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pdf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3级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试题 2015.11
说明:试题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为第1页至第5页,第II卷为第5页至第8页。

试题答案请用2B铅笔或0.5mm签字笔填涂到答题卡规定位置上,书写在试题上的答案无效。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共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每小题3分,共9分)
① ,烟台大学7位保洁员吃学生剩饭的照片蹿红网络。

这些老人 ② 食用学生的剩菜剩饭,只是为了向莘莘学子传递“节俭是一种习惯”的理念。

其实,我们 ③ 是一个崇俭抑奢的民族。

《左传》有言:“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李商隐《咏史》诗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奢靡之风逐渐抬头,浪费现象悄然流行。

一些人以为宁剩毋缺才够档次,以为一饭千金才算有面子,于是个人消费竞相攀比、 ④ 奢华。

太史公高呼:“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司马光也谆谆告诫:“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人人厉行节约,13亿人积腋成裘、聚沙成塔,那将是多么巨大的财富?相反,浪费起来,又将是多么巨大的损失?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蹿(cuàn)红 奢靡(mí)? 宁(nín)剩毋缺 一饱之需
B. 蹿(cuàn)红 奢靡(mǐ)? 宁(nín)剩毋缺 八珍九鼎
C. 蹿(cuān)红 奢靡(mí)? 宁(nìn)剩毋缺 厉行节约
D. 蹿(cuān)红 奢靡(mǐ)? 宁(nìn)剩毋缺 积腋成裘
2.文中①②③④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①日前? ②自愿? ③一直? ④追逐
B.①近期? ②志愿? ③一直? ④追求
C.①近期? ②自愿? ③一贯? ④追求
D.①日前? ②志愿? ③一贯? ④追逐
3.文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莘莘学子? B.一饭千金? C.谆谆告诫? D.聚沙成塔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A.美国索尼公司制作了一部广泛引发关注的《刺杀金正恩》的影片,制作虽然粗糙,剧情狗血,但至少就影片的制作到公映而言,美国始终在以一颗平常心看待这一封闭的国家。

B.农民工小秦从寒风中钱款吹散一地,到钱款被纷纷送还,我们看到警方的用心、路人的良心、社会的爱心,这一切汇聚成可贵的正能量。

C.要改变城管被“妖魔化”的现状,首先要为城管的职责准确定位,解决地方政府把“烫手山芋”都推给城管
,“城管是个筐,啥都往里装”的怪现象。

D.近来,许多青少年戴着“头上长草”的发卡,这些卡通发卡有小草、小蘑菇、玫瑰等造型,一经推出即刮起流行旋风。

对此,有人欣然接受,认为此举可以舒缓压力和焦虑,有人不以为然,认为头上插草有点不吉利;更多人表示“我不会戴”。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近年来出现了所谓国学热。

重要的不是意见之争,而是学理或技术性争论。

①就像自然生态需要多样性,不能随便说哪个物种是“坏的”,要不能随便认为哪种文化不应该存在。

②关于国学到底“好不好”这样的问题几乎没有意义。

③但居然演变成一种“轻浮”的文化争论,这就让人失望了。

④何况国学存在数千年,自有其伟大力量和深刻道理。

⑤过于随便地进行批判,没有任何建设性。

⑥国人对国学有兴趣,本是理所当然的事。

A.⑥④②③①⑤
B.②①④⑤③⑥
C.②①⑤③④⑥
D.⑥③⑤①④②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
翁敏华
过节是全世界各民族的普遍文化现象,并非中国独有。

英语作holiday,含有神圣(holi-ness)的意味;日语作“祭ヮ”,突出节日活动;但是这些都不如“节日”来得形象生动。

2005年11月,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

几年来,每到端午节,我们心里总有一丝隐痛。

它让我们认识到: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

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西方每每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万圣节还是情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

你看: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三上巳,蛇开始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虫百脚需要好好对付,才能平安度夏……原来,中国的节日尽是太阳的、月亮的、星星的、山的、水的节日,其本质就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

