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曾孕育了早期的人类,北京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北京人又被称为“北京猿人”,是因为他们
A.生活在今天的北京地区B.仍留有猿类的一些体质特征
C.还没有进化成人类D.生活在距今70万至20万年
2.下图能代表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是:
A.B.
C.D.
3.“他们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有很多发明创造。

他们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材料中的“他们”是()
A.炎帝和黄帝 B.老子和孔子 C.秦皇和汉武 D.文帝和景帝
4.将夏王桀、商纣王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的标准是
A.新王朝的开创者B.统治残暴,失去民心
C.王朝鼎盛的建立者D.爱民如子,重用人才
夏王桀是夏朝最后一王,残暴统治导致夏灭亡;商纣王是商朝最后一王,统治残暴导致商朝灭亡;周厉王统治残暴,导致“国人暴动”。

三人共同特点是统治残暴,失去民心,B项正确;三人都不是新王朝的开创者,排除A项;三人也不是王朝鼎盛的建立者,排除C 项;三人都不是“爱民如子,重用人才”,排除D项。

故选B项。

5.强国必强语、强语助强国。

近年来,各种级别的汉字听写、书写等比赛活动使国人又掀起一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

下列文字中,最早具备了汉字基本结构的是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
6.公元前704年,第17代楚君熊通再一次向周天子请求提高封号,遭拒后大怒说:“王不加位,我自尊耳。

”于是,他自立为楚武王,开诸侯僭号称王之先河。

这表明当时
()
A.禅让制渐成风尚B.世袭制开始确立
C.分封制遭到破坏D.郡县制逐渐推行
7.中国历史上的一些著名战役,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等都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哪一特点?
A.奴隶制开始瓦解B.封建制度确立C.生产力飞速发展D.诸侯兼并争霸
8.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

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B.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法家思想受到国君赏识D.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
9.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

“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权力集中,皇权至高无上
C.官员世袭D.地方自主
10.对以下两幅图片所反映史实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沉重的赋税导致秦末农民起义B.思想的禁锢导致大泽乡起义
C.残酷刑罚导致陈胜、吴广起义D.繁重的徭役导致农民大起义
11.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史称西汉。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西汉王朝前后一共存在()(注:公元纪年没有零年)
A.193年B.194年C.210年D.211年
1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根本目的是()
A.巩固大一统王朝B.推行新儒学教育C.排斥法、道诸学说D.加强对官吏控制13.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

如下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

这一事件发生在
A.公元前2世纪初B.公元前2世纪末
C.公元前3世纪初D.公元前3世纪末
14.下列古代著名战役按照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长平之战
②牧野之战
③漠北战役
④赤壁之战
⑤官渡之战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⑤④ C.③①④②⑤ D.②①④⑤③
15.在今天陕西省韩城市郊有一座古柏环绕的“汉太史公墓”,郭沫若同志曾为之题诗:“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

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

怜才鹰斧钺,吐气作霓虹。

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

”这位太史公的杰作记述了我国古代( )
A.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历史 B.从夏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
C.从商朝到唐朝时期的历史 D.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
16.据《深圳特区报》报道:截至2019年6月,深圳港国际友好港数已达到26个,其中有12 个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1世纪深圳海上丝绸之路“港口链”已经初步成型。

追溯历史,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A.周武王B.齐桓公C.秦始皇D.汉武帝
17.这一时期,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和交融,区域的开发尤其是江南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有了显著的进步,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立了基础。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8.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具体表现包括
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②种植双季稻③粪肥得到推广④麦稻兼作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9.学习历史,首先要注意时间概念,懂得计算年代,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是公元纪年,公元纪年把每100年叫做一个“世纪”。

习惯上每个世纪头20年叫某世纪初,最后10年又叫某世纪末。

据此你认为司马容于317年重建晋王朝,时间上应该表述为
A.公元3世纪初B.公元3世纪末
C.公元4世纪初D.公元4世纪末
20.下列文化遗产中体现中外文明交汇融合特征的是()
A.龙门石窟B.秦始皇陵兵马俑C.长城D.《兰亭集序》
二、解答题
2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

