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69座资源型城市患“荷兰病”亟待城市转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69座资源型城市患“荷兰病”亟待城市转型
城市转型:挑战“荷兰病”
在中国,有着很多有着因资源而兴起的城市,比如石油之城大庆、煤炭之城大同。
历史上,这些资源型城市虽然由小到大、走向繁荣,但由于过于依赖资源优势,造成经济构成单一,当资源由多变少,甚至枯竭时,危机也开始产生。
上世纪中国著名的阜新市海州露天煤矿夜间生产的画面,火红的挖掘场景,曾经感动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人,作为著名的煤电之城,那高高扬起的挖煤的电镐,也被印上了1960年版的5元人民币。
但2005年,曾经日夜赶工生产的海州矿,在生产了24亿吨煤炭后,却停了下来,原因就是煤已经被采完了。
更为紧迫的是,2000年前后,煤炭资源逐渐枯竭的阜新市已经有几十对矿井相继关停。
辽宁省阜新市副市长杨忠林告诉我们,几大煤矿基本上,都已经破产,大量的产业工人,面临失业煤碳资源逐渐枯竭,让阜新这座煤电之城产生了不小的困惑。
据统计,当时阜新全市三分之一以上工业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15.6万产业工人相继下岗,这一数字占到了职工总数的36.7%;从全市来看,共有19.8万人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
此外阜新还面临着棚户区拥挤成片,采空区不断沉陷的尴尬处境。
阜新有市民告诉记者,好多人心里很不理解,老的下岗了,小的还在上学,学费交不起,没有一点办法,那时候是最艰难的。
事实上,这种资源型城市如今面临的困境并非阜新所独有。
在20世纪60年代,欧洲国家荷兰发现天然气,通过大规模天然气开采,荷兰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蓬勃发展的天然气也打击了本该发展的其它工业,当荷兰的天然气逐渐枯竭时,荷兰陷入经济下滑的困局,荷兰的遭遇在国际上通称为“荷兰病”。
而在阜新患上“荷兰病”之前,英国、挪威、澳大利亚、墨西哥和其他一些国家也曾出现过不同形式的“荷兰病”。
那么阜新又该怎么办呢?
辽宁省阜新市副市长杨忠林告诉记者,城市的出路在哪里,这么
多下岗职工待就业,社会保障不十分完善,工业结构又不合理,既单一又少,实力还不强,这个城市的出路在哪?
阜新能否治愈“荷兰病”,对全国同类城市来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因为中国一共有118座资源型城市,随着资源的持续开采,先后有一些城市逐渐出现了资源枯竭的现象。
2008年,国家发改委确定了阜新、大兴安岭、盘锦、焦作等12个城市为首批资源枯竭城市。
仅仅过了一年,国家发改委又公布山东枣庄、辽宁抚顺、内蒙阿尔山、江西景德镇等全国32个城市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
而2年后,2011年,这个名单又增加了25个城市,如今总数已高达69个。
中国共有118座资源型城市,其中有69座都患上了“荷兰病”,而受到伤害的是69座城市的百姓,几千万个家庭。
生活常识告诉我们,得了重病就要抓紧治,否则后患无穷。
那么,得了“荷兰病”的城市,该怎么治疗?辽宁省阜新市已经开始挑战“荷兰病”。
阜新面临的困境,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辽宁省在调查后做出的结论是:阜新遇到的困难,靠自身很难解决。
因为在2001年,阜新的财政收入只有4.5亿元,而当时的城市人口为70多万人,这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就达到15.6万人,即使把财政收入全部分给下岗人员,每人也只能分到2800多元。
辽宁省阜新市副市长杨忠林说,下岗失业了15.6万人,这整个占整体产业工人的大约是40%。
面对阜新的困境,党中央、国务院将阜新确定为全国第一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试点市,对当时最为急迫的采空区地表下沉,居民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问题。
为此,国家一方面拨出巨额款项异地建设安置小区,另一方面,还帮助阜新进行经济转型。
辽宁省阜新市副市长杨忠林表示,转型当时还是解决老百姓的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
虽然阜新煤炭资源越来越少,但在减少产量的情况下,还能维持开采三四十年。
为此,阜新市采取每年控制开采1000万吨,用其利润为转型保驾护航的策略。
另一方面,阜新也希望通过开发拥有的其它资源,解决急迫的就业问题。
这是一场和时间赛跑的行动,因为几乎没有积蓄的15.6万下岗工人等不了太久。
为此阜新首先打出了三板斧:
第一板斧就是协调其它城市,转移劳动力。
辽宁省阜新市副市长杨忠林还说,我们的城乡劳务输出,最高的时候,每年在20万。
