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_土壤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水收入-水支出
• 土体水分的收入包括:大气降水输入量;地表径流输 入量;土内侧流流入量;毛管上升水输入量;汽态水 输入量;若有灌溉还应包括灌溉水量。
• 土体水分的支出包括:土壤蒸发量;植物蒸腾量;地 表径流输出量;土内径流流出量;土壤渗漏量等。
(四)土壤空气
• 土壤空气的来源和组成 土壤空气(soil air)主要 来自大气,存在于未被水分占据的土壤孔隙中。 土壤空气按其组成在质与量上均不同于大气中的 空气。由于土壤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二氧化碳 比大气中含量高,而氧含量比大气的低。
• 3. 对水圈的影响 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分配;影响 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水平分异及水圈的化学组成。
• 4. 对岩石圈的影响 作为地球的“保护层”,对岩石圈具有 一定的保护作用,以减少其遭受各种外营力的破坏。
土壤圈的概念与内涵:
土壤圈[Pedosphere]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位 置处于地球系统,即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的交接 界面,它既是这些圈层的支撑者,又是它们长期共同作用 的产物.[1938年,S.Matson曾提出圈层观点].按当前的 研究成果,土壤圈有五个内涵.
(三)土壤溶液
• 土壤水溶解土壤中各种可溶性物质, 便成为土壤溶液。土壤溶液的组成 主要有:自然降水中所带的可溶物, 如CO2、O2、HNO3及微量的NH3等 和土壤中存在的其他可溶性物质, 如钾盐、钠盐、硝酸盐、氯化物、 硫化物以及腐殖质中的胡敏酸、富 里酸等
• 土壤溶液是一种多相分散系的混合 液。土壤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其渗 透压往往低于101325Pa,并且具有 酸碱反应,氧化还原作用和缓冲性 能。
成土因素—— 成土母质
• 定义:土壤据以形成的物质,与土壤直接发生联系的母岩 风化物 – 均质性的残积物/沉积物 – 非均质性的物质
• 作用:土壤的物质基础,继承与演化 • 母质类型:按其搬运状况分为残积母质和运积母质
按其地球化学类型可分为: 碎屑型、硅铝型、硅铝碳酸盐型、硅铝铁型、 富铝型
成土母质的作用
1. 土壤水分的来源及其耗损 土壤水分主要来自大气 降水、灌溉水、地下水。此外,水汽的凝结也会增加 土壤水分的含量,但这种水分含量很少,不占重要地 位。土壤水分的消耗主要有土壤蒸发、植物吸收和蒸 腾,水分渗漏和径流损失等,其中地面蒸发和水分渗 漏最为重要。
2. 土壤水量的平衡 土壤水分含量受土壤水分的收入和 消耗制约,当水分收入大于消耗时,土壤水含量增大, 相反则减少当收入和消耗相等时,土壤水含量保持 不变。土壤水分的收入和消耗使土壤水含量相应变化 的情况,叫做土壤水量的平衡,其表达式为:
• 胶体的种类 土壤胶体按其成分和特性,主要有三种: (1)土壤矿质胶体:包括次生铝硅酸盐(伊利石、蒙脱石、 高岭石等)、简单的铁、铝氧化物、二氧化硅等。 (2)有机胶体:包括腐殖质、有机酸、蛋白质及其衍生物 等大分子有机化合物。 (3)有机-无机复合胶体:土壤有机胶体与矿质胶体通过各 种键(桥)力相互结合成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 永恒的物质与能量交换. ✓ 最活跃与最富生命力的圈层。它对各种物质循环与物质 流起作维持、调节和控制作用,土壤肥力是土壤圈层所固 有的性质.
