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写议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仿写范文:
淡泊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清静最好,淡泊最妙”。

淡泊到底是什么?它究竟在哪里?
柳宗元的“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是淡泊;杜牧的“繁华事散逐香尘,流
水无情草自春”是淡泊;柳宗元的“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更是发清逸淡泊之音。


人如此欣赏淡泊,今人又何尝不是?
生活离不开淡泊。

具备优势时需要淡泊。

泰戈尔有句名言:名声如果高于实际,真实的你就应低下头去。

更何况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骄傲、自满、四处宣扬,只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此时淡泊是
一种成熟,是一种稳重,是一种冷静,是一种智慧。

此时的淡泊,妙哉!
取得成绩时需要淡泊。

鲜花、掌声,永远只能代表过去,而过去的成功者所面对的,是
未知的未来,明智的成功者会把荣誉锁进抽屉里,把淡泊置于荣誉之上。

此时的淡泊,妙哉!
遭受挫折的时候需要淡泊。

人生是艰苦的,失败时,无须号啕大哭,无须仰天长叹,聪明的
失败者不会给自己哭泣的时间,因为他们心中拥有淡泊。

所以,他们不会在意得与失,只会
默默地总结教训,立刻投入到新的努力之中。

此时的淡泊,妙哉!
比赛输赢时需要淡泊。

只要不在意输,往往你就是赢家。

太在意赢,命运女神偏偏就不
垂青你。

因为你的心思全放在输或赢上,反而忘了自己的本来工作,这本身就已经失去了赢
的资本。

此时的淡泊,妙哉!
运筹帷幄的时候需要淡泊。

许多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都有这么一条:“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

”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淡泊?当你静下心来,忘记其他的一切,心中想着你要做好、你应该
做好、你必须做好的事时,往往是你的智慧和创造力达到顶峰的时候。

许多宏伟的蓝图,惊
人的创举,都是在这样的淡泊之中孕育诞生的。

此时的淡泊,妙哉!
哲学家说,淡泊是一种成熟;思想家说,淡泊是一种美德;教育家说,淡泊是一种智慧;
艺术家说,淡泊是一种魅力;科学家说,淡泊是一种发明。

是啊,淡泊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心
理素质和处世之道。

但是,同任何真理一样,淡泊也是有条件的。

有益于生活,对生活有积极作用的淡泊才
是真正意义上的淡泊。

孤芳自赏不是淡泊;闷闷不语不是淡泊;袖手旁观不是淡泊;愤世嫉
俗不是淡泊;麻木不仁也不是淡泊……
我欣赏淡泊,并不是有意排挤生活中的五光十色。

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

因为,淡泊是平常之中隐隐透出的一种情致,一种神韵,一种不平常。

正如张岱所言:
“布帛菽粟之中,自有许多滋味,咀嚼不尽。


淡泊又像不知名的花香一缕,质朴,幽静,不可言喻,卓尔不群,散逸着“清水出芙蓉”
般的美。

生活中正是有着淡泊,才有着长久,才有着默契。

生活中也正是有着淡泊,才有着稳固
与灿烂。

拥有淡泊,也就拥有了坚毅与大度。

对于一个拥有淡泊之心的人,生活摆布不了他。


友,淡泊真的很美妙,难道你不想拥有它,给自己的心灵一个美妙的归宿吗? 优秀议论文范
文:
数风流,看今朝
如今“八零后”三字,听着有些刺耳了。

本应是十几二十岁的年纪,风华正茂,眉宇间是飞扬的斗志不可一世,但谁人口中的80
后都牵扯着“空虚”、“迷失”,更有人戏称“垮掉的一代”。

他们说80后的文字写得都是悲伤迷茫,80后的生活空虚而苍白。

80后是独生子女,没
有责任感。

80后怎么能担发展中国的重任?
可是我们问一问,谁又没有悲伤迷茫过呢?辛弃疾道:“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古往今来,愁是古典文化的重头戏,蚌病成珠,使多少人留下了千古佳句。

在少年时候,凭栏远眺,那份苍凉,又打动了多少人的心?
80后的孩子们生在剧变的时代,上有千年古典文化的传承,下有科技高速发展的日新月异,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难道就不能“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吗?这书写的可是迷茫?但这迷茫从何而来呢?
我认为,80后与任何年代,任何背景的孩子,都没有区别。

