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图画书阅读活动的指导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图画书阅读活动的指导策略
梁洁纹〔摘要〕教师在进行阅读指导时,引导幼儿对画面情节进行连贯观察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图书内容,引导幼儿对画面细节的关注有助于幼儿提高对图书画面的观察能力,引导幼儿表达对图书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幼儿有效地挖掘图书内涵。

〔关键词〕图画书阅读活动;画面
图画书(picture book)是用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与文的一种合奏。

日本作家松居直曾提出:“图画和幼儿的心声相应,具有和幼儿对话的力量,图画书的生命力就在于此。

”好的图画书,对阅读者有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感染力。

一直以来,幼儿园图画书阅读活动的指导存在一种倾向:教师过多地让幼儿关注文字上的描述,以尽快让幼儿“记住”书中的故事,恰恰忽视了书中图画的教育作用。

其实,图画本身也是一种表情达意的工具,是作为主体表达思想、与读者交流的重要部分。

忽视图画对幼儿的感染力,会导致幼儿在图画书的阅读中情感交流缺失,缺乏对图画书内涵的真正理解。

在图画书阅读活动的实践和研究中,我们发现,幼儿在阅读过程中主要是依赖图画与成人的言语描述进行学习,而图画与言语描述这两者中,幼儿更依赖前者。

基于此,我们以书中画面的观察和理解作为阅读活动开展的重心,通过书中图画所蕴含的内容,为幼儿提供情感交流、探究问题、游戏愉悦等种种不同的体验,以达到阅读的真正目的。

那么,如何提高幼儿的图画书阅读水平,真正发展其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呢?下面以几本经典的图画书阅读活动为例,介绍我们在幼儿图画书阅读活动中的几个有效指导策略。

一、引导幼儿连贯观察书中画面情节
(一)帮助幼儿更快地掌握图画书的基本阅读方法
图画书是一个从封面到封底统一完整的故事世界,对画面的连续性和方向有着很高的要求,这也构成了它独有的阅读特征。

有些图画书的画面像有一条线把整本书都连接起来,如《失落的一角》,每一页面都有一条举足轻重的黑线贯穿全书,把一幼儿图画书阅读活动的一幅幅画串连起来;有些图画书是依靠重复的情节来连接画面的,如《可爱的鼠小弟》丛书中的《鼠小弟的小背心》,别人要穿鼠小弟的小背心,鸭子来了,猴子来了,海狮来了,大象来了……一个个可预测的结果,在画面和情节的重复中完成了故事的讲述。

因此,在指导幼儿阅读时,要善于把握住书中各画面的整体关系和前后页之间的连续关系,引导幼儿把图画书中一幅幅画面连贯起来进行观察。

只有让幼儿更快地掌握基本阅读方法,才能真正达到阅读活动的教学效果。

(二)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图书内容,建立起整体阅读的习惯
对于阅读经验较少的幼儿来说,我们还可以通过适当的语言提示帮助幼儿进行画面的连贯观察阅读。

例如,在进行美国作家谢尔·希尔弗斯坦的图画书作品《爱心树》的阅读指导时,我们特别注意引导幼儿对书中每一画面的情节进行观察,同时用语言帮助其将观察结果进行归纳和提升。

比如,当阅读完“男孩向大树跑来,大树弯下腰伸出手臂欢迎他的到来”这一画面时,我们用语言进行提示:“男孩来到大树下,他会干什么呢?”当出现下一画面“大树和男孩玩捉迷藏游戏”后,我们又提示:“玩累了,会做些什么事情?”此时幼儿就自然而然地把自己日常游戏中的感受带到阅读中,形成新的体验,更好地理解了书中的内容,同时积极展开想象,并进入下一个画面的观察和阅读中。

幼儿在阅读图画书的过程中通过连贯观察书中画面情节,就会开始尝试把画面一页一页连贯起来,各画面会被幼儿视为一个整体,既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图书内容,也使其逐步建立起整体阅读的习惯,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二、引导幼儿关注书中画面细节
(一)培养幼儿对图书画面的观察力,提高阅读水平
在一本图画书里,常常隐藏着许多作者在经意或不经意之间留下的细节,这些细节通常与主题息息相关,如果对其缺少关注,必然无法发现整个作品中蕴含的独特力量。

很多幼儿看书时习惯飞快翻阅,致使在阅读画面时只看到主体物,忽略细节部分,这就妨碍了他们对图书内容的理解,达不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因此我们应加强对幼儿阅读画面细节方面的指导。

