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A .NO
B .N 2
C .NH 3
D .O 2 2.下列元素属于ⅦA 族的是
A .氧
B .氯
C .钠
D .硫 3.下列酸在与金属反应时,其中 S 或 N 元素的化合价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A .稀硫酸 B .稀硝酸 C .浓硫酸 D .浓硝酸 4.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Cu 2(OH)2CO 3。
我国古人用孔雀石和焦炭混合共热的方法炼铜,其冶炼方法属于
A .热还原法
B .湿法炼铜
C .热分解法
D .电解冶炼法 5.下列气体中,常温下既可用浓硫酸干燥,又可用固体NaOH 干燥的是
A .Cl 2
B .CO
C .SO 2
D .NH 3 6.成功合成纳米氮化镓是我国科学家取得的一项重大科技成果,已知镓是ⅢA 族元素,则氮化镓的化学式可能是
A .Ga 2N 3
B .Ga 3N
C .Ga 3N 2
D .GaN 7.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 .将氨通入盐酸中:++34NH +H =NH
B .在 NaOH 溶液中滴入几滴 NH 4Cl 溶液:+4NH +OH -= NH 3+H 2O
C .将少量铜屑放入浓硝酸中:+2322Cu+4H +2NO =Cu +2NO +2H O -+↑
D .将浓硫酸滴到铜片上:22Cu+2H =Cu +H ++↑
8.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A .与水反应,Cs 比Na 剧烈
B .与H 2反应,F 2比Cl 2容易
C .碱性:NaOH >Al(OH)3
D .酸性:HCl >H 2CO 3
9.某元素X 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4,其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 .HX B .H 2X C .XH 3 D .XH 4 10.与Na +具有相同电子总数和质子总数的微粒是
A .CH 4
B .H 3O +
C .2 NH -
D .Cl -
11.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正确的是
A.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碳元素的核素符号:6 C
C.氯化镁的电子式:
D.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的形成过程:
+ 3H22NH3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12.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N
A.N2、H2、NH3在容器中共存
B.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
C.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N2,同时生成3n mol H2
D.单位时间内消耗n mol N2,同时消耗n mol NH3
13.X、Y、Z、W 为4 种短周期元素,已知X、Z 同主族,2
Y+、Z-、W+ 3 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Z<Y B.原子半径:W<X
C.金属性:Y>W D.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X>HZ 14.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各种化学反应,下列反应不一定属于放热反应的是A.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B.燃烧反应
C.复分解反应D.中和反应
15.下列事实或做法与化学反应速率无关
..的是
A.将食物存放在温度低的地方B.用铁作催化剂合成氨
C.将煤块粉碎后燃烧D.用浓硝酸和铜反应制备NO2气体16.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A.只有甲B.只有乙C.只有丙D.除乙均可以17.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A.氢氧化铍[Be(OH)2]的碱性比氢氧化镁弱
B.砹(At)为有色固体,HAt不稳定
C.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D.硒化氢(H2Se)是无色、有毒,比H2S稳定的气体
18.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X、Y 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
W-的最外层为8 电子结构。
金属单质Z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可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合物Z2Y和ZWY3都只存在离子键
B.Y、Z形成的常见简单离子的半径Y<Z
C.Y、W相互形成的化合物可作水的消毒剂
D.X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
19.科学家用X 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 与O 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2含有极性共价键
B.上述过程表示CO 和O 生成CO2
C.上述过程中CO 断键形成C 和O
D.从状态Ⅰ到状态Ⅲ有能量释放
20.实验室从海带中提取碘的部分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ⅠⅡⅢ
Ⅳ
A.完成步骤①需要装置Ⅲ
B.完成步骤③需要装置Ⅱ
C.完成步骤⑤需要装置Ⅰ
D.完成步骤②和④需要装置Ⅳ
21.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N两种元素的离子半径相比,前者较大
B.N、P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相比,前者较稳定
C.由X与M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能与任何酸反应,但能与强碱反应
D.Z的氧化物能分别溶解于Y的氢氧化物和P的氢化物的水溶液中
二、实验题
22.两组同学分别通过实验验证氮和硫的氧化物性质。
Ⅰ.甲组同学用图示装置制备一氧化氮并验证其还原性。
