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送培下乡活动总结范文(通用8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送培下乡活动总结范文(通用8篇)
教师送培下乡活动总结范文(通用8篇)
一个精彩的活动已经圆满收官,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经验,这时候写一份活动总结就很重要了。

现在你是否对活动总结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师送培下乡活动总结范文(通用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师送培下乡活动总结1
一、活动概况
为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体提高我县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根据县教育局名教师工作小组办公室《20xx年初中“名师工作室”送教下乡活动安排》,县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于10月21至23日先后分别在金城片区(仪陇二中)、新政片区(仪陇实验学校)和马鞍片区(马鞍中学)举办了“送教下乡”活动。

二、活动特点
1、分片集中,覆盖全县
本次活动设立了三个集中送课点——金城、新政和马鞍。

金城、观紫、土门、日兴片区共180余人集中到“金城点”(仪陇二中)听课研讨,新政、复兴、永乐片区共120余人汇聚到“新政点”(县实验校)参加活动,马鞍、立山、柳垭、大寅片区共200余人集中在“马鞍点”(马鞍中学)观摩学习。

这样设点分片进行,既保证了参加观摩学习的教师覆盖全县,又保证了活动的实效性。

2、特色展示,共同提高
按县教育局名教师工作小组办公室的统一部署,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按照“四个不同”(不同的教师在不同的送课点分别上不同年级、不同类型的课题)的原则,在每个送课点分别安排了七、八、九三个年级各一节课改研讨课,确保了展课活动年级的全覆盖,数学课型覆盖率高,让参加研讨的老师们品味、感受县“名师工作室”不同成员的不同教学风格,体会不同课型的上课技巧。

执教老师严格按照县教育局、县教科室对上好“原生态精品课”
的总体要求,不搞包装打磨,不搞花架子。

秉持求真务实的教学精神,踏实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

在金城送教点(仪陇二中),工作室成员罗晓梅、王俊武、罗健梅老师,分别展示了七年级《整式的加减(一)》、八年级《轴对称》和九年级《图形的旋转(一)》的研讨课。

这三堂课扎实、高效,是原生态的课。

三位老师重视课堂导入的情境设计,注重学生的体验感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数学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赢得了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

在新政送教点(县实验学校),工作室成员孙燕、李洪泉和罗健梅老师,分别展示了七年级《单项式》、八年级《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九年级《图形的旋转(一)》三堂示范课。

三位老师紧扣课堂切入点,把握知识生成点,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动丰富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奉献了精彩纷呈的高效课,赢得了参会领导和教师的好评。

在马鞍送教点(马鞍中学),工作室成员罗晓梅、王俊武和朱斌老师,分别上了七年级《整式的加减》、八年级《平方差公式》和九年级《圆》三堂研讨课。

这三位老师导课新颖,讲解精彩,师生互动良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突出了新课标“四基四能”的目标教学,结合教学内容,渗透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及价值观的培养,获得观摩教师的高度赞赏。

在送教活动期间,工作室成员李洪泉、朱斌和孙燕三位老师,分别在三个送课点对所展示的课作了精彩点评,工作室主持人何直老师及与会多位教师对研讨课交流了自己的看法。

参加活动的领导、教师表示,本次活动很有意义,这样没有经过包装和打磨的原生态课,才具有真正的研讨价值,才能真正起到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

三、主要成绩
1、送教老师展示了高水平的课堂教学,使与会教师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经验
通过此次活动,各位送教老师都展现出较高的业务素养,使参加活动的教师得到了一次研讨学习的好机会,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
课堂教学经验,为自身实践提供了借鉴。

从王俊武老师的课中学到了如何创设情境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如何组织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如何让学生展示与评价,如何启发引导学生探究与质疑。

从罗健梅老师的课中学到了如何设置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脱离教材真正地独立自探,如何处理教材,如何把握教材的难点与关键,如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自探获取新知等。

新政初中罗晓梅老师的授课,从教态、语言、教法、模式运用、细节处理等,都受到与会教师的高度评价,课后与会教师争相请教、积极研讨,不是问教材处理就是问模式,虚心求教,一直到中午12:00还依依不舍。

上课生动、新颖、精彩,充分发挥了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在课后交流中,不少老师用“示范”“榜样”“完美”“精彩”“新课程的典范”来表达李洪泉老师的教学给大家带来的深刻启迪和良好示范。

来自柴井小学的朱斌和二道中学的孙燕两位老师,能够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设计课堂提问,当发现班级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时,就及时调整策略,灵活设计一些学生解答有难度,但又是可以解答的问题,积极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提问的效率。

2、“送教下乡”活动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参与此次观摩活动的老师以年轻教师居多,他们中大多数是近几年招考进来的特岗教师,他们在理论素养、实践经验、教学水平等方面参差不齐。

此次送课活动,既给老师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同时又提升了他们的理论水平,及时解决了他们在教育教学中的疑问,这对促进青年教师特别是特岗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技艺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3、“送教下乡”活动深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此次送教活动,充分展示了我县初中数学教学研究的水平和现状。