我国的岁时节日还非常强调“节物”,比如,梅花是新年的节物,桃花是三月三的节物,石榴花是端午的节物,桂花属于中秋,菊花属于重阳。

新年的饺子年糕、元宵的汤圆、清明的青团、端午的粽子、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饼、九月九的重阳糕,包括腊月初八的腊八粥,凡此等等,也同样是“节物”。

传统节日,历来还是国人和谐人事的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是国人沟通人心的一个有效的平台。

在孔夫子时代,人们过年,就是“乡人傩,一国皆若狂”,举国狂欢,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

我们能以什么样的名义凝聚在一起,温习、积累和增加我们的缘分?在我看来,再也没有比传统节日更好的名义了。

“缘”,大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命题,他国语言中很难有一个对应的译词来与之匹配了。

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缘”字: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

多少年过去,现代人也许早已不再记得传统节日各自的崇拜对象和初始起源了,但是,一种共同血脉的感觉还在,一种“我们感”在这些日子里显得格外强烈: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我今天过节。

我们的传统节日在一年四季中分布匀称,大小交替,大致一两个月必然有一节,也就是说:“竹筒”有段时日了,该“竹节”一下了,聚一聚,聊一聊,深化一下感情。

江苏省中秋节有一个奇俗叫“摸秋”。

这一天晚上,无论男女,都可以到别人家的田地里偷一个瓜吃什么的。

人性中的一些缺点,比如说小偷小摸,一味的“堵”也不成,有的时候,得给它们一点出路。

它是民间的一种约定俗成:平时不许偷,中秋夜允许他们稍稍地去过一下“偷”瘾。

注意:只许“偷”别人家地里的东西,而且是小东西。

第二天就不行了。

这与西方的“万圣节”,孩子们戴着各种可怕的面具,到各家各户恶作剧,去闹,去讨糖果吃,有异曲同工之妙。

平日里,西方社会是最忌随便打搅别人的。

或许,安顿人们不太光彩的欲望,和谐人们疲惫的身心,原本就是节日的一个题中之义。

在一个个自古及今的节日里,我们善解天意,善解人意。

明天,也许我们又要各奔东西,但至少今天,借助传统节日,我们可以温暖自己、温暖别人。

6.选出下列对文章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意味着韩国申遗成功触发我们想到中国许多传统文化现在已到了危险的时候。

B.“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的潜台词是:国家意识在时间上的体现便是寄予着民族文化的传统节日。

C.“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这句话巧妙地将“缘”字拆分为“丝”“夕”“豕”三个字,作了意味深长的解释。

D.“‘竹筒’有段时日了,该‘竹节’一下了”形象地将过节的“节”解释成竹节的“节”,暗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

7.选出下列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
A.英语的节日作holiday,含有神圣(holi-ness)的意味,日语作“祭ヮ”,突出节日活动,但是这些都不如中国的“节日”更纯粹更有价值。

B.孔夫子时代的传统节日过年,举国狂欢,乡人同聚,驱鬼祈福,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

C.“摸秋”故事的插入,使得平实的论述一下子生动起来;画龙点睛的议论,有力地升华了节日故事背后的意义。

D.文章由韩国申遗成功引入,从三个方面谈了传统节日的价值,中外比较突出了我国传统节日的特性。

8.下列关于作者提出“过传统节日”的意义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国人和谐人事的有效时间节点,是国人沟通人心的有效的平台,使得“我们感”格外强烈。

B.我国的传统节日往往跟“物事”相关,强调“节物”,在本质上就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

C.借助传统节日,我们可以温暖自己,温暖别人。

D.利用传统节日,满足人们某些不太光彩的欲望,和谐人们疲惫的身心。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许翰,字崧老,拱州襄邑人。

