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资料 考前板块 练准度 练热度 押热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必修①主干知识盘查
[一题串知
在生物体内,某些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及其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其中X、Y代表元素,A、B、C、D代表不同的有机物,a~g表示小分子物质;图2是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⑩表示细胞结构;图3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a、b、c、d表示物质运输方式,A、B、D表示细胞膜的成分或结构。

请据图分析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1完成组成细胞化合物的有关问题:
(1)图1中X代表N、P,Y代表N,它们被植物以无机盐离子形式从土壤中吸收。

(2)物质h具有的主要功能有:良好溶剂;参与化学反应;运输物质;化学反应的介质。

(3)大分子物质D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三大类,其中糖原是动物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纤维素具有支持和保护植物细胞的功能。

单体d能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4)物质e是脂肪,是一种重要的储能物质,e氧化释放的能量比相同质量的d氧化释放的能量要多(填“多”或“少”)。

(5)物质g的名称是三磷酸腺苷,它是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物质[C]蛋白质和物质[f]磷脂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6)控制细胞遗传性状的物质是A(填字母),构成它的单体是[a]脱氧核苷酸,在人体内该单体有4种。

(7)在A和C的一条链中连接两个a和两个c之间的化学键分别是磷酸二酯键和肽键。

若C是由n个单位c脱水缩合形成的,则相应的A片段中至少有3n个碱基对。

(8)h参与光合作用时其作用是光反应的原料、运输物质等(答出两点)。

细胞内产生h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等(举两例)。

2.据图1、图2完成有关主要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的问题:
(1)图1中过程Ⅱ可以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填细胞结构)中。

图1中①②过程发生的部位分别是线粒体内膜、叶绿体类囊体薄膜,能为Ⅵ过程提供能量的过程是①(填写序号)。

(2)图2中某细胞器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但未在甲、乙两图中标出,该细胞器为溶酶体;可以产生ATP的结构有①②⑩(填序号),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是①⑤⑩(填序号)。

(3)图2中动植物都有但功能不完全相同的细胞器是⑨;乙图中与植物吸水、失水有关的细胞器是⑧。

(均填序号)
(4)若图2中的甲图表示人的胰岛B细胞,则与胰岛素的合成、加工、分泌直接相关的细胞器依次是⑤⑥⑨。

(填序号)
3.据图2、图3完成有关生物膜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问题:
(1)图2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是①④⑥⑦⑧⑨⑩;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是③⑤。

(均填序号)
(2)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原因是图3中A、B大都是运动的,不同细胞中物质A的种类和数量的不同决定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激素调节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与物质D有关,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图中物质D含量减少。

(均填图3中字母)
(3)红细胞吸收O2可用图3中b过程表示,神经细胞吸收K+排出Na+可分别用图3中a、d过程表示。

如果用胰蛋白酶处理细胞,则图3中a、d过程的运输将受影响。

(均填图3中字母)
[错混辨析]
1.人体脂肪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脂肪。

(×)
提示:只要是活细胞,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一定是水,与细胞的种类无关。

2.细胞骨架是由纤维素组成的网架结构。

(×)
提示: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

3.磷脂分子组成元素有C、H、O、N、P,其中P位于亲水基一端。

(√)
4.所有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均是磷脂和蛋白质,除此之外,还有少量胆固醇。

(×)
提示: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5.糖蛋白在所有生物膜上均有且分布在膜两侧。

(×)
提示:糖蛋白在细胞膜上只分布在外侧,作为受体,可以接受信息分子(如激素、神经递质等)。

6.蛋白质中的氮元素主要分布在氨基中。

(×)
提示:通常,蛋白质中游离的氨基较少,氮元素主要存在于肽键(—NH—CO—)中。

7.蛋白质发生变性后肽键断裂。

(×)
提示:变性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肽键并未断裂。

8.DNA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碱基排列顺序和空间结构不同。

(×)
提示:DNA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碱基排列顺序和数量不同,双链DNA的空间结构都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9.细胞学说揭示了整个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

(×)
提示:细胞学说只适用于动植物,不适用于病毒等微生物,细胞学说也没有揭示生物的多样性。

10.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自由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
提示:核孔是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但不是自由进出,核孔也具有选择透过性。

11.发菜是高等植物,有成型的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

(×)
提示:发菜和颤藻、蓝球藻都属于蓝藻,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无成形的细胞核,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

12.如果U形管中间的半透膜两侧分别放有体积与质量浓度相等的蔗糖溶液和葡萄糖溶液,则单位时间内两侧通过半透膜的水分子数目相等。

(×)
提示:由于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蔗糖小,等体积且质量浓度相等的蔗糖溶液和葡萄糖溶液相比,葡萄糖溶液中溶质分子多,吸水能力强,故单位时间内由蔗糖溶液进入葡萄糖溶液的水分子数目多。