而80年代后的一切非议,就源自他们的“渴望被证明”以及随之而来的“特立独行。


80后的孩子们生在剧变的时代,上有千年古典文化的传承,下有科技高速发展的日新月异,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难道就不能“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吗?这书写的可是迷茫?但这迷茫从何而来呢?
我认为,80后与任何年代,任何背景的孩子,都没有区别。

而80年代后的一切非议,就源自他们的“渴望被证明”以及随之而来的“特立独行。


80后的空虚,80后的迷茫是为了什么?我认为,他们都有着李白的不羁轻狂,如同世辈的青年那样的不羁和轻狂!“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们不愿向世界低头,向现实低头,杜甫因不能做官不能造福别人长嘘低叹,蒲松龄考了70多年的科举,只有李白、柳永等人不一样快意人生?
80后为何难担重任?现在奋战在科技发展一线的青年到底有多少?80后的人才遍部大江南北,80后的书籍传遍祖国大地,80后的歌声唱响了全国人民。

80后是一阵旋风,早已括遍了神州内外。

不论你愿不愿意,相不相信。

80后告诉你:“数风流人物, 就在今朝!”
做实事,求真名
宋代大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曾说过:“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名副其实,名不虚传,方为正理。

名不符实,寸步难行。

”名与实的道理,也就在此了。

“名不符实,寸不难行”说明“实”是根本,要先有实再有名。

只有名,没有实那只是虚名,空名,而徒有空名往往是行不通的,不可靠的。

隋炀帝为了让西域各国来朝,竟采用贿赂外交的方式。

虽赢得一时极盛之名,但实则耗费了国家上亿两黄金。

然而,最终他也没有逃脱掉亡国之君的命运。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说的就是项羽,沽名钓誉,一再错失良机,转优势而变为劣势,最后因觉“无颜见江东”而在乌江自刎。

他本是个英雄,却因过分注重名誉,不考虑现实意义,以致落得如此下场。

《吕氏春秋》中有一句话很有道理。

“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邪。

良马期乎千里不期骥骜。

”是啊,能斩断东西的剑才是好剑,只空有镆邪之名有何用?能日行千里的马才是好马,只徒有骥骜之名有何用?
确实,名如实应该相符。

名不符实应该相符。

名不符实,很容易被窥破,任自贬身价,落得个不好的下场。

所以,“实”是根本,“名”是枝末。

“名副其实,名不虚传,方为正理”,这表明“实”并不排斥“名”,“名”与“实”并不存在根本上的对立。

事实上,古往今来确实有不少人以自己切实行动,赢得生前身后名,得以流芳百世。

文天祥高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李清照赞叹:“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伟大领袖毛主席,小时侯就写诗明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大凡人恐怕都想给别人,给后代留下个好名声。

只是要明确求的是什么名,
以实为本,求质求真,赢得的是真名,是不朽之名,急功近利,弄虚作假,徒有其表有的只是一时之名,甚至会招来骂名。

名,从很大程度上说也是个人品格的真实体现,可以由此看出人生的追求。

有实无名,可以是一种清高,与世无争。

也可以是英雄感叹,生不逢时,空怀其才。

所以,以“实”为本,以“名”为枝,树会长得更加美丽(繁茂)。

人的一生,需要一片天空引发你去触摸愿望,激励你不断高攀。

但更需要厚地和高土作为依托。

我们要做实事,求真名。

勇于承担责任是成熟
对一棵树而言,能结出果实是成熟。

对一只鹰而言,能搏击天空是成熟。

对一只蝶而言,能破茧而出是成熟。

成熟的标志是什么?我觉得是勇于承担责任。

古人云:三十而立。

这种立不是没有肩负的立,而是能在承担重任的情况下立。

而汉字中“人”字的象形,也很像一个站立的人,一个负着责任而挺立的形象。

但仅仅能承担责任是不够的,还要主动地勇敢地去承担才是成熟。

当我们呱呱落地便有了各种责任与使命,而我们走向成熟的过程便是走向勇于承担责任的过程。

当我们主动负重而起时,那便是真正意义上的“立”,而不仅仅是负重而“站”在原地了。

勇于承担责任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1970年的那个兼着细雨的冬日,时任联邦德国总理的勃兰特来到了波兰华沙的死难者纪念碑前。