第二板斧则是就是就地发挥城市的功能,尽量为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机会。
辽宁省阜新市副市长杨忠林告诉记者,当时有一些人力车,还有其它一些,各种私营的一些小企业近多地容纳都给予扶持。
阜新的第三板斧则是,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快速发展投资小、见效快的现代农业。
辽宁省阜新市副市长杨忠林说,阜新市是一个农业大市,人均耕地大约是,通常讲人均耕地6亩。
依靠人均耕地较多的优势,阜新先后引进了双汇、鲁花、六合、等一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在这些企业强大市场销售能力的带动下,当地农民搞起了养殖、种起了花生,不仅增加了就业岗位,也促进了贫困农民的增收。
入驻的企业中,双汇就提供了1000多个工作岗位,每年纳税一亿多元。
而为保障鲁花的原材料供应,阜新仅花生就种植了270万亩。
而通过十年发展,阜新农林牧鱼总产值已经达到21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7000多元。
辽宁省阜新市副市长杨忠林说,这也带来了一些其它的产业,物流还有其它一些,附属产品包装业,给这个企业,形成了一个真正的产业链条
通过三板斧初步解决失业人员就业问题后,阜新重新审视了自身拥有的资源,除煤炭以外,阜新还拥有液压、玛瑙、阳光、风、氟等其它各类资源,而且储量丰富。
由于以往只是两眼死盯着煤炭,所以造成了其它产业都没有得到应有的成长。
如今,阜新又该如何通过多种途径,开发这些资源的优势,把当地经济做大做强呢?他们的首选目标是:发展以液压产业为引擎的装备制造业。
辽宁省阜新市副市长杨忠林还表示,液压产业围绕我们,或者叫煤炭开采的,一些设备,围绕沈阳,东北老工业基地,配套的一些产业比较多。
在阜新,记者也看到了这个第一批生产液压产品的国营企业,由于体制和经营的问题,现在已经冷冷清清。
但从这家企业走出来的一个个掌握设计、制造、研发的技术人员,在政府的扶持下,雨后春笋
般地在阜新创办了大批红红火火的民营液压企业。
比如这家德尔机械制造厂,他们生产的汽车转向泵提供国内80%的国产车,副总经理告诉记者,去年他们的产值就已经超过5亿元,利税超过1亿元,今年他们的订单也排的非常满,工人需要加班加点才能完成任务。
德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瑞说,他们的产品覆盖面比较广从乘用车到商用车都覆盖了,比如轿车,SUV还有面包车轻卡,重卡,整个的汽车面都已经覆盖上。
为了增强阜新液压产业的竞争能力,在辽宁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阜新市通过政策吸引,打通了液压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大批液压企业的富集也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研发水平,目前阜新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液压产品基地。
2011年,阜新液压产业基地不仅实现了205亿元的产值,同时也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在阜新,记者还看到了新打造的玛瑙产业。
玛瑙工艺美术师曹志涛告诉记者:阜新玛瑙的产量和储量占全国一半以上,玛瑙工艺品的生产也有1000多年的历史,原本阜新能够形成巨大的玛瑙产业,但由于上世纪过分注重煤炭的开采,国营体制下的玛瑙产业一蹶不振。
玉石雕刻艺术师曹志涛告诉记者,当时的国有企业在这方面,每个产供销的衔接,就不是很好,加上产品的设计,比较俗气老套,没有一点创新的意识。
1982年,曹志涛等一批师兄弟离开原来的国营企业,南下深圳、香港等地闯市场。
经过多年打拼、创业,曹志涛在南方已经很有名气。
2000年,阜新开始经济转型、要打造玛瑙之都时,政府首先想到了他。
中国玉石雕刻艺术师曹志涛说,政府找到他,请他吃饭,喝茶,劝他们现在已经是,不愁吃不愁穿了,何必还要跟家人两地分居,谈的是感情,另外又把光明的前景,展示给他们
考虑到阜新拥有全国最大的玛瑙资源,曹志涛和师兄弟相继回归家乡创业,他们不仅带回了国际最新的雕刻技术和理念,同时也带回了与国际接轨的销路,在他们的努力和政府的推动下,阜新玛瑙的名气一天比一天大。
今年上半年,阜新的玛瑙产业产值就达到6.5亿元,阜新市也规划未来5年,玛瑙产业要达到300亿元的目标。
11万9千这个,像这样一个作品,如果卖到北京,或者香港,或者其它地区,如果在那些地区,最起码要翻三到五倍。
为了帮助阜新顺利转型,国家还批准大唐国际在阜新投资240多亿元,建设了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利用内蒙运来的低热值的褐煤来加工煤制天然气,这一工程全部建成后,每年4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就能产生120亿元的销售收入。
阜新有许多的副产品,比如焦油,中油,石脑油还有硫黄 ,六胺这些副产品,如果进行加工,它的产值大概,跟主产品加起来,初步算不是很准,大概加起来300多亿。