土壤圈的概念与内涵:
✓ 具记忆块的功能.通过这些记忆信息,有助于区别过 去和现在的土壤变化,并可对”土壤圈"未来变化进行预 测. ✓ 具时空限制特征.土壤时间尺度表现在土壤形成过 程.演变与机理的变化上,这些变化时间,一般是103— 106年。 ✓ 部分为可再生资源.土壤圈并非完全为可再生产资源, 为此,应充分利用与保护,以便在生存环境中发挥作用。
• 土壤结构(soil structure)指土壤颗粒胶结的状况。 土壤结构形状有片状结构、棱柱状和柱状结构、角 块状和半角块状结构、粒状结构等
• 土壤结持性(soil consistency)是指土壤对机械应力 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包括粘着性和可塑性。在野外, 应分别记载干、润、湿时结持性。
• 土壤孔隙状况常在较大的结构体表面观察,常分为 微孔隙、很细孔隙、细扎隙、中孔隙、粗孔隙,很 粗孔隙及少孔隙、中孔隙、多孔隙等
Michigan Soil Florida soils
Maryland Soil Florida soils
• 耕作土壤剖面 耕作层 犁底层 心土层 底土层
(二)土壤的一般形态特征
1、土壤的颜色 2、土壤质地 3、土壤结构 4、土壤结持性 (松紧度) 5、土壤孔隙状况 6、土壤干湿度 7、新生体 8、侵入体
Fe,Mg,Ca较多;基性岩土壤含C, N高(间接关系) • 母质与土壤矿物组成
(二)土壤有机质
• 土壤有机质是指土壤 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 合物,其中包括动植 物残体、微生物体和 这些生物残体的不同 分解阶段的产物,以 及由分解产物合成的 腐殖质(humus)等。
• 土壤腐殖质是,有机质分解后再缩合或聚合而成的 一系列黑褐色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根据腐殖质颜色 的不同,腐殖质可分为黄色腐殖质、棕色腐殖质和 黑色腐殖质。一般情况,胡敏酸和富里酸占腐殖质 总量的60%左右 。
П=f(К,О,Г,Р)Т
式中П代表土壤;К代表气候;О代表生物;Г代表岩石;Р代表地形;Т 代表时间。
• 本世纪40年代美国土壤学者詹尼(H.Jenny)提出与道 库恰耶夫相似的函数关系式:
s =f (cl,o,r,p,t…)
式中s代表土壤;cl代表气候;o代表生物;r代表地形;P代表母质;t 代表时间;点号代表尚未确定的其他因素。
• 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
1. 土壤有机质是植物养料的源泉 2. 土壤有机质具有离子代换作用、络合作用和缓冲
作用 3. 土壤有机质能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4. 土壤有机质是植物生长激素
(三)土壤水分
• 土壤水分(Soil moisture)是土壤的重要组成成分之 一。它不仅是植被生活不可缺少的生存因子,而且它 和可溶性盐构成土壤溶液,成为向植物供给养分的介 质。
• 土壤的通气性 土壤空气与大气间的气体交换,以 及土体内部允许气体扩散和流通的性能,称为土 壤通气性。
五、土壤组成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土壤机械组成(质地)
土壤是由许多大小不同的土粒、按不同的比例组合而 成的,这些不同的粒级混合在一起表现出来的土壤粗 细状况,称为土壤质地(soil texture),亦称土壤机械 组成。
• 土壤的许多特性,例如水分运动、热传导、通气 性、容重以及孔隙度等都深受结构的影响,而许 多农业措施,如耕作、种植、灌排和施肥等,所 感受的土壤物理性质的重大变化也多来自土壤结 构。
(二)土壤胶体的性质
• 土壤胶体是土壤中高度分散的部分,是土壤中最活跃的 物质,其重要性犹如生物中的细胞,土壤的许多理、化 现象,例如土粒的分散与凝聚、离子吸附与交换、酸碱 性、缓冲性、粘结性、可塑性等都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 母质与土壤化学组成 – 基性岩——含Al, Fe, Mg, Ca较多 – 酸性岩——含Si, Na, K较多
母质组成对成土过程有较大影响,如石灰岩上发育的土壤, 因富含碳酸盐,在南方常可延缓/阻碍脱硅富铝化过程;在北 方则可阻碍灰化过程 • 母质与土壤机械组成 – 影响土壤质地的粗细与石砾含量 • 母质与土壤养分状况 – 钾长石含K较丰富;斜长石含Ca较多;辉石、角闪石含
• 自然土壤剖面发生层
• 19世纪末,俄国土壤学家道库 恰耶夫
腐殖质聚积表层(A)、过渡层 (B)和母质层(C)。
• 1967年国际土壤学会
有机层(O)、腐殖质层(A)、 淋溶层(E)、淀积层(B)、 母质层(C)和母岩(R)
• 凡兼有两种主要发生层特性的 土层,称过渡层,如AE、BE、 EB、BC、CB、AB、BA、AC、 CA等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1996):土壤是地球表面具有生 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 它既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也是最易受人类活动影响,为人 类提供粮食的自然资源
二、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 土壤在地理环境中总是处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生物圈之间的界面上,而且成为它们相互作用的产物。 对此,S.Matson(1938)提出了土壤圈(Pedosphere) 的概念。土壤不仅受到岩石圈、水圈、生物圈的制约, 而且它反过来又对这些圈层产生影响
• 土壤干湿的程度反映土壤中水分含量多少。在野外, 靠人手对土壤感觉凉湿的程度及用手指压挤土壤是否 出水的情况来判断。分干、润、潮、湿等级别
• 新生体(new formations或pedological features)是指 土壤发育过程中土壤物质重新淋溶淀积和集聚的生成 物。根据新生体可以判断土壤类型、起源及其发育过 程。新生体可分为化学起源与生物起源二种。
