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因素理论 在教师管理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因素理论在教师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张婷婷徐艳
来源:《山东青年报·教育周刊教师版上半月》2018年第03期
顺应以知识经济为主流的21世纪,贯彻落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教育方针,希望自然落在教师这一神圣职业上。
作为培养祖国花朵的主要阵地学校应如何通过有效手段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呢?本文试图透过美国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采取相应的保健措施和激励措施,以促进教师事业的发展。
一、双因素理论的基本内容及观点
“双因素理论”由美国行为学家赫茨伯格提出,又称“激励、保健理论”。
(一)保健因素,即导致不满意的主要因素
保健因素主要指满足人对外部条件的需求,为间接满足,是那些能满足人生理等低层次需要的因素。
(二)激励因素,即导致满意的主要因素
激励因素指能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因素,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表现为直接满足。
通过以上两种因素的分析,赫茨伯格得出了他的基本观点:保健因素是基础,激励因素是发展和提高。
所以合理的借鉴和利用双因素理论对教师进行管理应是一笔可观的财富。
二、运用双因素理论,提高教师管理的科学性
作为学校进行教书育人的中流砥柱,教师确实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学校管理者应有效运用双因素理论的精粹,将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有机结合,全方位提高教师管理的科学性。
(一)高度重视保健因素,满足教师的物质需要,消除其不满意因素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只有在满足生理、安全这些基本需求的前提条件下,才会有追求更高层次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的欲望。
而生理、安全需要正属于保健因素的范畴,虽然层次很低,却很重要。
人类的基本需要若得不到合理的满足,教师就会不满意,进而挫伤其积极性,离心力亦会随之增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若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作基点,教师的基本生活需要不能得到保障,工作积极性自然无从谈起,所以,学校必须重视物质保障这一杠杆作用,要在工作中关心教师生活,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满足他们的保健因素。
(二)充分发挥激励因素,满足教师的精神需要,增强其满意因素
激励因素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关键所在。
双因素理论认为,保健因素固然不容忽视,但它满足的仅仅是消除教师对工作的不满,在一定的需求层次满足后,教师更为注重的是精神方面的需求,所以在有效发挥保健因素功效的同时,更要注意充分应用激励因素。
事实亦向我们证明,只有运用满足较高层次需要的激励因素才能真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教师作为学识修养较高的一个群体,其事业心和成就感均较为强烈,对精神需要的满足和受尊重的渴望也比其他社会群体要高。
管理者若能真正抓住这一点,及时充分地满足教师的需要,即使没有给予教师更多的物质报酬,相信也会得到教师在工作上的巨大回报。
(三)将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有机结合,提高教师管理效益
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保健带来稳定,激励则带来发展,二者缺一不可。
只有将保健因素这一“硬件”与激励因素这一“软件”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起到最佳的管理效益。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重视“保健因素”使其“安居”,满足其物质需要的同时,还不能忽视“激励因素”使其“乐业”,满足其精神需要。
从心理学角度讲,物质需要的满足不能持久地对人起到激励作用,而精神需要引起的动机行为不但不会因暂时的需要满足而消失,相反,它的满足常常会引起更加强烈并持久的动机行为。
综上所述,只有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极大增强激励功效,提高教师管理效益。
兴国,教育为本;兴教,教师为本,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始终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和头等大事。
学校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适合时代特点和教师需求的“激励保健体系”,切实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21世纪的中国真正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