目前,阜新市也做出规划,要围绕煤化工副产品打造一个煤化工园区,对煤化工的副产品和主产品进行更进一步的深加工。
假如这个园区,全部建成,它的产值会很就大,是要以千亿的单位来计算的。
此外,阜新也拥有220万吨的萤石矿资源,阜新市也围绕它打造了氟化工产业集群,从以往的低端产品生产,转向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争取实现未来5年,实现年产值1000亿元的目标。
越在前端消耗的,能源动力就越多,成本这个利润的水平越低,越到后端,能耗不一定提高,但是它的附加值在提高
如今的阜新经济逐渐做大做强,调查时记者还发现,越来越多的外地企业也看中了阜新的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
比如这家来自山东的企业,看中了阜新的牛皮资源和交通优势,在这里设立了皮革厂,仅仅一期工程就解决了四五百个就业岗位。
阜新德裕制革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马世存告诉记者,他们有很多销路,你比如说百丽康奈,有很多很多鞋厂,有箱包,这沙发革,有很多销路。
此外,阜新由于劳动力价格较低,目前制鞋、箱包等产业已经开始逐渐向这里转移。
这家从大连来此设厂的企业负责人也告诉记者,搬迁到阜新后,一双鞋的成本能降低30多元。
斯美汀鞋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子有说,这边的平均工资,普通员工,是一千五六百两千块钱,在大连那个地区,不可能这个水平,
至少得两千五,到三千。
通过十年转型,目前阜新已经建起装备制造、煤化工、玛瑙、现代农业等十大产业集群。
10年里,煤炭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从33.4%下降到22.2%,装备制造业占工业比重从3%提升到27.8%。
地区生产总值从70亿元上升到47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4.5亿元增加到50亿元。
人均gdp从3391元上升到25893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327元增加到14994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从1122元增加到7615元。
实现了国家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的初步目标。
辽宁省阜新市副市长杨忠林告诉记者,现在的就业,每年实名制就业,都在56000人左右,实际阜新市现在有的企业,已经感受到招工比较难。
阜新励精图治,扭转了一心向煤看的传统思维,放开眼界,通过10年的经济转型,建起了十大产业集群,成功抵御“荷兰病”。
这也为其它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提供了借鉴。
其实在辽宁,并非阜新一个城市在这样思考未来,钢铁之城本溪,在资源还尚未枯竭之时,就已经提前进行转型,展现出未雨绸缪的城市发展理念。
今年十一,辽宁省的本溪市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全市动员,腾房子。
辽宁省本溪市市长高宏彬告诉记者,有的住在老百姓家,甚至机关干部,把自己的房子腾出来保证这个期间住(的需求),之所以一房难求,是因为本溪拥有无论品种上、面积上都远远超过北京香山的枫树资源,本溪市通过多年打造山水休闲、地下溶洞等旅游产业,在今年获得了巨大成功。
7天时间里竟吸引了384万游客,同比增长近50%,实现31亿元的旅游收入,黄金周期间旅游收入增长了66.6%。
大量游客涌入本溪,不仅自驾出游的汽车塞满了停车场,同时游客的密集度也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导致住宿供不应求。
辽宁省本溪市市长高宏彬告诉记者,在这个转型过程中,最受益的是老百姓,乡村游,农家乐,老百姓增收了,他们都很高兴。
根据统计,2011年,本溪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000多万人次,实
现旅游总收入252亿元。
而本溪旅游产业的迅速崛起,就是城市经济转型的结果。
而钢铁之城本溪之所以转型,是因为4年前就闻到了危机的味道。
辽宁省本溪市市长高宏彬告诉记者,作为整个钢铁的产能,大家都清楚,国内大概是9亿吨左右。
目前的市场需求,在6亿吨左右,这种过剩的情况下,实际上在几年前,就已经预判到了。
本溪拥有非常优质的铁矿,炼出的钢铁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因此也被称为人参铁、人参钢。
以往钢铁经济占了本溪90%以上,甚至本溪钢铁的职工和家属也占全市人口的四分之一。
单一的经济结构,也造成钢价大涨,大家的日子就好过;但钢价暴跌,整个城市就得勒紧裤袋过日子。
以往钢铁价格大幅跳水,本钢也曾3个月发不出工资。