土壤质地影响土壤水分、空气和热量的状况,同时影响 着养分的转化。
• 土壤质地影响着土壤结构类型。粘粒含量高的土 壤易形成水稳性团聚体和裂隙,细砂或极细砂比 例大的土壤只能形成不稳定的结构,粗砂土则无 法团聚。
• 土壤结构(soil structure)是指土粒相互排列、胶 结在一起而成的团聚体,也称结构体。
第六章_土壤圈
第一节 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征
一、土壤及土壤肥力的概念
• 一般概念:土壤=土地。英语soil的词源:拉丁文solum,意 为土地
• 科学概念:土地:自然综合体,景观。地球表面的区域。其 特征包含上下与该区域垂直的生物圈的所有相当稳定或周期 性循环的属性,包括大气、土壤、下面的地质水文和动植物 群的属性以及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的后果,这些属性对人类 现在和将来的土地利用有明显影响。
• 土壤颜色(soil colour)是土壤最重要的形态特征之 一。根据土壤颜色的变化可作为判断和研究成土条 件、成土过程、肥力特征和演变的依据。土壤颜色 也是土壤分类和命名的依据之一。世界上许多土类 用颜色来命名,如红壤、黄壤、黑钙土、栗钙土等
• 土壤质地(soil texture)是指土壤颗粒粗细的情况。 在野外常根据手指研磨土壤的感觉近似地作出判断, 准确地测定要在室内用机械分析方法来进行。一般 土壤质地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等
按pH值划分的土壤类型
第二节 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
成土因素与土壤的形成
土壤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但它的形成与发展是与其 周围的地理环境密切联系着的,同时与岩石圈、大气圈、 水圈和生物圈处于经常的相互作用之中
一、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 19世纪末俄国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首先认定,土壤和 成土条件之间的这些关系不是偶然的,而是有规律的。 土壤和景观的最主要的因素之间可用函数关系方程式 表示出来:
土壤圈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 1. 对生物圈的影响 支持和调节生物过程;提供植物生长的 养分、水分与适宜的理化条件;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土壤 圈中的各种限制因素对生物起不良的影响。
• 2. 对大气圈的影响 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水分与热量平 衡;吸收氧气,释放CO2、CH4、H2S、氮氧化物和氨气, 这对全球大气变化有明显的影响。
• 侵入体是指土壤中不是由成土过程所产生,而是由于 外界进入的特殊物质。土体侵入体的分类比较简单, 可分为四大类
四、土壤物质
• 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 水分)、气相(土壤空气)等三相物质组成的, 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有 机整体
(一)土壤矿物质
1. 原生矿物:土壤原生矿物是指各种岩石受到不同程 度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来的 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 2. 次生矿物: 次生矿物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 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变,而不同 于原来的原生矿物。
三、土壤形态
• 土壤形态是指土壤外部的特征,如土壤剖面构造、土壤 颜色、质地、结构、结持性、孔隙状况等
(一)土壤剖面 • 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称为土壤剖面(soil
profile) • 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层次,它是由成土作用而
形成的,因此,称为土壤发生层(soil genefic horizons),简称土层。
• 土体水分的收入包括:大气降水输入量;地表径流输 入量;土内侧流流入量;毛管上升水输入量;汽态水 输入量;若有灌溉还应包括灌溉水量。
• 土体水分的支出包括:土壤蒸发量;植物蒸腾量;地 表径流输出量;土内径流流出量;土壤渗漏量等。
(四)土壤空气
• 土壤空气的来源和组成 土壤空气(soil air)主要 来自大气,存在于未被水分占据的土壤孔隙中。 土壤空气按其组成在质与量上均不同于大气中的 空气。由于土壤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二氧化碳 比大气中含量高,而氧含量比大气的低。
• 3. 对水圈的影响 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分配;影响 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水平分异及水圈的化学组成。
• 4. 对岩石圈的影响 作为地球的“保护层”,对岩石圈具有 一定的保护作用,以减少其遭受各种外营力的破坏。
土壤圈的概念与内涵:
土壤圈[Pedosphere]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位 置处于地球系统,即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的交接 界面,它既是这些圈层的支撑者,又是它们长期共同作用 的产物.[1938年,S.Matson曾提出圈层观点].按当前的 研究成果,土壤圈有五个内涵.
