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观察与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观察与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自查报告
自2006年12月课题立项以来,我们按照设计的研究方案,运用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结合课堂教学和教研活动,开展了学习、设计、实践、研讨、调查等方面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实践、反思、优化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逐步推进课题研究工作,不断加深对这个课题的认识,保证了整个研究的计划性、整体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完成了中期的研究目标和研究任务。

回顾、总结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现将研究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基本情况
本课题于2006年9月份申报,12月份被定为徐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市级立项课题。

申报前原本作为一个小课题进行观察研究,但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课堂中普遍存在,为了更好地进行观察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又由低、中、高不同年级段的六位数学教师组成一个课题组,并根据成员各自的特长进行了必要的分工。

本课题研究于2007年4月正式启动,所有课题组成员都热情投入、群策群力,针对课题研究的背景、理论依据、具体实施计划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操作程序,并结合各个人的研究特长,进行了相关研究和实施,从而使本课题顺利实施、推进。

二、开题以来的进展情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06年12月,课题正式立项,根据课题方案,结合我校教学工作的实际,学校经过认真的研究讨论,确立了以“减少观念上的误区,理论联系实际,把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为首要研究目标。

在这一阶段,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成立了课题组。

由校干具体负责方案的策划和实施。

2、制定严格的课题管理与研究制度。

为调动教师参加课题研究的积极
性,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学校将课题研究纳入对校干和教师的考核中,而且校长还多次召集课题组全体成员开会,要求大家加强理论学习,科学规范地开展课题研究。

3、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师传统教学观念。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

我校多次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任务、要求、方法等,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研究水平。

4、分析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测工作。

2007年4月24日我们对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行了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形式,并对调查情况进行了分析。

5、拟定课题实施方案,请专家指导,进行开题论证。

2007年4月10日召开了“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开题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镇教育中心校领导、学校领导、课题主持人、成员及部分骨干教师。

会上,校长对课题研究寄予了很高的希望,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广泛地观察、实验、研究、总结,从细微之处抓起,注重细节,注重过程,注重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阶段:初步实施阶段
1、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

采取边观察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007年4月12日召开了第一次课题组成员会议,认真学习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明确自己在课题研究中的分工,并讨论了第一阶段具体实施计划。

2、请专家再次指导,规划本课题的研究。

3、2007年4月—8月,课题组成员设计调查问卷对学生并进行广泛的调查,充分了解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情况,同时按照分解的各项进行资料调查、访问和收集工作。

第三阶段:正式实施阶段
1、2007年9月又召开了课题组成员会议,总结了前两个阶段的工作,各成员相互交流了研究经验。

并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布署了下一步的实施研究计划。

2、2008年1月,学校教科室主任向学校各课题主持人认真阐述了课题研究和结题的完整过程,并进行了课题研究的经验介绍,使各主持人进一
步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操作方法。

3、课题研究一直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和重视,学校领导积极提供课题组成员外出听课学习的机会,相继派出课题组成员参加名师展示课,课题培训,认真听取了教科所在徐州铁路文化宫举办的课题会报告等,各成员从中了解到了一些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教科研方法和信息。

4、重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对课题研究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采用集中学习、分散学习和外出学习的方式,通过学习,使教师们对教科研有了新的认识,初步掌握了做教科研的一些基本方法,做到目标明确,方向准确。

5、坚持例会制。

坚持每月一次例会制度,及时分析总结前阶段研究工作的得失,部署下阶段的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提高和完善。

6、定期进行了专题性的研究。

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是什么;在“合作学习”中观念上有哪些误区;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7、定期举行课题研究课,分不同年级按计划执行。

8、撰写研究性文章。

要求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每学期写好一篇研究性文章,并由学校组织,择优参加各级各类论文、案例的评选,或向有关报刊、杂志投稿。

9、加强资料积累,规范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材料记录了课题研究开展的全过程,它们既是成果,也是重要的参考资料。

2007年9月至今,由主持人进行资料的汇集和整合工作。

使得收集的资料,辅以精心设计的问题,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能力,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从而使我们开展课题研究的热情更足了,更坚信了这个课题的现实意义。

三、初步的研究成果:
(一)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1.理论学习,提高了教师专业思想。

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水平,才能促进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在课题的研究中,课题组成员不断学习新的理论,撰写随笔、论文,无形中提高了自
己的专业水平。

2、常规研究,培养了教师专业品质。

教师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培养教师专业品质的重要保证。

合作不是强加给学生的,是靠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激发出来的,因此需要教师不断研究学生心理,研究教材,合理开发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设计出易于合作又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合理寻找合作的切入点,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而这一切迫使教师必须去钻研教材,开发教材!促进了教师专业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3、专业培训,丰富了教师专业知识。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首先要丰富教师的知识量,包括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及丰富的社会、生活、自然知识等,要重视专业知识内容的不断更新。

