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能源供给模式及其对电网运营的影响

合集下载

电动汽车充电对配电网的影响及对策

电动汽车充电对配电网的影响及对策

电动汽车充电对配电网的影响及对策电动汽车充电对配电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随着电动汽车数量的增加,充电设施的建设将给配电网带来更大的负担,可能导致配电网运行效率下降,甚至出现局部地区的供电紧张。

电动汽车的充电行为可能加剧配电网的峰谷负荷,增加调峰难度和成本。

由于电动汽车充电的不均匀性,可能引发电压波动和闪变等问题,影响配电网的稳定运行。

针对电动汽车充电对配电网的影响,我们提出以下对策。

政府和电力企业应加大对充电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充电设施的密度和分布广度,以满足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同时,要注重充电设施与配电网的协调规划,确保充电设施的建设不会对配电网造成过大的压力。

应开展智能充电技术研究,通过技术手段优化充电行为,减轻配电网的运行负担。

例如,研究智能充电桩,根据配电网的实时状况动态调整充电功率,避免充电高峰期的电力供应紧张。

我们还应加强配电网络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配电网运行中的问题。

例如,通过安装监测设备,实时监测配电网的电压、电流等参数,保证配电网的稳定运行。

同时,应定期对配电网进行巡检和维护,确保配电网设备的正常运行。

电动汽车充电对配电网的影响不容忽视。

为了保障配电网的稳定运行,我们应积极采取对策,包括增加充电设施、优化配电网络、开展智能充电技术研究以及加强配电网络的监测和管理等。

相信在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能够解决电动汽车充电对配电网的影响问题电动汽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电动汽车作为一种绿色出行方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解决好电动汽车充电对配电网的影响问题,将有助于推动电动汽车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人们的出行体验和生活质量。

同时,也将为电力行业和能源结构的优化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我们有理由相信电动汽车将成为城市出行的主要选择。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电动汽车充电对配电网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除了继续推进充电设施建设、智能充电技术研发和配电网络优化外,还应积极探索新的解决方案,如发展分布式能源、储能技术等,以实现电力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电动汽车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分析

电动汽车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分析

电动汽车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分析关键信息项:1、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特性充电时间分布充电功率需求2、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电压稳定性频率稳定性3、对电力系统规划的影响电网容量需求变电站布局4、对电能质量的影响谐波问题电压波动5、对电力市场的影响电价波动需求响应机制11 引言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技术的进步,电动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电动汽车的大规模普及也给电力系统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本协议旨在全面分析电动汽车对电力系统的多方面影响,为电力系统的规划、运行和管理提供参考。

111 电动汽车发展现状近年来,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不断增长,其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电动汽车的类型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不同类型的电动汽车具有不同的充电需求和运行特性。

112 电力系统概述电力系统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其稳定运行对于保障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至关重要。

电力系统需要满足负荷需求、保持电压和频率稳定,并提供高质量的电能。

12 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特性121 充电时间分布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分布受到用户行为和出行规律的影响。

一般来说,工作日的充电时间主要集中在夜间和工作场所,而周末和节假日的充电时间则更加分散。

此外,快速充电和慢速充电的选择也会影响充电时间分布。

122 充电功率需求不同类型和品牌的电动汽车具有不同的充电功率需求。

快速充电设备通常具有较高的功率,而家庭充电桩的功率相对较低。

充电功率的大小直接影响电网的负荷水平和电力供应能力。

13 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131 电压稳定性大规模的电动汽车充电可能导致局部电网电压下降,特别是在电网薄弱环节。

如果充电负荷集中在某一区域,可能会超出该区域电网的调压能力,从而影响电压稳定性。

132 频率稳定性电动汽车的无序充电可能导致电力系统的负荷波动增大,进而影响频率稳定性。

当大量电动汽车同时充电或停止充电时,可能会对系统的有功平衡产生冲击。

浅析新能源发电接入及对电网规划的影响

浅析新能源发电接入及对电网规划的影响

浅析新能源发电接入及对电网规划的影响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政策的支持引导,新能源发电已经成为了我国电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

新能源发电对传统电力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二是对电网规划的影响。

一、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新能源发电如风电和光电,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的特点,同时具有影响电网频率、电压稳定的缺点,这对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要选择恰当的新能源发电机组,并根据其技术特点,进行统一控制。

其次,要通过有力的调度运行控制和现代化的监测管理方法,进行长期、短期、实时监测和预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进行调整和处理。

此外,还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储能技术和调峰设备,如风电和能动储能设备之间的结合等,使电网系统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对电网规划的影响新能源发电在推进能源革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未来电力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新能源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因新能源发电源地与用电地往往不在同一地区,且分布广泛,这就对电力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首先,要确定新能源发电的潜力和可行性,因为不同新能源技术在不同地区的开发利用条件差别很大,因此要充分考虑天然资源、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用电负荷等方面的因素,制定符合现实情况的规划方案。

其次,要根据新能源电网并网的情况,建立相应的电力监管机制和调控体系,为提供安定可靠的电力保障。

最后,要不断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调,推进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创新,并在政策、法规、市场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以推进电力行业的改革和升级。

综合来看,新能源发电的接入对传统电力系统的影响是必然的,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调控和管理,实现新旧电力系统的顺畅连接。

同时,也要保护既有的电力资源,加强对电网计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促进我国电力系统的全面升级。