中元佑三年进士第。

宣和七年,召为给事中。

为书诋时相,谓百姓困弊,起为盗贼,天下有危亡之忧。

愿罢云中之师,修边保境,与民休息。

高丽入贡,调民开运河,民间骚然。

中书舍人孙傅论高丽于国无功,不宜兴大役,傅坐罢。

翰谓傅不当黜,时相怒,落职,提举江州太平观。

靖康初,复以给事中召。

时金人攻京师甫退,翰造阙,即日赐对,除翰林学士,寻改御史中丞。

上疏言边事,因陈决胜之策。

陈邦昌为太宰,翰上疏力争之。

种师道罢为中太一宫使,翰言:“师道名将沉毅有谋山西士卒人人信服不可使解兵柄。

”钦宗谓其老难用,翰曰:“秦始皇老王翦而用李信,兵辱于楚;汉宣帝老赵充国,而卒能成金城之功。

自吕望①以来,用老将收功者,难一二数。

以古揆今,师道虽老,可用也。

”且谓:“金人此行,存亡所系,令一大创,使失利去,则中原可保,四夷可服。

不然,将来再举,必有不救之忧。

宜起师道邀击之。

”上不能用。

擢中大夫、同知枢密院,论益不合,以病去,除延康殿学士、知亳州。

坐言者落职,提举南京鸿庆宫。

高宗即位,用李纲荐,召复延康殿学士。

既至,拜尚书右丞兼权门下侍郎。

时建炎大变之后,河北山东大盗李成、孔彦舟等,聚众各数十万,皆以勤王为名, 愿得张所为帅。

所为御史,尝论黄潜善奸邪不可用,由此得罪。

李纲为相,乃以所为河北等路招抚使,率成等众渡河,号召诸路,为兴复计。

潜善力沮之。

宗泽论车 驾不宜南幸,宜还京师
,且诋潜善等。

潜善等请罢泽,翰极论以为不可。

李纲罢,翰言:“纲忠义英发,舍之无以佐中兴,今罢纲,臣留无益。

”力求去,高宗未许。

时潜善奏诛陈东,翰谓所亲曰:“吾与东,皆争李纲者。

东戮东市,吾在庙堂可乎?”求去益力,章八上,以资政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

复以言者落职。

绍兴元年,召复端明殿学士、提举万寿观,辞不至。

二月,复资政殿学士。

三年五月,卒,赠光禄大夫。

?
翰通经术,正直不挠,历事三朝,致位政府,徒以黼、攸、潜善辈熏莸②异味,横遭口语,志卒不展。

纲虽力引之,不旋踵去,翰亦斥逐而死。

所著书有《论语解》、《春秋传》。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二》,有删改)
[注]①吕望:即姜子牙,年老时得遇周文王,后辅佐周武王灭商。

②薰莸:香草和臭草,比喻志趣、政见不合。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书诋时相诋:指责
B.秦始皇老王翦而用李信老:认为?年老
C.将来再举 举:行动,兴兵
D.纲虽力引之 引:引导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中书舍人孙傅论高丽于国无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因陈决胜之策因宾客至相如门前谢罪
C.乃以所为河北等路招抚使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D.舍之无以佐中兴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师道/名将沉毅/有谋山西/士卒人人信服/不可使解兵柄
B. 师道名将/沉毅有谋/山西士卒/人人信服/不可使解兵柄
C. 师道名将沉毅有谋/山西士卒/人人信服不可使/解兵柄
D. 师道名将/沉毅有谋山西/士卒人人信服/不可使/解兵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书舍人孙傅因反对开凿运河被罢免。

许翰认为不应当罢免孙傅,因而惹怒了当时的宰相,也被降为江州太平观提举。

B.宋钦宗认为种师道年老不堪重用,许翰试图以王翦、吕望等为例来说明任用老将的必要性,但钦宗最终没有接受建议。

C.许翰对朝廷罢免李纲这样忠贞有才能可以辅佐国家中兴的人很失望,认为自己也没有必要留任,连续八次上奏请求辞职。

D.许翰正直不屈,虽为三朝老臣,但因与黄潜善这类奸臣政见不合而横遭诬陷,难以施展抱负,对此,作者充满惋惜之情。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谓百姓因弊,起为盗贼,天下有危亡之忧。