没有人知道他要做什么?而勃兰特表情沉重,然后静默地跪了下来。

那一刻勃兰特跪下了,而德意志民族站起来了。

这一次。

德意志民族站起来了,不是用野蛮的战争。

而是勇于承担起自己所犯下的错误而应负的责任,德意志民族成熟了。

有人说:“德意志民族是神奇的,他要么考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

他拷打世界让人受苦,他考问世界让人深思。

而这一次他又在考问世界了!”德意志民族在考问世界什么呢?内容太多太深。

其中有一点就是:什么是一个成熟的民族应有的表现?
而勃兰特用静默的一跪给了世界答案。

勇于承担责任是一个民族成熟的标志。

当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后,世人感到的是恐慌,人类找到了毁灭自己的方法。

怎么办?这个问题摆在了人类面前。

人类是勇敢的,也是成熟的。

既然是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就有责任去好好利用它。

人类承担起了核武器的使用与监督的责任,而这份责任比以往的任何一份都要重,因为这份责任是人类自己创造、承担与检验。

而人类也定能尽到这份责任。

勇于承担责任是人类成熟的标志。

从一个人的成长,一个民族的壮大到人类的发展证明了勇于承担责任就是成熟。

本色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的本色;“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李白的本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这是石灰的本色;“任尔东南西北风”是竹的本色。

本色,便是最经得起历史与社会考验的本质精神。

何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因为只有在沧海横流的考验下,人所体现的方是最经得起锤炼的本质——本色。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驻足于这个充斥着金钱、物质的世界,智者常会感到悲哀——本色啊?你在哪里?五光十色的虚伪的外衣,与过于和平的生活让万物之间产生了一层一层并
不透明的膜。

本色,已是凤毛麟角。

但我们的国家并没有亡,社会还在进步。

为什么?因为
总有人坚持本色,扛起大梁!
牛玉儒,为官一任,为国为民,将自己的生命奉献于自己的岗位。

任长霞,刚正不阿,泪为民流,情为民生,命为民捐。

还有那山洪到来时,置妻儿于不顾只为民众的乡村干部,车祸发生时,最后出车的导游,
瘟疫来袭时,冲向最前线的医护人员,他们中,有的身居要职,不辱使命,有的地位平凡,
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当这些人站在你面前时,你能否发现其共同点?当
然,这就是本色。

正是有了这些本色,我们才能感到希望,才能体会到安全感。

反观那些落马的高官,为一已私欲而置国民于不顾,最终身败名裂,当党员失去了党员
的本色,而被世俗的污浊所腐蚀时,政党的末日便会到来。

当国家的支柱们失去本色时,国
家的末日也会到来,因为,他们失掉的,是唯一经得起时间与历史的考验的东西。

因为包容,所以大气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边。

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
清浊,所以大海浩瀚无垠。

我站在海边,望“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脑中豁然
蹦出这样一句话:因为包容,所以大气。

因为包容,所以大气。

秦朝末年,群雄并起,唯有刘邦知人善用。

深谋远虑的萧何、谨
小慎微的曹参、用兵如神的韩信、勇猛善战的英布,甚至和他有过旧仇的雍齿,都被招拢在
汉王帐下。

正是这种海纳百川、汇聚群英的气度,使刘邦成了“善将将”者,从屡败屡战到
屡战屡胜,从亭长成为沛公,再从沛公成为汉王,最终成为大汉王朝的开创者。

“一支600 人的部队,短短6年后建起一个百万平方公里的大帝国”。

因为包容,所以大气。

牛顿站在伽利略的肩膀上,用开普勒的定律审视亚里士多德的论
断,这才从一只落地的苹果推导出了经典力学。

伏尔泰“用中国的茶碗喝着阿拉伯的咖啡”,
坐在巴黎的书房里研究莫斯科、东京和马丘比丘,这才写就了《论世界各国的民族精神、礼
仪和风俗习惯》这一皇皇巨著,成为了开风气之先的启蒙运动学者。