电动汽车接入对电网运行的影响及经济效益综述

电动汽车接入对电网运行的影响及经济效益综述
摘 要: 电动汽车的普及 已成为一种趋势。电动汽车规模 的不断增长, 对电力系统提 出了新的挑战 , 也提供 了新
的机 遇。 在介绍电动汽 车充 电负荷特征 的基础上 , 分析 了其对配电网电能质量、 配 电网规划及经济运行等方面的 影响 , 总结 了电动汽车接入 电网在参 与系统调频调压、 提供旋转备用 、 提 高系统对 间歇性能源接 纳能力等方面潜
ne w c ha l l e n g e s , a s we l l a s o p po r t un i t i e s . Ba s e d o n t h e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o f EV ’ s c ha r g i n g l o a d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t he pa p e r a na l y z e s i t s i mpa c t o n t he q ua l i t y o f di s t r i bu t i o n po we r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n e t wo r k pl a nn i ng a n d e c o n o n l i c o p e r a t i o n ,s umma r i z e s t h e po t e n t i a l e c o n o n ie f
A Re v i e w o f I m pa c t a n d Ec o no mi c Be n e it f s o f
El e c t r i c Ve hi c l e s I n t e g r a t i o n i n t o Gr i d
r e s e r v e c a p a c i t y a n d i mp r o v i n g t h e s y s t e m’ S c a p a b i l i t y t o a c c o mmo d a t e i n t e r mi t t e n t e n e r g y s o u r c e , a n d e x p l o r e s t h e n e g a t i v e e f f e c t s o f V2 G a n d e v a l u a t i o n me t h o d s o f i t s p o t e n t i a l b e n e i f t s . F i n a l l y , t h i s p a p e r d i s c u s s e s t h e e x i s t i n g p r o b l e ms i n V2 G a n d p o s s i b l e

电动汽车对电网冲击分析

电动汽车对电网冲击分析

电动汽车对电网冲击分析一、引言随着全球环境意识的增强和对传统燃油车污染排放的担忧,电动汽车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迅速崛起。

然而,电动汽车的普及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尤其是对电网的冲击。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电动汽车对电网的潜在冲击,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电动汽车的普及趋势及其对电网的影响1. 电动汽车的普及趋势目前,全球各国纷纷制定了电动汽车推广政策,以加速其普及。

据统计,到2020年底,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达到3000万辆以上。

中国作为电动汽车市场的领头羊,其保有量将占到全球的三分之一。

2. 电动汽车对电网的影响电动汽车作为电能存储装置的代表,可以实现车辆和电网之间的能量互联互通。

然而,当大规模的电动汽车充电时,将对电网构成较大的冲击。

首先,充电需求集中在晚上和早上高峰期,可能导致电网负荷过大。

其次,电动汽车充电时需要大量的电能,可能引发电网电能供应紧张。

三、电动汽车对电网的冲击机制1. 充电需求集中引发负荷过大问题由于充电设施的有限性和充电习惯的集中性,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在晚上和早上高峰期集中。

这将给电网带来巨大的负荷冲击,可能引发电能供应不足的问题。

此外,充电设施也需要相应的电源支持,因此需要考虑电网容量的提升。

2. 充电过程中的电能需求增加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电能,这将增加电网的负荷。

需要注意的是,电动汽车的充电效率并不高,存在一定的能量损耗。

因此,在电网规划中,需要考虑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增加以及电能提供的效率问题。

四、应对电动汽车对电网的冲击的解决方案1. 加强电池技术研发和能源转换效率提升电动汽车的电池技术和电能转换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充电负荷的大小。

因此,应加大对电池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其能量密度和寿命。

同时,也需要不断提升电能转换效率,减少能量损耗。

2. 构建智能充电网络智能充电网络可以根据电网负荷情况和电力供应能力,合理调配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通过充分利用智能技术,使电动汽车充电过程变得更加高效和有效,减少对电网的冲击。

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

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

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电动汽车作为清洁能源交通工具的代表,正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和推广,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的影响逐渐凸显出来。

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电网负荷、能源消耗和能源分配等方面。

如何有效地应对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的影响,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的影响及应对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电网负荷方面。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充电需求会逐渐增加,这将对电网负荷造成一定的压力。

特别是在高峰时段,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的影响更为显著。

大量电动汽车同时充电,容易导致电网负荷过大,甚至发生负荷过载现象,给电网带来安全隐患。

而电网的负荷过大也会增加电网运行的成本,对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的影响还体现在能源消耗方面。

电动汽车充电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资源,如果不能合理地进行能源分配和利用,很容易造成能源浪费和资源浪费。

而且,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的影响还会影响到电网的供电能力和供电稳定性,会对电力系统的运营和管理带来一定的挑战。

面对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策略来应对。

应加强电网规划和建设,加大对电网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力度,提高电网的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

应推动智能充电技术的应用,利用先进的智能充电技术,实现对电动汽车充电行为的智能化管理和调度,合理分配充电资源,减少对电网的影响。

应加强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调度,通过先进的电力网络调度技术,实现对电网负荷和能源分配的智能化控制,保障电网的稳定运行。

还应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对电网的影响。

应加强对电动汽车充电行为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电动汽车充电管理制度,引导用户合理使用充电资源,减少对电网的不利影响。

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的影响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需要通过加强电网建设、推动智能充电技术的应用、加强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调度、推动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强对电动汽车充电行为的监管和管理等一系列应对策略,有效地应对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的影响,协调推进电动汽车的普及和电网的稳定运行。