(1)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
(2)滴入稀硝酸前,先关闭止水夹,点燃红磷并伸入瓶中,塞好胶塞。
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
(3)滴入稀硝酸后,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
(4)烧杯中的反应停止后,打开止水夹,通入__________可验证NO 的还原性。
Ⅱ.乙组同学为了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将二氧化硫分别通入下列三种溶液中。
(5)试管a 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6)试管b 中观察到紫色褪去,能证明SO2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
(7)试管c 中产生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23.原电池及原理已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1)事实证明,能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通常是放热反应。
下列化学反应中在理论上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_______(填序号)。
a.C(s)+H2O(g)=CO(g)+H2(g) ΔH>0
b.CH4(g)+2O2(g)=CO2(g)+2H2O(l) ΔH<0
c.Ba(OH)2(aq) + H2SO4(aq)=BaSO4(s)+2H2O(l) ΔH<0
(2)某同学利用生活或实验室中常用的物品,设计了一个原电池,如图所示。
实验原理:Fe+2H+=2
Fe++H2↑
实验用品:电极(铁钉、铜钉)、稀硫酸、烧杯、导线、耳机(或电流表)。
①用原电池两个电极中的一极触碰耳机插头上的一极(注意:触碰的同时耳机的另一极是跟原电池的另一极相连的),这时,可以听见耳机发出“嚓嚓嚓……”的声音。
其原因是在原电池中,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在耳机中又将电能转化为声音这种能量。
②如果将装置中的耳机改为电流表,则铁钉应连接电流表的________极,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铜钉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该电极上发生了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③反应结束后,测得铁钉质量减轻了2.8 克,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
三、有机推断题
24.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字母a、b、c、d、e、f、g 分别代表某种化学元素。
(1)上述7 种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将c、f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通入滴有酚酞的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溶液
中的现象是________。
(3)g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4)e、f、g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5)写出b的氢化物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6)写出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浓溶液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________;向盛有蔗糖的小烧杯中加入该浓溶液,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
四、原理综合题
25.两组同学分别通过实验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反应限度。
Ⅰ.甲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研究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1)反应后①中温度升高,②中温度降低。
由此判断铝条与盐酸的反应是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后同),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______反应。
(2)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填化学式)。
Ⅱ.乙组同学查阅资料了解到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等有害气体,某新型催化剂能促使NO、CO转化为2种无毒气体。
在T℃时,将0.8mol NO和0.8mol CO充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模拟尾气转化,容器中NO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
(3)将NO、CO转化为2种无毒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反应开始至10min,v(NO)=______mol/(L•min)。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新型催化剂可以加快NO、CO的转化
b. 该反应进行到10min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c. 平衡时CO的浓度是0.4mol/L
26.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和溴的过程如下。
(1)步骤Ⅰ可制备低浓度的Br2溶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2)步骤Ⅰ中已获得Br2,步骤Ⅱ中又将Br2还原为Br-,其目的是_____。
(3)为了除去工业溴中微量的Cl2,可向工业溴中加入_____(填序号)。
a.KI溶液b.Na2CO3溶液c.NaBr溶液d.Na2SO3溶液(4)海水淡化除电渗析法外,还有的方法是_____(任写一种)。