(三)土壤溶液
• 土壤水溶解土壤中各种可溶性物质, 便成为土壤溶液。土壤溶液的组成 主要有:自然降水中所带的可溶物, 如CO2、O2、HNO3及微量的NH3等 和土壤中存在的其他可溶性物质, 如钾盐、钠盐、硝酸盐、氯化物、 硫化物以及腐殖质中的胡敏酸、富 里酸等
• 土壤溶液是一种多相分散系的混合 液。土壤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其渗 透压往往低于101325Pa,并且具有 酸碱反应,氧化还原作用和缓冲性 能。
成土因素—— 成土母质
• 定义:土壤据以形成的物质,与土壤直接发生联系的母岩 风化物 – 均质性的残积物/沉积物 – 非均质性的物质
• 作用:土壤的物质基础,继承与演化 • 母质类型:按其搬运状况分为残积母质和运积母质
按其地球化学类型可分为: 碎屑型、硅铝型、硅铝碳酸盐型、硅铝铁型、 富铝型
成土母质的作用
1. 土壤水分的来源及其耗损 土壤水分主要来自大气 降水、灌溉水、地下水。此外,水汽的凝结也会增加 土壤水分的含量,但这种水分含量很少,不占重要地 位。土壤水分的消耗主要有土壤蒸发、植物吸收和蒸 腾,水分渗漏和径流损失等,其中地面蒸发和水分渗 漏最为重要。
2. 土壤水量的平衡 土壤水分含量受土壤水分的收入和 消耗制约,当水分收入大于消耗时,土壤水含量增大, 相反则减少当收入和消耗相等时,土壤水含量保持 不变。土壤水分的收入和消耗使土壤水含量相应变化 的情况,叫做土壤水量的平衡,其表达式为:
• 胶体的种类 土壤胶体按其成分和特性,主要有三种: (1)土壤矿质胶体:包括次生铝硅酸盐(伊利石、蒙脱石、 高岭石等)、简单的铁、铝氧化物、二氧化硅等。 (2)有机胶体:包括腐殖质、有机酸、蛋白质及其衍生物 等大分子有机化合物。 (3)有机-无机复合胶体:土壤有机胶体与矿质胶体通过各 种键(桥)力相互结合成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 永恒的物质与能量交换. ✓ 最活跃与最富生命力的圈层。它对各种物质循环与物质 流起作维持、调节和控制作用,土壤肥力是土壤圈层所固 有的性质.