电动汽车的发展对配电网有什么影响?及效益分析资料概述

电动汽车的发展对配电网有什么影响?及效益分析资料概述

电动汽车的发展对配电网有什么影响?及效益分析资
料概述
 电动汽车作为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动力受到了各国的高度关注和大规模投入。

在中国、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过去五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保有量均实现百倍增长。

充电网络也同样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充电桩市场。

大规模充电基础设施投入运营,为配电网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车-桩-网”互动模式能够提高配电网的经济性、安全稳定性和环境友好性,但尚未得到足够重视。

因此,报告重点对电动汽车发展对配电网的影响及效益进行了研究,以支持”车-桩-网”互动的发展,从而发挥电动汽车移动储能特性,实现削峰填谷,消纳新能源,减少对配电网增容改造的影响,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车-桩-网”互动方式分为价格引导模式、本地优化的智能充电模式、全网优化的智能充电模式、本地优化的智能充放电模式、全网优化的智能充放电模式共五种互动模式。

报告指出,在广泛应用价格引导模式的基础上,本地优化的智能充电模式有望率先得到应用,一方面有利于降低局部配电网的建设改造成本,另一方面能够在技术、设备、标准等方面打下良好基础;下一阶段随着电池成本下降、寿命提升与梯次利用的推广,大电网需求响应、电力市场等配套条件逐渐成熟,本地与全网优化的智能充放电模式有望实现应用。

电动汽车对电网的负荷影响研究

电动汽车对电网的负荷影响研究

电动汽车对电网的负荷影响研究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动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然而,电动汽车的大规模普及也给电网带来了新的挑战,其中负荷影响是一个关键问题。

电动汽车的充电行为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与传统的固定用电设备不同,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和地点较为灵活,这使得电网负荷的预测变得更加复杂。

车主可能会选择在下班后回家充电,也可能在工作场所、公共充电站等地进行充电,而且充电的时长也各不相同。

这种不确定性如果不加以合理规划和管理,可能会导致电网在某些时段出现负荷过高的情况,从而影响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从充电模式来看,电动汽车主要有慢速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方式。

慢速充电一般在夜间进行,充电功率相对较低,但由于大量电动汽车同时进行慢速充电,也可能会给电网带来不小的负荷。

快速充电则功率较大,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为车辆补充电能,但这种集中的大功率充电会对局部电网造成较大的冲击。

在不同的地区和时间段,电动汽车的负荷影响也存在差异。

在城市中心区域,由于电动汽车的保有量较高,充电需求更为集中,对电网的压力也就更大。

而在郊区或者农村地区,情况可能相对缓和。

在工作日和节假日,人们的出行规律不同,充电需求也会有所变化。

例如,在节假日,人们出行增多,返程后集中充电的可能性增加,这会导致特定时间段的电网负荷上升。

此外,季节因素也会对电动汽车的负荷产生影响。

在夏季,由于空调的使用,电动汽车的能耗会增加,充电需求也相应提高;而在冬季,寒冷的天气会影响电池性能,使得充电次数和时长可能增加。

电动汽车的大规模接入电网还可能引发电网的电能质量问题。

充电过程中的电流谐波可能会影响电网的电压稳定性,造成电压波动和闪变。

这不仅会影响其他用户的用电质量,还可能对电网中的电力设备造成损害,缩短其使用寿命。

为了应对电动汽车对电网负荷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通过智能充电技术,根据电网的负荷情况实时调整充电功率和时间,实现有序充电。

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的影响与利用研究

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的影响与利用研究

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的影响与利用研究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的影响和利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电动汽车是一种比传统燃油汽车更环保、更节能的交通工具。

同时,电动汽车也是一个可供电网使用的移动储能装置。

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的影响和利用。

1.1 电力系统负荷当大量的电动汽车接入电网时,电力系统的负荷将会显著增加。

这将在高峰期增加电力系统的负荷,需要更多的发电和传输能力。

这也将直接影响电网的稳定运行。

1.2 网络损耗电动汽车充电需要通过电网传输电能,电能的传输会带来电网的线路和变压器的损耗。

这种损耗通常被称为“网络损耗”。

高级别的网络损耗会导致电能的浪费和电网的运行不稳定。

1.3 电网建设成本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电网建设成本也会增加。

大规模的电动汽车充电站需要使用更多的电力设施和更复杂的电力管理技术。

这将直接影响电网建设的成本和可行性。

2.1 可再生能源利用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的一个重要利用方式是利用可再生能源。

电动汽车可以将电能存储在其电池中,在需要时可以通过逆变器回馈电网。

这样可以将可再生能源集成到电网中,同时也可以实现电能储存和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

2.2 在峰谷电价中受益电动汽车接入电网还可以利用峰谷电价模式。

当电力系统负荷较低时,电力价格较低。

此时电动汽车可以充电并储存电能,当电力系统负荷高时,电力价格也会相应升高。

此时电动汽车可以将存储的电能回馈电网,以更高的价格出售电力。

2.3 电力系统备用容量电动汽车还可以用作电力系统的备用容量。

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电动汽车可以通过逆变器回馈电网,为电力系统提供额外的备用容量。

这不仅有助于维护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还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结论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的影响和利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我们需要研究电动汽车与电网的互动,确定合适的政策和技术,以确保电动汽车与电网之间的协同发展。

同时,电动汽车的大规模使用也将为电力系统的改造和进步提供更多的机会。

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

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

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充电设施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有着一定的影响,需要研究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本文将从影响、挑战和解决方案等方面展开对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影响及应对策略的研究。