(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了有关资料知道:溴的沸点为59℃,微溶于水,有毒并有强腐蚀性。
他们拟利用下列装置将工业溴提纯。
①图中仪器B的名称是_____。
②在C中烧杯里加冰的作用是_____。
③D中用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NO不溶于水,可以使用排水法收集,A不符合题意;
B.N2不溶于水,可以使用排水法收集,B不符合题意;
C.NH3极易溶于水,不可以使用排水法收集,C符合题意;
D.O2不溶于水,可以使用排水法收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是C。
2.B
【详解】
A.氧核外电子排布是2、6,因此位于第二周期第VIA族,A不符合题意;
B.氯核外电子排布是2、8、7,因此位于第三周期第VIIA族,B符合题意;
C.钠核外电子排布是2、8、1,因此位于第三周期第IA族,C不符合题意;
D.硫核外电子排布是2、8、6,因此位于第三周期第VIA族,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B。
3.A
【详解】
A.稀硫酸与金属反应时,表现酸的通性,是+1价的H得到电子表现的氧化性,S元素化合价不变,A符合题意;
B.稀硝酸是氧化性的酸,在与金属反应时,是+5价的N得到电子表现氧化性,N元素化合价降低,B不符合题意;
C.浓硫酸是氧化性的酸,在与金属反应时,是+6价的S得到电子表现氧化性,S元素化合价降低,C不符合题意;
D.浓硝酸是氧化性的酸,在与金属反应时,是+5价的N得到电子表现氧化性,N元素化合价降低,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A
【分析】
一般来说,活泼金属K、Ca、Na、Mg、Al一般用电解熔融的氯化物(Al是电解熔融的三氧化二铝)制得;较活泼的金属Zn、Fe、Sn、Pb、Cu等用热还原法制得,常用还原剂有(C、
CO、H2等);不活泼金属Hg、Ag用加热分解氧化物的方法制得,Pt、Au用物理分离的方法制得,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孔雀石受热发生分解:Cu2(OH)2CO32CuO+CO2↑+H2O,由CuO炼铜,可用焦炭还原法:2CuO+C2Cu+CO2↑,属于热还原法,A正确;
B. Cu2(OH)2CO3和CuO都不溶于水,且当时没有强酸,也不可能采用湿法炼铜,B错误;C.Al的活泼性大于Cu,所以掌握Cu的冶炼方法早于Al,虽然也可用铝热还原法:3CuO+2Al Al2O3+3Cu,但我国古代还没有掌握冶炼铝的技术,因此不可能采用铝热法冶炼,C 项错误;
D.我国古代没有电,不可能用电解冶炼法,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点睛】
本题考查金属冶炼的知识,明确金属活泼性强弱与冶炼方法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会根据金属活泼性选取合适的冶炼方法,要注意结合实际分析解答,为易错题。
5.B
【详解】
A. Cl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A错误;
B. CO常温下既可用浓硫酸干燥,又可用固体NaOH干燥,B正确;
C. SO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C错误;
D. NH3能与浓硫酸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D错误;
答案选B。
6.D
【详解】
镓是ⅢA族元素,为金属元素,其最高正化合价为+3,而N处于VIA族,属于非金属元素,二者化合时表现-3价,结合化合物为电中性,故氮化镓的化学式是CaN,故答案为D。
7.D
【详解】
A.氨气是碱性气体,可以和酸反应生成铵盐,盐酸溶液与氨气的离子反应:NH3+H+=NH4+,故A正确;
B.铵盐溶液和浓碱溶液反应加热生成氨气和水,即NH4++OH-NH3↑+H2O,故B正确;C.少量铜屑放入浓硝酸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为Cu+4H++2NO3-=Cu2++2NO2↑+2H2O,故C正确;D.因Cu与浓硫酸在加热情况下生成二氧化硫,不能生成氢气,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8.D
【详解】
A.金属性Cs>Na,则与水反应时,Cs比Na剧烈,能够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A不选;B.非金属性F>Cl,与H2反应时F2比Cl2容易,能够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B不选;C.金属性Na>Al,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NaOH>Al(OH)3,能够用元素周期
律解释,故C不选;
D.HCl不是Cl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则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酸性:HCl>H2CO3,故D选;
答案选D。
9.B
【分析】
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之和为8,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可计算最高正价和最低负极,然后判断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或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
【详解】
设某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为x,最低负价x-8,x+(x-8)=4,解得x=+6,则最高正价数为+6,最低负化合价为-2,所以其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2X,故合理选项是B。
【点睛】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明确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最高价和最低负价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B
【详解】
Na+质子数是11,电子数是10,对选项离子逐一分析比较,然后进行判断。
A.CH4质子数是10,电子数是10,与Na+质子数不同,A不符合题意;
B.H3O+质子数是11,电子数是10,与Na+质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B符合题意;
NH 质子数是9,电子数是10,与Na+质子数不同,C不符合题意;
C.
