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我国IT企业发展战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IT企业的发展战略
摘要: IT产业是21世纪最具广阔前景的新兴产业之一,发展IT产业,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竞争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必须占领的战略制高点。
近年来,在国家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下我国的IT企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企业发展规模持续增长,初步展示出大国的潜力。
但是,同国外的IT企业巨头相比,我国的IT产业仍处于比较落后的位置,IT企业在经营理念和管理中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鉴于IT企业的重要地位,我们必须用全球化的动态发展思维,积极构建企业和谐的发展环境,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深度开发自身的潜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走一条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球化发展创新之路。
关键词:IT企业;全球化;管理;战略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扩展速度的加快以及我国入世带来的影响,近年来,我国IT企业开始获得飞速发展,甚至在社会经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几乎都有它的的影子。
另外,原本就竞争激烈的IT市场,更是出现了新的竞争格局。
在传统的意义上,市场竞争的格局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但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的大小已经不是决定因素,制胜的关键在于“强鱼吃弱鱼”。
在这个竞争的时代,IT企业要想成为“强鱼”,就必须要从加强全球化经营的理念、完善自身的经营管理、提高产品技术创新水平以及加强内部体制建设等方面出击。
从整体上看,我国大多数的IT企业普遍规模偏小,生产经营能力较弱,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不强,并且海外市场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其全球销售收入远远落后于IBM、DELL等国外IT巨头,同时又由于企业大多缺乏全球化经营战略意识,在产品的技术、生产工艺等方面的自主核心能力偏弱,使得我国IT企业在面对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时,往往显得比较被动、应变乏术,难以在国外利润丰厚的市场上真正立足。
因此,本文针对全球化背景下我国IT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性的阐述我国IT企业更好发展的战略对策。
一、全球化背景下我国IT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主要的IT产品多集中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无论是产业规模,人才技术还是产业均衡度等方面,中国IT企业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和美国、印度爱尔兰等国较早重视IT相比,已经错失了发展软件的先发优势。
(一)核心技术水平比较落后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时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的优势所在,主要包括核心产品、核心技术以及核心能力。
从目前我国IT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来看,更方面显然仍然是偏弱的。
1、起步晚、底子薄
我国的IT企业同国外相比起步较晚,基础和底子也非常薄弱。
在国外IT 企业巨头已经开始挺进我国市场时,我国的IT产业却几乎还处于空白阶段,更
谈不上具有与之相抗衡的竞争力了。
2、技术研发水平不高
在技术的研发方面,我国总体上投入不足,研究的指导思想也不明确,急功近利,重短、平、快的应用研究,忽视基础和系统研究,造成研发整体水平不高的现状。
技术研发水平的落后必然会直接影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的推出,如果我国的IT企业在核心技术方面不能有大的突破,那么会因为发达国家对核心技术和专利的垄断而使得我国IT产业受制于人也就不可能有质的飞跃。
现在,我国已经加入WTO,国内的IT企业与国外的IT企业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装备落后的国内IT企业面临的挑战与压力是不言而喻的。
(二)管理者经营目标短浅