一、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的影响1. 能源需求增加:随着电动汽车数量的增加,对电力能源的需求也将大幅增加,这对电网供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负载均衡:电动汽车充电集中在晚上或者特定时段,可能会导致电网在这些时段的负载增加,造成负载不平衡的情况。

二、面临的挑战1. 电网供电压力增大:由于电动汽车充电需要耗费大量电能,电网供电压力将急剧增大,可能导致供电不足的情况出现。

2. 充电设施不足:随着电动汽车数量的增加,充电设施的不足将成为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解决方案及应对策略1. 提高电网供电能力:针对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的压力,可以通过提升电网供电能力来解决。

建设更多的发电设施、加大投入电网改造升级等措施都可以有效地提高电网的供电能力。

2. 建设智能充电网络:利用智能技术,建设智能充电网络,实现对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精准控制和调度,将充电需求合理分配到不同的时段,减少对电网的冲击。

3. 发展分布式充电设施:发展分布式充电设施,将充电设施布局在多个地点,可以有效地分散充电需求,减轻对特定地区电网的压力。

4. 加大充电设施建设力度:增加对充电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快充电设施的建设和布局,满足电动汽车日益增长的充电需求。

5. 制定充电优惠政策:通过制定充电优惠政策,鼓励推广电动汽车的使用,并促进充电设施的建设和使用。

6. 引导用电行为:通过宣传教育和引导用电行为,培养用户合理用电意识,避免电动汽车充电需求过度集中在特定时段。

电动汽车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及其优化管理策略

电动汽车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及其优化管理策略

电动汽车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及其优化管理策略一、引言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清洁能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电动汽车作为一种重要的清洁交通工具,在代替传统燃油汽车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然而,电动汽车的快速增长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本报告旨在探讨电动汽车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管理策略。

二、电动汽车的发展与普及1. 电动汽车的定义与分类:介绍电动汽车的基本定义和各种不同类型的电动汽车。

2. 电动汽车的发展历程:回顾电动汽车的发展历史和相关技术的演进。

3. 电动汽车的普及情况:分析目前全球各地电动汽车的普及情况,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三、电动汽车对电力系统的影响1. 负荷需求增加:分析电动汽车充电对电力系统负荷的增加,以及电动汽车快速增长对电力系统的潜在影响。

2. 能源供需平衡问题:探讨电动汽车对电力系统能源供需平衡带来的挑战,并分析不同充电模式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3. 网络稳定性与安全问题:讨论电动汽车充电对电力网络稳定性和安全的影响,并对潜在的问题进行风险评估。

四、电动汽车与电力系统的优化管理策略1.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建设充电基础设施的策略,包括充电设备的布局、充电站点的规划和发展,以满足电动汽车的需求。

2. 充电策略与管理:讨论合理的充电策略,包括智能充电管理系统的应用,以平衡电力系统负荷和电动汽车用户需求。

3. 能源管理与优化:探讨电动汽车与可再生能源的整合,通过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实现电动汽车充电与电力系统的能源优化。

4. 储能技术与应用:分析储能技术对电动汽车与电力系统优化的作用,讨论储能系统的配置与运营管理。

五、国际经验与借鉴1. 国际经验总结:总结国际上一些先行者国家在电动汽车与电力系统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2. 相关和规划:分析国际上已实施的相关和规划,以及其对电动汽车与电力系统优化的推动作用。

六、结论与展望综合以上讨论,总结电动汽车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管理策略。

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影响的综述

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影响的综述

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影响的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环保意识的提升,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s, EVs)作为清洁、高效的交通方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普及。

然而,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应用也对电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综述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的影响,包括充电负荷的特性、电网基础设施的挑战、以及潜在的解决方案等方面。

本文将对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特性进行详细分析。

由于电动汽车的充电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用户出行习惯、充电设施布局等,因此充电负荷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出复杂的分布特性。

这种特性对电网的负荷预测、调度和运行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基础设施的影响。

大规模电动汽车充电将增加电网的负荷压力,可能导致局部电网过载、电压波动等问题。

同时,电动汽车充电还需要与可再生能源发电、储能系统等相结合,以实现电网的平衡和稳定。

本文将提出一些潜在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为了应对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的影响,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如优化充电设施布局、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推广分布式储能系统等。

这些方案将有助于提升电网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从而满足电动汽车大规模应用的需求。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共同推动电动汽车和电网的协同发展。

二、电动汽车充电特性电动汽车的充电特性主要受到其电池类型和充电设施的影响。

目前,电动汽车主要采用锂离子电池,其充电过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锂离子电池的充电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恒流充电、恒压充电和涓流充电。

在恒流充电阶段,电池接受恒定电流的充电,电量快速增长;进入恒压充电阶段后,电池电压保持稳定,电流逐渐减小;最后的涓流充电阶段,电流进一步减小,以精细的方式充满电池,确保电池完全充满且不过充。

电动汽车的充电设施主要包括家用充电桩、公共充电桩和快速充电站。

家用充电桩一般提供较慢的充电速度,适合在夜间或停车期间进行充电,以减轻电网负荷。

电动汽车对电网的影响及对策

电动汽车对电网的影响及对策

电动汽车对电网的影响及对策关键信息项:1、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对电网的影响评估2、电网应对电动汽车充电的技术措施3、政策与管理策略以促进电动汽车与电网的协同发展4、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的商业模式5、电网基础设施升级规划6、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布局原则7、电力市场机制对电动汽车与电网关系的调节作用8、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保障措施9、电动汽车用户行为对电网的影响分析10、智能电网技术在应对电动汽车影响方面的应用1、引言11 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其对电网的影响日益显著。

