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武术门派之争引发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武术门派之争引发的思考
阙永伟程维
(广州体育学院武术系,广州,510500)
摘要: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耀眼的奇葩,是我们民族的骄傲,然武术
的发展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门派之争是迟滞武术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围绕门派之争展开研究,分析了武术
门派与门派之争存在的原因,指出武术门派之争存在的持久性,阐述了门派之
争对武术发展的影响,并针对门派之争提出了防范措施。

关键词:武术武术门派门派之争思考
Thinking from of the Wushu school struggle
Queyongwei Chengwei
(The Department of Wushu,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Guangzhou,510500)
Abstract:Wushu is the pride of our nation in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however,the road of it's development is not successful,Wushu school struggle is one of the significant reasons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Wit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logical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around the faction war,analyzing the causes of the Wushu school and Wushu school struggle,pointing out the existence of persistence for Wushu school struggle,and expounding the influence of martial art of Wushu deveiopment,and proposes precauions based on Wushu school struggle .
Key words: Wushu wushu schoolwushu school struggle thinking
我国地域辽阔,拳种众多,据统计,中国目前“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有131个。

武术在发展历程中,由于技术特点和风
格的差异,才有了今天武术门派林立的局面。

武术门派是传统武术文化中的一
个普遍现象,是武术发展必经的途径。

随着武术门派的繁荣,本来应该是“百
花齐放春满园”的情景,可偏偏有些人却做着只许我开,不许你放的行径,进
而引发了武术门派之争。

那么,武术界为什么会发生门派之争、门派之争是否
可以消除、门派之争对武术本身的发展又有哪些影响以及面对武术门派之争我
们又该如何去做?这是我们当代有关武术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笔者从这几
个问题着手,旨在提高人们对武术门派、武术门派之争的进一步认识,从而促
进武术的发展。

1.武术门派与武术门派之争产生的原因
1.1武术门派产生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武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崭露头角。

明清时期是武术大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武术在地理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的影响下拳种大量出现,门派林立,中国武术文化形态成熟。

笔者从以上三点入手具体分析武术门派形成的原因:
1.1.1地理环境
武术是人们创造的优秀文化,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拳种特点与风格形成明显差异的武术门派,“南拳北腿”就是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形成的。

郭希汾先生说过:(中国武术)门派众多是由于南北地理、气候、人的不同而造成的。

[1]我国北方河流较少,陆地面积较大,且地形平坦,因此练武或者与人搏斗时不受活动区域的限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放长击远、大开大合、拳腿并用且注重腿法的北方武术技术特点。

南方山峦叠嶂、河流众多、陆地相对较少且坑洼不平,人们在练武或与人搏斗时活动区域就变小了,受本地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了稳马硬桥、少跳跃、少腿法、多短拳、贴身近打的南方武术技术特点。

南北武术拳种技术特点的悬殊差异为武术门派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1.1.2社会环境
明以后,满族入主中原,人们进行了激烈的反抗,清政府禁止民间习武,武术的公开化习练与传承不得不转为秘密开展。

在反抗民族歧视与压迫中兴起的民间宗教与结社保护并掩盖了民间武术活动的持续进行。

据相关统计,清朝时期
出现的白莲教、天地会等秘密宗教结社组织及派生出的其它民间结社达两百余种。

这些秘密组织以下层平民为主体,因此习武人群数量巨大,这极大地促进不同特点、不同风格的拳种的出现。

宗教信仰的不同,结社组织的不同,就会有不同拳种流派产生、流传,大有百家争鸣之势,而且拳名大多以擅长者姓氏命名。

[2]这样在无形之中催生了众多武术门派。

1.1.3经济环境
中国是一个有着古老农耕文明的国家,众所周知,“重农抑商”、“以农立国”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经济形式,这种经济表现出了一定的地缘性局限特征,封闭性强、自给自足是它的最突出特点,这是典型的小农经济意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生活在这种经济状态下的民众自我意识、独立意识较强,合作意识较差,造成了区域的相对封闭性,阻碍了中国武术的相互交流,但是有利于各区域武术的个体个性发展,使各区域武术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区域武术鲜明而独特的特点,势必会形成武术门派丛生的现象。

1.2武术门派之争产生的原因
武术门派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文化产物,是武术发展的表现,对武术
的传承与发扬有着积极地作用。