辽宁省本溪市市长高宏彬时说,本钢在市场环境中遇到困难,收入下降了,那么涉及到大概,40万的职工和家属,在这个城市,这个城市的购买力,马上下来,社保也会下来,所以对这个城市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
如果一个城市的命运,和钢材市场扑朔迷离的风险紧紧捆绑在一起,显然是对城市发展的不负责任。
为此,四年前,本溪市委市政府就提出了城市转型,钢铁之城要根据自身资源,转型为“钢都”、“药都”和“枫都”,通过新的城市生命体的打造,避免在资源枯竭时患上“荷兰病”。
辽宁省本溪市市长高宏彬告诉记者,所以在2010年,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实现了两钢的重组,以钢铁为主,同时发展多元产业。
为重建新的城市生命体,本溪首先从现有的钢铁支柱产业入手,2010年实现了当地两大钢铁集团的重组,避免了它们的无序竞争。
在此基础上,开始全力推进钢铁行业的全面产品升级,增强钢铁企业的生存能力。
4年来,本钢投入370多亿元引进了东北最大的4747立方米的高炉,拓展了集装箱班、汽车板、管线钢、冷轧硅钢等精品工程,此外,还引进的全球轧幅最宽、水平最高的2300毫米热轧机组,经它热轧出的钢板80%以上打入国际市场。
本钢集团板材热连轧厂三热轧分厂轧钢作业区副主任时速德说,
世界经济状态,在这样不好的情况下,生产线的满负荷生产,而且目前为止,还完不成,所需要的订单,每月能欠订单2%到3%左右通过精品工程,今年上半年,在钢铁行业大面积亏损的情况下,本钢实现了销售收入450亿元、利润1。
39亿元,并连续三年保持出口第一的成绩。
另外,本溪市也认为,钢铁行业要进一步抵御风险,加速发展,必须延伸产业链。
为此,本溪也划出了35平方公里的本溪钢铁深加工产业园,生产加工高附加值的铸件、汽车零部件、传动装置等产业集群,目前,这一园区落地项目已经达到141个,本溪的目标是:十二五末,钢铁产能超过3000万吨,销售收入超2000亿元。
本钢集团科技管理部产品研发处处长黄健告诉记者,如果不转型,本钢坚持不到今天,如果不转型,目前可能本钢十几万的职工的生活,着落会有问题,高附加值的产品,从原来的十年前,已经不足20%,到现在的80%以上,这是非常大的一个飞跃。
虽然本溪通过精品工程、拉伸产业链,增强了钢铁行业的抗风险能力,但这并不能完全规避钢铁行业的周期性风险。
2008年,本溪希望通过中国药都的打造,力图实现本溪城市经济结构的长治久安。
但一个钢铁之城,要发展医药产业,谈何容易。
辽宁省本溪市市长高宏彬告诉我们,大家也觉得没有这方面的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另外这个产业,在准入门槛上,以药为例,需要出品种做临床,GIP认证,周期一般在五年左右
智者需要借力而行。
为打造医药产业,本溪考察了全国的医药产业园后,发现这些园区整体规模偏小,没有产生医药全产业链富集后应有的效应。
看到这一市场缝隙后,本溪在主城和沈阳之间规划了205平方公里的沈本新城,首先邀请了包括沈阳药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在内的6所大学入驻,这些大学的到来,不仅解决了医药产业的研发力量,同时也具备了充足的人才优势。
辽宁省本溪市市长高宏彬告诉记者,考虑到这个产业,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形成具备,产业发展的相关要素,所以坚定不移地,下了巨大的功夫,把这个大型的研发捡起来。
当医药产业的基本要素具备之后,本溪又开始邀请国内外的著名
医药企业、医药人才入驻产业园区。
辽宁开普医疗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兆昌告诉记者,孵化中心它所有的,房租包括水电,都是由政府来提供的,物业费都是政府来提供的,这样的话,既初创了企业,又节省了资金,又加快了研发的速度。
随着入驻的企业越来越多,富集效应带来的低成本、高竞争力开始显现,大批医药企业开始主动聚集。
目前引进各类项目226个,已经有80家企业研发机构投产运营。
已经实现投资总额983亿元,积蓄产能980亿元。
辽宁省本溪市市长高宏彬告诉记者,大学已经开学了,研发中心运转得也很好,先来的几户企业已经挣钱,投产的债券的企业如火如荼,又吸引一批企业主动到这儿来考察,主动要把这种要素集聚效应释放出来的能力,要主动接受这种辐射,来实现企业增产增效,目前,通过4年转型,本溪增强了钢铁产业的竞争能力,产值达到900多亿元,从无到有打造了千亿规模的医药产业,培养了每年250多亿的旅游产业,并且这些产业还在快速增长。
从目前看,本溪的转型不仅克服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可能面临的“荷兰病”,同时,十一五期间还投入40多亿元,上马了100多个环保项目,森林覆盖率达到75%,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溪的旅游产业没有修建院墙,政府独享资源,而是采取了发展农家乐,与民共富的方式,实现了人人爱护环境,环境造福每个人的和谐发展。
而对本溪各种产业百花齐放、人民生活欣欣向荣的未来愿景,市长高洪斌也这样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