为此,学校借助专业培训,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行高层次的进修培训与青年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

4、观察研究,提高了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
合作学习的观察与研究让教师重新认识到学生经验对于新的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在合作中生成的资源无疑是学生当前学习的最新状态,我们应该珍视这种现有的状态,灵活地处理教学,巧妙引导,激励学生深入思考,而不是教师把学生强拉硬拽到教师的预设中,如果这样,合作学习只能成为一种摆设!因此教师必须能灵活地调控教学的进程,真实地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这些都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课堂应变能力!
5、教学反思,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新课程要求我们,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学会反思。

只有会思考的、有思想的老师才不会“跪着教书”,也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独立人格的、自信的、有思想的学生。

因此,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自觉反思,让反思当作自己工作的一种迫切的需要,让教科研成为一种必需的生活。

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在网络、教案上进行教学反思:认真思考教学的得与失。

实践证明,教学反思,使教师平凡的工作得以升华,教师通过对已有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审视、反思和辨析,经过自己潜心的理论钻研和探索,敢于坚持自己深思熟虑的教育观念,并不懈地确信、恪守、实践,才能形成自己成熟的教育信念。

教学反思是更多的教师日益走向成熟,走向勤奋。

教师论文获奖情况统计
(二)课题研究,使课堂丰富多彩。

1、针对学生和教材内容合理使用合作学习
在课题研究的开始阶段,一谈到课堂教学教师就想到使用合作学习,
彷佛找到了课堂教学的一剂新药,合作学习的滥用和泛化一度使课堂合作变得形式化、肤浅化,那么到底哪些内容比较适合学生进行课堂合作,我们主要研究了教材是否适合开展合作学习。

在实践中我们明显地发现一些教材比较容易进行合作,(1)、小学阶段的实践活动课比较容易进行合作学习,这类内容综合性强,有较高的思考价值。

(2)、形体知识的内容,这类内容需要动手操作和同伴协作。

(3)、有关统计知识的教学,这类知识比较偏重实践意义,学生生活经验较多且学习比较有兴趣。

(4)、对基本知识综合运用的课型。

(5)、比较单一的概念教学且知识密度低。

(6)、内容与学生经验比较有联系:像分东西、找规律、东西买与卖等。

2、钻研教材,为合作学习提供一个合作背景
在确定了比较适合小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内容后,又是如何去开展课堂学习呢?教材是知识学习的最终要求,规定了学生对知识掌握数量和质量。

并没有指明合作的进程,怎样开展有效的合作,取得比较好的合作过程和结果,教师对教材的处理需要做什么?从已有的实践来看,对教材的处理必须激发学生的合作愿望,合作问题要具有思考的价值、比较的价值,能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很多时候对合作学习产生重大影响的往往是对教材的处理和设计的问题。

例如:如学习最小公倍数,这是一个比较枯燥的内容,就“数”论“数”,往往造成学生的兴致不高,我们在实践中觉得,如果赋予课本教材内容比较广的教学背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连结自己的生活经验,在一个比较有趣味的话题中展开合作与交流,就能把知识连同他的经验感悟隽刻在他们的心里。

我们对教材的处理是:首先是游戏导入,出示题目:用长4厘米黄颜色的长方形塑料条和长6厘米的红色塑料条各若干条,当两行塑料条排得同样长时,塑料条的长度是多少厘米?你能用什么方法寻找答案?接着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思考,寻找答案。

在学生汇报方法时,有的说了用直接拼塑料条的方法找到答案,有的是用差数的方法找到的4÷(6-4)=2,6÷2=12厘米,有的是直接在脑子里想的,在纸上直接记下黄条的长度4、8、12、16、20、24、28…红条的长度是6、12、18、24、30、36、6……发现12、24的长度是相等的。

在汇报中有的学生甚至已经感悟到这个长度是4和6的公共倍数……接着教师安排学生讨
论关于学生汇报中的看法,学生门就非常热烈,甚至根据公约数想到起公倍数的名称。

因此从我们一开始比较关注的是教材内容的本身是否比较有利于合作学习,到后来关注是否能从教材开发出比较具有合作价值的背景和问题,是课题组对教材认识的一个质的飞跃!
3、巧设合作问题,开拓合作空间
合作不是教师向学生提出的硬性要求,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觉需要。