13.当U形管两侧维持一定的高度差并达到平衡状态后,U 形管内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相等。

(×)
提示:达到平衡状态后,U形管内液面高的一侧溶液浓度仍大于液面低的一侧溶液浓度。

14.细胞在适宜浓度的高渗溶液中都能发生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

(×)
提示:死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没有成熟的植物细胞如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大液泡,质壁分离现象不明显;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也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动物细胞在高渗溶液中失水皱缩,在低渗溶液中吸水膨胀,甚至破裂)。

15.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

(√)
16.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区和线粒体中的DNA 上。

(×)
提示:细菌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线粒体等复杂细胞器。

17.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
18.分泌蛋白被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存在膜的流动现象。

(√)
19.成熟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出现质壁分离现象;若将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有活性) 置于低浓度外界溶液中,细胞吸水,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
20.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属于胞吐。

(×)
提示:mRNA通过核孔出细胞核,没有发生膜的融合,也没有到细胞外,不属于胞吐。

21.离子通过离子泵的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
提示:离子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需要消耗能量,需要载体蛋白(离子泵)协助,属于主动运输。

22.细胞的识别与蛋白质有关,与糖类无关。

(×)
提示:细胞的识别与受体有关,受体的化学本质通常为糖蛋白,所以识别功能与糖类也有关。

23.糖类是大多数植物体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
提示:受教材细胞中化合物含量列表的影响,有的考生会误认为蛋白质是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但在植物体中纤维素构成细胞壁,淀粉储存在细胞中等等,所以植物体许多器官中糖类含量最多。

24.真核细胞中DNA和RNA的合成都是在细胞核中完成的。

(×)
提示:真核细胞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DNA和RNA,也能发生DNA的复制和转录。

[一题串知]
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与ATP、酶有密切关系。

下面图1表示细胞某些代谢过程与ATP 的关系,图2、图3表示某些生理过程中的相关曲线。

请分析回答:
(1)酶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酶的作用原理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2)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ATP中的“A”为腺苷,ATP彻底水解后生成的“A”表示腺嘌呤。

ATP在有关酶的作用下,磷酸基团逐个脱离下来,最后剩下的是腺苷。

(3)图1中,若生物体为蓝藻,细胞消耗ADP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而在玉米体内,叶肉细胞通过生理过程①产生ATP的具体部位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4)从太阳光能转变为骨骼肌收缩所需的能量,需要依次经过图1中①②③④(填序号)过程。

(5)图2中,若表示过氧化氢酶作用于一定量的H2O2(温度和pH等条件都保持最适宜)时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在d后曲线变成水平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已被消耗尽。

(6)图3中对于曲线abc:若x轴表示pH,则y轴可表示酶催化速率(或酶活性);若x轴表示饭后时间,则y轴可表示血糖浓度。

(7)图3中对于曲线abd:若x轴表示反应物浓度,则y轴可表示酶促反应速率;若x轴表示光照强度,则y轴可表示光合速率。

[错混辨析]
1.酶可以为细胞合成激素提供能量。

(×)
提示: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不能提供能量。

2.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蛋白酶,适宜条件下处理足够长时间后,加入双缩脲试剂不会发生紫色反应。

(×)
提示:蛋白酶将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氨基酸与双缩脲试剂不发生颜色反应,但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它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3.用淀粉和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既可用斐林试剂也可用碘液检测。

(×) 提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若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需要水浴加热,会改变实验温度,影响实验结果。

4.用淀粉和淀粉酶可以检验pH对酶活性的影响。

(×)
提示:淀粉在酸性条件下可以水解,会影响实验结果,所以研究pH 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用淀粉酶和淀粉溶液。

5.ATP水解一般与放能反应相联系,反之,则与吸能反应相联系。

(×)
提示: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

6.ATP中的“A”与核糖核苷酸中的“A”都表示腺嘌呤。

(×)
提示:ATP中的“A”表示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核糖核苷酸中的“A”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7.唾液淀粉酶发挥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都是37 ℃。

(×)
提示:酶发挥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与保存温度不同,一般酶发挥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较高,而保存温度较低(低温保存)。

8.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
提示:神经递质的释放(胞吐)需要消耗ATP,神经递质通过扩散作用在突触间隙中移动,不需要消耗ATP。

[一题串知]
图1表示一个番茄叶肉细胞内发生的部分代谢过程。

图中①~⑤表示反应过程,A~L 表示细胞代谢过程中的相关物质,a、b、c表示细胞的相应结构;图2中T0~T1段对应曲线表示在适宜条件下生长的番茄幼苗的结构a内B、C、E、F中的两种化合物含量的变化,T1~T3段对应曲线表示改变某个条件后两种化合物含量的变化。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③④⑤过程中产生的ATP主要来自线粒体(细胞结构),③④⑤过程中产生能量最多的过程是⑤。