为了实现电动汽车与电网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协议。

2、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对电网的影响21 充电负荷的时空分布特征不同时间段(如白天、夜间、工作日、周末)的充电需求差异。

不同地区(城市中心、郊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充电负荷集中程度。

22 对电网功率平衡的影响高峰充电时段可能导致电网局部功率供应紧张。

低谷充电时段可利用闲置电力资源,但需合理规划引导。

23 对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谐波污染问题。

电压波动与闪变。

3、电网应对电动汽车充电的技术措施31 智能充电技术有序充电策略,根据电网负荷情况动态调整充电功率。

智能充电桩的功能与特点,如具备远程控制、实时监测等。

32 电网扩容与升级评估现有电网容量,确定需要扩容的区域和规模。

采用新型输电技术提高电网输电能力。

33 储能技术应用利用电池储能系统平衡充电负荷波动。

储能系统的配置与管理策略。

4、政策与管理策略41 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充电行为峰谷电价差异,鼓励低谷充电。

补贴政策,促进电动汽车及充电设施的发展。

42 充电设施建设规划与管理公共充电设施的布局原则与标准。

私人充电设施的安装规范与管理办法。

43 建立监管机制对充电设施运营企业的监管要求。

确保充电服务质量和安全的措施。

5、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的商业模式51 车网互动(V2G)模式V2G 的概念与实现方式。

电动汽车向电网回馈电能的经济激励机制。

52 能源服务提供商的角色提供综合能源服务,整合电动汽车与电网资源。

新能源发展对电网运行与稳定性的影响

新能源发展对电网运行与稳定性的影响

新能源发展对电网运行与稳定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能源消耗的增加,新能源逐渐成为了国际能源领域的热门话题。

新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相较于传统能源,新能源具有清洁、可持续、低碳排放等优势。

然而,新能源的大规模加入电网系统会对电网的运行与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首先,新能源发展对电网运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供需平衡方面。

由于新能源被天然的资源所限制,在某些时间段或地点可能会出现供能不足的情况,对电网的供电稳定性产生一定挑战。

特别是在天气不稳定的情况下,如夜晚或风力较弱的时候,太阳能和风能发电量会减少,而此时需求量仍然较高,这就需要通过传统能源进行补充。

因此,新能源的可靠性成为电网运行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其次,新能源发展对电网的负荷调节能力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传统电网通常通过调节火电厂的发电量来满足负荷的需求,因为火电厂具备良好的调节能力,可以根据实时需求灵活调整。

而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则受天气状况和季节变化的影响较大,不具备灵活性,无法按需调整发电量。

这就要求电网系统在接纳大量新能源的同时,要加强对负荷的预测和调控能力,以实现供需平衡。

此外,新能源的接入还会对电网的输电网络和储能设施提出更高的要求。

新能源发电通常分布在较为分散的地域,例如分布在乡村、山区或海洋上的风力发电场。

这些分布广泛的新能源需要更加强大的输电设施来将电能输送到中心城市,以满足需求。

此外,储能设施的建设也是接纳新能源的关键,它能够在新能源产能过剩的时候进行能源储存,在需求高峰期释放,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与此同时,新能源发展也对电网运行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影响。

首先,新能源的接入使得电网的能源结构更加多样化和灵活化,可以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程度,减少对海外能源的进口需求,提升国家能源安全性。

其次,新能源的发展还促进了电网技术和设备的创新升级,推动了智能电网的建设。

通过新能源与智能电网的有机结合,可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调度,提高电网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性。

浅谈规模化电动汽车充电对配电网的影响

浅谈规模化电动汽车充电对配电网的影响

浅谈规模化电动汽车充电对配电网的影响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发展,对于充电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规模化电动汽车充电对配电网的影响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浅谈规模化电动汽车充电对配电网的影响,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规模化电动汽车充电对配电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能源供给压力增大。

随着电动汽车数量的增加,对能源供给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传统的能源供给系统可能难以满足大规模电动汽车充电的需求,这将给配电网带来较大的压力。

2. 电网运行负荷增加。

大规模充电将增加配电网的运行负荷,可能导致电网过载甚至损坏。

尤其是在高峰时段,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集中,可能会给配电网带来很大的负荷冲击。

3. 电网安全隐患增加。

大规模电动汽车充电将增加配电网的运行压力和负荷,可能导致电网问题增多,安全隐患也会相应增加。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解决:1. 智能充电技术。

通过智能充电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调控和分时分段充电,避免集中充电导致的电网过载和安全隐患。

2. 新能源技术的应用。

利用新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等进行充电,可以减轻对传统能源的需求,减少配电网的负荷压力。

3. 配电网升级。

对配电网进行升级改造,增加相应的设备和技术,以适应大规模电动汽车充电的需求,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规模化电动汽车充电对配电网的影响是一项需要重视的问题。

通过智能充电技术、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和配电网的升级改造,可以有效应对这些影响,解决相关问题,推动电动汽车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为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电动汽车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及其调度与控制问题

电动汽车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及其调度与控制问题

电动汽车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及其调度与控制问题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清洁能源的推广,电动汽车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选择之一。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电动汽车对电力系统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调度与控制,以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和可靠。

首先,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消耗设备,其大规模应用将对电力系统带来巨大的冲击。