有些条件较好的IT企业满足于眼前的状况,认为不靠品牌和服务,企业照样能搞好,因此,对企业的品牌和服务重视程度不够。
另外,有些IT企业的管理者在企业的发展初期,抱有较高的期望,所以比较欣然于某些投入,然而,一旦看到投资费用增多,而效益又未见明显提高便丧失信心,这种急功近利的想法,很不利于IT企业的继续发展。
还有一部分管理人员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有丰富的经验,他们往往看重自己的主观认识,抱残守缺,不愿意主动分析市场需求,由于传统习惯思维,继续沿用过时的管理思想或过时的管理手段。
这些问题在很多IT企业的管理者身上都是可以看到的,其表现也是多方面的,如有些管理者只求快速看到投入的回报,而没认识到基本前期投入以及品牌、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所以往往忽略这些工作。
(三)IT企业经营管理上的问题
1、将经营战略独立于全球化战略之外
全球化对IT企业发展战略的快速实现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违背了全球化的趋势,经营战略则会适得其反。
在经营战略与全球一体化之间,经常会出现许多不协调发展的现象,单项应用足够多,却因没有把握好两者的关系导致缺乏整体效益。
企业经营战略与全球化战略间不能进行很好的沟通和融合,其结果不但达不到期望的良好的效益,甚至可能获得的只是巨大的负效益,而且又会因为不能有
效整合而承受高额的风险代价。
2、信息孤岛
尽管我国IT企业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和实施方面作了比较充分的工作,也花费了大量的财力投资进去,但是由于国内外IT企业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合作,仅仅只能在单项应用上取得一定的成效,而不能产生共有而且相关联的经济效益,构筑了无数个独立的、无关联的“信息孤岛”。
(四)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进入21世纪进入以来,我国以高科技为主的IT企业正在以史无前例的速度迅猛发展,IT企业在增加就业、创造税收、提供财富等方面都起到很大作用。
在大力倡导树立“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今天,IT企业的管理更应突出人的作用,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就是在管理学、经济学、人力资源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形成的新的研究领域。
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IT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整体配置效益,同时也是企业经营中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决定着企业能否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
然而,目前我国的IT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仍存在许多缺陷和问题,造成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员工大量流失的现象频频出现。
(五)IT企业专业人才资源匮乏
在全球经济化的背景下,IT不仅面临控本、减少故障、提高服务质量的挑战,更被要求IT的战略与业务发展战略相契合,通过IT变革驱动业务发展。
对全球500强的企业统计表明,80%被解雇的CIO或信息化部门总经理,并不是由于技术原因,而是因为不懂IT管理、没有大局观和战略视野而被淘汰。
大量数据表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CIO和IT管理层如果仅懂技术、不擅长IT服务管理、缺乏IT战略与规划能力,其淘汰速度将加快30%。
只有懂技术、善管理,能高瞻远瞩制定战略的IT人才,才能胜任IT企业未来的严峻挑战。
除了以上几方面之外,我国长期以来盗版横行,面对日益恶劣的发展环境,IT产业(尤其是应用软件)的利润普遍不高,大大挫伤了企业的积极性。
二、我国IT企业更好发展的战略对策
虽然我国的IT产业错失了发展的先发优势,但失去了先发的绝对优势并不意味着我国的IT产业就无法发展和崛起。
相对于IT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来说,我国也有很多突出的优势。
比如,同美国、日本和欧洲相比,我国具有较低成本的人力资源;和爱尔兰、印度相比,我国具有庞大的内需市场。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要把过去的不利因素变成有利IT发展的因素,借助现有的优势,通过不断创新,提高我国IT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全球化背景下的竞争局势,我国IT 企业除了借鉴国外IT企业全球化经营的成功经验外,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速自身的发展、成长:
(一)全球化的经营理念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一体化、市场一体化,指大公司的跨国经营、金融的国际化,相互依赖的加深。