材料三: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我国原始社会时期哪一项民主制度?请举例说明古代的哪几位先贤是通过这种方法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
(2)材料二反映出古代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3)材料三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西周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2.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极大地影响了亚洲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在学术思想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当时,各家学派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提出各种治国思想,探讨自然、社会和人性,形成了大胆思考、自由讨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
材料二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多年。

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

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的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材料三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

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3)材料三是秦始皇采取的什么措施?
材料四臣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4)材料四反映了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什么思想建议?对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但他们的目的是相同的,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23.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传》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材料三“时海内大乱……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八十七《晋纪九》请回答:
(1)据材料一你可以推论春秋时期农业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生产方式?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君治秦”的历史作用。

(3)材料三反映了西晋末年怎样的历史现象?该现象对我国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据所学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已使用打制石器,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北京人又被称为‘北京猿人’”的理由,而非生活地区,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北京人虽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已使用打制石器,这说明其进化成人类,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北京人又被称为‘北京猿人’”的理由,而非生活的时间,排除D项。

故选B项。

2.B
解析:B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五六千年,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是半坡原始居民。

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

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

故选项B符合题意;河姆渡人,距今7000多年生活在长江下游的古人类。

他们建造干栏式房屋,用船、筏载人荷物、浮水采集,使用刀、匕、锤、铲、矛、碗、筒、小棍、器柄、纺轮、蝶形器等木器,栽培人工水稻,家养羊、鹿、河姆渡居住房屋河姆渡居住房屋猴子等牲畜。

在河姆渡并出土了中国境内所发现最早的漆器,其陶器制作有一定的水准,估计最高烧成温度达1000摄氏度。

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河姆渡人会栽培人工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故选项C 不符合题意;铜鼎是在夏朝遗址中发现的,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A
解析: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大约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他们结成联盟打败东方的蚩尤部落,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

所以材料中的“他们”是炎帝和黄帝。

选项A符合题意;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B排除;秦皇和汉武,是指秦始皇和汉武帝,C排除;文帝和景帝,开创了“文景之治”,D排除。

故选A。

4.无
5.A
解析: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商代,出现了我国已知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它最早具备了汉字基本结构,故A符合题意;金文、小篆、隶书等均在甲骨文之后,故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C
解析:C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楚君熊通自立为楚武王,开诸侯僭号称王之先河”并结合所学可知,楚国称“王”,与周天子称号一致,打破了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出现了地方诸侯不听命于周王室的现象,表明分封制遭到破坏,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与传说时代的尧舜禹有关,排除;B项世袭制开始确立于夏朝的启,排除;郡县制逐渐推行是在秦朝时期,D排除。

故选择C。

7.D
解析: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更加激烈。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都发生在战国时期,D正确;奴隶制开始瓦解、封建制度确立属于这一时期政治特点,与题干战役不符,排除A;生产力飞速发展属于经济方面,排除C。

故选D。

8.B
解析:B
【详解】
根据材料“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结合所学可知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不同见解,涌现出一批具有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域的百家争鸣局面,故选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不是秦以前,A错误;C说法具有片面性,排除;道教在汉朝建立,佛教也是汉朝传入我国,所以出现儒、道、佛并立局面是在汉朝以后,排除D。

9.B
解析: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赢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皇帝之下,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他们互不统属,都对皇帝负责。

因此“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权力集中,皇权至高无上。

选项B正确;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意思是所有的人都是国君的臣民,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官员世袭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项;地方自主,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故选B。

10.C
解析:C
【详解】
根据所学和图片可知,图片1是刑具,图片2是陈胜吴广起义,这说明残酷刑罚导致陈胜、吴广起义,故C符合题意;材料是在说明刑罚和陈胜吴广起义的关系,故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解析:C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建立的时间是公元前202年,灭亡的时间是公元9年,所以西汉王朝存在的时间是202+9-1=210年,C符合题意,ABD排除。

