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旅游学基础理论与及研究方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早期的认知;(2)一战、二战时的沉寂;(3)多 学科的介入;(4)跨学科的形成——旅游社会科学。 现状特点 (1)旅游研究是在缺乏得到共识的学科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 的指导下进行的。 (2)各学科间发展很不平衡,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和环 境生态学日益成为主要学科和带头学科。 (3)单科研究水平高于综合研究水平
旅游学的当前面貌之一:
学科背景复杂,范围广泛,边界不清
从旅游学研究的范围来看,可从若干方面加以研究: 摘自【史蒂芬·史密斯:旅游决策与分析方法】 – 旅游作为一种个人经历:心理学…… – 旅游社会一种行为: 社会学 …… – 旅游作为一种地理现象:地理学…… – 旅游作为一种财富来源:经济学…… – 旅游作为一种商业活动:管理学…… – 旅游作为一个行业: 管理学……
《基础旅游学》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旅游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了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第三节 旅游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体系 第四节 旅游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旅游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 旅游的本质与特征 第二节 旅游的定义与类型 第三节 旅游现象的历史考察 第三章 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第一节 旅游者 第二节 旅游资源 第三节 旅游产品 第四节 旅游业
第七章 旅游效应 第一节 旅游效应的定义与类型 第二节 旅游的经济效应 第三节 旅游的环境效应 第四节 旅游的社会文化效应
第八章 旅游容量 第一节 旅游容量的定义和类型 第二节 旅游容量的测定 第三节 可持续旅游发展 附录
《基础旅游学》的逻辑体系
• 旅游现象的本质与特征 • 旅游现象的构成要素 • 旅游动机与旅游需求 • 旅游体验 • 旅游流 • 旅游效应 • 旅游容量
申葆嘉对旅游学基础理论的构建
申葆嘉简介
1980年应邀在南开大学任教,1982年参加旅游学系建系 工作。其主张应在社会科学范畴内从事旅游教育和研究工作, 认为旅游学基础理论研究是旅游学科建设中的重点工作,长期 从事旅游学基础理论,标志性成果是《国外旅游研究进展》和 《旅游学原理》。 • 《国外旅游研究进展》是5篇序列性研究综述,1996年发表于 《旅游学刊》,在国内旅游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 • 《旅游学原理》是申葆嘉1999年出版的一部旅游基础理论研究 学术专著,被国内旅游学术界称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基 础理论研究专著。
旅游学的产生与发展(国内)
三位一体、同步发展的进程(1978——2013) – 旅游产业: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 – 旅游教育:拓荒起步——学科纷争——获得地位 – 旅游研究:应用导向——学术纷争——走向规范
现状特点: (1)从事理论探索、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作品很少; (2)过度强调应用与实践,缺乏学术思潮与理论纷争 (3)研究取向趋附政府主导,缺乏独立性、严肃性。
于是,旅游学呈 现为一个综合性学科或交叉性学科,而不是一种专 门化的知识体系。
旅游学的当前面貌之二:理论严重滞后失真
– 概念匮乏:学界缺乏归纳概念(概念化)的能力,却有硬造概念 的冲动。
– 命题随意:如:旅游是人类的基本需要 ;旅游文化可以追溯800 万年的历史;新婚旅游在先秦时期就已经蔚然成风……
三、旅游学有无理论?
几个熟悉的旅游学理论 申葆嘉对旅游学基础理论的构建 谢彦君对旅游学基础理论的构建 其他学者对旅游学理论的思考
几个熟知的旅游学理论
•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外生) • 旅游者的性格理论?(外生) • 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从欣喜到愤怒(内生) • 旅游体验的本真性理论?(内生) • 旅游流的运动规律(内生)
申葆嘉自述《旅游学原理》
旅游现象的运行结构,即“旅游是怎么动的”。 1、所谓旅游的“动”就是游客的空间运动。 2、旅游的过程都是走一段停一下,走一段停一下,你 马上就可以得到一个新的概念,旅游运行的规则是线点 结构。 3、旅游运动的过程是个双重结构:文化内涵+经济外壳
谢彦君对旅游学基础理论的构建
对申葆嘉学术思想的分析
研究视角:宏观视角,以群体为出发点 基本观点:
(1)旅游是一种多元化的社会现象。 (2)旅游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3)旅游现象起源于工业革命时期。 (4)旅游现象呈现出经济外壳与文化内涵双重 结构,是商品化了的文化。来自申葆嘉自述《旅游学原理》
旅游是什么? “旅游是社会现象”,旅游的前身是什么?旅游
《基础旅游学》目录
第四章 旅游动机与旅游需求 第一节 旅游发生的心理动因 第二节 旅游需求 第三节 旅游决策过程
第五章 旅游体验 第一节 旅游体验的意义 第二节 旅游观赏 第三节 旅游交往 第四节 旅游消费
《基础旅游学》目录
第六章 旅游流 第一节 旅游流的含义及其特征 第二节 旅游流的形成和运动模型 第三节 国内外旅游流运动的基本态势
学是什么?
