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4《外国诗两首》(第2课时)教学案 (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外国诗两首(第二课时)
《夜》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课标虽未对第四学段的现代诗的教学做出明确的表述,但要求学生“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2.教材分析
这是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四课。

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3.中招考点
“赏析语句”每年的设题角度略有不同,但都指明了具体的赏析位置;考查细致,涉及到动词、形容词、修辞、细节描写、写作手法,赏析有一定难度,失分的居多。

4.学情分析
学生,对阅读现代诗歌赏析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具体如何运用方法去解决问题还是掌握不好。

二、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课文,能说出诗歌写景的特点。

2.通过品读语言培养学生欣赏和热爱大自然的能力,领悟人生的真谛。

能总结出品读语言的方法,并会运用这种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诵读课文,圈点勾画有用信息,能说出诗歌写景的特点。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品读语言,能总结出品读语言的方法,并会运用这种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当我们将身心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时,她会以博大的胸怀赋予我们灵感与力量。

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夜》,就是用身心和自然熔铸而成的美的赞歌。

(二)预习检测
1.作者介绍
叶赛宁(1895—1925),被誉为“天才的乡村歌手”,苏维埃诗歌奠基人之一,1916年第一本诗集《扫墓日》出版。

同年应征入伍,一年后,时值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诗人写了《变容节》《乐土》《约旦河的鸽子》等著名诗作,以抒情的方式,抒发个人对革命的感受。

1919年加入意象派并成为中心人物,写出《四旬祭》《一个流氓的自由》。

1921年诗人与到莫斯科访问的美国舞蹈家邓肯相识,热恋成婚,并出游西欧、美国。

但两人很快由热恋变为争吵,终于离异。

1923年诗人回国。

1924年出版了轰动文坛的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展示了诗人抑郁消沉的心灵。

诗人创作高峰期,写出了组诗《波斯抒情》、长诗《安娜·斯涅金娜》、诗集《苏维埃俄罗斯》等。

1925年9月三度结婚(与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女)。

然而,11月便因精神病住院治疗,完成自我审判式的长诗《忧郁的人》,12月26日写下绝笔诗,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投缳自尽。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喧.响(xuān) 欢嚷.(rǎng) 沉浸.(jìn)
(三)新课讲解
1、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拟人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B.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C.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D.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2、下面对《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小诗着力展示了夜的静溢、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B.“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只听得见溪水轻轻地歌唱。

”这里是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而更显其静。

C.第四节又回到夜的静谧,并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这是简单的重复,是可有可无的一节。

D.这首诗全篇描写的是眼前的实景,突出其静谧、美丽,让人沉浸其中而产生无限的遐想。

3、归纳这首小诗的题旨
着力描绘夜的静谧、美丽,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4、写出这首诗第一节押韵的韵脚?
乡、响、嚷。

(五)作业
自由创作
依照下面的表达形式,另写两组句子。

要求体现反复手法,句式、字数与例句基本一致。

南国的红豆啊,红得深沉,像鲜血的凝固,让人肃穆。

【参考示例】南国的红豆啊,红得活泼,像泉水的叮咚,让人清爽。

南国的红豆啊,红得艳丽,像朝阳的初生,让人神往。

板书

叶赛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