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笔记整理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重要作品和最早的人民口头创作。
相传是由一个名叫荷马的盲诗人根据流传在小亚细亚一带的史诗短歌整理而成,故称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在公元前6 世纪形成文字,公元前3——2世纪由亚历山大里亚学者将两部史诗均编订为24卷,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见的荷马史诗定本。
《伊利亚特》是描写战争的英雄史诗,《奥德赛》则是描写海上漂流的英雄史诗,两部史诗广泛地反映了荷马时代的社会生活。
两千多年来,荷马史诗一直被人们当做欧洲叙事诗的典范和古代史诗的楷模。
《伊索寓言》相传由公元前 6 世纪的奴隶伊索所作,实际上是希腊人民民间口头创作的结晶。
主要反映的是下层平民与奴隶的思想感情和哲学观点。
作者在保留寓言中的动物本性特征的同时,赋予它们以人的语言和思想,几乎每则寓言都要阐明一种道理或观点,发人深省。
它的形式短小精悍,比喻生动恰当,对后来的寓言作家拉封丹、克雷洛夫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早在明代,伊索寓言就传入我国。
我国读者常常引用《伊索寓言》来说明问题。
如《狼和小羊》、《农夫和蛇》、《龟兔赛跑》、《狼来了》等。
史诗《埃涅阿斯纪》是维吉尔最后十年的杰作,共12卷。
罗马传说中的建国者是来自特洛伊的英雄埃涅阿斯。
史诗记叙埃涅阿斯(又译伊利亚斯)在特洛伊被希腊人攻陷后,逃出特洛伊到意大利建立罗马的故事。
公元前31年,奥古斯都战胜安东尼,成为罗马世界唯一统治者。
史诗以古寓今,歌颂了奥古斯都的伟大,表现了罗马的民族成就和奥古斯都时代的理想。
它是西方古代第一部文人史诗。
17世纪英国诗人密尔顿以维吉尔的史诗为范本。
希腊神话是古希腊人认识世界最原始的思想表达形式。
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地下,古希腊人的知识不足,他们便借助想象来解释难以理解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认为有一种超自然的神力在支配一切,他们把自然现象拟人化、个性化,这样便产生了神话。
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指出:“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希腊神话内容: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前俄林波斯神系、俄林波斯神系)和英雄传说,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
俄林波斯神系:是指居住在俄林波斯山,宙斯为众神之父的神的大家庭的故事。
宙斯同他的姐姐赫拉结合,生了一大群儿女,他们就是俄林波斯山上的众神。
宙斯将天下三分,自己管天,掌管雷电,统治一切,兄弟海神波塞冬管海,另一兄弟冥王哈台斯管地狱。
其他的神分别为神后赫拉,掌管婚姻与生育,太阳神阿波罗,猎神阿耳忒弥斯,战神阿瑞斯,智慧女神雅典娜,火神和匠神赫准斯托斯,爱神阿佛洛狄忒,小爱神厄洛斯,神使赫耳墨斯,酒神俄倪索斯,农神得墨忒耳和九个文艺女神缪斯等。
这组神话反映了父系家长制社会的生活,宙斯权力高于一切,也是氏族首领权力增长的表现。
阿喀琉斯是希腊联军中首屈一指的大英雄,他的性格特征既有单纯执拗、暴躁易怒、英勇善战、重视个人荣誉的一面,又有不畏权势、宽厚仁慈、珍视友谊、热爱人生、富有集体主义精神的另一面,他是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特征的古代氏族英雄的典型,古代尚武精神的象征。
阿喀琉斯是海洋女神忒提斯和凡人珀琉斯国王所生。
他是参加特洛亚战争惟一一个半人半神。
由于忒提斯不想要凡人儿子,在阿喀琉斯出生后,她将阿喀琉斯摁到冥河里去浸泡,谁也伤害不了他。
但是她抓在手里的脚趾没有接触到水,因而成了阿喀琉斯的致命伤,最后被帕里斯射中脚后跟而死。
奥德修斯是一个智多星形象,他智勇双全、聪明狡诈,在他身上体现了人类克服重重困难改变命运的意志力量。
比较阿喀琉斯和奥德修斯形象。