学的双重涵义:
学术的分类,即学科门类; 学是系统化的理论体系,是对规律的研究。
成为学的条件:
有大量的人和组织从事相关研究; 有自己独立的语言系统(概念、范畴); 有自己的理论(由诸多自洽的命题构成的知识体系)和方法 在学科内部形成了公理性的预设,建立了共识的基础和规则, 即学术规范。
• 旅游美学 • 旅游营销学 • 旅游策划学
四、个人思考与观点阐释
• 观点之一:研究起点:旅游现象发生的基础 • 观点之二:旅游现象的本质是体验 • 观点之三:旅游现象的形态与结构 • 观点之四:旅游学理论应以内生型理论为主
观点之一:研究起点:旅游的发生基础
问题:旅游发生的基础是收入+自由时间+主观意识吗? 申葆嘉vs谢彦君
终极之问皆困惑:旅游现象的本质?
旅游现象是什么:广义与狭义之之争——国际国内皆困惑 狭义的定义——强调“目的性” 代表观点:谢彦君“愉悦”说 :愉悦——愉快——快感 王宁(中山大学):有意义的体验
马波(青岛大学):人类精神生活在空间上的展开。
属性体系说不清:旅游知识共同体
分支学科都痛苦
旅游经济学 旅游地理学 旅游心理学 旅游文化学 旅游人类学 旅游社会学 旅游规划学
旅游学原理目录
• 第三单元 旅游微观运行研究 十一、神圣旅游与世俗生活——旅游运行的文化思考 十二、游客的需要和行为 十三、旅游运行的供给与社会支持 十四、旅游运行的跨文化主客互动关系 十五、旅游是多元系统整合的社会现象
第四单元 旅游运行的接待地影响 十六、旅游运行与接待地的经济关系 十七、旅游运行对接待地的社会影响 十八、旅游运行中的文化现象和关系 十九、旅游运行与接待地的环境生态保护 二十、论“旅游影响”与研究
旅游学是什么?
字面涵义:旅游学是研究旅游现象的学科(科学) 用“学”的条件或标准来衡量,就会发现
(1)有大量的人和组织从事相关研究;大大的 (2)有自己独立的语言系统(概念、范畴);烂烂的 (3)有自己的理论和方法:少少的 (4)在学科内部形成了公理性的预设,建立了共识的基 础和规则,即学术规范。失范的
– 理论缺位:在大陆旅游学界,至今不知道是否有人敢自称自己的 研究是由诸多自洽的命题构成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 方法单薄:滥用定量方法,歪曲定性方法。 – 范式遥远:国内几乎没有范式;对国外有限范式处于无知状态。
旅游学的当前面貌之三:内容肤浅重复
知识不系统,生搬硬套其他学科 内容十分肤浅,几乎不用动脑 教学教材混乱,内容大量重复
第五单元 定义与学科:旅游现象的学术研究 二十一、旅游现象的抽象——定义和评述 二十二、旅游学基础理论和旅游学科研究的恿路与框架 二十三、旅游高等教育和科研的30年——我的另一类经历
参考文献与阅读书目
申葆嘉《旅游学原理》的逻辑体系
• 第一单元 总论 • 第二单元 旅游宏观运行 • 第三单元 旅游微观运行 • 第四单元 旅游运行的接待地影响 • 第五单元 定义与学科:旅游现象的学术研究
的前身是旅行。旅行是什么?旅行就是平时我们在地 面上的运动,什么事情都可以说是旅行。
申葆嘉自述《旅游学原理》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旅游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不是自古有之。
第二,旅游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过去一 直有人节,“旅游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这种提法等于 是旅游发生的时候,是到它该发生的时候就发生了,所以它必须有 一个特定的时间、空间的限定。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有一个事实 正好反映出来,这个事实就是托马斯库克旅行社,到了托马斯库克 那个时代,他的工作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的一种需要。在历史上 ,旅游的人都是游客的个人行为,怎么会在同一个时间聚集在一块
各种人士对旅游学的看法
业外人士:
– 是一个没有学问(理论)的学科。 – 是一个经济管理学科。
业内人士:
– 是一个应用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科。 – 是一个谁都可以插足的学科。 – 是一个随意摆布、凭空杜撰的学科。
旅游学的产生与发展(国际)
发展进程(申葆嘉,国外旅游研究进展,旅游学刊,1994)
