的一刹那,他就站起来,弯腰等着,令在场所有的人感动不已。

曾经有不少人赞叹过,大师就是大师,
简单的姿势,有几个人能时时做到?
感悟:尊重别人,可能有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姿势。

不管是端坐还
是站立,是感谢还是放低自己,都能彰显闪耀的人格。

2、在采访北大教授季羡林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关于他的真实故事。

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
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

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

老人爽快地答应了。

近一个小时过去,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
职尽责地看守。

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几日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
位年轻的学子惊
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
行李的老人。

我不知道这位学子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但在我听
过这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觉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3、异国爱情:
季羡林留学德国时,房东邻居迈耶家的大女儿叫伊姆加德。

1935年,季羡林来到哥廷根大学留学时,租住的房子就和迈耶家在同一条街上。

伊姆加德是个身材高挑,面容白皙可人的美丽姑娘, 1937年,
季羡林开始写博士论文,而论文在交给教授之前必须打印成稿。


可难住了季羡林,因为他买不起打字机,更不会打字。

这时伊姆加
德小姐说:“我父亲的工厂刚好淘汰了一部打印机!而我正好想练习
打字。

”也就是从那天起,每天晚上7点半后,季羡林都会抱着一堆
书稿前往迈耶家。

论文稿几经修改后杂乱无章,而且内容复杂枯燥
的梵文,对伊姆加德来说简直就如天书。

但是她总是挂着温暖而恬
静的微笑来打印这些“天书”。

在接下来的4年时间,季羡林在伊姆
加德的帮助下完成了数百万字的论文。

伊姆加德把最美好的青春光
阴给了这个博学睿智的男子,而她纤细的手指,也一一抚摸过他那
些后来让中国和世界都为之惊叹的文字。

书稿完成,两个年轻人心中的爱情火花也快要迸发时,有一天季羡
林手有些颤抖说:“我要离开了,我的祖国需要我??”当女孩说:“留
在这里好吗?我也需要你!”时,季羡林心里充满矛盾与痛苦。

他想:自己随时要离开这里回到中国。

如果他不管不顾地留在哥廷根,当
然可以和伊姆加德携手一生。

但是,成全异国之恋就意味着“抛弃”
祖国和家乡的妻子儿女。

季羡林当初留学的初衷,就是等学有所成
之后,回到中国去报效国家的。

他痛苦地摇了摇头说:“这里只是我
的第二故乡,我要回到祖国去??” ,四天后他离开了德国。

虽然伊
姆加德再也没有得到季羡林的消息,但她依然执意地等待并终身未婚。

这个固执而坚忍的女人,伴着一台老式打字机,一等就是60年。

为了季羡林,她支付了一生的光阴和爱情。

去年季老接受记者访谈
时谈到对出国见世面、学本领时他还说:“所以我现在赞成年轻人还
是出国。

可是我最反对出去不回来。

我最厌恶出去不回来”。

4、“文革”期间季老先是蹲牛棚,后来他是北大女生宿舍的守门人,
在传达室当门房,他除收发信件报纸外,就在那里翻译。

因为怕被
红卫兵发现,他偷偷地在家里头把原文抄在小纸条上,然后在传达
室趁没人经过时拿出小纸条,躲在角落逐字翻译。

他说严复翻译,“一名之力,旬月踟蹰”,而他是“一脚(韵脚)之找,失神落魄”。

文革
结束,这篇长得惊人的巨著翻译才完成了前三篇。

《罗摩衍那》多达八万行,是古印度悲欢离合有爱情史诗,对东亚
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的《西游记》里可以找到影子,时至
今日,在泰国的很多寺庙里,都绘有罗摩王子故事的系列精美壁画。

而他平生最艰巨的两部书,长达80万字的《蔗糖史》和长达数十万
字的吐火罗文a方言(焉耆文)的《弥勒会见记剧本》的译释,都
是在耄耋之年完成的。

为了写《蔗糖史》,在长达两年的时间中,
八十几岁的季老每天都要跑一趟图书馆,风雨无阻。

“只要有一口气
就得干活”
经典名言:1.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稍多一点就是好人。

2.要说真话,不讲假话。

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

3.就是不一定把所有的话都说出来,但说出来的话一定是真话。

4.国之魂魄,民之肝胆,屹立东方,亿万斯年。

人民的灵魂,百姓的脊梁,中华民族大有前途。

5.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

6.天资+勤奋+机遇=成功。

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

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

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工夫。

7.生的对立面是死。

对于死,我们也基本上是被动的。

我们只有那么一点主动权,那就是自杀。

但是,这点主动权却是不能随便使用的。

除非万不得已,是决不能使用的。

8.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人生。

然而,自古至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9.中外几千年的思想史和科学史,也都证明了一个事实: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为人类文化做出贡献。

10.季先生说;自己喜欢的人是这样的,质朴。

淳厚。

诚恳。

平易。

骨头硬。

心肠软。

怀真情。

讲真话。

不阿谀奉承。

不背后议论,不人前一面,人后一面;无哗众取宠之意。

有实事求是之心;不是丝毫不考虑个人利益,而是多为别人考虑,关键是一个`真`字,是性情中人。

推荐作品:《牛棚杂忆》、》、《留德十年》、《清华园日记》、
【篇三:作文素材鼓励】
作文素材鼓励
【思路】
个人都需要他人的鼓励
鼓励是一种对他人价值的肯定
鼓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动力
遇到困难要鼓励自己
别人失意的时候要多加鼓励
鼓励大胆的创意和梦想
批评的时候也别忘了鼓励
不要鼓励错误的行为
有时候善意的谎言也是鼓励
鼓励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