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备课应着力改进的方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备课应着力改进的方面
上海市金山区教师进修学院黄梅英
[内容摘要] 备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基础和保证。

笔者在深入调查后认为必须对当前的初中语文备课进行改进。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备课应在“关注初中学生特点”“有效处理现有教材”“精心设计和选择作业”等方面着力改进。

愿本人的浅见能为推进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备课提供一点借鉴。

[关键词] 初中语文备课着力改进
备课是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基础和保证。

但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和普及,不能否认当前初中语文的备课,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

笔者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备课必须要有区别于传统备课的要求,否则新课程的实施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

一、改进初中语文备课的必要性
1、初中语文的备课现状
近一年,笔者几乎走遍了本区的二十多所初中,在和教师的交流、各校备课组及教研组的访谈和检查中发现,由于习惯于对教参的依赖、习惯于对课文不厌其烦的讲解等原因,面对新课程课时少、内容新、篇目多及缺乏明确的配套练习等因素,教师“备课难”或“无法备课”的现象似乎已成为公认的话题和不争的事实。

大多数教师在备课时仍固守原来的套路,(当然我们不否认在传统教学的备课方面有我们值得肯定的方面,如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对教学的精心设计等,这些方面需要我们保留)所备之课实质是教学参考书、各种教案集的翻版;独立设计教案的人数很少;一般都从网上、以前备课上、同伴之间相互复印稍作修改而来;有些甚至沿用多年前的教案等。

相当比例教师备课的重要目的是应付检查而非教学之用。

显然新课程和“备课”这一行为之间存在严重脱节。

因此,初中语文备课的改进是必要的,而且是迫在眉睫。

2、传统课程环境与新课程环境的区别
(下表引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用)解读〉》
上表显示,与传统课程环境相比,新课程环境下课堂教学的突出变化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由此我们已形成共识: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新课程的合作者;不是教书匠而要成为不断反思和善于合作的探究者。

新课程留给教师充足的创新空间,需要教师对课堂常规经验和活动方式重新审视。

由于备课直接为课堂教学的进程作准备,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以新的理念支撑整体设计,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备课的指针,并融入备课全过程。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备课应着力改进的方面
(一)备课应关注初中学生特点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理念”的诠释中,第一点即为“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丰富学习经验”,“要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开发实践环节和拓宽学习渠道,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建构并丰富学习经验,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积极情感形成的统一”。

初中学生学习体验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感受,即伴随学习活动生发的心理体验。

这是被传统教学所忽视的考量有效性的一个向度。

心理学和教育学普遍认为,初中学生心理特点主要有:感知或观察事物的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和概括性都有所发展和加强,但还缺乏抽象性和概括性,初中生的注意往往和兴趣联系在一起;他们喜欢怀疑、争论、不肯轻信和满足于教师、家长和书本上的意见、结论;因此教师要积极鼓励和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创新,把抽象思维能力引向更高的阶段。

基于这些特点,教师在备课中必须要有以下“三备”:
1、备学情分析
教师在单元学习目标中应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所分析。

在备课前应通过各种渠道充分了解所任教班级学生的情况,充分分析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

学生的背景不同,起点也不相同,他们在发展方向、发展速率和最终发展程度上存在相当大的差别。

也决定了他们理解问题的方式和深度上会有所不同,程度好的学生理解早一些,程度差的学生可能会理解迟一些。

因此要求教师关注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尊重那些个性特别、学习成绩较差的学困生和后进生,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教学更有针对性,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2、备学法指导
新课程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初中阶段属于义务制教育阶段,考试性质属于学业考试,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要牢记“教是为了不教”,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针对初中生“缺乏抽象性和概括性,注意力往往和兴趣联系在一起”,“喜欢怀疑、
争论、不肯轻信和满足于教师、家长和书本上的意见、结论”的特点,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改善学习方式,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依据自己的体验、感受与发现,主动地与文本、作者对话,与同学老师交流,逐步形成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3、备学生活动
传统教学普遍教师存在着“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端,学生是接受的对象。

新课程背景下备课时教师一定要由“教”为重心,转移到以学生的“学”为重心;由传授知识为重心,转移到以培养能力为重心,因此备课中一定要注重学生活动,即考虑“为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每个环节中师生之间各自有哪些活动与互动?”等,从而将“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与接受性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倡导“做”“想”“讲”有机统一的学习过程,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总之,应帮助学生设计那些有利于培养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让更多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备课应有效处理现有教材
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教材的“材料”性质决定了处理教材的极大灵活性,这是语文教学与别的学科教学的区别之一。

初中学段的学生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的基础,对课文的理解和鉴赏由于基础和能力上存在的差异,经常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因此要让学生学有所得,每课确有收获,需要教师对教材作有效处理。

1、明确教学目标
于漪老师在《岁月如歌》一文中讲到“教学目标”时指出“坚决改变多目标导致无目标的情况,不被教材牵着鼻子走。

”从她几十年的教学智慧中,我们更深深感受到“明确教学目标”对于备课的重要性。

时下,初中语文的教材中比较多的是时文、美文、名著等,好多课文都是以往高中教材中的篇目。

同一篇名作,可在初中教,也可在高中教,区别在教学目标不一样。

所以教学备课中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真正“一课一得”。

制定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现有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是低标准的又不是高不可攀的;要具体、切实可行、不千篇一律,不笼而统之。