谢彦君简介
谢彦君:现任中国旅游研究院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院长,中国旅游研究院 旅游基础理论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旅游学刊》特邀学术 委员,《旅游科学》、《Journal of China Tourism Research》等多家学术期刊编委等职。
研究领域:旅游基础理论,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研究,旅 游研究方法、旅游体验研究。代表作:《基础旅游学》。
研究视角:矛盾论 旅游实际上是人类社会固有矛盾的一种折射,即“日
常生活的空间固定性与人类的本能好奇心”之间的矛盾, 其产生具有双重基本动力:“探索+逃避”。 陈才:论旅游现象的基本矛盾,旅游学刊,2000年
观点之一
日常生活世界的 固定性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人对外部世界 的好奇性
对外部生活世界的探索 对日常生活世界的逃避
理论=(概念+命题) 例如:旅游流在空间上具有距离衰减现象
旅游流在时间上具有季节性
一、何为理论?
科学理论:科学理论是指一套具有内在联系的 概念体系以及命题,可以解释现有的事实或现 象,并且能对未来进行预测。
例如:利用距离衰减规律预测旅游流
二、何为旅游学?
学是什么? 旅游学是什么? 旅游学的产生与发展(国际、国内) 旅游学的当前样貌
旅游学概论
第一章:绪 论
内容纲要
第一节 旅游学基础理论 第二节 旅游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旅游学基础理论
一、何为理论? 二、何为旅游学? 三、旅游学有无理论?哪些属于旅游学理论? 四、个人思考与观点阐述?
一、何为理论?
理论:是对一种现象(事实)的系统化的解释, 是对表达各种事实的各个概念之间关系的理性 研究。
,不关注经济
其他著名学者关注的问题及其观点
• 终极之问皆困惑 • 属性体系说不清 • 分支学科都痛苦
终极之问皆困惑——旅游现象的本质
旅游现象是什么:广义与狭义之之争——国际国内皆困惑 广义的定义:艾斯特定义,为国际通用,特点是强调非盈
利,认为旅游本质上是“空间”上的“暂时性”移动,强调 了异地性和暂时性。 代表人物:申葆嘉、保继刚…… 关于异地性与暂时性:概念性定义与技术性定义 问题的症结:旅游与旅行不加区分,于是便有了商务旅游、 探亲旅游、会展旅游、医疗旅游……
《旅游学原理》目录
• 序:我的旅游观 第一单元 总论 一、释名 二、科学、社会科学与旅游学 三、旅游学原理的构思:前人工作的方法论问题 四、旅游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旅游现象的起源 五、旅游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第二单元 旅游宏观运行研究 六、旅游运行的动态研究 七、旅游运行的线点结构 八、旅游运行的双重结构 九、旅游现象运动的多元系统结构 十、旅游现象中的系统问题
静态分析 微观分析
动态分析 宏观分析
对谢彦君的学术观点的解读
1、研究视角:微观视角,以个体为出发点 2、基本观点:
(1)旅游是出自愉悦目的旅行。 (2)体验是旅游现象的内核。 (3)旅游是一种社会现象,起源于古代,成 熟于魏晋南北朝。
申葆嘉vs谢彦君
• 旅游是什么:宏观社会现象vs微观的个人行为 • 旅游是怎么来的:古代旅游与现代旅游的关系 • 如何研究旅游现象: 先宏观后微观,由经济进去从文化出来vs微观入手
旅游学的当前面貌之一:
学科背景复杂,范围广泛,边界不清
从旅游学研究的范围来看,可从若干方面加以研究: 摘自【史蒂芬·史密斯:旅游决策与分析方法】 – 旅游作为一种个人经历:心理学…… – 旅游社会一种行为: 社会学 …… – 旅游作为一种地理现象:地理学…… – 旅游作为一种财富来源:经济学…… – 旅游作为一种商业活动:管理学…… – 旅游作为一个行业: 管理学……
