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学精读自学考试教学辅导建议及备考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文学精读》课程学习建议及备考思路
作业:完成《中外文学作品导读》(自学辅导)上所有的练习题。
要求:
①填空题、选择题写在书上。
②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自己用A4纸答题(抄题目并解答)。
下学期开学来交,作为自主评分的依据。
一、【教材分析、学习重点及主要知识点】
1.本教材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面广量大。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教材涵盖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名篇,上、下两册教材合计近900页,70多万字。
第二,点面结合。
本教材共分五编,每一编分为两章,第一章为该门类文学发展史概述,第二章选编主要作品,并对作品作了“导读”。
这样,作品解读和文学史的梳理相互映照,相得益彰。
第三,作品编写体例。
在每篇作品的编写体例上,首先是“解题”,简要介绍作品主要内容、作者生平、代表作;其次是正文,编入作品,并根据需要加“注释”,便于学生扫除语言文字障碍;最后是“导读”,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写作手法、文学成就等作出专业性的解读和评论。
2.关于教学重点。
本教材的共分五编,教学重点是第一编“中国古代文学(上)”、第二编“中国古代文学(下)”、第三编“中国现当代文学”,其中“中国现当代文学”又以“中国现代文学”为主。
第五编“外国文学”和第六编“儿童文学”所占比重较小。
3.关于主要知识点。
教材附录《〈中外文学作品导读〉考试大纲》逐章列出了“学习目的与要求”、“课程内容”、“考核知识点”以及“考核要求”,其中后两项内容,即“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是最值得关注的地方。
二、【历年试卷分析】
1. 题型稳定。
一共有五种题型:一是“单项选择题”(10分);二是“填空题”(10分);三是“名词解释”(15分);四是“简答题”(25或35分);五是“论述题”(30或20分)。
2. 试卷内容与考试大纲高度相关。
试题所覆盖的知识点均出自《考试大纲》所罗列的“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几乎没有试题超出大纲要求。
3. 主要考核基础知识。
从知识层面来看,上述题型的第一至四题均检测学员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的程度,占70-80%;分析层面的论述题占20-30%。
从客观与主观角度来分,以考核客观题为主,主观题为辅。
4.覆盖面广,重点突出。
试题的覆盖面很广,五编均有涉及;重点突出,由重到轻分别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儿童文学。
其中“论述题”不考“儿童文学”的内容,“简答题”偶尔有一题涉及“儿童文学”。
三、【学习建议及备考思路】
1.“以纲为纲”。
针对试卷命题没有超出《考试大纲》要求这一情况,学习复习必须“以纲为纲”,《大纲》的每一章节分为“学习目的与要求”、“课程内容”、“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四个部分,要特别关注后两部分的要求。
2.突出重点。
鉴于教材编入的文学作品古今中外无所不包,数量庞大,要根据大纲“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的提示,着力研读名家名篇,删繁就简,突出重点。
因此,同学们在复习时要注意提炼出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形成有着重点的复习体系。
3.区别对待。
对于知识点的掌握,要根据《考试大纲》的提示,分“识记”、“领会”和“综合应用”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采取识记、理解、分析等不同的学习策略,区别对待。
对于“识记”类知识点,要求考生背诵、记忆、复现即可;对于“领会”类知识点,要求考生重在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对于“综合运用”层次的知识点,要结合作品的研读,考生学会具体分析作品,训练分析的思路和技巧。
4.点面结合。
每一编先复习并理清文学发展演进的线索,然后再进入具体作品的阅读分析,使自己能将作品置于宏观的“史”的背景下加以深刻理解和领会。
整理复习笔记,将各章节的主要知识点贯穿起来,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加工联结,使之成为比较简明扼要的知识网络,加深理解、记忆和运用,提高应试的能力,丰富文学知识,提高文学鉴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