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15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二年级下课文15《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抓住关键词“无穷碧”、“别样红”等词语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3、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想象、欣赏、背诵,感受西湖的美丽风光,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
1、能够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说诗歌大意。
2、抓住关键词“无穷碧”、“别样红”感受六月西湖的美丽风光,并引导学生在探究其原因的基础上感悟诗情,领悟诗人“以景寄情”的表达手法。
三、教学难点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想象、欣赏、背诵,感受这首诗的丰富内涵,受到美的熏陶。
四、教学课时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大阅读展示:
请学生展示学过的描写景色的古诗。
《村居》《咏柳》(二)、创设情境,走近古诗
1、出示荷花图,请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自己看到的。
2、古代杨万里一生酷爱荷花,写下了很多关于荷花的诗作,我们之前学过一首《小池》,学生诵读。
今天,让我们再一起走进他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诗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谁来读课题?指生读(评:声音响亮,而且能把课题中的四个平舌音读好)(慈、寺、送、子)
4、指生读。
3、谁知道诗题的意思?
解释诗题:晓,是早晨的意思。
净慈寺,是西湖边一座有名的佛寺。
林子方,是诗人的朋友。
4、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5、齐读诗题。
(三)、初读引领,感知古诗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按照自己的节奏,自由反复的读诗。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开始读吧。
(学生读后,教师注意评价)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诗。
3、男女生配合读。
4、大家已经听出了这首诗的节奏,让我们一起来读。
5、名家读诗。
(学生闭上眼睛体会)
6、听着听着,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指生回答)
5、学生反馈,简介古诗大意。
相机板书:莲叶、荷花(四)、品读赏析,感悟古诗
1、体会莲叶的“多”
师:诗中哪一句描写了西湖的莲叶?指生读。
(接天莲叶无穷碧)
师:引导其他同学思考:莲叶有什么特点?
师:谁听出来了,莲叶有什么特点?
生:莲叶碧绿碧绿的,一望无边。
师:“一望无边”让你感受到什么?指生回答。
师:诗中哪个词让你感受到莲叶的多?
生:无穷
师:能用一个成语表示吗?预设:数不胜数、无边无际、无穷无尽。
师:还有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莲叶特别的多?接天
师:“接天”从字面的理解是:
是啊,莲叶多的都接到天上去了,多的让你感受到:
指生回答。
师:谁能带着这种感受把这个词语送进诗句中读?
指生读:接天莲叶无穷碧
师:谁能把声音读的悠长一些,让我们感受到莲叶与天相接的景象?指生读
师:谁能读的与天相接?指生读。
小组读,全班齐读。
2、体会莲叶的“绿”
师:读着想着,谁能抓住关键词,想一想,此时的莲叶可能是一种怎样的绿?
预设:碧绿,你抓住了“碧”字,来想,此时的莲叶可能是一种碧绿。
师:谁还能从其他词语中去理解?想一想,此时,西湖是什么时候?
指生:此时西湖是六月。
师:对啊,此时西湖六月的莲叶已经长得很茂盛了,结合生活体验想一下,此时六月西湖的莲叶还可能是种什么绿?预设:墨绿、深绿、碧绿碧绿、翠绿
师:是啊,碧绿的,深绿的,墨绿的莲叶,那么茂盛,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
这样的画面是多么的壮观啊!能带着感受把这句诗读好吗?指生读,全班读。
3、体会荷花的“红”
师:欣赏完这无穷碧的莲叶,让我们走进荷花的世界,来静静欣赏荷花的美。
师:诗中哪一句描写了荷花?
生: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边默读这句诗,边用心去想,荷花就变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指生回答
生:荷花粉红粉红的,像少女的脸蛋。
生:莲叶像一个大舞台,荷花像仙女一样翩翩起舞。
(评:谢谢你让我们看到这么美得景色。
)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这些美丽的画面送进诗句中读。
生齐读——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什么是“别样红”?
生:和以前不一样
生:非同一般的红
师:什么原因使荷花非同一般的红呢?
生:朝阳映在荷花上
师:用诗中的一个词就是——
生:映日
师:瞧,火红的太阳在荷塘上洒下万张金光,映在荷花上,荷花红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静静的读,细细的想,想好了就可以举手。
指生回答。
预设:荷花红得像宝石。
荷花红得像秋天的枫叶。
荷花红得像小朋友的笑脸。
师:你能把荷花别样红的美读出来吗?指生读。
师:你能把阳光读的再耀眼些吗?