《基础旅游学》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旅游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了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第三节 旅游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体系 第四节 旅游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旅游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 旅游的本质与特征 第二节 旅游的定义与类型 第三节 旅游现象的历史考察 第三章 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第一节 旅游者 第二节 旅游资源 第三节 旅游产品 第四节 旅游业
第七章 旅游效应 第一节 旅游效应的定义与类型 第二节 旅游的经济效应 第三节 旅游的环境效应 第四节 旅游的社会文化效应
第八章 旅游容量 第一节 旅游容量的定义和类型 第二节 旅游容量的测定 第三节 可持续旅游发展 附录
《基础旅游学》的逻辑体系
• 旅游现象的本质与特征 • 旅游现象的构成要素 • 旅游动机与旅游需求 • 旅游体验 • 旅游流 • 旅游效应 • 旅游容量
申葆嘉对旅游学基础理论的构建
申葆嘉简介
1980年应邀在南开大学任教,1982年参加旅游学系建系 工作。其主张应在社会科学范畴内从事旅游教育和研究工作, 认为旅游学基础理论研究是旅游学科建设中的重点工作,长期 从事旅游学基础理论,标志性成果是《国外旅游研究进展》和 《旅游学原理》。 • 《国外旅游研究进展》是5篇序列性研究综述,1996年发表于 《旅游学刊》,在国内旅游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 • 《旅游学原理》是申葆嘉1999年出版的一部旅游基础理论研究 学术专著,被国内旅游学术界称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基 础理论研究专著。
旅游学的产生与发展(国内)
三位一体、同步发展的进程(1978——2013) – 旅游产业: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 – 旅游教育:拓荒起步——学科纷争——获得地位 – 旅游研究:应用导向——学术纷争——走向规范
现状特点: (1)从事理论探索、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作品很少; (2)过度强调应用与实践,缺乏学术思潮与理论纷争 (3)研究取向趋附政府主导,缺乏独立性、严肃性。
于是,旅游学呈 现为一个综合性学科或交叉性学科,而不是一种专 门化的知识体系。
旅游学的当前面貌之二:理论严重滞后失真
– 概念匮乏:学界缺乏归纳概念(概念化)的能力,却有硬造概念 的冲动。
– 命题随意:如:旅游是人类的基本需要 ;旅游文化可以追溯800 万年的历史;新婚旅游在先秦时期就已经蔚然成风……
三、旅游学有无理论?
几个熟悉的旅游学理论 申葆嘉对旅游学基础理论的构建 谢彦君对旅游学基础理论的构建 其他学者对旅游学理论的思考
几个熟知的旅游学理论
•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外生) • 旅游者的性格理论?(外生) • 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从欣喜到愤怒(内生) • 旅游体验的本真性理论?(内生) • 旅游流的运动规律(内生)
申葆嘉自述《旅游学原理》
旅游现象的运行结构,即“旅游是怎么动的”。 1、所谓旅游的“动”就是游客的空间运动。 2、旅游的过程都是走一段停一下,走一段停一下,你 马上就可以得到一个新的概念,旅游运行的规则是线点 结构。 3、旅游运动的过程是个双重结构:文化内涵+经济外壳
谢彦君对旅游学基础理论的构建
对申葆嘉学术思想的分析
研究视角:宏观视角,以群体为出发点 基本观点:
(1)旅游是一种多元化的社会现象。 (2)旅游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3)旅游现象起源于工业革命时期。 (4)旅游现象呈现出经济外壳与文化内涵双重 结构,是商品化了的文化。来自申葆嘉自述《旅游学原理》
旅游是什么? “旅游是社会现象”,旅游的前身是什么?旅游
《基础旅游学》目录
第四章 旅游动机与旅游需求 第一节 旅游发生的心理动因 第二节 旅游需求 第三节 旅游决策过程
第五章 旅游体验 第一节 旅游体验的意义 第二节 旅游观赏 第三节 旅游交往 第四节 旅游消费
《基础旅游学》目录
第六章 旅游流 第一节 旅游流的含义及其特征 第二节 旅游流的形成和运动模型 第三节 国内外旅游流运动的基本态势
学是什么?
