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的基本原则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效力贯穿民法始终,是对具体制度、规则体系的统领
法律规范: 适用于具体社会关系的调整
法律原则: 整个民法制度、体系构建的基础、指针
二、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一)立法准则
确定法律思想、法律价值
(二)民事行为准则 符合基本原则的行为,必然受到民法制度的保护
(三)审判法律适用的指导准则功能 成文法律 —— 社会生活
保障自愿
保障自愿 要求结果
形式公平:强调公平的 “主观性” 实质公平:同时强调公平的 “客观性”
2、意义:确认权利与义务的依据
四、诚实信用原则
1、含义:互惠、协助、善意、不加害他人 2、本质:市场道德要求的法律化 3、广泛的适用性:“帝王条款”、“一般条款” 4、意义:确认权利行使、义务履行方式的依据
• 2、2002年1月,四川省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被称 为“公序良俗第一案”的张某诉蒋某遗产继承纠纷案作出 判决。立遗嘱人黄某系蒋某丈夫,后与张某同居,黄某在 病故前立下遗嘱将部分遗产赠与张某,因黄某之妻蒋某不 肯执行遗嘱,张某遂诉至法院。法院认为,遗嘱虽然经过 公证机关办理了公证手续,但因该遗赠行为本身违反了社 会公德,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属无效民事行为,故对张 某的诉求不予支持。
六、公序良俗原则
1、含义:民事活动,应当遵守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 2、特征:秩序、道德的法律化
“适法”
注意: 道德的层次性——就较低层次的道德而言
• 第一章 民法概述 • 一、民法概念 P4
• 平等主体、两个关系、规范总和
• 二、民法的调整对象
• 1、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 • 2、平等主体间的人身关系
第二章 民法的基本原 则
上海政法学院 民法学课题组
制作
教学要求
• 了解: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功能。 • 理解:民法各基本原则的含义及意义、各基本原
则的理论依据。 • 掌握:我国民法有哪些基本原则。
第一节 民法的基本原则概述
• 一、民法的基本原则的概念及特征
• (一)民法的基本原则的概念 •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在民事立法、民事司法和
民法的基本原则概述 民法的各项基本原则
第一编 民法总论 第一分编 绪论
第一节 民法的基本原则概述 一、民法的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特征
民法基本原则——
• 体现民法调整要求 • 贯穿民事立法与司法始终 • 对民法制度和规则体系具有统领作用 • 民法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准则 • 民法的基本精神和价值理念的集中反映
第一编 民法总论 第一分编 绪论 五、守法原则
1、含义:民事主体,应当依法从事民事活动
2、“法”的含义:参见“民法的渊源”
注意: 正确区分 “强行法” 与 “任意法”
强行法:私人自治的禁区
范围确定方式:法定主义
任意法:私人自治的补充
范围确定方式:法定主义范围之外
总结:不违背强行法的规定,即为“守法”
议重新执行。
第七节 禁止滥用权利原则
• 一、概念
• 所谓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行使自 己的民事权利时,不能超过正当界线,有损他人 和社会利益。
二、具体含义
•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本质上是协调个人利益与他人 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冲突的基本准则。功能主要 表现在:
• (1)禁止权利滥用使得民事权利的范围明确化。 • (2)禁止权利滥用能够强制调停权利人与他人的
【本章复习思考题】
• 1 民法的基本原则的作用? • 2 平等原则的含义及对我国民法的影响? • 3 自愿原则的法律意义? • 4 公平原则的含义及意义? • 5 谈谈你对诚实信用原则的认识? • 6 公序良俗原则的含义及意义?