尤其是在课题研究的开始阶段,教师更应该动脑筋激发学生的合作欲望。

如开发有多种见解的问题;向学生提出一个人一时难以完成的任务;巧设有悬疑的问题等,让学生自觉地认识到合作地必要!如:一年级的《统计》教学是这样处理的:教学了统计的基本方法后,出示一幅多媒体动画的图,上面有一道山坡,山坡上跑过很多动物,要学生统计动物的数量,在教师提出让同学们自己统计时,很多学生满怀信心,说自己能统计出结果,教师没有提出让学生合作,而是让学生尝试统计,但统计结果确实各不相同(因为动物跑得太快,学生一个人来不及数),教师这时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会出错,很多学生提出动物跑得太快,来不及,并让学生动脑筋有什么办法来得及?让学生自然想到几个人合作,并让同学们说说准备怎样合作?再如:教学《搭配的规律》时出示:从家到中央公园有2条路线,从中央公园到新华书店有4条路线,从小明家到少年宫一共有多少条路线可以走?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们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说出一、两种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但老师并没有到此打住,而是提出了一个小组合作的任务,要同学们一个不漏地、有次序地说,并说出自己的思考方法。

看哪个小组完成得最好?孩子们的特点是好奇、好胜,对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比较感兴趣,“一个不漏”、“有次序”地说,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合作欲望和交流欲望。

4、合理选择合作形式,搭建合作舞台
合作学习中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合作,我们在研究中重点对各小组合作进行了试验,特别是小组的搭配方法:同质分组(组内同质组间异质)、异质分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随机分组、自由组合、同桌合作等进行了研究,初步有了一些处理分组的具体做法:(1)、根据年龄特征处理:
低年级学生相对可以固定他们的座位(按照异质组分组,平常不采用合作时就以分组的座位相邻而座),因为年龄特征,变换位置后他们的兴奋点比较容易转移,中、高年级可以适当根据上课的要求采用不同的合作形式。

(2)、根据教学内容处理:一般来说,新课类型的教学使用异质分组、同桌合作,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借鉴比较大;在复习类型的课中通常可以使用同质分组、自由组合,这样容易理解同水平学生的思想方法,并对自己的学习有实用的价值。

但合作的小组不能频繁地变动,因为小组成员之间地合作本身是一个需要熟悉、配合、默契的过程。

除此以外我们一直在思考一个班级是否也可以看成一个合作大组(只要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经验和想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构建,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并且提高了对事物的认识,更好地理解与掌握了知识)?并作了一些探索。

如前期汇报活动时的课堂研讨课《容积的测算》,教学是一堂实践活动课,要求学生既要对容器的测量,又要对测得数据进行计算处理,一堂课的任务比较多,而且比较重,我们采取了6人一个大组的小组合作,这样便于学生测量、记录、计算同时进行,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比较多的任务,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生的思考上。

而在教学《分数除法》时,因为目标比较单一,课堂紧紧围绕如何处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三大部分内容,主要是要发挥集体的智慧力量,因此采用了大班交流和自然的前后同学合作交流,在课的前半段(分数除以整数)教师采用了充分让学生进行大班交流,教师总结模式,得到两种方法,一是用分子除以整数的商作分子,分母不变(具有局限性);二是转化乘几分之一(具有普遍适用性)。

接着采用前后四人合作交流方式研究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再班级交流方法,得到一是用份数理解(结合分数意义),二是转化除数为1(用商不变性质同时乘上相同数)。

得到比较容易理解的方法2进行适当巩固。

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全班交流分数除以分数,得出分数除法一般方法。

整堂课是我们对教材改编后应用于合作学习的,显得干净、利落而富有成效!
5、把握教师介入时机,引导学生合作向纵深发展
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的充分合作中探讨问题,
教师在必要是给予指导和帮助,在学生遇到困难,和场面混乱时,教师应该恰到好处把握这样的时机,教师介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介入时间,介入太早,合作只成了形式,徒有其表与教师单向传授教学别无二致,介入太晚,课堂效率太低!二是教师介入的内容,我们的通常做法是引导学生对各自合作的结果比较或补充,以使结论在进一步的合作中不断完善。

但倘若学生合作不出什么有效的结果,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办?是一次次的鼓励引导,还是教师提示性地暗示?或是直截了当的讲解?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尽最大的努力引导,特别是思考方向的引导。

如在教学分数除法的过程中,让学生讨论3/4÷2/5,让学生讨论之后,他们拿不出有效的结题方法,单纯的鼓励是无济于事的,教师必须适当地在思考方向上进行引导,教师作了如下引导:你觉得3/4除以几你肯定会做的,很多同学回答了“除数是1”的时候,教师趁势问道:有没有办法把这题的2/5变成1呢?这题应该怎么处理呢?这时再让学生小组合作,很多小组讨论出了一种同时乘上除数的倒数的方法来解决这一个题目。

