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对外开放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对外开放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引进外资和开发区建设从无到有,商品进出口总额由小到大,进出口结构从单一到相对多样化,基本形成了对外开放的基础构架。
“十五”期间,山西对外开放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尤其是对外贸易实现了快速发展,对外经济合作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
一、开放现状
“十五”期间,山西各级政府和部门认真贯彻执行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在利用外资、进出口贸易、对外经济合作和区域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对山西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十五”期间,山西实际利用外资32.86亿美元,较“九五”时期增加15.3%,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4.56%,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0.69亿美元,借用国外贷款22.17亿美元,较“九五”时期增加37.7%;山西进出口总额182.65亿美元,比“九五”时期增加了2.69倍。
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共完成营业额4.8亿美元,年均增长34.19%。
开发区建设步伐加快,国际科技合作体制和管理体系日益完善,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取得较大进展。
“十五”期间,山西对外开放工作呈现以下特点:
(一)利用外资稳步发展,促进了山西经济结构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直接利用外资继续保持了稳步的增长。
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对山西直接利用外资发展作用明显,山西直接利用外资的产业结构进一步趋向多规模、多领域和多层次。
“十五”期间,山西累计实际直接利用外资10亿美元,总体质量明显提高。
山西直接吸引外资呈现出大项目增多、跨国公司投资增加的特点。
总投资6.1亿美元的山西移动通讯项目、1.38亿美元的亚美大宁能源项目、1.26亿美元的富士康等一大批项目的实施,为改善山西的通讯条件、深度开发煤炭资源、填补山西IT产业空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示范作用,成为山西利用外资工作的典型范例。
截止2005年底,在山西已开工投产企业900家,外商投资企业工业产值占山西工业总产值的4.9%,进出口额为6.9亿美元,占山西进出口额的12.7%,外商投资企业在岗职工人数达10万人。
其中有11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山西投资。
借用国外中长期贷款投向集中,重大项目增多,有力促进了山西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对外贸易高速增长,外贸依存度显著提高
山西的进出口贸易从1985年实行全面自营之后,20年来得到较快发展,2005年进出口达到55.46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2.2倍,平均每年递增25.7%。
“十五”期间,山西进出口累计完成182.65亿美元,比“九五”时期增加了133.11亿美元。
年均增长25.99%。
特别是2004年,实现出口连跨30亿、40亿美元两大台阶,增幅居全国之首。
外贸依存度由2000年的14.06%提升为2005年的21.63%。
外贸结构不断优化,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成为外贸增长的新亮点。
2005年山西机电产品进出口13.78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2.92亿美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218.24%和873.33%。
截至2005年底山西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达到1900家,比2000年增加了1077家;与山西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148个,比2000年增加了24个。
(见图表1、2 )
(三)流通规模稳步扩大,城乡市场购销两旺
“十五”期间,山西流通业取得较大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幅增长,增幅居全国前列。
流通业已成为山西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就业富民的重要渠道、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
“十五”期间,山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4199.4亿元,年均增长12.8%,高于全省GDP的增长幅度。
住房、汽车等新的消费热点正在形成,各种市场的有效供给保障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了供需两旺、价格稳定、市场繁荣的局面。
截至2005年底,山西各类市场达1288个,其中亿元以上商品市场23个。
现代流通方式加快推广,大型超市、便利店、连锁店、专卖店发展较快,物流、拍卖、租赁、典当等业有了新的发展。
沃尔玛太原店的开业,标志着山西流通领域对外开放取得了新突破。
“万村千乡”工程、“双促”工程和”三绿”工程的启动,使山西农村市场显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四)开发区建设步伐加快,发展前景广阔
山西省级以上开发区建设在清理整顿的基础上,牢固树立“三为主、两致力、一促进”的办区方针,在营造政策环境、理顺管理体制、注重排忧解难等方面狠下功夫,使开发区真正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
“十五”期间,山西省级以上开发区累计完成区内生产总值833.34亿元,年均增长41.14%。
引进省内外资金337.08亿元,是“九五”期间的6倍多,截至2005年底,山西开发区累计入驻企业4200多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170家,高新技术企业500家,共吸纳社会就业24.5万人。
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较快、成效显著的良好态势,成为山西开发区建设的一大亮点。
经过“十五”建设,开发区已成为山西经济新的增长点。
(五)外经合作健康运行,对外投资有所突破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对外经济合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山西国际科技合作已呈现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基本格局。
中国(巴西)投资贸易中心是由省政府和商务部共同组建的国家级境外窗口,已成为面向全国、立足巴西及南美市场重要的桥梁和窗口。
中巴中心、毛里求斯纺纱厂等一批对外投资项目的建成投产,对提高山西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十五”期间,山西对外经济合作营业额累计完成4.8亿美元,年均增长34.19%;外派劳务累计8531人次,年均增长8.81%,分别比“九五”期间增长380%
和27%。
截止2005年底,山西具有对外经营资格的企业已发展到34家,基本上形成一支门类齐全,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经营队伍,业务领域从以建筑为主的承包工程,发展到路桥、水利、农业、电子、渔工、机械加工、饮食服务等20多个行业门类,跨越30多个国家和地区,初步形成市场多元化格局。
(六)国际区域合作初见成效,国内区域合作大有潜力
“十五”期间,山西与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在重大项目基础上的合作领域不断拓展。
亚行对山西能源和环保产业进行重点支持和援助。
山西与亚洲开发银行签署了清洁能源战略合作备忘录,并成为其在中国的第一个战略合作伙伴。
同时山西与世界银行共同推进清洁发展机制(CDM)并成功实施了我国第一个CDM交易项目。
与德国北威州政府正式签署联合公报搭建起两省州战略合作平台,在高层互访、经贸往来与合作、人员交流培训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与美国怀俄明州建立了清洁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并就煤层气开发利用、煤炭技术利用等多领域合作达成谅解备忘录。
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三个最重要的经济区域合作潜力巨大,但交流仍局限在能源领域,并表现为简单的买卖关系,没有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深度合作。
二、山西实现经济崛起和赶超的可行性分析及目标构想
(一)山西实现经济崛起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十一五”时期山西面临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外部环境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加快发展;我国经济正处于较快增长期,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和活力继续增强,有利于山西能源原材料产业优势的发挥,有利于我们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有利于山西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化;山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高,物质基础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科学发展观日益深入人心,人民群众加快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
尤其是国家继续加强交通、能源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进一步支持贫困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对军工等困难行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支持力度,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实行“加强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建设”、“支持基础比较好的老工业城市加快企业改组改造”等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山西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