前者着重体现了氏族社会的集体意识,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虽然他负气退出了战斗,看重个人荣誉,但当希腊人节节败退,众将领集体向他赔罪,请他出战,他又重新参战,集体荣誉占了上风,个体意识没有超越集体意识。
奥德修斯则着重体现了个体意识,集体意识已不存在。
他的海上漂泊表现了个人与自然对抗的力量,他与
求婚人的斗争表现了维护个人利益的强烈意愿。
两部史诗两个形象的塑造,可以看出人类意识由集体意识向个体意识发展的趋向。
埃斯库罗斯(约公元前525—456):古希腊悲剧之父,三大悲剧诗人之一。
流传下7个完整的剧本《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等。
剧作提倡民主精神,反对僭主制度,反对不义战争。
对戏剧的贡献是首创写英雄悲剧、命运悲剧,发明了第二个演员。
由此有了正式的对话。
第一个采用“三部曲”的悲剧形式。
索福克勒斯(约公元前496—406):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一。
被称为“希腊悲剧中的荷马”。
善用对照、突转手法。
增加第三个演员,发明活动布景。
《俄狄浦斯王》(公元前431)是索福克勒斯悲剧代表作。
欧里庇得斯(约公元前480—406):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一,被称为心理戏剧的鼻祖。
作品内容反对暴政、反对假民主,反对男女不平等,关注妇女问题。
他是第一个对妇女表同情的作家。
对戏剧的贡献表现在创作手法上,一是写实性,二是心理分析。
《美狄亚》(公元前431)欧里庇得斯代表作。
基督教神学统治的文化——宗教神学的两面性
首先,宗教神学具有排斥科学与包含科学的因素。
把违背教义的学说都视为异端邪说,布鲁诺就是因宣传日心说而被罗马教廷烧死在鲜花广场。
同时,僧侣术士的炼金术和炼丹术,总结了大量化学和药物学知识。
其次,宗教神学禁锢人类思想又对多种文化现象保持宽容态度,兼收并蓄。
比如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建筑样式,发展了宗教音乐并最终导致了近代音乐的产生。
第三,宗教神学为统治阶级服务又成为被压迫者的斗争工具。
在今天,宗教情感是人们的一种精神需要,注重于超越一切的圣洁和庄严,专情于悲壮的牺牲和献身精神。
当代基督教的影响减少,但人们对不可知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的恐惧、依赖感、信仰是基督教存在的根源,它还在继续影响西方人的精神生活和多种文化形式。
统治中世纪意识形态的是基督教的伦理思想。
基督教伦理思想的经典是《圣经》,主要是《新约》部分。
教会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有:爱、勿抗恶、禁欲主义、信仰等。
英国《贝奥武甫》(8世纪):《贝奥武甫》是中世纪古英语文学的最高成就。
法国《罗兰之歌》(1080):《罗兰之歌》是最早的古法语史诗,歌颂查理大帝的武功和他的骑士们的忠勇。
西班牙《熙德之歌》(1140):《熙德之歌》是西班牙文学现存最古老的作品。
俄国《伊戈尔远征记》(1185):《伊戈尔远征记》是古代俄罗斯文学的最高成就。
德国《尼伯龙根之歌》(1200):《尼伯龙根之歌》取材古日耳曼人传说,这部史诗歌颂了英雄西格弗里德的高尚品德。
骑士文学产生于12——13世纪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
它是中世纪骑士制度盛行时代的产物,作者是骑士,反映骑士的生活理想,追求世俗生活的享乐和世俗爱情。
属于世俗贵族阶级的文学。
著名的骑士传奇是英国《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
《神曲》简介:采用中古梦幻文学的形式,以自叙体形式描写但丁35岁在森林迷途遇到三只野兽,得到罗马诗人维吉尔的解救。
游历过程构成了“地狱”、“净界”、“天堂”三部曲。
每部33篇,“三”是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象征。
“地狱”增加了一篇全书的序幕,全书共100篇,“十”是完全的象征,“一百”是完全中的完全。
全书象征手法突出。
《神曲》分析——《神曲》主题
《神曲》主题:《神曲》是一部灵魂的旅行史。
人类必须经过迷惘和错误的考验,才能到达真理和至善至美的境界。
全部意义在于使人改过从善,出于烦恼,而登于极乐。
它也是作者从政治上道德上探讨意大利民族统一的寓言性总结。
从当代意识看,它的艺术境界表现出对整个人类命运的深沉忧虑。