传统的燃油汽车主要依赖于石油和汽油的消耗,而电动汽车则需要大量的电能来供给其行驶和充电。

如果大量的汽车同时充电,将给电力系统带来很大的负荷压力,可能导致电网的过载和不稳定。

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和充电速度,成为调度与控制的首要问题之一。

其次,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也带来了电力系统的峰谷差异。

传统上,电力系统的负荷主要集中在白天,而夜间负荷相对较低。

然而,电动汽车一般在晚上充电,这将导致夜间的负荷迅速增加,从而改变负荷曲线的形态。

为了应对这一变化,电力系统需要灵活调整发电和配电的能力,以确保能源的供应和负荷的平衡。

此外,电动汽车的充电速度和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调度与控制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传统的充电桩可能无法满足大规模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同时充电速度慢也限制了电动汽车的普及。

因此,如何提高充电速度并推动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成为解决电动汽车调度与控制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可以采取多种调度与控制策略。

首先,通过合理规划充电站的布局和建设,确保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充足供给,避免充电拥堵和充电不便的情况发生。

其次,可以通过智能充电管理系统,通过对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进行智能识别和合理分配,平衡充电负荷,避免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此外,可以利用电动汽车的“双向能量流”特性,将其作为电力系统的参与者,通过车辆对电网的能量储存和释放,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调度和控制。

当然,电动汽车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和调度控制问题还存在许多挑战。

例如,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较大的谐波和电压波动,对电力设备和线路的安全运行造成威胁。

中国电动汽车运营模式及其对电网的影响

中国电动汽车运营模式及其对电网的影响

中国电动汽车运营模式及其对电网的影响The Operation Mode of Electric Vehicles and Its Impact on the Grid in China摘要: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电动汽车相关政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未来电动汽车发展路线图;对公交车、出租车、公务车、私家车等几类主要发展的车辆运营模式进行了分析,得出其可能的充电方式和地点。

结合未来我国电动汽车发展路线图以及运营模式,按时间段分析其可能对电网产生的影响;最后指出未来研究电动汽车对电网影响的技术重点和方向。

关键词:电动汽车;运营模式;电动汽车发展路线图;充电负荷;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levant policies in China and overseas an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electric vehicles, based on which the China's roadmap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vehicles in the future has been proposed. A detailed analysis on operating modes of buses, taxies, official cars and private cars have been carried out. Their possible ways to charge, charging time and places of charging have been derived. Combined the roadmap with the proposed business modes, the time-variant impacts of charging on power grid have been evaluated. Finally, this article is concluded with the technical focuses and directions of EVs impacts on power grid.KEY WORDS: electric vehicle;operation mode;roadmap of EVs’ development;charging loads0.引言国际能源机构(IEA)的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全球60.5%的石油消费在交通领域,预计到2020年交通用油将占全球石油总消耗的62%以上。

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的影响与利用研究

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的影响与利用研究

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的影响与利用研究1.1 对电网的负荷影响电动汽车的充电过程需要消耗电网能源,如果电动汽车数量较多且同时充电,可能会对电网产生较大的负荷。

这会导致电网在高负荷时期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甚至可能引发电网稳定性问题。

因此,需要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技术规范,引导电动汽车用户在用电高峰期间错峰充电,以减小对电网的负荷影响。

电动汽车的充电过程可能会对电网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在充电过程中,电动汽车从电网中吸取电能,如果出现短时间大规模充电现象,可能会导致电网电压和频率的波动,从而影响电网的稳定运行。

为了避免这种影响,需要制定相关技术规范和安全标准,实现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与电网的良好协同。

电动汽车的大规模普及将有助于减少传统燃油车的使用,降低城市空气污染和CO2排放量。

同时,电动汽车的充电过程也需要电网的支持,如果电网的能源主要来自于高污染的燃煤等化石能源,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需要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应用,以实现电动汽车的低碳充电。

2.1 调峰服务的提供电动汽车可以在不用的时间段充电,将电网的低谷期充电成为电网调峰的一种方式。

电动汽车的大规模普及将会使得调峰服务得到更加广泛的利用,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供电保障能力。

2.2 储能功能的实现电动汽车的电池组具有很高的储能能力,可以将电动汽车作为电网储能设备使用。

在电网需要增加供电能力时,可以通过控制电动汽车的充电和放电来实现对电网的支持。

这样可以提供更加可靠的电力服务,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由于电动汽车具有较强的存储能力,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快速实现电网的备用功能。

当电网发生事故或发生突发情况时,电动汽车可以作为电网的备用电源,为用户提供应急电力服务。

总结:电动汽车接入电网具有较大的影响和利用价值。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针对电动汽车充电模式、电池组管理、充电设备规范等问题进行规范和管理,以充分利用电动汽车的潜力,建设更加智能、高效、安全的电力系统。

电动汽车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及调度策略

电动汽车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及调度策略

电动汽车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及调度策略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技术的进步,电动汽车成为汽车行业的新宠。

与传统汽车相比,电动汽车具有零排放、低噪音等优势,对环境友好。

然而,电动汽车的普及也给电力系统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本文将探讨电动汽车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调度策略。

二、电动汽车对电力系统的影响1.1 负荷增加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将增加电力系统的负荷。

尤其在充电需求集中的时段,如夜间和清晨,电力系统将面临巨大的增负荷压力。

电力系统需要满足电动汽车所需的大量电能,而这同时也带来了电力系统运行的不稳定性问题。

1.2 峰谷差异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峰谷差异对电力系统的负荷平衡造成影响。

在充电需求高峰期,电力系统需要提供更大的负荷供应能力。

而在充电需求低谷期,电力系统供应过剩可能导致电网运行的浪费。

1.3 电力系统稳定性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充电可能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产生冲击。