没有广阔的视野,没有
广收前人成果的胸襟,就不会有真正大气的成就。

因为包容,所以大气。

因为大气,所以成功。

高山大海,浩渺宇宙,无不因包容显得大
气磅礴。

包容,就是一种大写的境界。

谈坚持
人们都希望驻足金碧辉煌的“罗马宫城”,到达魂牵梦萦的“象牙之塔”,实现自己长久
的念想,这就需要不懈的努力,因为坚持就是胜利。

坚持是对极限的挑战,是对心血和汗水的慷慨挥洒,是对理想的执着,是不到长城不止
步的豪迈。

王军霞在汗水里争渡,在“苦海”里泛舟,最终登上奥运会冠军的宝座,是坚持;
中国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将两万五千里踩在脚下,这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还是坚持。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成功往往就诞生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爱迪生的风骨令人折服,
他发明蓄电池历时十年,进行了五万次实验,才取得了成功。

这就是坚持的力量。

有一年的
高考作文题是一道漫画题,漫画上那位老兄挖了四口井没有见到井便扬长而去。

其实有的井
距水层只有一锨之遥,如果再坚持一下,胜利便属于他了,然而他放弃了,于是与成功失之
交臂。

丢弃恒久长远的坚持,捡起浅尝辄止的遗憾,当然摘不到金灿灿的苹果了。

坚持
需要七擒孟获的韧性,需要六出岐山的不坠之志,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孤独,更需要知其不可
为而为的大智大勇。

张海迪从小便患了脊柱瘤,胸椎以下的肢体永远失去了知觉,然而她却
以惊人的毅力自学了英语、日语和德语,甚至翻译创作了几十万字的小说。

这就是坚持,坚
持使她只有三分之一的躯体放射出灿烂的光彩,坚持使它终于托起了一轮不落的人生太阳。

当然,坚持不是固守,更不是画地为牢。

试想,如果蔡伦在造纸的多次失败之后,仍坚
持原来的作法,而不是大胆的改进原料,那么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四大发明”恐怕就要改写
成“三大发明”了。

鲁迅若不是认清形势,弃医从文,中国现代史上恐怕就要多一个平凡的医生,而少一个文豪。

那种只知在陈迹斑斑的老路上挥汗如雨,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是莽夫,是懦夫,其结果,势必南辕北辙,头破血流。

远方的诱惑是我们之所以忙碌,之所以奋斗,之所以拼搏之所在。

当我们遇到困难,遭受挫折,当我们汗流浃背,精疲力竭的时候,我们应该在心中默念一声:再坚持一下。

以人为鉴知得失
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过于相信自我,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唯我独尊的思想在作崇,二是自己只看到了自己能看到的和想看到的东西。

篇二:如何仿写作文
如何仿写作文
如何仿写作文
——以课文为本,读中学写
仿写就是仿照例文的样子写作文。

一般来说,作文由不会写到会写,由写不好到能够写好,
都要经过由仿写到创作的过程。

同学们都知道:广泛地阅读可以为写作积累大量的材料,写起作文来才会得心应手。

反之,如果阅读的基本功不扎实,要写出高质量、高水平的作文是不可能的。

因此,同学们要十分重视语文课上阅读分析这一环节,这样才会从中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技巧,才会有的放矢地仿写作文。

研读例文:我们在学习每一篇课文时,不仅要弄明白课文里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更重要的还要知道作者是使用哪些词句,按什么顺序,采用什么方法写出来的?具体地讲,在阅读分析课文时同学们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入手:1)理解课题;2)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3)正确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或层意;4)分清文章内容的主次、辨别详略;5)找出和理解中心句,概括中心思想;6)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和过渡;7)找出作者观察记叙事物的顺序。

借鉴例文:弄清上述问题之后,同学们还可以结合本单元的导读提示,选择适当的题材,运用课本中学过的写作方法进行作文片段练习,进而对所学课文的选材、写作方法的理解、运用、巩固达到熟练的程度。

也就是说,同学们在写作文时,可以联系这一单元或以前学过的某些课文,借鉴其表达方式;还可以阅读与本次作文题材相关的资料,丰富写作素材,提高认识能力,为自己独立完成作文奠定基础。

例如,我们在学完《少年闰土》一课后,准备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一篇有关写人的作文。