武术门派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武术的发展逐渐
走向辉煌。

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发生了变化,使武
术门派之间逐渐产生了分歧,武术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

下面从
传统宗法制度的影响、新武术门派对拳种的臆造、名利的驱使三方面进行分析:1.2.1传统宗法制度的影响
宗法观念和宗法制度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中华武术在发展的过
程中也深深的打上了宗法制度的烙印。

[3]宗法制度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是家族
制度的政治化,宗法制度中的传承实际上就是家族传承,他们在本质上是血缘
关系的传承。

[4]在后来产生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师徒传承是模拟血缘
为特征的传承方式,这也没有脱离传统宗法制度的约束。

在传统宗法制度下,
人们以家族为本位,以维护前辈的思想和成果为责任和义务,对前辈传下的武
技当作像真理一样权威,而且后人习练和体现的技能是全面继承前辈之功夫,
即所谓得到“真传”,是“正宗”而非误传,同时认为自家门派“正宗”是敬
重传统和尊敬前辈的积极表现,门派的“正宗”情节就这样产生了,为门派之
争的发生准备了条件。

如咏春拳各派师承一脉本是同根之木、同源之水,由于
受宗法制度的影响,个别派系间为争“正宗”而大动干戈,引起社会一片哗然。

1.2.2新武术门派对拳种的臆造
于志均先生认为门派的成立至少应满足这几种条件:1.流派的创始人;2.
传承、代表人物;3.拳法特点;4.实战效果;5.影响、流传范围;6.公认。

[5]
但是,如今的新门派在创始人方面存在足多不能令人信服的事实。

一些新门派
为了使本门派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不惜摒弃真正的创始人,而选择具有影响较
大的且距今久远的人物作为本门派的开山鼻祖,也以此为本门派装饰门楣,提
升名气。

有的在传承方面也大肆做文章,为表明本门派武术的的真实性及地位,动辄将本门派溯源至千年前或罗列出一系列传承人,而实际上本门派拳种在明
清时期才确立,这是对拳种形成与发展史的歪曲与臆造。

有的在门派拳种实战
效果方面鼓吹技艺的高超,说的几近玄乎,打乱了人们固有的正确地思维逻辑,这些臆造的内容也是经不起历史检验与推敲的。

因此,在当下及日后受到其他
门派的指责或者抨击是不无可能的事,这些都为以后门派之争的发生埋藏了隐患。

1.2.3名利的驱使
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为了国家软实力的提升,近年来国家对传统文
化的关注度逐年增加。

在当前经济大环境下,受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的互动
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将武术置于名利之中。

他们要么围绕武技上的较量,达到“我比你优”的结果,从而争夺生源;要么利用非遗保护的影响,争取政府对
本门派武术发展给予政策倾斜或经济资助。

归根结底,门派之争无非是想争取
更多的弟子、得到更多人的认同,从而赚取更多的名利。

为了达到目的,相关
门派鼓吹本门派技术在社会上的种种价值,并寻找机会贬低其它门派或门派中人,由开始的口舌之争逐步发展到了擂台之上的一决高下,或者是法庭之上。

从古至今,门派之争可定性在名利范围之内的不在少数。

如太极拳名誉侵权第
一案及佛山咏春拳内讧事件的发生不无名利的驱使之嫌。

2.武术门派之争的持久性
武术门派之争由来已久。

明代郑若曾《江南经略》记载,抗倭期间发生过
少林寺僧与其他寺僧因为谁是正宗而引发了争执。

其中一位寺僧发出了“我乃
真少林!尔有何所长?尔欲出吾上乎?”的惊言。

栗胜夫教授认为:武术作为
一种文化,世代相传,绵延不断,其文化传统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后代人的思想与
行动。

古代的武术存在着门户之见、宗派主义,而近现代的武术仍然保持着它的遗传性,其现象的表现程度丝毫不亚于古人,有时甚至还有过之而无及。

[6]民国
时期,中央国术馆成立,国术馆开始设少林、武当两个门派,两个门派级别一样。

期间少林派门长王子平认为武当派没有书中说的那么好,因此表示不服,
导致两派相互倾轧,最终演至擂台比武较量,以论高低。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香
港发生了吴式太极代表人物吴公仪与白鹤门掌门陈克夫的比武闹剧。