2
D.Cl-质子数是17,电子数是18,与Na+质子数和电子数都不相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是B。
11.C
【详解】
A.Cl是17号元素,原子核外有17个电子,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A错误;B.原子符号左下角为质子数,左上角为质量数,质量数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和,所以含
C,B错误;
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碳元素的核素符号:14
6
C.氯化镁为离子化合物,Mg2+与2个Cl-之间通过离子键结合,其电子式为:
,C正确;
D.HCl是共价化合物,H原子与Cl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电子式为:,D错误;故答案是C。
12.B
【分析】
N2 +3H2 ⇌2NH3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组分的浓度、百分含量等变量不再变化,据此判断。
【详解】
A.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则N2、H2、NH3在容器中始终共存,则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
B.该反应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平衡前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变量,当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
C.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N2,同时生成3n mol H2,表示的都是逆反应速率,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
D.单位时间内消耗n mol N2,表示正反应速率,同时消耗n mol NH3,表示逆反应速率,但两者速率之比与计量数之比不等,说明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3.A
X、Y、Z、W为四种短周期元素,Y2+、Z-、W+三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相同,则Y 为Mg元素、Z为F元素、W为Na元素,X、Z同主族,且都是短周期元素,则X为Cl元素,据此解答。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X为Cl元素,Y为Mg元素,Z为F元素、W为Na元素;
A.F、Mg的原子序数分别为9、12,则原子序数Z<Y,故A正确;
B.同一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W>X,故B错误;C.同一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则金属性:Y<W,故C错误;
C.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X是Cl元素、Z是F元素,非金属性F>Cl,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Z,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4.C
【详解】
A.该反应为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A不符合题意;
B.物质燃烧反应都属于放热反应,B不符合题意;
C.NH4Cl与Ba(OH)2·8H2O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但该反应发生时吸收热量,为吸热反应,C符合题意;
D.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C。
15.D
【分析】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有温度、浓度、表面积以及催化剂等。
【详解】
A项、将易腐败的食物储存在冰箱里,温度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减小,故A不选;
B项、用铁作催化剂合成氨,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B不选;
C项、将煤块粉碎后燃烧,固体的表面积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C不选;
D项、用浓硝酸和铜反应制备NO2气体与反应物的性质有关,与反应速率无关,故D选;
答案选D。
16.C
甲中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形成原电池;乙中两个电极一样,不能构成原电池;丙中Fe 和C的活泼性不同,构成闭合回路且能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能构成原电池;丁中酒精是非电解质,不能形成原电池;故只有丙能构成原电池,答案选C。
17.D
【详解】
A.Be和Mg同主族,金属性不如镁的强,故Be(OH)2的碱性比Mg(OH)2弱,A正确;
B.卤族元素的单质从上到下,卤素单质的颜色加深;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氢化物越来越不稳定,B正确;
C.Sr和Ba同主族,化学性质相似,硫酸钡不溶于水,故SrSO4也难溶于水,C正确;
D.Se的非金属性不如S强,故H2Se不如H2S稳定,D错误;
故选D。
18.C
【详解】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则X为C元素;X、Y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则Y为O元素;W-的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则W可能为F或Cl元素,金属单质Z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可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Z为Na元素,所以W只能为Cl元素。
A.化合物Z2Y和ZWY3分别为Na2O、NaClO3,NaClO3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A错误;B.Y为O,Z 是Na,二者形成的离子O2-、Na+核外电子排布都是2、8,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离子的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的半径:Y>Z,B错误;