第一编 民法总论 第一分编 绪论
第二章 民法基本原则
目录
第一节 第二节
二、意思自治原则
1、含义:自主设计、自主参与、自主选择、自己负责
2、依据: 平等原则的当然结果 注意:
第一,意思自治,是人人平等之并行,不同于放任
第二,法律可以在法定条件下,为公共利益,限制人的自主设计 与自主选择
第一编 民法总论 第一分编 绪论
三、公平原则
1、含义
民法 行 为 —— 结 果
民法 行 为 —— 结 果
己的意愿决定
• 自愿原则的下位原则:
• 合同自由、婚姻自由、遗嘱自由等。
第四节 公平原则
• 一、概念
• 公平原则是指在确立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容时, 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即民事法律行为的当事人在 确立双方的权利义务时要兼顾双方的利益,不得 仅顾自己一方的利益而对他方的利益忽略不计, 必须符合正义、公平的要求,维持当事人之间的 利益均衡。
• 甲、乙为楼上楼下邻居,甲经常在夜深人静时制 造很大的噪音,并且以有权在自己的房屋中自由 活动为由拒绝乙提出的保持深夜安静的请求。甲 的行为违反了以下哪一项民法的基本原则? ()
• A、平等
B、公平
• C、禁止权利滥用 D、诚实信用
【案 例】
•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1990年第3期公布了“莒县酒厂 诉文登酿酒厂不正当竞争案”。
•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第二审认为,原审判决把上诉 人仿照制作。使用与被上诉人相近似的瓶贴装磺的 行为认定为侵害商标专用权,是适用法律不当。但 是上诉人的行为"不仅违反了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的 公民、法人在民事活动中,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 则,而且违反了第5条的规定,侵害了被上诉人合 法的民事权益,依照民法通则第7条的规定,上诉 人的这种行为,还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扰乱了社 会经济秩序,是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必须予以制止。 被上诉人由此遭受的经济损失必须由上诉人赔偿。 "该案经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决。
利益冲突,使权利人与他人的利益冲突能够协调。
权利滥用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 (1)须有民事权利存在或行使权利的存在。如果 不存在着合法的权利,则属于侵权,而非权利滥 用。
• (2)权利人在行使民事权利时超越了法定界线, 损害了他人和社会利益。
• (3)行使民事权利的行为人造成他人或社会损害 必须是故意的。
二、具体含义
• 公平原则是进步和正义的道德观在法律上的体现, 也是法律追求的最高价值。公平原则一般应包括 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 1 、处理利害关系时,应兼顾双方或多方利益 • 2 、司法审判时,协调诉讼双方当事人的利益
第四节 诚实信用原则
• 一、概念
• 诚实信用原则又称诚信原则,是指民事主体 在进行民事活动时,应当意图诚实、善意,在行 使权利时,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在履行义务 时应信守承诺和法律规定,最终达到当事人之间 及其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得到平衡。诚实信用原则 的基本内容应包括:
第六节 公序良俗原则
• 一、概念
• 所谓公序良俗原则是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简 称,是指所有民事主体的民事行为的目的和内容 不得违反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
二、具体含义
• 1 、公共秩序是指国家、社会存在、发展所必需
的一般秩序,和法律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一个 概念。 • 2 、善良风俗是指国家、社会存在、发展所必需 的一般道德。善良风俗不同于一般道德规范,而 是具有法律意义的道德规范,严重违反善良风俗 则是违法,不仅受到内心信念和舆论的谴责,而 且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
民法基本原则——弹性——适应性
提供依据
法官裁量权 克 服
法律冲突 法律漏洞
稳定性
变动性
“成文法局限”
第一编 民法总论 第一分编 绪论
第二节 一、平等原则
民法的各项基本原则
1、含义: 人格独立、互不隶属、平等保护
2、依据: 私人关系中私人利益的平等性
注意: 第一,机会平等不同于结果平等
第二,法律平等不同于经济平等
• 该案的案情是:原告山东省莒县酒厂于1987年1月30日, 在国家商标局核准注册了圆圈图形喜凰牌商标一枚, 用于本厂生产的白酒。此酒的瓶贴装模上,除印有圆 圈形喜凰牌的注册商标外,还印有“喜凰酒”这一特 定名称。