国外的IT巨头企业,都是以全球化理念作为其经营的指导思想。
因此,我国IT企业应尽快转变经营观念,以全球的整体市场为目标,实施全球化经营战略。
作为企业的决策者更需要树立全球化经营观念,把视野扩张到全世界,要在全球市场上寻求和把握机遇,谋求企业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
同时,企业决策者还要将全球化经营理念贯彻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个方面,并使企业员工以此作为工作的标准和行动的动力。
1、扩大经营范围
IT企业在开展全球化经营时,其扩张区域范围并不局限于某个国家和地区,而是以全球市场为导向。
都要想办法在世界上所有具备全球化经营基本条件的地方开展经营活动,不仅考虑产品和服务在该国市场的拓展,而且要考察企业在该市场的利益与全球利益的协调,服从企业全球战略的需要。
2、丰富经营手段
为了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IT企业在经营时除了采取一些常规营销策略和手段外,还要注意经济学、政治学、公共关系学以及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理论的运用,如向当地慈善机构捐款,发起社区活动,资助公共图书馆、学校、体育运动和其他公益事业等,以博得国际上和所在国的经济政治组织、政府、工会、消费者组织及媒体等各方面的合作与支持,达到营销活动的预期目的。
3、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国际合作是通往和谐世界的重要途径,胡锦涛主席也曾经谈到“只有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我们自己才能实现自由;只有别人处于安全状态,我们自己才能安全”。
所以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全球资源的合理配置;也只有国际合作,才能最大程度地优化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简言之,地区之间的合作、国家之间的相互、民族之间的相互合作,是人类实现幸福、繁荣与和平的必经之路。
在全球化趋势的带动下,国内产业的分工逐渐融合到国际产业分工中去,各国企业的产品、资金、人才跨过国界,进入到国际市场。
IT产业也不例外,IT 企业通过全球化合作实现其全球化发展战略。
通过不断开拓全球市场份额,实现全球化业务,由于扩大市场规模,相应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提升综合竞争力,推动了企业长期发展。
(二)大力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IT企业开展全球化经营、在全球竞争中赢得竞争优势的法宝,更是企业的宝贵资源。
实行全球化经营战略的IT企业,必须依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来开拓全球市场、打造全球的知名品牌,如果IT企业缺乏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那么它的产品和服务将很难从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
对我国IT企业而言,面对加入WTO后跨国IT企业的挑战以及全球一体化的总体趋势,当务之急就应该是大力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功品牌。
首先,企业应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核心能力发展战略,由于目前我国IT企业的实力相对还比较弱,难以与全球知名IT巨头竞争,这就要求企业转换思路,采取技术依托战略的模式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
这样,一旦企业在某一领域掌握了全球领先的技术后,就能够开发更多的新产品,发展和壮大自己的规模和影响力。
方正集团就是这方面成功的例子,它的实力虽与微软、IBM、DELL等IT巨头相比要小得多,但是方正明智的选择另辟方向,进行创新的研究,经过几年的时间,掌握了在世界上都堪称先进的第四代激光扫描输出照排机技术,并以此技术占领全球中文电子出版领域的领先位置。
(三)重视服务和品牌
IT企业在实行全球化经营战略时要重视营销活动的长期投资回报,花费一定的资金投入是必须的,应该把目光放在长期回报上而不是眼前的蝇头小利。
真
正富有营销经验的IT企业,往往会将这些投入视为树立品牌形象与企业形象的长期投资,因而特别注重长期投资回报而不是短期赢利,他们在树立企业品牌形象后往往不是靠减少促销投入去获取短期利润,而是不断增加投入,力争获得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品牌领先地位。
1、服务意识
随着IT企业市场份额的持续增长,IBM、DELL以及微软等IT企业巨头也开始了在中国地区的疯狂扩张,迅猛的发展使其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在这种竞争格局下,我国IT企业的惨烈程度可以想象,而众企业抛出的制胜利器往往都是屡试不爽的价格战。
如今IT领域的竞争大家都在打价格这张牌,那么抛开压价对于企业的伤害不谈,现在真正的问题在于,一味的压价对市场到底还有多少吸引力?