ATP在细胞内没有大量积累的原因是ATP与ADP能迅速相互转化。

(2)图1中①⑤过程发生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和线粒体内膜。

(3)H进入b的条件是有氧气存在。

当环境条件适宜,G=I、D=K时,该细胞的代谢特点是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

(4)在一定条件下,当G>I、D>K时,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其代谢特点是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

(5)水所参与的过程有水的光解、蒸腾作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等;若用含有18O的水浇灌番茄,则番茄周围空气中含有18O的物质有H182O、18O2、C18O2。

(6)进行①过程的色素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2.根据图2、图3,回答下列问题:
(1)图2中,在T1时刻突然降低CO2浓度,则物质甲、乙分别表示C5和[H],乙升高的原因是C3生成减少,暗反应消耗的[H]和ATP相应减少,而光反应仍产生[H];若T1时刻突然降低光照强度,则物质甲、乙分别是ADP和C3。

(2)图3所示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CO2浓度对Rubisco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如果自A点开始温度升高5 ℃,请在图3中画出变化后的曲线。

提示:
3.完成利用番茄叶片进行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有关问题:
(1)剪碎5 g新鲜浓绿的番茄叶片放在研钵中,加入SiO2后,迅速研磨成糊状,发现糊状的研磨液呈现浅绿色,其原因是没有加入碳酸钙和无水乙醇,使得叶绿素分子受到破坏、很多色素没有被提取出来。

(2)甲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将画有滤液细线的滤纸条(已重复几次画线)插入层析液,几分钟后取出观察,发现滤纸条上无色素分带现象,而用同一滤液做实验的乙同学的滤纸条上却色素分带明显。

甲同学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层析液触及滤液细线。

(3)若选用在缺Mg的营养液中长期培养的番茄叶片作实验材料,层析后滤纸条上只出现了两条色素带,其原因是缺Mg植物不能合成叶绿素。

[错混辨析]
1.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细胞中的线粒体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提示:线粒体不能直接将葡萄糖氧化分解,葡萄糖需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成丙酮酸后,在有氧条件下才会进入线粒体被氧化分解。

2.人体细胞中产生CO2的场所只有线粒体。

(√)
3.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各阶段都产生[H],都产生ATP。

(×)
提示: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H],第三阶段消耗[H],三个阶段都产生ATP;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H]和ATP。

4.人成熟红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只能通过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吸收营养物质。

(×)
提示:人成熟红细胞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能量,所以人成熟红细胞也能通过主动运输吸收营养物质。

5.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的[H]全部来自有机物中的氢。

(×)
提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的[H]来自丙酮酸和水。

6.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产物都能用重铬酸钾溶液和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两种试剂检测。

(×)
7.等质量的脂肪所含能量高于糖类,所以运动中宜选用脂肪补充能量。

(×)
8.温度主要通过影响根细胞膜的流动性而影响对Mg2+的吸收。

(×)
9.人剧烈运动时细胞产生的CO2来自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
10.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
提示:松土可以促进根细胞的有氧呼吸,从而促进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11.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
12.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只有葡萄糖(糖类)。

(×)
提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除葡萄糖(糖类)外,还有氨基酸等。

13.叶肉细胞的光补偿点就是植物的光补偿点。

(×)
提示:植物体的非绿色器官(如根)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当叶肉细胞的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时,整体上植物的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

14.暗反应中CO2中的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CO2→C3→C5→( CH2O)。

(×)
提示:暗反应中CO2中的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CO2→C3→C5和( CH2O)。

15.夏季晴朗中午植物会出现“午休”现象,是因为光照较强,气温较高,气孔关闭,胞间CO2减少,光合速率下降。

(√)
16.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
提示:光合色素一般只吸收可见光,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红光和蓝紫光,不能吸收红外光和紫外光。

17.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 的合成。

(×)
提示: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不吸收红光。

18.真正(总)光合速率可用一定时间内的有机物积累量表示。

(×)
图1是某高等生物个体内细胞增殖某些时期的模式图,图2是该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及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图3是人体某结构部分细胞的生命历程。

1.根据图1回答下列问题:
(1)有丝分裂图像是:甲、丁。

减数分裂图像是:乙、丙、戊、己。

(2)减数分裂图像排序:戊→乙→丙→己。

(3)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图戊所处的时期,该时期的细胞染色体上含有16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2个染色体组。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图丙所处的时期。

(4)判定图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依据是着丝点分裂,有同源染色体,无姐妹染色单体。

(5)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相等的图像是丁。

2.结合图1、图2回答有关问题:
(1)图1中己所示细胞对应图2中的6时期,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精细胞。

(2)图2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有1~4、9~13,A点的变化可表示的生理过程为受精作用。