齐读,全班读。
多美的画面啊?无穷碧衬托着他的别样红。
师:莲叶无穷碧
生:荷花别样红
师:接天莲叶无穷碧
生: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这首诗不仅景美,对仗也美,想看看这样别样的美景吗?(播放视频)
师:假如,此时,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西湖的美景,你最想把哪个词语献给它?课件出示西湖图片:____________的西湖,指生回答。
师:相信同学们再读这句诗一定会读的更好,谁来试一试?指生读,齐读。
师:是啊,面对这艳丽、热烈的西湖美景,难怪诗人要发出这样的感慨,课件出示第一句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指生读,全班齐读。
4:理解“毕竟”“四时”
师:老师查阅了词典,“毕竟”在词典中有两种解释:你认为在诗句中,它应该选择哪一种解释。
指生回答。
师:请同学们再课本上写下“毕竟”的意思。
师:“四时”在古诗中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一年四季
师:但在这首诗中是指除了几月份以外的时候?(六月)
师总结:像这样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能够对我们读懂诗句有很大的帮助。
师: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同桌之间相互说说。
指生回答。
师:是啊,六月的西湖的景色与其他时候有什么不同呢?播放其他季节西湖景色及图片诗句。
瞧:西湖春天:苏堤春晓莺啼柳
秋天:秋霞夕照雷峰塔
冬天:冬寒不眠断桥雪
师:尽管西湖四季风景如画,但诗人却更爱什么呢?
生:西湖六月的美景。
师:是啊,他更爱这长着荷花的六月的西湖,于是他发出这样的感慨:
生: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师:六月的西湖与平时不同,是因为它有那:(用诗句来回答)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是啊,诗人写下这首千古绝唱。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注意:读出这份赞美,读出这份喜爱和惊叹。
生齐读全诗。
(配乐读)
(五)、升华诗情,内化古诗
1、大家入情入境,读得如诗如画。
有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诗人在六月的西湖畔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写友谊,没有抒发离别的忧愁。
同样是送别朋友,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写到___________
诗人望着朋友渐行渐远,是那样依依不舍,他是以目相送。
诗人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写到:_____________诗人
是以酒相送。
这首诗中,诗人是以什么相送呢?(写了西湖六月的美景来
送别朋友)
2、是呀,送别朋友不仅可以以歌相送、以酒相送,还可以
以景相送。
3、师小结:同学们从这首送别诗中不仅读出了西湖的别样景,也读出了诗人的别样情。
4、古人以诗明志,以诗寄情。
让我们一起再来吟诵,牢牢
记在我们心中吧,对西湖的热爱。
让我们在诵读中体会诗人那一份别样的情感吧。
5、自由读、背。
(六)课外作业
1、背诵古诗
2、同学们课外收集描写西湖美景的诗文,读一读。
(七)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莲叶碧
荷花红
部编版一年级下课文15《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学情分析
一、教师的教情
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阋读习惯、积累习惯、迁移习惯,切实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写字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书写示范作用,指导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美观,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把朗读作为学习课文最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朗读的基础上去体会课文人物的思想感情、人物的心理活动,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师还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书中多识字,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积累习惯。
为了让学生养成一定的积累习惯,我们要求学生把自己读到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并利用早读时间互相交流、反馈。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尽力为学生创设交际的情境,情境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行体验,展开想象,自由表达。
二、学生的学情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自觉地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比如,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自觉的阅读习惯、一定的积累习惯、大声的朗读习惯等。
在语文单项测试中,96%的学生达到了合格。
通过一学期的练习,学生的写话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多数学生都能按要求写一段较通顺,内容完整的话,并能把自己学过的词语运用到自己的写话中。
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大多数同学都能读懂短文,并能根据短文内容回答简单的问题。
三、存在的问题
1、在阅读中,有一部分同学不能结合短文内容拓展到
实际中。
2、学生分析、理解题意的能力有待加强。
3、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
能力。
4、在训陈学生做题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亩题、认真做题的能力。
四、今后改进的措施
1、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阅读,还要指导学生根据短文内容回答相应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2、在识字教学中,注重区分形近字、形声字,减少错别字的出现。
3、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4、加强学生朗读指导。
部编版二年级下课文15《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效果分析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抓住关键词“无穷碧”、“别样红”等词语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3、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想象、欣赏、背诵,感受西湖的美丽风光,受到美的熏陶。
效果分析:
(一)教的效果分析
1、本课课程从教学目标出发,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听
名家范读,大部分同学能够做到正确、流利的朗读。
2、通过抓住关键词去理解诗句意思。
进而感受六月西
湖的美丽风光。
3、通过想象、欣赏、背诵等多种形式,反复读诗句,
感受西湖别样的美景和诗人别样的感情。
4、教师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在与学生的学习交流中,
能够充分地尊重与信任学生。
对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宽容,真正的创设了是和谐高效的课堂。
(二)学的效果分析
1、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了解诗的大体意思,能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主要意思。
2、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抓住关键词语去理解诗意。
3、学生对朗读古诗能够掌握一定的节奏和停顿,能够读好韵味。