九堂展示课,三场课后点评和研讨,代表着我县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方向和成果。

通过此次活动,工作室把这些成果摆在全县初中数学教师面前,供大家品评和研究,接受批
评和检查,营造了研究课堂教学改革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激发了老师们的研究热情,更为纵深推进我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范例。

总之,“送教下乡”活动为观摩教师送去的是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改信息、数学教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教学技巧,广大教师在相互交流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共同提高。

教师送培下乡活动总结2
虽然参加工作,登上讲台已经是一年有余了,但迷惑、遗憾的困扰一直常常伴随着我,特别是在这个课改的大背景之下,常常会因为找不到有效地教学方法苦恼不安至极。

经验积累必然需要时间积淀,自己摸索又碰壁无数,收效甚微。

我深深惶恐:教学容不得半点“凑活”的心态。

而这几天的“国培送教下乡”真的如一场甘霖,滋润着我干涸的思想。

盛鲁杰教授深入浅出的剖析语文教学的核心与方法,李丽娟专家睿智精彩的讲座,他们既结合实际教学又巧妙的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让我的思维豁然开朗。

他们不约而同的提出新课改下教学应联系实际生活,教学设计问题化、对话的课堂、个性化的阅读。

仅仅这几点,已经让我醍醐灌顶。

由此反思自己的教学,收益颇多。

一、优先人文解读,意义走在知识前面。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突出语文学科的特色,还语文学科以语文味。

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值得反思。

有不少老师就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

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出彩”的“添头”。

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
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

而有的教师却误入另一个极端,对语文中人文的东西只是蜻蜓点水一般照着参考书归纳,或者没有深入挖掘,或者脱离于人文之外的说教,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

因此,教学中要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二、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

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了短暂的.困惑之后马上就接受下来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烘烘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

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

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堂课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读,终结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

整堂课学生跑野马,想说啥就说啥。

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

教师引导孩子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语文教学长期的“多样性”“模糊性”“独特性”会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长期“不假思索地说”,“无根据地说”,“任意地说”,“编造着说”,“不负责任地说”,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

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
有机结合。

教师要具备在课堂上进行“二度备课”的能力。

三、语文课堂要“动静结合”。

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

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

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

而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

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

有的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

有的教师不管在公开课还是平时教学动辄就安排四人小组讨论,不管内容有无讨论的必要,有些甚至一节课讨论到底。

也有的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看到一两个小组有结果就匆匆收场,完成一次合作。

在合作学习中,还经常看到如下场面:
1、小组中有一个成员在权威地发言,其他成员洗耳恭听,汇报时当然也是小权威的“高见”。

2、小组成员默不作声,自己想自己的。

3、小组成员热热闹闹地在发言,但没围绕主题,讨论时气氛热烈,却没解决实际问题。

以上种种的合作学习,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

语文课“心动”比“形动”更为重要,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

见问题就讨论,动不动就合作的语文课堂只能是华而不实的泡沫语文课。

切实实现有效、高效的课堂仅凭几天的培训是难以达到的,但却为我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今后的教学会以此为原则悉心探索。

教师送培下乡活动总结3
11月7日、8日,我参加了“20xx年国培计划——山西省农村骨干教师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能力提升远程培训项目送培下乡”活动,我作为农村基础教育的一名普通教师,能参加这次培训学习,受益匪浅:
一、聆听专家讲课,在收获中提高。

听了专家的报告,更是被专家们独到的教育理论所吸引。

“书到用时方恨少”聆听了以后,自己的思想真可谓是豁然开朗,许多困扰了自己很长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问题也得到了迎刃而解。

他们所讲的东西对我来讲,我的感触非常大,“纸上得来终觉浅”,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我要更加重视人文思想的渗透,使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更加完美。

二、参与教学研讨,在感悟中进步。

本次的培训,用这样的一句诗来描述再恰当不过了,那就是“天光云影共绯徊,”有的说学生课堂学习不能只流于形式,要注意效果。

有的说对于出现这种现象,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充分肯定,然后再慢慢引导学生,这样不会伤学生的自尊心,也体现了人文关怀。

也有的指出这种现象是时常发生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发挥小组合作的学习功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大家各抒己见,这样的互动使我所得到的感悟是深刻的,因此,所带来的进步是任何催化剂都无法做到的。

所以我要说,没有互动,就不可能产生智慧的火花,更不能拓宽我的视野,更不可能提高我的专业技能。

因为交流我充实了自己;因为互动,我获得了进步。

相信通过学习,我将把自己的感悟应用于实践,到那时,自己的工作将是更加得心应手了。

三、在反思中提升。

加强学习,促进个人的专业发展。

通过学习和反思,我认识到未来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师,而不再是“教书匠”。

教师要想从“教书匠”转为科研型教师,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给自己不断的充电,消除职业的倦怠。

由于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大家都知道
要想给学生一碗水你必须有一桶水。

同时教师是要成为研究者,还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及时将自己的经验写成论文。

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课本上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探究。