为了把这次作文写好,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是怎样描写少年闰土的特点的?通过阅读原文同学们不难看出:作者不但抓住了少年闰土的外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行为、语言等外在特点,还选取了典型事件(捕鸟、看瓜刺猹、捡贝壳、看跳鱼)揭示少年闰土的内在特点: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

接着请同学们构思应如何去写自己想要写的人?同学们依据《少年闰土》一课的写法明确了应从:1)要抓住妈妈的外在特点进行一番描述,但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注意体现重点,一定要为突出中心思想服务;2)借助典型事例揭示妈妈的内在特点:a、生活小事——吝啬;b、育人、助人——大方……除此以外,同学们还可以根据生活经验搜集一系列的素材,但要根据需要恰当地选择,要选能突出人物特点的材料去写。

审视新作:选择材料后,同学们要趁热打铁,利用自习课完成初稿。

并及时将初稿交老师审阅,老师根据同学们习作的内容分门别类并提出初审意见:1)符合要求,叙述具体的;2)符合要求,叙述较具体的;3)基本符合要求,叙述欠具体的;4)不符合要求,叙述不具体的。

这样一来,同学们就可以重新审视作文要求,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裁决,
明确自己的文章是继续修改,还是需要重新选材另写?
总之,在阅读分析课文时,同学们除了掌握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外,更关键的是,在阅读分析课文内容的同时,还应有所侧重地研究本文的写作方法,并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去,把课本里的每一篇课文都当成“习作例文“去研究、去赏析,从中挖掘文章写法的独到之处,这样长期不断的积累,定会写出优秀的习作来。

需要注意的是:
1)写主要是仿写例文的写作结构、顺序或方法,决不能照抄内容,也不能改头换面,文章的题材自
己要重新选择。

2)写前要认真研读例文,理解内容,总结出例文的写作结构和方法,然后再仿照它考虑自己的选材、布局
和表达。

3)仿写的题材必须是自己熟悉的,千万不能生搬硬套。

要在叙述顺序或表现手法上符合例文的样子,其他
的方面可以大胆创新,不受约束。

【学生例文1】“抠”妈妈
(150024)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小学六年二班:季海东
可我的妈妈却“抠”得要命。

(开门见山,运用对比手法,哪个妈妈不疼爱自己的儿女,
突出妈妈与众不同——“抠”。


记得在一个周末,我和妈妈去商店买东西,我一眼就看见店门口卖羊肉串儿的,看着那烤得油焦焦、黄乎乎的羊肉串儿,我简直到了垂涎三尺的地步。

于是,我小声地央求妈妈:“妈妈,能不能……”我最终没能说出口。

(语言特点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

)“能不能什幺?”妈妈没好气儿地说。

“能不能买串儿羊肉串儿尝尝?”我鼓起勇气说。

“不行,不能养成吃零食的坏习惯,再说,吃那种东西会坏肚子的!”妈妈坚定地说。

(妈妈为使“我”养成好习惯,找借口不给我买羊肉串吃。

)我知道再争下去也不会有什幺结果,便不再说什幺了。

心里却一直在说:“妈妈真抠!”(照应开头,突出妈妈的“抠”。


在生活上妈妈对我抠得要命,可在其它方面却蛮大方的。

(正确地使用过渡句,引起下文,使文章结构严
谨。


一天,放午学时,老师让每个同学订购一本有关写作方面的书籍。

我想到平时“抠”
得要命的妈妈,回到家
“老师让……”
我不知道说什幺是好,站在妈妈身边沉默了好一会儿,才悄悄走过去低声说:
还没等我把话完,妈妈连连点头高兴地说:“可以,可以!”妈妈毫不犹豫地把买书的钱递给了我。

我微笑着看着妈妈,心想:妈妈还是挺大方的吗?(与第一件事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使我改变了对妈妈的看法。


另有一天晚上,妈妈下班回来谈起了单位为灾区献爱心捐款的事。

心想:捐款?不会捐四五元钱吧?别再是一两块钱?我正疑惑着,妈妈慷慨地说:“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上不起学,多难过呀?我多捐了点儿。

”“多少?”我和爸爸异口同声地问。

“一百元!”妈妈自豪地回答。

什幺?平时简直“抠”得出了名的妈妈,今天竟然捐了一百元钱,真是出乎我的意料。

我心目中的“抠”妈妈那渺小的身影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进一步说明妈妈在生活小事上显得“抠”,而在我的学习上、帮助失学儿童上却显得十分大方。