那么,如何制定出一个具体明确又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呢?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在全册、单元中的地位,然后研读教材,抓准文章的个性进行制定。

一般来说,语文的教学目标通常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训练要达到的目标,二是德育和美育方面熏陶的要求。

教材与目标之间是紧紧依存的关系,教学目标主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服务于教学目标。

教师要善于把握文章的个性,挖掘文本内涵,适时制定明确的目标。

我区两位青年教师在针对基础类似的两个班的《风筝》一课教学中,分别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A教师:1、品味文章的语言,理解“我”复杂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2、学习鲁迅先生反思自省的精神3、学会用质疑的方法分析文章的内涵;
B教师:1、学习通过神态和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的方法2、理解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3、学习作者严于自省,严于解剖自己、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最终A教师的课获得了成功。

我想,关键的原因是备课中把握了文章的个性。

因为《风筝》一课是鲁迅的作品,它较之于《百草园》和《社戏》,思想上更有深度,对初二学生而言课文难点多,因此是一篇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发问精神的好文章。

而且单元导读中也指出“在阅读中应指导学生联系语境学习探究质疑的学习方法”,A教师显然抓住了文本中的个性并加以利用,达到了教好的教学效果;而B教师却没有领会到这点,而错失了一次培养质疑能力的学习机会。

可见,明确教学目标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2、整合教材资源
教师教学是用教材,但不是教教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为教师的教师资源的获取带来了新的便捷。

教师可拓展教材的内容,引入相关的课程资源、信息,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教材、课程资源的价值,使教学生动丰满更有滋有味有趣。

同样也应该大胆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根据实际需要重新编排或更改,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以更好适应本地区、本学校乃至本班学生的特点,真正做到“用教材”。

如初中阶段教材安排中,有年级连续几个单元都是文言文,教师在教学中考虑到不便学生记忆巩固,在教学中调整单元安排;又如八年级(下)的第六单元的教学中,我区很多教师发现教材中的课文很难作为范文讲解清楚,于是将单元中的三篇课文作为拓展阅读,补充《谈骨气》等具有鲜明特点的议论文作为教学资源,创造性地改进了教材编排上的不足,给初学议论文的学生以更清楚的议论文文体的基础知识的教学,达到了教为理想的效果。

实践证明,教师备课时用好教材,找准教材的落实点,有效处理现有教材,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三)备课应精心设计和选择作业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第46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一文中着重强调“精心设计和选择作业”,要严格控制作业量,以精选提高实效,减轻学生负担。

”初中学段的语文作业应控制在30分钟左右。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语文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

它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

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

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
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

语文作业设计要充分贯彻新课程理念,丰富内容,创新形式。

反思我们在语文作业设计上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是:一是作业形式单一,二是重视知识的识记,忽略了思维的训练,重视它的工具性,忽略了其人文性,重书面,轻实践;三是作业缺乏系统性,多数老师以课为单位设计作业,没有长期的安排等。

因此我认为,既然作业是教材的补充与延伸,就应该精心设计和选择。

它需要教师根据学生、教学的需要现行建构,让他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使作业真正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1、作业安排要遵循系统原则
较传统课程相比,新课程在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和布置上缺乏序列性,因此有相当的教师作业安排很盲目。

有较多学校将某课课练、单元检测等作为学生作业主要来源。

因此我们呼吁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地自行设计作业,而且要充分遵循系统原则,根据教学进程和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分阶段安排语文作业。

教师可将初中四年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六年级)以中小学有效衔接为切入口,以“培养习惯、口语交际、注重积累”等为主要目标,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第二阶段(七年级)以“积累知识、开阔视野、积累生活素材”为主要目标,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第三阶段(八年级)以“以读促写、整合信息、培养概括、分析及语言运用能力”为主要目标。

第四阶段(九年级)以“注重语言的综合运用、阅读分析理解能力的培养”等主要目标。

整个初中阶段,作业安排上都注重读写贯穿始终,重视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

2、作业内容与形式要多样化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话告诉我们只有学生喜欢你设计的作业,他才会高兴地去做。

作为教师就要清楚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最需要什么?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需求也都应准确的把握。

教师设计作业时,在内容和形式上要不断翻新,布置作业时注意与学生沟通让他们悦纳作业。

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注重基础记忆的,也可以联系生活或借助想像的;可以是规范书面答题技巧的,也可以是口语交际的,甚至在必要时也可进行适度分层。

另外作业内容要有开放性,形式要多样化,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时作业的设计就可以是对课文的再加工,诸如:续写、改写、改编、表演、课本剧创作等……总之,教师要充分用足手中的“权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努力让学生在系统化、多形式的有效作业中逐步提高语文的素养。

于漪老师说:“备好课不等于就能上好课,更何况备课决不是课前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具体准备,而是贯穿教学生涯全过程的学习、积累、反思、改进。

”我想,“教师
生命的闪光无过于在课堂上面对几十双充满求知渴望的眼睛”,为了学生的成长,作为教师惟有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备课。

但愿本人的一些浅见,能为推进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备课提供一点借鉴。

附参考资料:
1、《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用)〉解读》钟启泉等
3、《改进当前小学语文备课的几点设想》倪秋娟
4、《岁月如歌》上海教育出版社于漪著
(作者:上海市金山区教师进修学院黄梅英
邮编:200540 邮箱:huangmeiying6802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