总之,这次培训是一次对教师专业成长极有意义的培训,带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教学不仅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同时又是一门高超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不断地去反思,不断地去提高。

惟其如此,我们才会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好!
教师送培下乡活动总结4
这个学期,国培计划送教下乡工程来到我县,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这次听课学习,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听宋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宋老师淡定自若,气定神闲,一步一步把学生注意引到课堂中来,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浪花,她不仅让学生陶醉,更让听课的老师们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并非一朝一夕的功夫。

纵观整堂课程教学,始终紧抓住教学重难点,善于创设各种情景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是一大亮点。

她那扎实的教学功底,精湛的教学艺术,富有激情的教学仪表,无不让我叹服。

赞叹之余是深深的反思:为什么学生在课堂上是这样的乐此不疲?名师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
一、课前准备充分,吃透教材。

宋老师有着扎实的教学功底,能深入研究教材,分析教材,把知识很好地融入设计的教学之中。

像我这样的新老师,很迫切需要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熟悉教材,在课堂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重难点展开。

二、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强。

宋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适合学情的教学环节。

每位老师都有自已的教学风格,但教无定法原则告诉我们应以实际出发,精心设计符合学情的教学环节,会让你很好的驾驭课堂教学。

三、师生互动。

传统教学方式注重讲忽略了学,容易使整堂课死气沉沉。

而在这节课上,我看到了师生互动,名师注重调动课堂学习氛围,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这种乐学的过程中,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课堂内容。

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想一想一名教师在学校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就意味着将有大量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中和为了课堂教学而付出的。

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凝聚。

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我们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

我们也只有将课堂教学当作人生中的生命经历,去享受、去充实,才会将课堂教学当作学生的生命经历,自觉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这段生命经历。

走近名师,学习名师扎实的理论功底、深厚的文化积淀、开阔的教育视野、精湛的教学能力及永不满足的超越精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们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不懈,缩短与名师的差距。

短短的一次培训,让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的示范课,从中我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所设计的学习情景,绚丽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取长补短。

教师送培下乡活动总结5
初冬时节,天很高很蓝。

带着安静,牵着阳光,倾听着冬天的声音,我踏进了渤海大学的校门,开始了“乡村骨干教师的培训”。

通过这几天紧张而充实的学习,我受益非浅,特别是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内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进一步增强了自己战胜困难,抓好教育教学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信心和决心。

下面我谈几点体会:
一、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不断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需要。

李元昌老师的从教经历和对教育的执著追求,给我们年轻教师很大的教育,让我们懂得什么是教育,怎样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让我
们懂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一深刻道理。

二、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

张中宝校长的讲座,让我深刻意识到,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

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

但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

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三、一个好教师还必须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生,真正让学生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

因此,教师的行为举止,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使自己具有所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

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自己,我会时时处处都要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并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经常总结教育经验,反思教学实践,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教师送培下乡活动总结6
今年4月25-26日,我有幸参加了送教下乡培训。

我们数学课开展了“同课异构”的研修活动和无生赛课活动。

“同课异构”是教研组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采取的一项新举措。

这一活动的开展,给教师了一个发现自我、重塑自我的平台。

在活动中,教师们通过讲课与听课、自己和他人的对比,找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漏洞、不足和有待提高的地方,发现别人好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同课异构”,顾名思义,同一节课用不同的结构或模式来上,对于同一个课题,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各自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
方法,把握对重、难点的处理。

同时本学科的所有教师都来听课,课上完后,专家也来上同样的课程。

最后专家团队对这些课进行评课,发表各自的看法,提出改进的意见,找到上好这一节课的最佳模式。

第一天的活动,首先,由陈琳老师、向建高老师和明奉建老师执教同一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然后金老师上示范课,最后示范课说课和点评,最后分组讨论。

大家讨论的都很积极。

由于几位位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不同,选择的教学内容不同,选择的教学方法不同,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也不尽相同,教学重点各有侧重,因此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演绎着不同的精彩。

李柯燃老师对示范课做了精彩的点评,把这次的教研活动的研讨气氛推上了高潮。

第二天,又举行了无生赛课,六位老师都进行了精彩的赛课。

梁大新老师也做了精彩的点评。

此次教研经历,使教师们深刻地体会到:“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教学研讨形式,为我们广大教师搭建了一个畅谈教学思想、交流教学设计和展示教学风格的平台,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方式。

在活动中,无论是对于执教者还是听课者,都受益匪浅。

作为执教者,不但能在课堂教学的大舞台上尽显所能,而且还可以在相互的比较和学习中,充分认识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等方面与他人的差异,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

而作为听课者,不但能从几位老师智慧火花的迸射中有了对教学活动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而且还能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这种收获如果没有亲身的经历是不能体会到的,我建议今后教研组要多开展此类活动。

教师送培下乡活动总结7
在这次“送教下乡”活动中,我有幸观看聆听了东方市的6位骨干教师精彩的教学和2位专家的知识专题讲座,收获很多。

看到几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

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