愿罢云中之师,修边保境,与民休息。

(5分)
(2)金人此行,存亡所系,令一大创,使失利去,则中原可保,四夷可服。

(5分)
1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8分)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 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

②老莱衣:相传为春秋时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1)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颈联进行赏析。

(4分)
(2)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从师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 ,。

”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2)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民易《琵琶行》“ ,

”表现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

(3)中国有一句古话,叫“ , ”这是孔子的一句话,许多人认为这是孔子在提倡“平均主义”,其实,孔子的意思是说,不公正才会导致社会的动荡。

五、(12分)
16.请概括下列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5个字)(4分)
用激光使水蒸气“冷凝”成为雨滴,称为激光造雨。

研究表明,利用激光脉冲从空气当中的原子里分离出电子的过程有助于生成羟基原子团,这些原子团可将空气中的硫和二氧化氮变成能够“附着”水蒸气的凝结核,进而使水蒸气“冷凝”成水滴。

这就和浴室中的镜子表面出现水雾的原理相同。

比起在大气层中撒播盐粒或碘化银颗粒等人工降雨方式,激光造雨是一种更加“清洁”的选择。

此项技术尚处于初级阶段,能否大规模推广应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17.以“希望”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4分)
戴望舒的诗情总是笼罩着一层不可排解的伤感,在黑暗和残酷的现实面前,诗人不得不从昔日的旧梦中寻找希望,而虚幻无力的希望不可能给诗人以精神的拯救。

18.大学自主招生面试时有一分钟的自我介绍时间,下面是某同学的陈述,其中有些内容游离中心,有些措辞不当,请加以修改。

(4分)
老师,您好!
①敝人叫叶良辰,今年18岁,是××中学的高三毕业生。

②我玩命儿地学习,每次考试成绩名列前茅。

③在文学、体育、艺术等方面多有建树。

④我坚强乐观,从不怕困难,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⑤我最大的优点就是善解人意,我会在朋友最无助、最伤心时悄悄送去关怀。

⑥某某大学,学术氛围浓厚,是我一直向往的名校。

⑦我的家乡在泉城济南,那里有闻名天下的趵突泉,有美丽的大明湖、千佛山等,欢迎老师有时间去做客。

⑧希望贵校能慧眼识金,我将加倍努力,争取成为贵校的优秀学子。

谢谢!
必须删除的句子:需要修改的句子:将改为将改为将改为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3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15.11
1.C(“蹿(cuān)红”“奢靡(mí)”“宁(nìng)剩毋缺”“集腋成裘”)
2.A(①“日前”,几天前,前些天;“近期”,指近来的一段时期,往往指从现在开始的将来一段不长的时期。

②“自愿”,代表一种心情,自己愿意而没有强迫地去做的,如:自愿的行动;“志愿”,代表一种愿望,一种明显高于“自愿”的愿望。

③“一贯”是形容词,意识是思想、作风等从不改变,一般做定语,如“这是他的一贯看法”“我们一贯认为”;“一直”是副词,只能做状语。

④“追求”,用积极的行动达到某种目的,如追求财富荣耀,也特指追求异性,偏重在于求,求所得。

“追逐”,追赶,例如追逐嬉戏;也指追求,如追逐名利,偏重逐,要追赶上某个东西。


3.B(“一饭千金”比喻厚报对自己有恩的人。

见《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与漂母典故。


4. D (A关联词语摆放位置不当B另起炉灶C搭配不当)
5.【解析】第一步,确定首句。

比较⑥②两句,其中第⑥句中的“有兴趣”跟“国学热”在内容上紧密相联,故选
⑥。

排除B、C。

第二步,根据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序。

第⑥句中的“本是”与第③句的“但”构成转折关系;第③句中的“‘轻浮’的文化争论”与第⑤句中的“随便地进行批判”的内容紧密相联;而第①句是通过打比方的方法对第⑤句的解说;第①句与第④句构成递进关系。

排除A。

6.D(“暗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无中生有)
7.A(A“都不如中国的‘节日’更纯粹更有价值”理解有误。