3.根据图3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为细胞增殖过程,③为细胞分化过程;图中除过程⑤外,均属于细胞的正常生命历程。

遗传物质一定发生改变的是过程⑤。

(2)图中A细胞的特点有:
a.细胞内的水分减少,体积变小,代谢速率减慢;
b.细胞核体积变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c.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图中B细胞的特点有:
a.在适宜的条件下能无限增殖;
b.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c.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易于分散和转移。

(4)发生过程⑤的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外因是致癌因子的作用。

(5)区分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主要依据是细胞的死亡对机体是否有利。

[错混辨析]
1.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

(×)
提示: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

2.中心体复制发生在前期,复制后两个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
提示:中心体复制发生在间期,复制后两个中心体移向细胞两极,每个中心体含有两个中心粒。

3.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
提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移向细胞两极,着丝点的分裂不是纺锤丝牵引的结果。

4.有丝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在前期形成,后期染色单体移向细胞两极。

(×) 提示: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原因是染色体复制,所以间期形成染色单体,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姐妹染色单体形成两条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

5.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没有出现细胞质均等分裂的现象。

(×) 提示:卵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第一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细胞质均等分裂。

6.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
提示:受精卵的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母方)。

7.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不一定相同,但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
提示:X、Y染色体形态、大小不同,但属于同源染色体。

着丝点断裂形成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相同,但不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因此也不是同源染色体。

8.基因型为Aa的雌雄个体,产生含A的精子和含a的卵细胞数量之比约为1∶1。

(×)提示:基因型为Aa的雌雄个体产生配子时,含A的精子与含a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含A的卵细胞与含a的卵细胞数量之比为1∶1,但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数量通常远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细胞数量。

9.同一染色体中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相同,如果不同,则说明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

(×)
提示:因为姐妹染色单体是复制形成的,所以基因应该相同,如果不同,除了基因突变
外,还有可能是发生了交叉互换等。

10.一个基因型为AaB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精原细胞,正常情况下经减数分裂产生4个精子,有4种基因型(AB、Ab、aB、ab),且比例为1∶1∶1∶ 1。

(×)提示:一个精原细胞正常情况下经减数分裂只能产生2种精子,基因型及比例为AB∶ab =1∶1或Ab∶aB =1∶1。

11.一个基因型为AaX b Y的精原细胞,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aaX b的精子(不产生该异常精子的次级精母细胞的分裂正常),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X b、Y、Y。

(√) 提示:异常精子产生的原因:减Ⅰ后期基因A与a所在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减Ⅱ后期基因a与a所在的姐妹染色单体的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子染色体移向细胞同一极。

12.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分裂能力越强,全能性越大。

(×)
提示:一般细胞分化程度越高,细胞分裂能力越小,全能性也越小,但也有例外,生殖细胞分化程度较高,全能性却较大。

13.细胞都要经过生长、成熟、衰老和凋亡的过程。

(√)
14.衰老的细胞内所有酶的活性均降低。

(×)
提示:衰老细胞中也有刚刚合成并保持较高活性的酶,并不是所有的酶活性都降低。

15.只要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细胞就会发生癌变。

(×)
提示:癌变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基因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

16.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

(×)
提示:某物质可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说明其能阻断DNA分子的复制和转录,因此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间期。

17.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

(×)
提示:造血干细胞来自受精卵的增殖、分化,是经过分化的细胞,其全能性低于受精卵和胚胎干细胞。

18.癌变细胞中的染色体(或遗传物质)可能受到损伤,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

(√)
二、必修②主干知识盘查
[一题串知]
图1是艾弗里所进行的部分实验图解,图2表示DNA分子结构中被32P标记的a和d 两条链,将图2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图3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图1,完成有关生物遗传物质探索的问题:
(1)在图1培养基中若看到表面光滑(答特征)的菌落,说明部分R型细菌转变成了S型细菌。

(2)为了充分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艾弗里还在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菌的DNA和DNA酶,进一步验证实验结果。

(3)后来,赫尔希和蔡斯利用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子代噬菌体中检测到被32P标记的DNA,而子代噬菌体无35S标记,表明DNA具有连续性,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4)艾弗里的细菌体外转化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共同设计思路都是把DNA和蛋白质分开,直接地、单独地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2.结合图2、图3完成有关DNA分子结构和复制的问题:
(1)不能(填“能”或“不能”)在子代噬菌体中找到两条链都被32P标记的DNA分子,能(填“能”或“不能”)在子代噬菌体中找到两条链都含31P的DNA分子。

(2)从图2可看出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3)图2中,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B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子链,则A是解旋酶,B是DNA聚合酶。

(4)图2过程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的场所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5)图3中,7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而成;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并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错混辨析]
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
提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只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因为蛋白质没有注入细菌,所以无法证明蛋白质是否为遗传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