学的双重涵义:
学术的分类,即学科门类; 学是系统化的理论体系,是对规律的研究。
成为学的条件:
有大量的人和组织从事相关研究; 有自己独立的语言系统(概念、范畴); 有自己的理论(由诸多自洽的命题构成的知识体系)和方法 在学科内部形成了公理性的预设,建立了共识的基础和规则, 即学术规范。
• 旅游美学 • 旅游营销学 • 旅游策划学
四、个人思考与观点阐释
• 观点之一:研究起点:旅游现象发生的基础 • 观点之二:旅游现象的本质是体验 • 观点之三:旅游现象的形态与结构 • 观点之四:旅游学理论应以内生型理论为主
观点之一:研究起点:旅游的发生基础
问题:旅游发生的基础是收入+自由时间+主观意识吗? 申葆嘉vs谢彦君
终极之问皆困惑:旅游现象的本质?
旅游现象是什么:广义与狭义之之争——国际国内皆困惑 狭义的定义——强调“目的性” 代表观点:谢彦君“愉悦”说 :愉悦——愉快——快感 王宁(中山大学):有意义的体验
马波(青岛大学):人类精神生活在空间上的展开。
属性体系说不清:旅游知识共同体
分支学科都痛苦
旅游经济学 旅游地理学 旅游心理学 旅游文化学 旅游人类学 旅游社会学 旅游规划学
旅游学原理目录
• 第三单元 旅游微观运行研究 十一、神圣旅游与世俗生活——旅游运行的文化思考 十二、游客的需要和行为 十三、旅游运行的供给与社会支持 十四、旅游运行的跨文化主客互动关系 十五、旅游是多元系统整合的社会现象
第四单元 旅游运行的接待地影响 十六、旅游运行与接待地的经济关系 十七、旅游运行对接待地的社会影响 十八、旅游运行中的文化现象和关系 十九、旅游运行与接待地的环境生态保护 二十、论“旅游影响”与研究
旅游学是什么?
字面涵义:旅游学是研究旅游现象的学科(科学) 用“学”的条件或标准来衡量,就会发现
(1)有大量的人和组织从事相关研究;大大的 (2)有自己独立的语言系统(概念、范畴);烂烂的 (3)有自己的理论和方法:少少的 (4)在学科内部形成了公理性的预设,建立了共识的基 础和规则,即学术规范。失范的
– 理论缺位:在大陆旅游学界,至今不知道是否有人敢自称自己的 研究是由诸多自洽的命题构成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 方法单薄:滥用定量方法,歪曲定性方法。 – 范式遥远:国内几乎没有范式;对国外有限范式处于无知状态。
旅游学的当前面貌之三:内容肤浅重复
知识不系统,生搬硬套其他学科 内容十分肤浅,几乎不用动脑 教学教材混乱,内容大量重复
第五单元 定义与学科:旅游现象的学术研究 二十一、旅游现象的抽象——定义和评述 二十二、旅游学基础理论和旅游学科研究的恿路与框架 二十三、旅游高等教育和科研的30年——我的另一类经历
参考文献与阅读书目
申葆嘉《旅游学原理》的逻辑体系
• 第一单元 总论 • 第二单元 旅游宏观运行 • 第三单元 旅游微观运行 • 第四单元 旅游运行的接待地影响 • 第五单元 定义与学科:旅游现象的学术研究
的前身是旅行。旅行是什么?旅行就是平时我们在地 面上的运动,什么事情都可以说是旅行。
申葆嘉自述《旅游学原理》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旅游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不是自古有之。
第二,旅游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过去一 直有人节,“旅游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这种提法等于 是旅游发生的时候,是到它该发生的时候就发生了,所以它必须有 一个特定的时间、空间的限定。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有一个事实 正好反映出来,这个事实就是托马斯库克旅行社,到了托马斯库克 那个时代,他的工作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的一种需要。在历史上 ,旅游的人都是游客的个人行为,怎么会在同一个时间聚集在一块
各种人士对旅游学的看法
业外人士:
– 是一个没有学问(理论)的学科。 – 是一个经济管理学科。
业内人士:
– 是一个应用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科。 – 是一个谁都可以插足的学科。 – 是一个随意摆布、凭空杜撰的学科。
旅游学的产生与发展(国际)
发展进程(申葆嘉,国外旅游研究进展,旅游学刊,1994)
谢彦君简介
谢彦君:现任中国旅游研究院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院长,中国旅游研究院 旅游基础理论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旅游学刊》特邀学术 委员,《旅游科学》、《Journal of China Tourism Research》等多家学术期刊编委等职。
研究领域:旅游基础理论,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研究,旅 游研究方法、旅游体验研究。代表作:《基础旅游学》。
研究视角:矛盾论 旅游实际上是人类社会固有矛盾的一种折射,即“日
常生活的空间固定性与人类的本能好奇心”之间的矛盾, 其产生具有双重基本动力:“探索+逃避”。 陈才:论旅游现象的基本矛盾,旅游学刊,2000年
观点之一
日常生活世界的 固定性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人对外部世界 的好奇性
对外部生活世界的探索 对日常生活世界的逃避
理论=(概念+命题) 例如:旅游流在空间上具有距离衰减现象
旅游流在时间上具有季节性
一、何为理论?
科学理论:科学理论是指一套具有内在联系的 概念体系以及命题,可以解释现有的事实或现 象,并且能对未来进行预测。
例如:利用距离衰减规律预测旅游流
二、何为旅游学?
学是什么? 旅游学是什么? 旅游学的产生与发展(国际、国内) 旅游学的当前样貌
旅游学概论
第一章:绪 论
内容纲要
第一节 旅游学基础理论 第二节 旅游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旅游学基础理论
一、何为理论? 二、何为旅游学? 三、旅游学有无理论?哪些属于旅游学理论? 四、个人思考与观点阐述?
一、何为理论?
理论:是对一种现象(事实)的系统化的解释, 是对表达各种事实的各个概念之间关系的理性 研究。
,不关注经济
其他著名学者关注的问题及其观点
• 终极之问皆困惑 • 属性体系说不清 • 分支学科都痛苦
终极之问皆困惑——旅游现象的本质
旅游现象是什么:广义与狭义之之争——国际国内皆困惑 广义的定义:艾斯特定义,为国际通用,特点是强调非盈
利,认为旅游本质上是“空间”上的“暂时性”移动,强调 了异地性和暂时性。 代表人物:申葆嘉、保继刚…… 关于异地性与暂时性:概念性定义与技术性定义 问题的症结:旅游与旅行不加区分,于是便有了商务旅游、 探亲旅游、会展旅游、医疗旅游……
《旅游学原理》目录
• 序:我的旅游观 第一单元 总论 一、释名 二、科学、社会科学与旅游学 三、旅游学原理的构思:前人工作的方法论问题 四、旅游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旅游现象的起源 五、旅游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第二单元 旅游宏观运行研究 六、旅游运行的动态研究 七、旅游运行的线点结构 八、旅游运行的双重结构 九、旅游现象运动的多元系统结构 十、旅游现象中的系统问题
静态分析 微观分析
动态分析 宏观分析
对谢彦君的学术观点的解读
1、研究视角:微观视角,以个体为出发点 2、基本观点:
(1)旅游是出自愉悦目的旅行。 (2)体验是旅游现象的内核。 (3)旅游是一种社会现象,起源于古代,成 熟于魏晋南北朝。
申葆嘉vs谢彦君
• 旅游是什么:宏观社会现象vs微观的个人行为 • 旅游是怎么来的:古代旅游与现代旅游的关系 • 如何研究旅游现象: 先宏观后微观,由经济进去从文化出来vs微观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