4、从整堂课孩子的参与情况来看,学生非常积极,学得轻松快乐。
(三)总体效果分析
总之,本节课是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结合学生的学情进行的课堂教学,无论从教师层面还是从学生层面
都很好的达成了目标,但是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有待进一步提高。
部编版二年级下课文15《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材分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诗人早晨出门送别友人时即景起兴而作。
作者先发感叹,再写实景,虚实结合,表现手法独特。
全诗语言浅近明白,生动描绘了六月西湖独有的美景,色彩明丽,意境开阔,由衷的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之情。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
这两句诗写六月西湖给诗人总的感受。
诗人从议论入手,开篇即说“到底是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其他时节相同”,这仿佛是诗人的一声喝彩,一声赞叹,情意酣畅,不禁让人心驰神往。
“毕竟”是终究、到底的意思。
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非同一般的独特性。
“四时”泛指其他时节。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这两句诗对仗工整,具体描绘了西湖六月“毕竟”不同的风景:满湖的莲叶清新碧绿,一望无垠,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远方,荷花在朝阳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红艳。
“碧”和“红”
突出色彩,对比强烈。
“接天”一词即写出了莲叶的一碧万顷,又渲染了天地的壮阔。
“无穷”表现了绿的远阔,“别样”强调了红的明丽。
本课的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抓住关键词“无穷碧”、“别样红”等词语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3、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想象、欣赏、背诵,感受西湖的美丽风光,受到美的熏陶。
部编版二年级下课文15《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评测练习
一、拼拼写写。
húshuǐlián yèhéhuāqióng r én
二、阅读方法练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____________中,
风光不与____________同.
接天____________无穷碧。
映日____________别样红。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_______。
3、本诗描绘了_______________的美丽风光。
4、读完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你
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_
_
___
部编版一年级下课文15《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后反思
我执教的《晓出渔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是部编本二年级下册第六単元的第一课,编者的意图是想让学生学习它写景的高妙。
这样,这首诗在解读的时候就应该按照课标中所要求的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我在教学中也是这样做的。
在备课时虚心请教讲课出色的老教师,虚心接受他们提出的建议。
ー、授之以渔,教方法。
我在破理解古题意后,就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读诗句,想画面:悟情,通韵味。
因为就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目前已经学习过ー些古诗,掌握了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老师加以总结,明白地出示给学生,即是对过去学习古诗的总结,又是对本课学习方法的指异。
二、朗读教学,特色鲜。
对于诗歌朗读追求正确、通顺、有节奏和韵味,正确和流利自不必说,有节奏和韵味方面,首先让学生小组讨论读出古诗的停顿,并用左斜线标出,接着让学生通读古诗,然后设计名家朗诵环节,引导男女生分句读等,最后还设计了看图吟诵古诗,总之朗读教学特色鲜明。
二年级的孩子特别小,采用各种读给出理解的支架,既理解了古诗的意境,也练习了朗读感受能力。
对古诗的范读,既为学生树立了读诗的榜样,还起到示范作用,把古诗的味诵读出来,才是学古诗的境界所在。
通过一段诵读音频、我给予学生一种引呈,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诵读愿望。
学生随着音频中的节奏或抑扬顿挫,读出了诗句的意韵生动,凝练含蓄,更读出了诗句的独特韵味。
三、想象画面,好体验
二年级的学生善于想象,而不同的学生又有着不同的感受能力。
我先引导学生先弄懂古诗中的字词之意,并以课件辅助理解,如,“毕章”之意为“到底”,“四时”之意为“四季”,接着利用课件分别出示诗句的第一、二行和诗句的第三、四行,引学生在理解诗句之意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画面,并配以图片让学生对画面有更直观的印象。
总之,我的这一堂课,凝聚了老师们许多的心血,对我耐心地指导和提出的中肯建议。
今后我会再接再厉,不忘初心、积极探索更好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部编版二年级下课文15《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标分析
一、《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阶段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目标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目标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
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
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
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9.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二、教材在课程价值实现中的定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教学,首先是让学生通过朗读掌握一定的诵读方法。
如:读正确、流利,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然后抓住关键词去理解诗意,能够大胆地展开想象,进而,去理解诗人的别样情。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能够理解诗句的大体意思,体会诗歌描写的景色,大胆的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所描写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
以及学生的心理,年龄和认知特点,我把本课时目标定位: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抓住关键词“无穷碧”、“别样红”等词语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3、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想象、欣赏、背诵,感受西湖的美丽风光,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抓住关键词“无穷碧”、“别样红”等词语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三)、教学难点
3、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想象、欣赏、背诵,感受西湖的美丽风光,受到美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