土壤圈的概念与内涵:
✓ 具记忆块的功能.通过这些记忆信息,有助于区别过 去和现在的土壤变化,并可对”土壤圈"未来变化进行预 测. ✓ 具时空限制特征.土壤时间尺度表现在土壤形成过 程.演变与机理的变化上,这些变化时间,一般是103— 106年。 ✓ 部分为可再生资源.土壤圈并非完全为可再生产资源, 为此,应充分利用与保护,以便在生存环境中发挥作用。
• 土壤结构(soil structure)指土壤颗粒胶结的状况。 土壤结构形状有片状结构、棱柱状和柱状结构、角 块状和半角块状结构、粒状结构等
• 土壤结持性(soil consistency)是指土壤对机械应力 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包括粘着性和可塑性。在野外, 应分别记载干、润、湿时结持性。
• 土壤孔隙状况常在较大的结构体表面观察,常分为 微孔隙、很细孔隙、细扎隙、中孔隙、粗孔隙,很 粗孔隙及少孔隙、中孔隙、多孔隙等
Michigan Soil Florida soils
Maryland Soil Florida soils
• 耕作土壤剖面 耕作层 犁底层 心土层 底土层
(二)土壤的一般形态特征
1、土壤的颜色 2、土壤质地 3、土壤结构 4、土壤结持性 (松紧度) 5、土壤孔隙状况 6、土壤干湿度 7、新生体 8、侵入体
Fe,Mg,Ca较多;基性岩土壤含C, N高(间接关系) • 母质与土壤矿物组成
(二)土壤有机质
• 土壤有机质是指土壤 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 合物,其中包括动植 物残体、微生物体和 这些生物残体的不同 分解阶段的产物,以 及由分解产物合成的 腐殖质(humus)等。
• 土壤腐殖质是,有机质分解后再缩合或聚合而成的 一系列黑褐色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根据腐殖质颜色 的不同,腐殖质可分为黄色腐殖质、棕色腐殖质和 黑色腐殖质。一般情况,胡敏酸和富里酸占腐殖质 总量的60%左右 。
П=f(К,О,Г,Р)Т
式中П代表土壤;К代表气候;О代表生物;Г代表岩石;Р代表地形;Т 代表时间。
• 本世纪40年代美国土壤学者詹尼(H.Jenny)提出与道 库恰耶夫相似的函数关系式:
s =f (cl,o,r,p,t…)
式中s代表土壤;cl代表气候;o代表生物;r代表地形;P代表母质;t 代表时间;点号代表尚未确定的其他因素。
• 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
1. 土壤有机质是植物养料的源泉 2. 土壤有机质具有离子代换作用、络合作用和缓冲
作用 3. 土壤有机质能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4. 土壤有机质是植物生长激素
(三)土壤水分
• 土壤水分(Soil moisture)是土壤的重要组成成分之 一。它不仅是植被生活不可缺少的生存因子,而且它 和可溶性盐构成土壤溶液,成为向植物供给养分的介 质。
• 土壤的通气性 土壤空气与大气间的气体交换,以 及土体内部允许气体扩散和流通的性能,称为土 壤通气性。
五、土壤组成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土壤机械组成(质地)
土壤是由许多大小不同的土粒、按不同的比例组合而 成的,这些不同的粒级混合在一起表现出来的土壤粗 细状况,称为土壤质地(soil texture),亦称土壤机械 组成。
• 土壤的许多特性,例如水分运动、热传导、通气 性、容重以及孔隙度等都深受结构的影响,而许 多农业措施,如耕作、种植、灌排和施肥等,所 感受的土壤物理性质的重大变化也多来自土壤结 构。
(二)土壤胶体的性质
• 土壤胶体是土壤中高度分散的部分,是土壤中最活跃的 物质,其重要性犹如生物中的细胞,土壤的许多理、化 现象,例如土粒的分散与凝聚、离子吸附与交换、酸碱 性、缓冲性、粘结性、可塑性等都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 母质与土壤化学组成 – 基性岩——含Al, Fe, Mg, Ca较多 – 酸性岩——含Si, Na, K较多
母质组成对成土过程有较大影响,如石灰岩上发育的土壤, 因富含碳酸盐,在南方常可延缓/阻碍脱硅富铝化过程;在北 方则可阻碍灰化过程 • 母质与土壤机械组成 – 影响土壤质地的粗细与石砾含量 • 母质与土壤养分状况 – 钾长石含K较丰富;斜长石含Ca较多;辉石、角闪石含
• 自然土壤剖面发生层
• 19世纪末,俄国土壤学家道库 恰耶夫
腐殖质聚积表层(A)、过渡层 (B)和母质层(C)。
• 1967年国际土壤学会
有机层(O)、腐殖质层(A)、 淋溶层(E)、淀积层(B)、 母质层(C)和母岩(R)
• 凡兼有两种主要发生层特性的 土层,称过渡层,如AE、BE、 EB、BC、CB、AB、BA、AC、 CA等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1996):土壤是地球表面具有生 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 它既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也是最易受人类活动影响,为人 类提供粮食的自然资源