《神曲》的二重性:《神曲》把但丁内心生活经验、宗教热忱、爱国思想和对现实的态度
融为一体,囊括中世纪的学术文化,成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典籍流传后世。
诗作反映了但丁思想的矛盾二重性。
首先,歌颂上帝与批判教会。
但丁本人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始终信仰宗教。
他在《神曲》中满腔热忱地歌颂上帝,把圣徒安排在天堂,同时揭露批判现实教会的贪婪和残忍,让教皇下地狱。
全书对教会的直接批判有20余处。
但丁对教会的批判,使他成为宗教改革的先驱。
其次,歌颂禁欲主义道德与肯定现实人生。
但丁根据宗教禁欲主义观念,把人的七情六欲都当作罪恶进行惩罚,爱情有罪,知识也有罪。
同时他同情受惩罚的灵魂,肯定人的理性。
他在诗中对各种知识的引用和阐述,使得《神曲》表达了中世纪整个精神生活,成为中世纪文学和哲学的总结。
第三,号召人民斗争与寄希望好皇帝。
但丁有深厚的爱国情怀,尽管被流放,仍在思考拯救祖国的途径。
他主张政教分离,号召人民起来斗争,同时把救国的希望寄托在好皇帝和人们的道德完善上,在天堂给在世的好皇帝预留位子。
第四,中世纪的创作技巧与近代小说的写实手法。
《神曲》的结构表现了中世纪诗歌艺术的创作特点,梦幻形式,神秘描写,象征手法。
在描写具体故事时,又表现了近代小说的写实性,直接描写,心理分析,使用意大利语言写作。
《神曲》矛盾的二重性,表现了但丁作为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过渡时期的伟大诗人的特点。
文艺复兴运动:14至16世纪,在欧洲许多国家,新兴资产阶级兴起了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就是文艺复兴运动。
新兴资产阶级打着“回到希腊罗马去”的旗号,声称要把久已湮没的古典文化“复兴”起来,故有“文艺复兴”之称。
文艺复兴不是古代文化的单纯复兴,它包含了萌芽中的资产阶级文化因素,它是在封建制度内部形成的新的资本主义关系的产物,与资本主义在各国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
因而,文艺复兴是一个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全面开展的思想文化运动。
它不仅是文艺思想的转变,而且还包括哲学、政治、世界观等在内的一切意识形态的全面变革。
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世俗文化,它提倡以人为本,以别于中世纪神学以神为本。
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反对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以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人文主义文化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宗教的要求,它体现了一个时代的新精神。
流浪汉小说是文艺复兴文学的独创。
它是商业文化的产物,地理大发现和世界旅行的直接后果。
描写城市下层小人物的流浪冒险,旅途见闻。
流浪汉小说产生于16世纪的西班牙,“流浪汉小说”源于西班牙语,意思是“违法者”、“无赖”,这个名称表明了流浪汉的身份特征。
西班牙流浪汉小说的代表作是佚名的《小癞子》,全名为《美托思河的小拉撒路》。
流浪汉小说是西方小说草创期的重要类型,对欧洲各国小说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流浪汉小说的情节总是发生在陆路或水路上,路成了衔接故事情节的媒介。
主人公处于漂泊冒险的旅途中,从一地迁徙到另一地,一个环境漂泊到另一个环境。
作家记录主人公旅途中的经历,形成人物的人生之旅和叙述的旅程模式,因此可将这类小说称作旅程小说或路上小说
大学才子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流派,他们是一批受过大学教育的剧作家。
代表剧作家有约翰·李利、托玛斯·基德、罗伯特·格林、马洛。
他们是莎士比亚的先驱剧作家,为莎士比亚的成就准备了条件。
他们从语言、风格、情节方面影响了莎士比亚。
大学才子中最有才气的剧作家是马洛(1564-1593)。