时至今日,太极拳起源问题的争执及佛山咏春拳发生了内讧事件,究根结底就是门派之争
的性质。

武术门派之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更换着故有的模式。

可以这样说,只要门派存在,门派之争就不可能无端消失,片面地说它就是武术文化的
产物,是持久存在的。

3.武术门派之争对武术发展的影响
武术门派之争存在着严重的封闭性、争斗性。

各门派对内拉帮结伙,对外狂
妄自大,排除异己,封闭保守。

狭隘的山头主义、局部利益,驱使着各门派对本派利益的盲目追求,严重阻碍了门派间的交流,它的存在与危害性,不能低估。

武术界众多学者与名家都明确表示门派之争是武术文化中的糟粕,不应保留。

近代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曾说:“吾人置身提倡国术之立场,须知融化门派,破除畛城,实为今日第一步要着.此关节不能打破,而欲国术之发扬光大,岂可得乎?”[7]这清晰地向我们说明了武术门派之争对武术发展的的阻碍是不容小觑的。

4.如何避免武术门派之争的发生
基于每个习练者习武背景及心得体会的不同,对每一门派拳种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分歧不免会逐渐加深,伴随着分歧,新的门派之争或许正悄然产生。

门派
是武术发展的象征,但门派之争是武术的弊端,而且严重阻碍了武术的发展。

武术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不能任由门派之争发展,必须采取相关
措施予以遏制。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点着手:
4.1将武术门派放大到民族层面
武术是我国对外宣传的一张闪亮的明信片,也是世界了解与认识中国的窗口。

武术申奥虽不是武术发展的最高目标,但却是国人的美好愿望。

反对团结
统一、反对相互交流、反对改革创新的门派之争是狭隘的武术发展观。

门派之
争下彼此的自我标榜让武术界和文化界处处存在“行家相轻”的气息。

武术文
化中的门派之争,说到底是一个思想意识的问题、思想素质的问题。

[8]至今,
武术项目没有挤身奥运殿堂中与门派之争不无关系。

从武术发展战略的研究来
思考,武术的文化研究……只有站在国家利益、民族兴衰的高度,才会大气磅礴。

[9]由此及彼,将武术门派自觉放大到民族层面,提高武术人思想素质,实
现心存门派之争的人士由行为的自我觉醒达到意识上的自我觉醒可有效地遏制
门派之争的发生。

4.2加强武术相关管理部门能力
门派之争的发生与武术相关管理部门的管理有着必然的联系。

一方面,武
术相关部门对武术门派成立条件审核的宽松使许多新门派陆续产生,其中不乏
有蓄意臆造的门派,有数量而缺乏质量的门派的成立增加了门派之争发生的几率;另一方面,门派之争发生后,武术相关部门对所涉及门派的惩罚与教育力
度不够,助长了门派之争再次发生的气焰。

因此,加强武术相关部门管理能力,对门派成立的条件严加审核,一经发现虚假行为坚决打击,以确保门派的真实
可靠性;对涉及门派之争的一方或双方或多方加重惩罚力度、加深教育力度,
杜绝破坏武术门派团结进步行为的出现。

5.结论
(1)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术门派的形成使武术蔚为大观,中国传统文化也得到进一步丰富。

(2)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促进了众多武术门派的形成。

武术门派发展至今日,受传统宗法制度、新武术门派对拳种的臆造、经济利益驱使的影响
使门派之争的发生成为必然。

(3)武术门派之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迭,并一直保持着持久存在的态势阻碍着武术的发展。

(4)当今武术发展需要摆脱门派之争的困扰。

将武术门派放大到民族层面以提高武术人思想素质,加强武术相关管理部门的执行能力以稳定门派发展良好局面,进而保证武术的正常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希汾.中国体育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19:49.
[2]姜惠.关于武术流派形成因素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
[3]李少杰.从武术传承方式看传统武术发展的策略[J].搏击•武术科学,2010,7(2):5-6.
[4]李兴平.湘西孙家拳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3,10(1):38-40.
[5]于志均.中国传统武术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17.
[6]栗胜夫.门户之见、宗派主义是影响武术发展的重大障碍[J].武汉体育学院报,2003,37(4):125- 126.
[7]中央国术馆.张之江先生国术言论[M].南京:中央国术馆,1931.
[8]刘红军.影响我国传统武术传播的因素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13,10(4):16-18.
[9]王晓晨,吉灿忠.“大武术观”.下门派之争的当代文化张力及其调适[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3,27(6):90-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