市场的竞争其实就是赢得客户的竞争,实践表明,以客户为中心的时代已经来临,那么如何赢得客户、维持客户就成为了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
也正是因为这样,客户满意的服务理念成为商战中的新王牌。
2、品牌意识
IT企业在开展全球化经营、向各国输出资本和高新技术的同时,依靠自己拥有的核心能力,实行产品和服务的品牌输出,即以品牌为核心制定全球经营战略,开拓全球市场。
品牌,既可以使自身的产品和服务区别于竞争者,便于客户的选择;也是代表生产者和销售者承诺将某一特定的利益带给买方,并表明此项承诺的来源。
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打造成功的国际知名品牌便是我国IT企业将自身产品和服务推向全球各个市场的敲门砖。
国外IT巨头微软、英特尔、IBM以及Dell等,无一例外的都是通过在全球各地广泛使用标准化的国际品牌,在与经销商的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而且获得更多的超额利润,享有更高的获利空间。
另外,由于品牌没有生命周期的限制,成功的品牌能够长期、持续地获得顾客的价值认同,这对于竞争激烈、产品生命周期短的IT产品的全球化经营显得更为重要。
3、注重市场研究和测试
根据调查数据的显示,近几年全球平均每年用于市场研究的支出份额已经超
过130亿美元,这就意味着,市场研究越来越成为企业经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与传统企业相比,IT企业在全球经营活动中,更加需要重视对市场的研究,通过企业自身的调查或者可以借助相关咨询公司提供的各种专业市场研究报告进行深入的市场研究,并针对性地制定企业的营销策略。
(四)健全激励机制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掌握企业资产的专业技术型员工无疑就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宝贵资源。
通过对知识型等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员工的激励,提高他们的满意度,从而降低专业技术人才的跳槽率,充分发挥其知识优势,达到加速IT企业发展的目的。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就是在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和激励客体之间通过激励因素相互作用的方式,就是企业的管理者采用激励的理论和方法对其员工的各种需要采用不同程度的满足和限制,以此引起他们心理状况的变化达到激发动机,引起行为的目的,朝着所期待的组织目标做出持久努力。
需要对IT企业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特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其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进行了设计,并主要以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理论为依据,结合企业的特征,参照激励原则,从优化项目管理中的人力资源配置、薪酬待遇的提高以及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几个方面对高科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模式进行构建,希望能帮助高科技企业解决原有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存在的问题,使高科技中小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五)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
当前我国对IT人才的教育培养比较关注于技术,而忽视了对技术与管理的结合。
在人才的陪养中应该采用最新的培养方法,将课堂教学、上机操作、仿真模拟、沙盘演练、现场参观、工程实践、科技前沿讲座等手段有机整合,使得人才培养具有实战、实效和实用等特点,全面提升企业员工在技术,管理和战略三个层面的综合能力,以及全球化的视野。
同时,要积极为企业员工搭建了行业内高端人脉资源平台,并且可以输送企业员工到国内外著名企业的参观学习,直接参与国际优秀集团企业项目及案例研究。
另外一方面,考虑到IT企业以知识产权作为其核心资产的特点,必需积极地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构建和谐的法律环境,这对于保护IT产业的知
识产权、吸引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以及建设研究中心,甚至在IT产业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结束语
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和IT企业界接连不断地召开了各种类型的会议,力图在IT领域开拓新市场,这对我国IT企业的发展无疑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那么,现阶段我国IT企业可以做哪些事情呢﹖首先,在观念上认识到全球化对于企业未来的重要影响,调整企业的经营策略,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系统;其次,在人力资源、组织上下足功夫,保持企业专业人才的积极性和忠诚度,以此推动企业的发展;最后通过专业人才的培养的产品技术的自主研发等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企业在新世纪、新环境下的新竞争战略。
但是,由于企业间的差异性比较大,所以对于如何制定IT战略,以及什么样的IT治理模式才是适合的等这些问题都还有待进一步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彼得·维尔.珍妮·W.罗斯著.杨波译.IT 治理——一流企业的IT 治理之道.商务印书馆,2005.9
[2] 石鉴. 王德禄. 林润辉. IT治理与我国国防科技组织发展创新. 南开管理评论. 2007年10卷, 第5 期.106-111.
[3] 夏兆敏. IT治理及其在公司组织架构中的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 2006.4.
[4] (英)Ernie Jordan, Luke Silcock著,汤大马译.IT风险——基于IT治理的风险管理之道.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2.
[5] 高丽. 企业IT治理及其有效性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商学院.2006.5.43-44.
[6] 孙强,左天祖,刘伟.IT服务管理:概念、理解与实施.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7] 李维安等.公司治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2.
[8] 王众托.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9]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80-184.
[10] 李林. IT治理的中国思路,IT时报,2005.5.6.
[11] 李维安,王德禄. 融合互动,殊途同归--谈IT治理与公司治理.中国计算机用户.2005.2.
[12] (美)斯蒂芬·哈格,梅芙·卡明斯,詹姆斯·道金斯著,严建援等译.信息时代的管理信息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