他的《浮士德博士的悲剧》(1589)根据中世纪的游方术士浮士德的传说改编,塑造为一个人文主义学者形象,影响了18世纪歌德创作《浮士德》。
拉伯雷《巨人传》小说共有5部分,描写巨人家族三代国王高朗古杰、高康大、庞大固埃一代胜过一代,最后庞大固埃和朋友巴奴日远涉重洋,寻访神瓶。
神瓶的启示是“喝”。
即到智慧之泉,畅饮知识,畅饮真理,畅饮爱情。
这是全书的精神总结。
塞万提斯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最著名的作家,代表作《堂吉诃德》塑造了千古不朽的喜剧形象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成功的正面喜剧形象。
他具有坚持正义,反对邪恶,向往自由,英勇无畏,忘我斗争的优秀品德和铲除天下不平,解救社会的人文主义理想。
然而在他身上严重存在脱离历史进程的主观唯心主义精神,一心想模仿过时的骑士道,单枪匹马救天下,在游侠中给别人造成危害,使自己成为笑柄。
他是一个可悲可笑可敬的复杂形象。
他概括了各个时代强调主观动机,忽视客观效果,脱离实际的人的特征。
他给人的启迪是,从实际出发,反对脱离实际的主观唯心主义。
电影改编《堂吉诃德》:《堂吉诃德》多次被搬上银幕,由美国导演奥尔森·威尔斯执导的《堂吉诃德》(1957)把堂吉诃德置身于现代社会。
他明白的表述他的改编意图,要在现代社会发扬堂吉诃德精神,为理想、正义而英勇斗争。
为正义斗争的执著精神是一种跨越时代的堂吉诃德精神,他表现了人类为真理斗争的无私无畏,勇往直前的牺牲精神和崇高境界。
这是堂吉诃德的现代意义。
著名的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代表了莎士比亚创作的高峰。
三一律亦称“三整一律”,它是古典主义戏剧的剧本创作规则。
规定剧本情节、地点、时间三者必须完整一致。
即每剧只能有单一的故事情节,事件发生在一个地点并在一天之内完成。
《伪君子》(1664——1669)是莫里哀的代表作,它以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赢得声誉,成为欧洲古典喜剧中成就最高的作品。
在法国剧作中,它的演出占第一位。
《伪君子》是莫里哀最杰出的性格喜剧,莫里哀在剧中全力塑造了一个伪善者的典型形象答尔丢夫。
伪君子答尔丢夫个性最突出的标志是欺骗和伪装,这是他的主导性格
莫里哀喜剧把各种戏剧因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首先,他的喜剧具有民间闹剧的因素。
民间闹剧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插科打诨。
莫里哀的喜剧在舞台表演过程中,都有满台乱跑、打耳光、摸口袋、藏在桌子下偷听等动作。
这些动作都是民间闹剧所特有的动作,它是不符合古典主义的典雅性的,然而莫里哀不受古典主义约束,在他的喜剧中加进了这些闹剧因素,增强了作品的喜剧性。
其次是传奇喜剧因素。
在剧情发展过程中莫里哀比较喜欢设置一些关系人物命运的贯穿道具,如《伪君子》中的秘密文件匣子,《悭吝人》中阿巴公的小钱箱,同时还安排一些情人之间的无端争吵与和解的情节,这些都是传奇喜剧的因素,它加强了戏剧的偶合性和紧张性。
第三是风俗喜剧的因素。
莫里哀的喜剧大都是家庭喜剧,充分反映人情世态。
如《伪君子》中老夫人和子孙们的争闹。
奥尔恭的专横,玛丽亚娜的解释,达米斯的反抗及其被撵出家门等,都是风俗喜剧的因素。
这种因素渲染、浓化了戏剧的生活气息。
第四是悲剧因素。
这一点在《伪君子》中也表现得十分突出。
《伪君子》结尾时玛丽亚娜和瓦赖尔之间的爱情几乎演成悲剧,奥尔恭几乎被弄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这些都是悲剧因素。
这种悲剧因素使剧情发展更为紧张,矛盾更为尖锐,从而使更加充分暴露反面人物的丑恶本质。
“狂飙突进”运动是18世纪70年代中期德国资产阶级发动的第一次全德性质的文学运动,这个运动的主要精神是反对封建割据,提倡个性解放和创作自由,歌颂自然,强调天才和民族风格,对促进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起了积极作用。
它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这个运动的名称来源于运动的参加者克令格尔的同名剧本。
他在剧本中宣扬反抗思想,洋溢着狂风暴雨般的感情。
这一运动地纲领制订者文艺理论家赫尔德尔,代表作家是青年歌德和青年席勒。
笛福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开创者,他的文学创作充满商业精神。