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集中在某一时段,可能导致电力系统的电压波动和频率过大。

这对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造成潜在威胁。

三、电动汽车调度策略2.1 充电时间分布优化对于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进行分布优化,可以减缓充电负荷集中带来的问题。

通过智能充电桩和电动汽车管理系统的协调,可以实现充电时间的平稳分布,减轻电力系统的压力。

2.2 电力系统调度策略电力系统运营商可以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对电动汽车进行调度。

当电力系统负荷较重时,可以暂停或延迟电动汽车的充电以保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而在负荷较轻的时段,可以鼓励电动汽车充电以最大程度利用电力系统资源。

2.3 储能技术应用储能技术的应用可以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高峰时段的负荷平衡问题。

将电动汽车的储能电池作为分布式储能单元,可以在电力系统负荷需求高峰期释放储能电池的能量以平衡负荷。

2.4 基础设施建设适当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高电动汽车充电的效率,并减少电力系统的负荷压力。

例如,增设充电桩并完善充电网络,以满足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时空分布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7卷 第10期2009年10月Vol.37 No.10 Oct. 2009电动汽车充电站技术专栏电动汽车能源供给模式及其对电网运营的影响滕乐天,何维国,杜成刚,楼晓东(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 200025)摘 要:电动汽车充电站为电动汽车运行提供能量补给,是发展电动汽车所必须的重要配套基础设施。

分析了电动汽车发展对电网公司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比较研究了不同充电对象能源供给服务模式,探讨通过V2G 技术实现车辆与电网能量双向交换的可行性。

关键词:电动汽车;充电模式;V2G;充电装置作者简介:滕乐天(19612),男,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从事城市电网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TK413.7+1;T M7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29529(2009)1021675203Power supply m odes for electr i ca l veh i cles and the i r i m pacts on gr i d opera ti onTEN G L e2tian,HE W ei2guo,DU Cheng2gang,LOU X iao2dong(ShanghaiMunici pal Electric Power Company,Shanghai200025,China)Abstract:The electrical vehicle charging stati on,which designed t o supp ly energy t o the electrical vehicle,is a must infrastructure f or electrical vehicle devel opment.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br ought about by electrical vehicle devel opment t o grid companies were analyzed,and vari ous power supp ly service f or different charging objects were compared.The feasibility of bilateral energy exchange bet w een the vehicle and the grid thr ough V2G technol ogy was discussed.Key words:electrical vehicle;charging mode;V2G;charging device (3)2008、2010年存在的华东受端电网内部弱阻尼模式,随着特高压建设和网架结构加强(2012、2015年),阻尼将得到一定提高。

在阳城、福建沿海机组、浙江沿海机组、两淮机组、田湾机组等安装PSS,基于PSS优化以及P MU广域信号的引入,可以有效抑制华东电网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区域内低频振荡模式。

(4)直流逆变侧控制器引入调制控制对抑制华东受端电网弱阻尼振荡模式的影响很小,因此可暂不考虑在直流逆变侧附加阻尼调制器的措施。

(5)安装新型装置(储能装置)可以有效地预防低频振荡的发生。

在低频振荡发生时,可以通过新型控制(基于DT A的小扰动稳定实时控制控制),实时提高振荡阻尼。

参考文献:[1]黄一超,朱云生.福建电网与华东电网联网论证[J].中国电力,2000,33(7):48251.[2]黄 莹,徐 政,曾德文,等.东北、华北和华东电网联网方案研究[J].电网技术,2005,29(1):126.[3]黄 莹,徐 政,潘武略.基于PSS/E的华东电网低频振荡分析方法[J].电网技术,2005,29(23):11217.[4]赵学强,杨增辉.华东—福建联网低频振荡问题分析[J].华东电力,2006,34(2):21224.[5]赵学强,励 刚,郭 强.华东电网2007年度小干扰稳定分析[J].华东电力,2007,35(11):50253.收稿日期:2009206219本文编辑:王志胜 电动汽车以电为动力,能够实现“零排放”、噪音低,是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

随着石油资源日趋紧张,电池技术不断发展,电动汽车的经济性能在不断地提高,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一代节能与环保汽车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已经成为普遍共识。

16762009,37(10)电动汽车能源供给系统为纯电动汽车和可插电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以下简称电动汽车)提供能量补给,已成为电动汽车的重要基础支撑系统,也是电动汽车商业化、产业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电动汽车公共能源供给系统一方面要满足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在电动汽车不同的发展阶段采用不同的充电服务模式,规划充电基础设施布点,另一方面,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将对电网运营带来影响,电动汽车能源供给系统的建设还需要结合电力负荷的特点,提高电力设备综合利用效率,调节电网峰谷平衡,改善电网负荷特性,从而达到系统最优。

1 电动汽车发展对电网公司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近年来,我国电动汽车发展呈加速状态。

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工信部等部委纷纷出台政策鼓励电动汽车应用,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配套措施。

1.1 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将为电网企业运营带来新的挑战(1)大量的车辆充电可能带来新一轮的负荷快速增长;(2)车辆充电场所不固定,导致系统的运行工况随时可能发生改变,对系统的稳定带来隐患;(3)建设公用充电场所需要巨大的投资。