二、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 土壤在地理环境中总是处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生物圈之间的界面上,而且成为它们相互作用的产物。 对此,S.Matson(1938)提出了土壤圈(Pedosphere) 的概念。土壤不仅受到岩石圈、水圈、生物圈的制约, 而且它反过来又对这些圈层产生影响
• 土壤干湿的程度反映土壤中水分含量多少。在野外, 靠人手对土壤感觉凉湿的程度及用手指压挤土壤是否 出水的情况来判断。分干、润、潮、湿等级别
• 新生体(new formations或pedological features)是指 土壤发育过程中土壤物质重新淋溶淀积和集聚的生成 物。根据新生体可以判断土壤类型、起源及其发育过 程。新生体可分为化学起源与生物起源二种。
土壤质地影响土壤水分、空气和热量的状况,同时影响 着养分的转化。
• 土壤质地影响着土壤结构类型。粘粒含量高的土 壤易形成水稳性团聚体和裂隙,细砂或极细砂比 例大的土壤只能形成不稳定的结构,粗砂土则无 法团聚。
• 土壤结构(soil structure)是指土粒相互排列、胶 结在一起而成的团聚体,也称结构体。
第六章_土壤圈
第一节 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征
一、土壤及土壤肥力的概念
• 一般概念:土壤=土地。英语soil的词源:拉丁文solum,意 为土地
• 科学概念:土地:自然综合体,景观。地球表面的区域。其 特征包含上下与该区域垂直的生物圈的所有相当稳定或周期 性循环的属性,包括大气、土壤、下面的地质水文和动植物 群的属性以及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的后果,这些属性对人类 现在和将来的土地利用有明显影响。
• 土壤颜色(soil colour)是土壤最重要的形态特征之 一。根据土壤颜色的变化可作为判断和研究成土条 件、成土过程、肥力特征和演变的依据。土壤颜色 也是土壤分类和命名的依据之一。世界上许多土类 用颜色来命名,如红壤、黄壤、黑钙土、栗钙土等
• 土壤质地(soil texture)是指土壤颗粒粗细的情况。 在野外常根据手指研磨土壤的感觉近似地作出判断, 准确地测定要在室内用机械分析方法来进行。一般 土壤质地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等
按pH值划分的土壤类型
第二节 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
成土因素与土壤的形成
土壤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但它的形成与发展是与其 周围的地理环境密切联系着的,同时与岩石圈、大气圈、 水圈和生物圈处于经常的相互作用之中
一、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 19世纪末俄国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首先认定,土壤和 成土条件之间的这些关系不是偶然的,而是有规律的。 土壤和景观的最主要的因素之间可用函数关系方程式 表示出来:
土壤圈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 1. 对生物圈的影响 支持和调节生物过程;提供植物生长的 养分、水分与适宜的理化条件;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土壤 圈中的各种限制因素对生物起不良的影响。
• 2. 对大气圈的影响 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水分与热量平 衡;吸收氧气,释放CO2、CH4、H2S、氮氧化物和氨气, 这对全球大气变化有明显的影响。
• 侵入体是指土壤中不是由成土过程所产生,而是由于 外界进入的特殊物质。土体侵入体的分类比较简单, 可分为四大类
四、土壤物质
• 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 水分)、气相(土壤空气)等三相物质组成的, 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有 机整体
(一)土壤矿物质
1. 原生矿物:土壤原生矿物是指各种岩石受到不同程 度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来的 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 2. 次生矿物: 次生矿物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 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变,而不同 于原来的原生矿物。
三、土壤形态
• 土壤形态是指土壤外部的特征,如土壤剖面构造、土壤 颜色、质地、结构、结持性、孔隙状况等
(一)土壤剖面 • 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称为土壤剖面(soil
profile) • 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层次,它是由成土作用而
形成的,因此,称为土壤发生层(soil genefic horizons),简称土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