C.Y为O,Z 是Cl,二者形成的化合物ClO2具有强氧化性,可作为水的消毒剂,C正确;D.X为C,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H2CO3为二元弱酸,D错误;
故答案是C。
19.C
【详解】
A.二氧化碳只含C、O之间的共价键,为极性共价键,故A正确;
B.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生成CO2,故B正确;
C.不存在CO中化学键的断裂,为CO和O生成CO2,故C错误;
D.图中状态Ⅰ比状态Ⅲ的能量高,有能量放出,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20.A
【分析】
由流程可知,海带灼烧后得到海藻灰浸泡后得到海藻灰的浊液,将悬浊液分离为残渣和含碘离子溶液应选择过滤的方法,过滤得到含碘离子的溶液加入过氧化氢发生
2I-+H2O2+2H+=2H2O+I2,得到含碘水溶液,向含碘单质的水溶液中加入有机溶剂(苯或四氯化碳),萃取分液得到含碘的有机层,最后蒸馏得到碘单质,以此来解答。
【详解】
A.步骤①在坩埚中进行,不需要蒸发皿,故A错误;
B.步骤③为过滤,需要装置II,故B正确;
C.步骤⑤为萃取、分液,需要装置I,故C正确;
D.步骤②溶解、步骤④发生氧化I-的反应,均可在装置IV中进行,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21.D
【详解】
由部分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可知分别为二、三周期元素,结合原子序数可知,X为O元素,Y为Na,Z为Al,M为Si,N为Cl,P是Cl元素。
A.第三周期元素形成阳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阴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阴离子比阳离子多1个电子层。
离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所以阴离子半径大于阳离子半径,则离子半径:Al3+<S2-,A错误;
B.同一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相应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
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N<P,所以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相比,后者较稳定,B错误;
C.X 是O,M是Si,二者形成的化合物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够与强碱反应,也能够与氢氟酸发生反应,C错误;
D.Z是Al,Al元素的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以与强碱NaOH反应,也可以与强酸HCl发生反应,产生盐和水,D正确
故答案是D。
NO =3Cu2++2NO↑+4H2O 除去装置中的氧气溶液变蓝,铜片表面22.3Cu+8H++2
3
产生无色气体氧气(或空气)溶液褪色还原性BaSO3
【分析】
Ⅰ.装置用来制备NO并验证其还原性,先在无氧气操作状态下制得的NO,为了更好的验证一氧化氮气体的还原性,白磷燃烧消耗掉氧气,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再滴入硝酸和铜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无色气体;验证一氧化氮的还原性可以打开止水夹使空气进入到广口瓶,一氧化氮遇到氧气会被氧化为二氧化氮,据此分析;
Ⅱ.结合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且有漂白性和还原性,分析判断。
【详解】
Ⅰ.(1)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Cu+8H++2NO3-=3Cu2++2NO↑+4H2O;
(2)滴入稀硝酸之前,应该关闭止水夹,点燃红磷并伸入瓶中,塞好胶塞.这样操作的目的是消除装置中的氧气;
(3)滴入稀硝酸后,发生反应为:3Cu+8H++2NO3-=3Cu2++2NO↑+4H2O,现象是:Cu片逐渐溶解,有无色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4)打开止水夹,通入少量氧气,一氧化氮遇到氧气会被氧化为二氧化氮,可验证NO的还原性;
Ⅱ.(5)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
(6)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够还原酸性的高锰酸钾,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7)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亚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亚硫酸钡沉淀。
【点睛】
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能与碱性氧化物、碱发生反应;二氧化硫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如使品红溶液褪色(化合生成不稳定的化合物加热后又恢复为原来的红色;二氧化硫中硫为+4价,属于中间价态,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以还原性为主,如二氧化硫能使氯水、溴水、KMnO4溶液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强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
23.b 电能负Fe-2e-=Fe2+2H++2e-=H2↑还原0.1 mol
【分析】
(1)只有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才可以设计为原电池;
(2)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在原电池中,活泼的电极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活动性弱的电极为正极,正极上H+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根据Fe是+2价的金属,根据Fe的质量,计算其物质的量,进而可得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