总之,教师必须努力把握学生合作交流的生成资源,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6、独立思考是合作的起点
合作只有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个人独特的思考才是合作的起点,因此在合作前应该给他们充裕的时间独立探索、充分地思考,在交换意见的时候充分地交流。

在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中要防止教师刚提出问题,下面学生就热热闹闹的开展合作讨论的现象,我们始终认为合作是为了更好的提升个人的思维品质和思维水平,离开了每个学生独立深刻的思考,学生的合作只能是低层次的、肤浅的。

7、有序是合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合作本身要求学生具有集体精神、协作能力,一个乱哄哄的合作小组是很难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的,更难说是有较好的合作结果,尤其在班级的活动中,班中有很多的合作小组,无序会造成课堂的混乱和失控,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保持一定的秩序,使课堂合作井然有序,合作才会富有成效。

例如1、“明确分工”,我们通常在合作的小组中设立合作的组长,调控每个小组的分工、合作,对合作的结果的整理、汇报都有相对固定的成员(每隔一定时间进行轮换),让每个小组成员在合作的时间内
有事可干,有话可说。

2、“学习表达”,在汇报交流的时候,发言人员首先要表达的是自己小组的集体讨论意见,然后是自己的个人保留意见,再后是小组其他成员的补充,最后是其他小组或个人的质疑和解答。

3、“学会倾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如何倾听同组成员的意见,要等小组成员讲完以后提出自己的质疑和看法,不要随意打断成员的发言,甚至有疑问质疑、争辩时要保持相对的安静,以不影响其他小组为宜等;对合作小组的组长进行培训,学习控制合作交流的时间,汇总小组的意见等,让合作变得有序、高效!
(三)、课题研究,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1、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合作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决定了学生在活动中必须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可以使学生在交往中产生心理相容,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对集体的形成和巩固产生积极的影响。

如为了完成一项任务,小组人员必须相互讨论、争辩、向别人请教,同组成员取长补短,集中集体智慧,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2、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
在合作学习的相互教学中能够发展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运用讨论,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诸如类推、深层了解和解释正反的争论、预测情景等较具深层思考意义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综合能力。

合作学习虽然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但并不排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特别是在评价时三个层面上的评价——分组评价、组内成员评价、组间同水平的学生评价,能激发各组奋勇争先的积极性,形成组间竞赛的局面,增强个人进取向上的竞争意识,使每个学生都有竞争对象,有追赶目标。

如:在课堂教学中明显地学生之间地竞争加强了,为了小组地荣誉,有的学生的争先意识强了,对学生的回答更加挑剔了。

3、培养了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
合作学习中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等学生由单一的接受教师的信息转变到多渠道获取信息,这本身是一种学习的进步,经常性
的合作与交流,无疑更有利于这方面能力的提高!在合作学习开展的班级,明显地对长题的理解强了,学会了到不同的场所收集资料,如:到电脑室、图书室的收集资料的人明显比其他班级多。

4、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由于合作学习使学生对数学有了自己的研究,并在合作的过程中满足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交流欲望,学生变得越来越喜欢数学的合作学习。

进而喜欢数学,研究数学。

自从我校进行新课改工作、开展合作学习的研究以来,每天总有好多学生在为数学题争执不休,而且到老师那儿主动与老师讨论题目的学生明显增多,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非常浓。

我校学生数学成绩一直位居全镇前列;在区、镇“小小数学家”的评比中,有二十多位学生分别获一、二、三等奖。

四、研究反思
合作学习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针对教学的现状,以下问题应该引起我们注意。

1、可怕的合作排斥性。

因为班级合作时我们经常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回答问题基本是以小组为单位,孩子们天生的好胜性致使他们过分地关注小组地成败得失,忽视实际认识的提高,他们更关心的是教师对自己小组回答的评价。

因此对于小组中贡献不出金点子的学生具有排斥性,造成部分学生更大的自卑!
2、合作学习的泛化。

不管是什么数学课都要学生合作学习。

教材上确实有不太适合小学生合作的教学内容,但有的教师为了迎合时尚,不考虑教材特点,让学生盲目合作,教学效率低下。

3、合作学习形式化。

有的课堂中学生还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就让学生合作,但学生的回答仍旧是个人的意见,看似热热闹闹,合作在实质上毫无用处!
4、为独立作业留下无奈的后遗症。

由于平时的合作与交流,有的学生碰到难题,总会习惯性地与人讨论,在得到他人地指点或认可后才敢肯定,对于平常的作业,这本是无可厚非,但一旦考试出现难题,有的学生就会感到忐忑不安,总想与别人交换一下想法,以致考试出现注意力分散,成绩不理想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