以图画书《爱心树》(《The Giving Tree》)的阅读活动为例,画面中树枝的变化这一细节体现了全书的精髓,在树枝被砍光之前,书中每一页上的树枝都有不同的动作:男孩向大树跑来,大树弯下腰伸出手臂(树枝)欢迎他的到来;男孩躲到石头后面和大树玩捉迷藏的游戏,大树伸出长长的手指(树枝)找到他;男孩累了在大树下休息,大树为他撑开了伞(树枝)……对这些画面中的细节,我们在阅读指导时应引导幼儿去重点观察,展开想象,从而发展他们对画面的观察能力。

如男孩向大树跑来的时候,幼儿说:“男孩想跑到树下,大树在向他打招呼。

”老师接着引导:“你是怎么知道大树在向男孩打招呼?”幼儿仔细看了画面后,纷纷说道:“大树的树枝伸得长长的,像手一样。

”“大树伸出双手就是想抱小男孩。

”“大树伸出手欢迎小男孩。

”由于有了老师的提问引导,幼儿对画面中的大树观察得更细致了,他们丰富的语言表述来自于对画面细节的关注和内容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帮助幼儿及时进行归纳提升:“图画就是这么神奇,我们可以把大树的长枝条理解为大树的手,只要你细心观察,一幅看似简单的画其实蕴含着许多秘密呢!”在转向下一画面的观察时,孩子们就会更留意画面的细节,从而逐渐提高阅读能力。

(二)促进幼儿养成精读细品的阅读习惯,发展多种能力
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幼儿开始养成精读细品的习惯。

他们对图画的细节开始关注,往往以令人惊叹的“火眼金睛”读出许多成人也发现不了的细节。

例如,在阅读风靡日本数十年的图画书《鼠小弟的小背心》时,宸宸小朋友突然大声说:“画漏了,画漏了。

”原来他发现了这本书的一个破绽,第13页和15页上的海獭是有胡子的,到了第17页,海獭的胡子却没有了。

接着幼儿自发开始了“找碴行动”,发现了狮子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

为什么会这样呢?后来,幼儿和教师共同寻找出了答案。

我们从中不仅看到了幼儿日积月累形成的细致观察力,也看到了幼儿对问题的探究精神。

幼儿在阅读中形成的精读细品的习惯有助于他们阅读水平的提高和多元能力的发展。

三、引导幼儿带着真情实感进入画面意境中
每本图画书都有其独特的内涵。

如果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去阅读图画书,我们只能算“看完了”这本书,无法获得阅读所带来的精神愉悦。

因此,指导幼儿阅读时要善于启发他们去发现画面的意境以及它所带给我们的感受,引导幼儿学会表达对图书的情感体验,阅读活动就会更富有生气,阅读就会变得更有价值了。

(一)帮助幼儿深入挖掘图画书丰富的内涵
很多优秀的图画书向我们展示了爱的故事,但“爱”这种情感的含蓄和深厚决定了我们在阅读指导时有必要根据画面内容创设相关的游戏情境,让幼儿自己去理解和体会。

如在阅读《爱心树》中,读到大树与幼儿捉迷藏这一画面时,我引导幼儿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在玩的过程中,启发幼儿模仿角色的行为和创编角色的对话,幼儿从中真切地感受到画面营造的氛围:体现大树和男孩双方亲密无间的关系。

当幼儿带着切身体验重回画面再次阅读时,他们中的多数在语言表达上更为丰富、更富有创意。

(二)帮助幼儿学会理解、表达与交流自己的阅读情感体验
在阅读活动指导中,我们要善于利用语言去挖掘画面情境中蕴含的内涵,从而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主动阅读、热爱阅读。

在整个阅读活动中,我们还运用了许多感性的语言,如爱、喜欢等话语,以及与幼儿拉手、拥抱等身体语言,帮助幼儿去感受图画中所蕴含的爱与被爱。

同时也告诉幼儿,身边还有许多我们喜爱和爱我们的人,可以用语言和行动告诉他们自己对他们的爱。

教师情感的自然流露能有效地感染幼儿的情绪,并在情感互动的过程中产
生共鸣,从而在更深的层面上理解图画书中蕴含的精神,更好地完成图书的阅读。

阅读活动结束后,幼儿开始学会理解、表达和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均得到了发展,审美情感得到了延续。

实践证明,对图画书活动的科学指导使幼儿懂得了如何用自己敏锐的眼睛去感受图画书之美,学会真正进入阅读世界中去享受图画书阅读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6
〔2〕(美)谢尔·希尔弗斯坦.爱心树〔M〕.海口:南海出版社,2003
〔3〕(日)中江嘉男,上野纪子.《可爱的鼠小弟》丛书〔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