• 被告山东省文登酿酒厂生产的白酒,注册商标为圆圈 图形天福山牌。被告为与原告争夺市场。拿着带有原 告商标标识“喜凰”酒的瓶贴装璜到莱州市彩印厂, 让其把喜凰牌注册商标更换为天福山牌注册商标,除 喜凰酒的“凰”字更换为“风”字外,其余均仿照印 制。被告将印制好的天福山牌喜凤酒瓶贴装磺用于本 厂生产的白酒。临沂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认为,被 告的行为属于商标法第38条第(3)项所指的侵害注 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 则》第118条的规定,原告要求停止侵害,赔偿损失, 是正当的,应予支持,根据被告的侵权行为,依照 《商标法实施细则》第40条规定,应处以罚款。一审 判决后,被告山东省文登酿酒厂不服,向山东省高级 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特征:
1、民法的基本精神和价值理念的抽象概括,而非具体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 具体性、逻辑性
“假定——处理——制裁”
法律原则: 抽象性、非逻辑性
“抽象的价值判断”
第一编 民法总论 第一分编 绪论
2确行为模式(可为、须为、禁为)及行为后果 法律原则: 指导行为的方向(提倡、反对)、后果不明确
二、具体含义
• 1 、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在与他人建立、
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时应坚持诚实信用 原则,不欺诈他人。 • 2 、民事主体在履行民事义务时,应恪守信用 和合同,在自己未履行义务或未完全履行义务时 应按法律或约定担民事责任。 • 3 、在民事司法活动中,法院和仲裁机构在处 理当事人的民事纠纷时,应贯倾诚实信用原则, 就在公平的立场上,保护各方的利益,平衡各方 的利益冲突。
• 《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 自愿原则。
• 含义: 实际上就是“意思自治”,即由当事人以 自己的意思决定民事事项,国家不应有太多的干 预。
二、具体含义
• 1、民法在规范人们的民事行为方面,自愿原则
体现了当事人意思自治 • 2 、民事主体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设立、变更、终
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 3 、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容和形式由当事人根据自
• 公序良俗原则与诚实信用原则一样,具有填补法律漏 洞的功能,包含着引导法官自由裁量的因素,具有极 大的灵活性。
• 其功能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方面是对于习惯 的调控。第二方面是判断法律行为效力。
• 当然,国家不同、时代不同,公序良俗的含义也不完 全相同。
【案 例】
• 1、张某于某日买了一高相数高清晰度手机后,突发奇想, 去浴室用相机拍他人沐浴的情形,并把照片发到网上。受 害者江某知道此事后,一纸诉状将张某告上法庭。
• 3、2004年5月,重庆张某将某商场告上法庭。 张某诉称,该商场在周年庆典时承诺,在场女顾 客如果脱下衣服只剩“三点式”,可任意在商场 拿走一件衣服,她立即照办并选走一件价值千元 的貂皮大衣,但出门时却被拦下,商场称其内衣 并非“三点式”,故不能拿走衣服。法院经审理 认为,商场的承诺违背公序良俗原则和民法的立 法精神,属无效的民事行为,当事人行为由此引 发纠纷不受法律保护,故驳回张某的诉讼请求。
二、民法的基本原则的功能
• (一)民法的基本原则在民事立法中对多项民事 法律制度和民事法律规范起着统率和指导作用
• (二)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事行为、民事司法的 基本准则
• (三)民法的基本原则是解释、研究民法的出发 点
第三节 自愿原则
• 一、概念
• 所谓自愿原则是指在民事活动中当事人在法律 允许的范围内享有完全自由,可以完全按照自己 的意思建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为自己 争取权利和设定义务,其他任何个人、组织不得 干涉、限制。自愿原则是私法自治的集中反映和 体现。
• 4、2004年,有关媒体报道了一起下岗女工讨工 资讨得骨灰盒的事件: 辽宁某市下岗女职工任某, 2002年经人介绍曾在该市一家殡仪福利厂工作半 年,但直到离开该厂,厂方一直未付其工作期间的2 400元工资。任某无奈之下,诉至法院。虽然她打 赢了官司,法院判决被告支付拖欠的工资,但最终执 行时,任某得到的却是用以抵工资的24个骨灰盒。 检察机关认为,以骨灰盒抵工资,违背公序良俗,建
民事主体的民事活动中都应当遵守并贯彻始终的 一些基本准则。是高度抽象的、最一般的民事法 律规范和价值判断准则。
(二)民法基本原则的特征
• 1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高度抽象的民事法律规范。 • 2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民法始终并具有普遍效力的内
容极为丰富的民法规范。
• 或者: • 特点: • (1)根本性; • (2)强行性 • (3)不确定性 • (4) 抽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