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烟气SDS干法脱硫工艺设计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随着环保形势愈来愈严峻,工业窑炉脱硫超低排放已是大势所趋。SDS干法脱硫技术针对140 ℃以上的低硫烟气脱硫处理具有巨大优势。鉴于此,研究了低温烟气采用SDS干法脱硫技术的可行性,拓宽了该技术的适用范围。研究表明,设置合理的升温装置将烟气温度升至活性窗口温度,在下游合理位置设置碳酸氢钠喷射点,可以实现二氧化硫超低排放。通过CFD流场模拟技术对温度流场和混合流场进行优化,提升脱硫效率,对改进的SDS干法脱硫工艺设计起到了指导作用。
关键词:低温烟气;SDS干法脱硫;活性窗口温度;CFD技术
引言
国家环保形势日益严峻,各地方相继出台了更加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涵盖的行业范围也更加广泛,对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限值要求更加严苛。
目前,国内烟气脱硫技术繁多,需根据脱硫剂、副产物种类、脱硫效率高低、场地情况、投资运行费用及系统匹配性等多种因素合理选择。针对烟气量较小,二氧化硫初始浓度在1 000 mg/Nm³左右的工业窑炉,采用SDS干法脱硫工艺技
术具有系统简单、脱硫效率高,无废水废气等二次污染物排放,投资少、占地小,不消耗水资源,无白色烟羽污染等优势。
由于SDS脱硫技术对烟气温度有一定要求,如果采用该工艺处理温度较低或有低温烟气并入混合的烟气系统,则需要对原烟气进行升温。本文以鞍山某钢厂双膛石灰窑SDS脱硫项目为依托,研究了相关设计思路和方法,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1
脱硫原理及工艺设计方案
1.1
SDS脱硫原理
SDS干法脱硫将碳酸氢钠(NaHCO3)超细粉作为脱硫剂,通过喷射系统喷入
烟气并与之充分混合接触,在高温烟气(≥140℃)作用下分解出高活性Na
2CO3
和CO
2,活性强的Na2CO3与烟气中的SO2及其他酸性介质充分接触发生化学反应,
反应生成Na
2SO4。其脱硫机理比较复杂,主要反应为:
2NaHCO3+SO2=Na2SO3+H2O+2CO2
2NaHCO3=Na2CO3+H2O+CO2
Na2CO3+SO2=Na2SO3+CO2
Na2SO3+1/2O2=Na2SO4
1.2
SDS脱硫剂活性温度
在SDS工艺脱硫过程中,对脱硫效率起决定性影响因素的是烟气温度。有研究表明,碳酸氢钠的分解反应为体积收缩吸热反应,其在50 ℃以上开始逐渐分解,在80 ℃开始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在185 ℃时分解反应基本结束。在140 ℃时,碳酸氢钠转化率达到50%,分解速率达到最大;在185 ℃时,最大转化率超过95%,其平均分解速率为14%/min。碳酸氢钠超细粉在烟气温度140~250 ℃窗口区间具有高度活性,通常略微过量的碳酸氢钠就能自发完全地与烟气中的酸性污染物进行化学反应。当烟气温度上升到140 ℃以上时,脱硫效率达到
96%[5];当温度小于140 ℃时,脱硫效率下降明显。温度引起脱硫效果不同的原因主要是:高温可以使碳酸氢钠细颗粒粉加热激活,发生爆米花效应的爆涨,体
积增大,生成活性强的海绵样多孔结构,具有很强的反应活性和吸附活性。其分
解产生的碳酸钠在生成瞬间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可以高效吸收烟气中的SO
2、HCl 等酸性气体,提高脱硫效率。
1.3
低温烟气SDS脱硫工艺方案
根据上述碳酸氢钠分解和脱硫反应机理判断,碳酸钠反应活性不但需要温度在140~250 ℃窗口区间,而且还有时效性,其生成瞬间有较高的反应活性,随着时间推移其活性降低。当烟气温度在140 ℃时,脱硫效率达到96%,因为在该温度下碳酸氢钠分解速率更快,内部生成更多的缝隙,内扩散阻力变小,形成了更大的内部表面积。
综上所述,如烟气温度达不到高活性的温度窗口,则需要对原烟气进行升温,且脱硫剂喷射位置应选择在升温后,脱硫效率更高。
烟气升温采用的方法比较多样,应尽可能根据项目所在厂区实际情况选择。如厂内有高温蒸汽或其他高温热源,优先考虑热交换方式升温,设置结构合理的换热器;如厂内有富余能源(高炉煤气、焦炉煤气、天然气等),可考虑混合加热升温方式,设置燃烧器,用燃烧后的高温热烟气与原低温烟气混合,以提升温度。燃烧器型式有内置式和外置式,同样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此外,在混合
点后适当位置设置混合器,可有效增强混合传热,提高温度均匀性,缩短混合时间和路径,保证混合升温的效果。
脱硫剂碳酸氢钠超细粉通过干式喷射口喷入烟道内,位置选择需保证反应时间不少于2 s。在喷入点后设置混合器,既能保证碳酸氢钠与烟气均匀混合,又能促使烟道内的气流剧烈运动,分子和颗粒物的运动加快,加剧碳酸氢钠颗粒之间的碰撞,提升其分解速率,提高脱硫效率。
2
系统工艺设计
2.1
项目概况
本项目为鞍山某钢厂2×600 t/d双膛石灰窑SDS干法脱硫,烟气具体参数如表1所示。按两条线分别设计,主工艺流程为:SDS脱硫+布袋除尘+引风机。目前单台石灰窑已配置有一套布袋除尘器,需新建一套脱硫剂供料及反应装置。本次设计还需考虑接入一路喷煤烟气,进行同步脱硫。烟气经过净化处理后,二氧
化硫排放浓度≤35 mg/Nm³(标干,8%O
2),脱硫效率保证值为82.5%,满足不同负荷要求下上述烟气排放值。
2.2
设计方案及工艺流程
从窑顶部出来的烟气与接入的喷煤烟气混合,进入SDS脱硫除尘系统。脱硫反应器采用烟道式,需改造原布袋除尘器入口烟道段,具体为:三通阀后弯头出口原直径为1.52 m的竖直圆烟道(约27 m)改造为直径2.2 m的烟道,核算烟气流速约13 m/s,能有效保证2 s的脱硫反应时间。由于烟气温度较低,为保证SDS脱硫的活性温度窗口,需升温80 ℃(最大时)并能精准可靠地调节控制。因现场可提供转炉煤气,参数为:热值1 400 kcal/Nm³、压力8~16 kPa,所以本次升温采用燃烧转炉煤气产生高温烟气与需处理烟气混合,从而保证混合后烟气温度>140 ℃。采用烟道直燃式燃烧器(选型参数如表2所示)安装在三通阀后弯头处,转炉煤气在烟道内燃烧时,燃烧器自带的消焰快混装置使火焰长度大大缩短并迅速混合燃烧高温烟气与待加热烟气。燃烧器喷口置于烟道正中,与烟气流向一致,烟道可直接使用碳钢板制作的同时最大限度缩短了混合段长度,待加温烟气在极短的距离内跟燃烧器产生的高温烟气混合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