8.D (表述绝对。


9.D(引:举荐,引荐)
10.A(两个“于”均为介词,相当于“对”。

B项前一个“因”是介词“趁机”,后一个“因”是介词“通过、经由” C项前一个“乃”是连词“于是”后一个“乃”是副词,“乃至、甚至” D项前一个“以”是介词“用来”,后一个“以”是介词“把”)
11.B(“师道名将”为判断句,不能断开;“不可使,解兵柄”与原意相悖)
12.C( “连续八次上奏请求辞职是因陈东被杀而作出的决定)
四、(24分)
13.(1)认为百姓生活困顿,会起事成为盗贼,天下将有危急灭亡的忧患。

希望停止云中战事,整治安抚边关,帮助(让)百姓休养生息。

(5分。

关键词:困弊、罢、修、休息等,译句要通顺)
(2)金人此次行动,关系到存亡,如果重创金兵,使他们失利逃去,那么中原可以保全,四周 的少数民族能够臣服。

(5分。

关键词:所系、令、使、保、服)
14.(1)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

②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吹骨、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表达诗人因友人离去的孤寂伤感之情。

③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属虚写,写诗人想象韩十四坐船过黄牛峡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属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

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形象描绘韩十四一路辗转旅途艰险
的情形;“白马江寒树影稀”则从视觉角度描绘了当时的离别之景。

(答对其中两点即可。

每点手法1分,分析1分)`
(2)①“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表现了对战乱导致生灵涂炭的忧愤之情;②“我已无家寻弟妹”表现了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③“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表现了对因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④“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⑤“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

(答对其中四点即可。

每点1分)
15.(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2)春江花朝秋叶月,往往取酒还独倾。

(3)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五、16.激光造雨的定义、原理、优点及研究现状。

17.希望是诗人在黑暗和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从昔日的旧梦中寻找到的,虚幻无力的;希望不可能给诗人以精神的拯救,这就使得戴望舒的诗情总是笼罩着一层不可排解的伤感。

18.必须删除的句子:? ⑦? (1分)需要修改的句子:①将“敝人”改为“我” ②将“玩命儿地学习”改为“刻苦学习”③将“建树”改为“涉猎”或者“一些成绩”或将整句改为“在文学、体育、艺术等方面均有突出表现。

”⑧ 将“希望贵校能慧眼识金”改为“如有幸到贵校就读”或“如果贵校能够录取我”或“希望贵校给我一次机会
”(3分)
六、 19.内容上,借毛俊辉的话来盛赞于是之杰出的艺术成就与巨大的艺术影响;(2分)结构上既承接上文“剧场何尝不是因大师而放出异彩”,又引出下文于是之在首都剧场的告别演出。

(2分) 20.作者对于是之的告别演出一笔带过,是略写,详写他演出后的自责和他在文章中故意隐瞒的一个细节,(2分)这样安排不仅表现了于是之在艺术追求上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也表现了他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品格。

(2分) 21.于是之青少年时代刻苦读书;他的文章耐读,《幼学纪事》曾入编中小学语文教材;他的书法受人称道;他对话剧表演艺术有独到而深刻的理解。

(4分,每个方面1分) 22.①具有非凡的艺术成就。

于是之创造的程疯子、老马、王利发、魏勒等艺术形象深为人们所喜爱。

②具有高尚的人品德行。

于是之善良、谦虚,对观众认真负责,对自己严格要求。

③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于是之勤奋刻苦,在书法、写作等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

(每个方面2分)
七、23参考立意:
清华北大抢状元,抢得是高分还是人才?或许是想培养出公众渴求的大师,或许是展示求贤若渴的姿态,又或许,只是为抢而抢……
观点1 唯分数论英雄不可取.作为国内一流大学,理应对应试教育有较清醒的认识,不应该过度地热衷于“状元”,如此做法,只能让人看到所谓一流大学的“小”。