《鲁滨孙漂流记》是笛
福在出版的第一部小说。
感伤文学
在18世纪中后期,英国出现了一个新的文学思潮和流派,感伤主义派(The Sentimentalist School)。
感伤主义的出现是对17世纪古典主义强调理性和18世纪启蒙运动强调理性的一个反拨。
感伤主义认为人性的核心是感情,人类的天性是慈善,怜悯、同情心和情感是社会道德的内核。
感伤文学的特点是崇尚感情,把情感放在理性之上,重视个性和个人精神生活,描写自然风景,留恋宗法社会。
强调表现善良人的辛酸不幸,唤起读者对人物命运的同情与怜悯,在涩泪涟涟中表现美和崇高,以激起读者的强烈反响。
感伤文学得名于英国作家斯特恩的游记《感伤旅行》。
英国感伤文学主要有感伤诗、感伤喜剧和感伤小说,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感伤小说。
哥特小说是18世纪后期在英国出现的一种新的小说体裁。
它是对理性主义的一个反拨,因为理性主义不能对现实生活作出令人信服的解答。
哥特小说以中世纪为背景,描写发生在阴森恐怖的城堡中的神秘故事和谋杀事件。
故事充满神秘、恐怖、鬼怪和骇人听闻的超自然事件。
哥特小说由英国作家华尔蒲尔首创,得名于他的同名小说《奥脱浪图城堡——一个哥特故事》。
浮士德是18世纪末19初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他具有崇高的理想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浮士德对人生真谛和崇高理想的无限追求是通过他的需要程度来表现的,反映了启蒙时期资产阶级的探索精神。
从心理结构的行为动机角度看,需要是人的属性与活动的基本动力。
根据需要的起源,人的需要一般分为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两大类,由此构成一个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多层次需要结构。
浮士德的需要及其满足程度与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一致,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对世界的认识。
因此,在他的追求过程中,他的需要有自己的结构和特点,显示出具有时代特点的层次性。
第一阶段:学者生活——知识需要。
浮士德的最低需要层次是知识的需要。
属于理性的追求,高于感官需求的层次,然而在浮士德的需要结构中,它却被置于感官的需求之下。
原因在于这种知识属于中世纪陈腐的书本知识,它与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蓬勃发展的精神格格不入,成了阻碍新兴资产阶级追求新思想、新生活的羁绊,具有否定的性质。
第二阶段:爱情生活——情欲需要。
启蒙时期资产阶级行动的一个表现方面就是享乐,把满足自然欲望看作是幸福的基本内容。
表面看来,资产阶级的享乐属于感官的需求,官能的享受,是低层次的需要,然而,它与中世纪禁欲主义的神学幸福观相对立,具有解放本能、解放个性,肯定美好生活的合理性与进步性,具有较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性质。
浮士德需要结构的第二个层次情欲需要,体现了启蒙时期资产阶级对现世人生享乐的幸福观,是精神探求的物质化和对他的最低需要层次的一个否定。
浮士德的爱情悲剧说明了单纯的情欲需要不能开创通向“个性解放”的道路,不能满足新兴资产阶级通过个人进取,成为社会生活主人的需要。
爱情的惨剧没有打垮浮士德的精神,他很快从悲痛中解脱出来,领悟到人生不是仅仅为了爱的需要和感官得到某种满足,“人生就在于体现出彩虹缤纷”。
他从个人“小世界”转入社会“大世界”,积极投身到社会活动中去。
第三阶段:宫廷生活——社会活动需要。
社会活动需要属于事业的欲求,体现了启蒙时期德国资产阶级向封建王权妥协,为封建王权尽忠的政治态度,同样具有否定的性质。
第四阶段:艺术生活——美的需要。
美的需要高于为宫廷服务的社会活动需要,是与当代德国资产阶级对古典美的认识相一致的,体现了德国资产阶级对古典艺术,古典美的推崇与追求,企图用美来改造社会的理想。
浮士德对美的追求的破灭说明了古典艺术和古典美只能作
为现代文化的养料和范本,绝不可能在现代重新复活。
用美育改造人、改造社会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它不能满足启蒙思想家和新兴资产阶级建立理性王国的要求。
