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乡土资源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31-2020
年
第5期(总第205期)
摘 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学生熟悉的乡土资源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课前有效导入、课中穿插引用、课后拓展延伸,能够帮助学生增强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和提升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
文章结合实例,对乡土资源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乡土资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05-0031-02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
育”,斯宾塞的教育本质观是“为完满生活作准备”。
无论教育家对教育的本质如何阐释,都表明教育与生活密切相关,而乡土教学资源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学生对此熟悉也有兴趣。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乡土教
学资源既可行也有必要。
一、课前有效导入:积极引导,提升兴趣
导入是授课的起始环节,是教师激发学生兴趣、唤
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帮助学生在接受新知识前做好心理和知识上的准备的一种教学行为。
运用乡土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课前导入特指在课堂教学前,教师采用南京乡土资源包括发生在南京或与南京有关的具有较高教育价值的人文、地理及经济社会发展资源,通过把丰富多彩的乡土资源导入教学实际,激起学生情感与思维的兴奋点,积极引导学生,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状态。
例如导入名人轶事。
在讲授魏晋南北朝文化“大放
异彩的书画艺术”时,引用南京老城南寺庙金粟庵门前对联“恺之画图时,文殊问疾处”,对联中的恺之就是
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
相传当年顾恺之在此绘《维摩诘例说乡土资源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罗钰惺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级中学怡康街分校,江苏 南京 210008)
文献标识码:A
进行合理修建,配置资源。
同时,也需要因地制宜,考虑到农村小学上学实际问题,在建设过程中应该配置生活教师、心理辅导教师等岗位,同时为了更好地对接“小升初”教学,也应该加强对农村教师的综合素质考察,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以及相应的教师薪资福利待遇等。
只有通过合理衔接家庭与小学、小学与初中,坚持资源高效利用的教学理念,同时也应该避免“矫枉过正”的情况,不
要走形式化的过场,根据实际情况才能解决农村教育问题。
3.制定升学鼓励政策
通过制定相应的“小升初”鼓励政策,激励留守
儿童去接受教育,这对农村家庭来说也是一项受益的政策,通过这种鼓励政策激励农村家庭重视教育。
具体政策细节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拟定,对升入初中的留守儿童和留守儿童家庭给予一定的物资和资金的补助,既可以达到宣传教育的作用,也能够在农村中树立崇尚教育的风气。
初中教育是走向高等教育或职业素质教育的分水岭,因此需要农村家庭重视起来,通过一定的激励
政策,可以鼓励留守儿童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
4.进行特色化教育
针对留守儿童应该设计出与其特殊性质相适应的
教育模式,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部分留守儿童在童年缺失家庭的温暖和教育,在学校建设家庭式教育的模式,可以增强留守儿童对学校的喜爱与信任。
学校可以
承担起部分家庭教育的责任,给予学生相应的照顾与关怀,同时也应该承担起孩子与父母沟通的桥梁责任,将孩子在校学习生活的情况及时与父母交流,让他们的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
这样在进入初中后,家长将会面临更少的“青春期叛逆”“学生厌学”等问题,这也将
会对留守儿童的升学率带来更多积极层面的影响。
结 语
目前我国农村教育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留守儿童
升学问题,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情况,但通过外界的曝光与报道,使得人们逐渐对这个问题关注起来。
留守儿童升学率低,教育资源有限,都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通过积极采取一定的措施,增加农村的教育资源,鼓励和宣传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对农村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升学率,改善农村教育的教学情况,通过不断探索改善农村教育的方法,依照实际情况采取措施,这将会使得农村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东斌.校园控辍保学:找准工作新的着力点[J].中
国民族教育,2017(12):48-50.
[2]刘胜兰.云南边境民族地区学生辍学的现状、原因及
对策[J].教师教育学报,2018(5):44-50.作者简介:黄 晖(1977—),男,广西北流人,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032-2020年第
5期(总第205期)示疾壁画》,光彩耀目,睹者簇拥,轰动一时,由此此
庙在当时甚为著名。
通过这则小故事,学生的兴趣大增,对
顾恺之有了感性的了解,也有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顾
恺之到底在当时社会影响如何,除了此次壁画还有什么
代表性的作品,从而引入课本内容就水到渠成了。
总之,利用乡土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不应
该是生搬硬套的,而是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利用手头掌
握的乡土资源,进行精心选择,通过学生熟悉的知识,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中穿插引用:多面联系,提升思维
立足课本知识,穿插引入本地教学资源,加强课本
知识和乡土资源的多方面联系,让学生产生由此及彼的
联想,从而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拓展思维。
笔者以
讲授“郑和下西洋”的部分课堂实录为例。
播放视频:南京复建郑和宝船将重走海上丝绸之路
师:“这里有两个名词,我想请同学们记一下,一个
叫‘郑和宝船’,一个叫‘海上丝绸之路’,同学们可以
看一下课本上的内容,待会儿我叫同学们回答一下。
”
师:“什么叫郑和宝船?”