观点2 给教育独立与尊重,而不是舆论绑架。

从某种意义上,大学被媒体与公众绑架了,屈从于世俗偏见,不是因为爱惜人才,而是保护学校名誉——民众追求“公平”,欣赏一分之差见高低、争生死;媒体则以造星的眼光及趣味来谈高考。

观点3 抢状元非本事,能够培养出一流人才才叫能耐。

大学之大,在于培养挖掘不同天分的学生的各种潜力,让他们日后成为各行各业的“状元”,这才符合教育理念。

观点4 大学之大,在其风度。

为抢生源而掐架,超出了竞争应有的尺度,失了风度,没了气度。

【参考译文】
许翰字崧老,拱州襄邑人。

考中元佑三年进士。

宣和七年(1125),召用为给事中。

写信诋毁当时宰相,认为百姓生活困顿,会起事成为盗贼,天下将有危急灭亡的忧患。

希望停止云中战事,整治安抚边关,帮助(让)百姓休养生息。

高丽入贡,朝廷征调百姓开凿运河,百姓骚动。

中书舍人孙傅指责高丽于国无功,不应兴大役,孙傅因此被罢职。

许翰认为孙傅不应被罢免,当时宰相大怒,免去他的职务,任提举江州太平观。

靖康初年,重又被召用为给事中。

当时金兵进攻京城刚退,许翰到宫廷,当日晋见皇上,授任为翰林学士,不久改任御史中丞。

上言议论边事,趁机陈述决胜之策。

张邦昌任宰相,许翰上疏极力争论。

种师道被贬为中太一宫使,许翰对皇上说“:师道是名将,沉毅有谋略,山西士兵,人人信服,不可解去他的兵权。

”钦宗认为他年老难用,许翰说:“秦始皇认为王翦老而不用,信用李信,终于兵败于楚;汉宣帝任用老将赵充国,终于取得金城之战的成功。

从吕望以来,任用老将取得功业的,不止一两个人。

从古鉴今,师道虽然年老,可以任用。

”并且说:“金人此次行动,关系到我方存亡,现在如果重创金兵,使之失利而逃,则中原可以保全,四周的少数民族能够臣服。

否则,将来再想行动,一定有不可救应之忧。

应当起用师道抗击金兵。

”皇上不能听从。

提升他为中大夫、同知枢密院,政见越是与同僚不合,因病去职,任延康殿学士、知亳州。

因谏官指责而被罢职,任提举南庆鸿庆宫。

高宗即帝位,因李纲的推荐,召用他为延康殿学士。

到朝后,被授任为尚书右丞兼代理门下侍郎。

当时建炎大乱之后,河北山东大盗李成、孔彦舟等人,聚结军队各数十万,都以勤王为名,希望得到张所任元帅。

张所任御史,曾经责论黄潜善奸邪不可用,由此得罪。

李纲任宰相。

于是任命张所为河北等路招抚使,率领李成等人部队渡过黄河,号召各地,为兴复大计。

黄潜善极力阻止。

宗泽建议皇帝不应到南方,应当回到京城,并且诋毁黄潜善等人。

黄潜善等人请求罢免宗泽,许翰极力争论不可。

李纲被罢,许翰说:“李纲忠义英发,没有他无人能辅助中兴,现在罢免李纲,我留任无益。

”极力请求去职,高宗不同意。

当时黄潜善奏请诛斩陈东,许翰对亲信们说:“我与陈东,都力争留用李纲,陈东被斩于东市,我在朝廷合适吗?”越是极力求辞职,八次上章,被任命为以资政殿大学士身份提举洞霄宫。

又因为谏官指责罢职。

绍兴元年(1131),召用恢复他为端明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坚辞不至。

二月,复任资政殿学士。

绍兴三年五月,去世,追赠光禄大夫。

许翰通晓经术,正直不屈,历事三朝,位至执政,只是因为与王黼、蔡攸、黄潜善等人政见不合,横遭诬陷,志向终究无法实现。

李纲虽极力引荐他,但自己很快被罢免,许翰也遭斥逐而死。

他的著作有《论语解》、《春秋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