【详解】
(1)a.该反应为吸热的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a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为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b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但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2)①发生该反应,反应产生了电流,说明在原电池中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②在该反应中Fe失去电子变为Fe2+,发生氧化反应,为原电池的负极,该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若将耳机改为电流表,则铁钉应该接电流表的负极;在铜电极上,溶液中的H+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变为H2,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③m(Fe)=2.8g,则n(Fe)=m 2.8g
M56g/mol
=0.05 mol,由于Fe是+2价的金属,每1 mol Fe反
应失去2 mol电子,所以0.05 mol Fe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e-)=2n(Fe)=2×0.05 mol=0.1 mol。
【点睛】
本题考查了原电池的反应原理。
掌握原电池构成条件,结合原电池反应中,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根据同一闭合回路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进行分析。
24.F 红色消失(或红色变浅) 第三周期第ⅦA族Cl<S<Na
4NH3+5O2 4NO+6H2O C+2H2SO4(浓)CO2↑+2SO2↑+2H2O 蔗糖变黑,体积膨胀,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分析】
由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a、b、c、d、e、f、g 分别为H、N、O、F、Na、S、Cl元素,然后结合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分析解答。
【详解】
由上述分析可知:a、b、c、d、e、f、g 分别为H、N、O、F、Na、S、Cl元素。
(1)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同一主族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则在上述7 种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F;
(2)c是O元素,f是S元素,由c、f 两种元素形成的物质化学式为SO2;e是Na元素,Na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NaOH溶液显碱性,可以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
将SO2持续通入盛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发生反应:2NaOH+SO2=Na2SO3+H2O,溶液的碱性减弱,因此看到的现象是溶液红色消失或红色变浅;
(3)g是Cl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位于第三周期第ⅤⅡA族,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4)e、f、g分别是Na、S、Cl元素,三种元素位于同一周期,一页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所以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Cl<S<Na;
(5)b是N元素,其简单氢化物NH3具有还原性,在催化剂存在和加热时会被O2氧化产生NO,同时产生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 4NO+6H2O;
(6)f是S元素,S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H2SO4的浓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C被氧化产生CO2,浓硫酸被还原产生SO2,同时产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CO2↑+2SO2↑+2H2O;向盛有蔗糖的小烧杯中加入该浓溶液,浓硫酸使蔗糖脱水炭化,同时部分C被氧化为CO2气体,反应产生的现象是:蔗糖变黑,体积膨胀,并放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点睛】
本题考查元素的位置、原子结构与物质性质。
把握元素的位置、性质、元素周期律为解答的关键,注意规律性知识及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
25.放热吸热2Al+6H+=2Al3++3H 2↑Al 2CO+2NO N2+2CO20.02 ab
【详解】
Ⅰ.(1)反应后①中温度升高,这说明铝条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②中温度降低,这说明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2)①中铝和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Al+6H+=2Al3++3H2↑,铝元素化合价降低,失去电子,被氧化,该反应的还原剂是Al。
Ⅱ.(3)将NO、CO转化为2种无毒气体,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应该是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 N 2+2CO2。
(4)反应开始至10min,消耗NO是0.8mol-0.4mol=0.4mol,浓度是0.4mol÷2L=0.2mol/L,则v(NO)=0.2mol/L÷10min=0.02mol/(L•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