生:“郑和宝船就是郑和七下西洋时乘坐的船。
”
师:“我们南京有宝船公园遗址,就在河西。
”
…………
师:“刚才的视频中讲到南京复建郑和宝船将重
走海上丝绸之路,为什么要复建宝船,重走海上丝绸之
路?这样做有价值吗?”课堂顿时议论纷纷,显然,陷
入了严重的分歧之中……
播放新闻视频:《肯尼亚送南京长颈鹿》
师:“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正是因为郑和船队从非
洲带回了长颈鹿,被明成祖称为神兽,影响至今,成为
南京和非洲表达友好交往的一种形式。
”
有学生马上回答:“郑和下西洋不仅带回了我们上
面看到的长颈鹿,还用我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回珠宝、香
料和药材等特产。
”显然,学生已经看到了课本上郑和
与海外交往的内容。
师:“我想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我们为什么要纪念
郑和,重建郑和宝船呢?”
生:“因为郑和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的远航
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
各国的友好关系” ……
播放新闻:《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讲述郑和
与南京的故事》,时任南京副市长许慧玲认为郑和下西
洋的意义:一是可以让我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二
是能够促进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睦邻友好,三是纪念科学
航海的精神。
这三条意义与课本中讲述的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完全
契合,学生看完后露出了会心的笑容,显然,他们对郑
和下西洋意义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三、课后拓展引导:思考探究,提升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乡土资源为学生独立思考、自
主探索提供了空间,从而能够积极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
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在遇到一些困惑的时候
更能够显示其作用。
笔者在讲授“南京大屠杀”内容时
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新课标明确指出,对于南京大屠杀
的讲解要“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
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在此基础上帮助学
生培养爱国主义意识。
但是我们往往看到教学的问题不
是无法建立爱国主义意识,而是不少学生对如何看待大
屠杀、如何看待中日关系等问题比较模糊甚至有所偏
差,特别是近年部分城市的过激反日行为,值得我们对
历史教学进行反思,这是课堂教学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通过小组讨论尝试合作教学,让
学生谈谈自己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有学生说,日本太欺负
人了,直到现在他们的官员还在为大屠杀狡辩,我们应该
拒绝日货;有学生说,战争太可怕了,死了这么多人,战
犯罪恶滔天,应该加以严惩……可以看出,学生树立了强
烈的民族意识,激发了浓烈的爱国情怀,但是,有些情绪
又是比较偏激和盲目的。
面对这些情绪,我开始引导,以
近代德国和日本的法西斯主义试图依靠武力解决冲突,最
终给自身和世界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为例,要求学生思考如
何使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
有学生说,中国应
该大力提高综合国力,如果我们的国家强大了,日本人绝
不会打到当时的首都南京;有学生说,年青人是国家的希
望,我们应该好好学习,争取将来能为国家做点事;有学
生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要我们有先进的科技技术,就
具有防御外敌的本领……此时,我适当抛出乡土教学资
源——拉贝故居以及相关文献资料:1937年日军进攻南
京前夕,德国人约翰·拉贝发起建立南京安全区,为大约
25万中国平民提供了避难场所,他的这些经历都以日记
的形式记录了下来,如今他当时在南京的住宅已被辟为纪
念馆,里边保留了大量拉贝救助中国难民的资料。
这则乡
土资源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激发
起为国家奋斗的激情。
此外,笔者通过对拉贝生平和位于
南京大学鼓楼校区的拉贝纪念馆的介绍,帮助学生理解保
留大屠杀历史文献的真正意义,理解南京人民热爱和平的
愿望。
综合以上乡土资源,在课前有效导入、课中穿插引用、
课后拓展延伸中的运用可以看出,立足课堂的乡土教学
资源的运用其实不应是一种简单的知识展示,而是应当
要把乡土资源与历史课堂教学相结合,尝试生动活泼的
教学形式,把新课标的要求具体化。
[参考文献]
[1]宋慧芳.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乡土资源的整合与导入
[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1(4):26-28.
[2]吴 满.乡土史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
究——以商丘地区为中心[D].牡丹江:牡丹江师范学
院,2019.
作者简介:罗钰惺(1983—),女,江苏南京人,中学
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初中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