望着眼前既吝啬又大方的妈妈,我真想发自内心的喊一声:“?抠?妈妈,我永远爱您!”(“吝啬”与“大方”分别是对妈妈所做一切的高度概括,结尾点明文章中心。


【教师点评】母爱是伟大的,而在小作者眼里却显得平凡而不伟大,生活中因一点小事满足不了自己,竟对妈妈的做法抱怨、不满。

作为一个适龄儿童或许都有这方面的经历。

小作者后因妈妈为灾区献爱心----为灾区的孩子们捐款助学,改变了对妈妈的看法,心里由衷地敬佩和自豪。

本文在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再现了妈妈是非分明,立场坚定,对“我和灾区孩子们的爱是截然不同的。

不足:本文在材料的安排上,详略处理得不够得当,因为本文要突出的是自己对妈妈的敬佩之情,所以第一件事应略写,第
二、三段适当写详细些,这样才能起到突出中心的作用。

(指导、评析:轶凡)
【学生例文2】“怪”老师
(150024)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小学五年二班:刘贝妮
当你第一眼看到这个题目时,一定会怪我太没礼貌了,怎么能随便说自己的老师“怪”呢?请你不要过早地评论我的是与非。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兴趣。


新学期,我们班由全校“怪”得出了名的姜老师当班主任,他个子不高,头发根根直立,一脸严肃劲儿,乍看上去还真有点像“鲁迅先生”呢。

(抓住了人物的特点,突出了与众不同之处。

)有的同学得知这个消息后欢喜得不得了,因为有了他,我们可以全面发展;而我却满脸愁云,因为早就了解了他的底细。

他对待学生的做法简直让我无法接受。

(间接地写出了人物的个性。


但谈起工作来,大家都很敬佩他。

姜老师每天早晨很早就来到学校,检查各班早自习老师深入班级的情况;每天晚上,当你从他的办公室窗前经过的时候,总能看到他那忙碌的身影。

(语言简练,概括出了人物的内在特点,略写。


姜老师不但对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待学生也如此,特别是对那些后进生所付出的
一切,更是没法说。

(过渡自然,上下文衔接紧凑。


一般说来,有哪个老师不喜欢优等生?姜老师也不例外,但渐渐的,我觉得他更喜欢后进生,课堂练习都让后进生去做;上课发言简直成了后进生的天下;后进生听不懂,老师还手把手教……(老师的第一“怪”,令我费解。


这还不算什么,记得在一次语文测试中,我得了“优”,老师竟严厉地批评了我,说我学习态度不端正,目的不明确。

但一个后进生只得了“及格”,老师不但没批评他,反而还翘起大拇指连声说:“好样的,有进步……”我听了之后,感到很不是滋味。

心想:得了“优”应该表扬,我竟遭到了批评;应该批评的却得到了表扬,真不公平!你说这老师怪不怪?(老师的第二“怪”,我心里不平。


期末考试结束后,那些后进生的成绩赶上来了,优等生的成绩得到了再提高。

啊!现在我明白了。

老师偏爱后进生,是为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争做学习的主人;对优等生要求严格,是为了好上加好,锦上添花。

如今,我改变了对这位“怪”老师的看法,我也从他身上得到了许多启示,是他教会了我怎样生活,怎样做人……(总结全文,点名中心。

)【教师点评】老师每天都与我们打交道,相互之间的了解莫过于别人。

因此,同学们在选择写老师的材料时一定会得心应手,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可见,要想把作文写好,写自己熟悉的材料尤为重要。

本文选材真实,叙述具体、有条理。

详尽记叙了小作者亲眼目睹那位“怪”老师在教育学生时的独特做法——对待优等生十分严格;而对待后进生又是一个态度,真叫人不能理解。

单元测试成绩低到极点,他从不发火、生气;课堂提问简直成了后进生的天下。

后来“我”明白了老师的用意:对优等生严格是为了锦上添花,对后进生特殊关照是为了增强他们的自信。

从而使我从这位“怪”老师的身上得到了许多启示,学会了怎样生活,怎样做人。

篇三:议论文开头仿写训练
※仿写训练-议论文开头
一、类比起兴法——妙用修辞,增添文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