以上海为例,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上海大都市型的用电负荷特性愈趋明显。

电网用电负荷增长速度快于用电量的增长速度,用电负荷峰谷差逐年加大,用电负荷利用小时逐年下降,发电设备和输变电设备的利用率降低。

这导致上海电网高峰电力不足、电量过剩的现象愈趋突出。

2008年,上海电网最高用电负荷已达到22430MW ,峰谷超过8000MW 。

对于峰谷差所造成的供需侧不平衡,如简单加大电力设备投资,以满足最高负荷量同时必将会引起新的更大的不平衡。

中国的汽车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按照每年6%~8%的增长率,考虑到道路、能源方面的限制,到2030年,保守估计全国的汽车保有量将达到2亿辆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车将占保有总量的20%。

根据相关模型测算,假设上海纯电动汽车(BEV )和可插电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HE V )在2020年各类电动汽车数量达到35万辆的规模(市场渗透率约为15%),将最大增加电网负荷4502MW ,所需配套基础设施投资225亿元。

1.2 电动汽车的大规模使用给电网企业运营带来了机遇(1)开拓售电市场,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2)引导用户采用适当的充电模式(夜间充电,白天使用),提高电网设备利用率;(3)在不影响用户使用的前提下将电动汽车作为移动储能设备,延缓电网基础设施投入。

由于当前电池技术的限制,还很难做到像燃油汽车加油那样快速地为电动汽车电池组充电。

如采用C /3电流充电,为全放电的电池充满电至少需要3h 。

即时采用快速1C 恒流充电,也需1h 以上[1]。

因此电动汽车充电宜采用夜间低谷时段常规充电为主,白天充电为辅的能源消费模式。

通过适当地引导,80%的电动汽车用户会采用夜间低谷充电,在不增加电力基本设施投入的前提下,即可满足电动汽车用户用电增量的需求。

随着智能电网相关工作的启动,V2G (Vehicle t o Grid,即车辆到电网)正成为研究热点。

据统计,乘用车90%的时间是处于停驶状态[2],V2G 描述了电动汽车在停驶状态下接入电网,并与电网实现能量与信息双向交换的关系:车载电池作为一个分布式储能单元,在电网负荷非高峰时段自动充电,在不影响自身续驶里程要求的前提下(例如,确保车载电池S OC 始终不低于70%),在负荷高峰时段将部分能量回馈电网。

数量庞大的电动汽车通过智能化电网平台实现规模化应用,用于电网储能和控制负荷、停电时的备用电源、削峰填谷等。

美国特立华大学前期研究标明:车辆作为调峰发电设备,每车每年可为电力公司带来$4000的效益。

因此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引导夜间低谷充电,积极开发V2G 技术,对于扩大电力终端用电市场,降低需求侧峰谷差,提高电力供需平衡和电力设备负荷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鉴于此,国内外电力公司均积极参与电动汽车的研究、应滕乐天,等 电动汽车能源供给模式及其对电网运营的影响1677用、试点、示范。

2006年国家电网公司部署实施了电动汽车重大科研专项。

日本TEPCO与富士重工和三菱汽车合作开展电动汽车示范应用,研发快速充电站,计划3年内建设1000个充电站。

法国E DF拥有3000辆电动汽车的车队,积极参与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并初步形成网络。

德国RW E与Dai m ler合作,启动柏林电动汽车示范项目,投入100辆s mart和Mercedes2Benz,建500座充电站等等。

2 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及其能源供给服务模式 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电动汽车还存在充电时间长、续驶里程短、使用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

其中电池技术是阻碍电动汽车产业发。

汽油的能量密度高达10000~12000W h/kg[1],而目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仅为150W h/kg。

电池技术的进步,将成为影响电动汽车能源供给服务模式的主要因素。

因此,要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须密切跟踪电池技术的研发,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采用不同的商业模式,应用不同的充电技术,有针对性地规划建设充电基础设施。

不同种类电动汽车对其续驶能力和充电时间要求不同,直接影响充电站的建设方式和功率需求。

受限于电池的能量密度,续驶里程要求长,充电时间要求短的车辆目前还不适宜应用电动汽车。

对各类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分析见表1。

由表1可知,对于定点定线运行的公共服务用车,只需要在其固定行驶范围内的停车点建专用的充电设施即可,对公共能源供给服务的需求比较弱。

而政府、企业公务用车、私人用车由于行驶范围不固定,除了其固定停车点必须提供常规充电服务之外,则必须依赖于公共能源供给系统来提供充电服务。

3 结论(1)随着电动汽车应用数量的增加,电动汽车充电模式将对电网的运营产生重大影响。

电动汽车的应用在给电力公司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拓展电力市场、平衡电网负荷提供了机遇。

表1 电动汽车客户细分及能源供给服务模式商用车乘用车典型用户公交车;奥运、世博园区用车;电力、环卫、邮政等公共服务用车;政府公务用车;企业商务用车;私人用车;行驶特征行驶习惯稳定;定点、定线、定班运行;行驶习惯灵活;续驶里程日均160km[3]96%的车辆日均续驶里程<100km[4]使用时间工作时间使用每天90%以上的时间处于停驶状态电能补充方式非车载充电;电池更换;非车载充电和/或车载充电;与车辆电源接口直流;直流和/或交流;充电模式固定停车场常规充电;固定停车场电池快速更换;夜间低谷常规充电为主,白天各类停车场充电为辅;充电站建设在公交首末站点或单位停车场建集中式充电站;全面的公共充电网络建设,方便用户随时接入电网,如:居民小区地下车库或停车场的充电设施;机场、超市、社会停车场充电设施;路边充电设施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