故选择C。

12.A
解析: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在位时,采取了一系列维护大一统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军事等方面。

其中在思想文化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使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因此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根本目的是巩固大一统王朝,A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知BCD项不是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目的,排除BCD项。

故选A项。

13.D
解析: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公元纪年法中,如果是公元前,百倍数字加一所得数字是公元前多少世纪;在前期、中期、末期的计算中,倒着划分前、中、后期;故前202年,是公元前3世纪末;故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4.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的公元前260年;②牧野之战发生在商朝末年的公元前1046年;③漠北战役发生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公元前119年;④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的208年;⑤官渡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的200年,因此按照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②①③⑤④。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A
解析:A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汉太史公指的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他的史学巨著是《史记》,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历史,A项符合题意;B项描述的内容不够完整;C项记载的内容到唐朝,与司马迁生活年代不符;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的史书是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故选A。

点睛:根据题干分析得出相关人物,进而分析出人物事迹,再结合选项逐一分析排除即可。

解析: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汉武帝大力开辟海上丝绸之路,汉朝先后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其中从山东海岸出发的船只穿过黄海,可到达朝鲜、日本,更重要的一条航线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经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17.D
解析:D
【详解】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区域的开发尤其是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有着显著的进步,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符合题意;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是元谋人、北京人等时期的主要特点,A排除;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反映的是夏商西周的时代特征,B排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秦汉时期的特征,C排除。

故选择D。

18.D
解析: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人的大量南迁等因素,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经过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劳动,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江南以种植水稻为主,种植双季稻;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稻麦间种。

故①②③④符合题意,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9.C
解析:C
【详解】
根据“公元纪年把每100年叫做一个‘世纪’。

习惯上每个世纪头20年叫某世纪初,最后10年又叫某世纪末”可知,317年用世纪、年代表示是公元前4世纪初期,C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项不符,排除。

故选择C。

20.A
解析: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这些宏伟精巧的雕像,继承了秦汉以来的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是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

选项A符合题意;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坑,是用高超的工艺制作的陶俑人像,B排除;为了抵御匈奴,秦始皇将战国时期各国在北方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筑成一条“万里长城”,C排除;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D排除。

故选A。

二、解答题
21.(1)禅让制;尧、舜、禹。

(2)世袭制。

(3)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

【解析】(1)根据材料“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说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即将部落首领位置传给贤德之人。

解析:(1)禅让制;尧、舜、禹。

(2)世袭制。

(3)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

【解析】(1)根据材料“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说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即将部落首领位置传给贤德之人。

这个时期是“天下为公,任人唯贤”的时期。

因此材料一反映我国原始社会时期的禅让制;通过这种方法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是尧、舜、禹。

(2)根据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

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因此材料二反映出古代实行世袭制。

(3)根据材料三“……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封姜尚到营丘,称为齐国,因此材料三反映出西周实行分封制;西周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22.(1)百家争鸣
(2)孔子;仁和礼
(3)焚书坑儒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5)加强思想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君主专制统治。

【详解】
(1
解析:(1)百家争鸣
(2)孔子;仁和礼
(3)焚书坑儒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5)加强思想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君主专制统治。

【详解】
(1)局面:根据材料中的“当时,各家学派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提出各种治国思想,探讨自然、社会和人性,形成了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风气”,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根据材料中的“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该人物为孔子,其思想的核心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

(3)措施:根据材料中的“,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5)目的: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秦始皇对儒家思想持反对的态度,而汉武帝持推崇的态度,但都是统治者在治国中的具体措施,其目的都是加强思想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君主专制统治。

23.(1)铁农具、牛耕的出现
(2)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
(3)人口南迁,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春秋时期铁制农
解析:(1)铁农具、牛耕的出现
(2)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
(3)人口南迁,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2)依据材料信息“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社会治安良好,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信息“时海内大乱……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可知,西晋末年,匈奴等乘汉族统治集团内乱之际起兵,西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向中原推进。

由于北方战乱较为频繁,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因为北方长期战乱,而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他们给南方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