第五阶段:劳动生活——自我成就需要。
在18世纪和19世纪最初的20年,西方资产阶级具有一种创造世界和占有世界的英雄气概、冒险热情和创业精神。
他们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殖民经济,利用新的科学技术改造自然,兴建铁路,开凿运河。
作者目睹了这一时代状貌,对人类的前景充满希望,把资产阶级的创业精神与启蒙思想家的社会理想结合在一起,通过浮士德的自我成就需要反映出来,它是浮士德的最高需要层次。
浮士德的需要结构建立在满足理想、实现人的价值的基础上。
浮士德的价值就体现在这种不断肯定又不断否定的层次运动之中。
贯穿各个层次的主导行为动机是浮士德探索人生真谛、实现理想、有所作为的创造心理。
浮士德需要结构极富哲理,它所贯穿的哲学精神是唯物主义。
在哲学意义上,浮士德的需要结构表现出由冥想到实践,由主观到客观,由“小我”到“大我”,由低级到高级,由肯定到否定的否定之否定的层次性,充分体现了浮士德不断探索,勇于实践的唯物主义思想。
基于这种思想,浮士德才能不怕地狱,不怕魔鬼,对人生采取积极追求的态度,有所作为,不断创新。
贯穿在浮士德需要结构中的唯物主义体现了一种美学观点,即美在生活、美在行动、美在创造的唯物主义美学原则。
这也是作者本人美学思想的反映。
浮士德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巨人典型,但他所体现的自强不息、永远探索、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在今天仍是应该肯定的。
这是浮士德的需要结构给我们的启迪和人物的典型意义之所在。
湖畔派指住在英国北部湖边的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三诗人结成的诗歌流派。
文学上,湖畔诗人共同反对古典主义传统,向往唯物论,歌颂大自然。
1798年,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共同发表了《抒情歌谣集》,并写了序言。
序的主要内容是强调诗的题材源于日常生活与情感,诗的语言应是日常生活语言,诗人应该具有创造性的想象。
这篇序成了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
代表作是《丁登寺》。
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奠定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奥涅金。
19世纪法国浪漫运动的一件大事是雨果的浪漫戏剧《欧那尼》上演。
《欧那尼》(1830)是雨果的浪漫戏剧代表作,法国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它的内容和形式体现了雨果艺术解放的思想。
1830年2月25日《欧那尼》首次上演,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
上演时,长发披肩的浪漫派青年和身穿燕尾服的古典派文人在剧场里打起来。
《欧那尼》连续上演了45天,浪漫派取得胜利,占领了戏剧舞台。
文学史称为《欧那尼》之战。
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特点
雨果是西方文学史上人道主义作家的著名代表,人道主义思想贯穿在他的整个创作中。
浪漫主义热情和人道主义思想的结合,形成雨果人道主义激情。
首先是同情人民苦难,控诉社会黑暗。
对劳苦大众的巨大同情心是雨果人道主义激情的一个突出表现,从作品的开端就显露出来。
《悲惨世界》开端写贫民医院的狭窄简陋,阴暗拥挤,和富丽堂皇的贵族府第形成鲜明对比。
在社会底层,“男人在12岁就落入感化院,18岁去坐牢,在40岁就被送上断头台。
”他谴责社会的不公平,妇女因贫困堕落,儿童流浪街头。
其次坚持向上的乐观信念。
雨果对人类前途充满信心,相信人类有光明美好的未来,梦想着民主共和国的和平联盟。
狄更斯也是一个同情人民苦难的人道主义作家,他从早年的乐观幻想转化为晚年的悲观失望。
雨果则随着他政治上的不断进步,表现出历史乐观主义精神。
第三歌颂人民革命。
对待人民革命和起义的态度,是衡量19世纪人道主义作家思想高度的一个标志。
雨果创作充满歌颂人民革命的激情。
《悲惨世界》描写了1832年6月起义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