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必修课鲭鱼真面目,不看别后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必修课鲭鱼真⾯⽬,不看别后悔!
鲭鱼算得上是别称最多的鱼了吧,也最容易弄混,⼩编今天就来扒⼀扒关于鲭鱼的⼀切!
⼤⽇本帝国的图表告诉了我们中国捕鱼量早已破千万吨!
据说,我⼤天朝去年鲭鱼捕捞量是67.2万吨,也是近海⾮常重要的经济鱼种之⼀,仅次于带鱼和绿鳍马⾯鲀,捕捞量列居东海鱼种产量前三!
对的对的,就是你现在看到的这种鱼,吓⼈吧,厉害吧!
那么请问,你看到的是何种鲭鱼?是鲐鱼吗?鲅鱼?还是鲐鲅鱼?
我不相信你还没蒙圈,连尼古拉斯·赵四都不信!
著名的亚洲⽓质舞王(尼古拉斯·赵四)
回归正题,虽然鲭鱼数量巨⼤,但西班⽛、挪威、欧盟、冰岛、秘鲁等地都在调整捕捞配额,以免过度捕捞。

世界⾃然保护联盟(IUCN)对鲭鱼的评估等级为:⽆危
鲭科(Scombridae)
分类学上属鲈形⽬(Perciformes),鲭亚⽬(Scombroidei),全球共有15属49种,⼤多数是经济鱼类。

中国主要有3种鲭科鱼类:⽇本鲭、澳洲鲭、⽻鳃鲐。

其中,⽇本鲭、澳洲鲭属于鲭属,分布于黄海、东海以及南海海域;⽻鳃鲐属于⽻鳃鲐属,分布于东海、南海海域。

它们是暖⽔性中上层鱼,属于类沿海鱼类、都⽣活在浅海⽔域。

游泳⼒强,喜欢成群活动。

⽽且能作远距离回游,有趋光性。

以沙鳗、⼩型甲壳动物为⾷。

但真正属于鲭鱼的只有4属9种,9种,9种!
捕捞⽅式
腹翼鲭属(Gasterochisma)
腹翼鲭(Gasterochisma melampus)
Butterfly Mackerel,ガストロ,鱗鮪
体长:最⼩的巴掌⼤,最长的2⽶,最重50-60kg左右,次要经济、垂钓鱼种
普通长度的
特征:和⾦枪鱼体型相似,鱼⾝肥⼤且长。

但全⾝鱼鳞⼩且明显,有点银缕⽟⾐的意思。

脊背鱼鳞呈银蓝⾊,两侧偏银⽩。

有趣的是成鱼的⿊⾊腹鳍⽐幼鱼⼩的不⽌⼀点点
2015年在塔斯马尼亚戴维港捕捞的幼鱼
澳洲维省捕捞的长165厘⽶,重41.8kg,这可怜的⼩眼神~
分布于南纬35-50度以南(南半球)温带海域(8–15 °C),有“杂鱼“之称,和⾦枪鱼属同⼀捕捞渔场得名,捕捞时作为⾦枪鱼的副鱼。

多⽤远洋绳钓⽅法捕捞。

这类鱼还在澳洲分布于除北区以外的所有海域,从昆⼠兰的汤斯维尔到西澳西北⾓的南海岸附近海域,包括塔斯马尼亚海域在内。

季节性从北向南洄游迁移。

⾁⾊淡粉,⾁质偏油,价格便宜
但在⽇本也能⽤鱼腹⾁做出好吃的盖浇饭,⽽且只要500円
双线鲭属(Grammatorcynus)
⼤眼双线鲭(Grammatorcynus bilineatus)
Double-line mackerel,ニジョウサバ
体长:1年成鱼40-43厘⽶,最长70厘⽶,最重2.7-3kg,次要经济鱼种
特征:鱼⾝有两条深⾊横线呈流线型,⼀条紧靠脊背下⽅,另⼀条垂直于第⼀背鳍在前腹部形成拐点向鱼尾延伸,两条线在鱼尾交汇。

2006年钓鱼爱好者在昆⼠兰威利斯岛捕获的最⼤最重的双线鲭
眼⼤、脊背呈⾦属蓝绿⾊,上下腹部颜⾊由⾦变银,腹部没有斑点。

两背鳍间距⼩,第⼀背鳍较长且⾼度逐渐变低。

⾁质味道介于马鲛鱼和⼤西洋鲭之间。

⽇本多产于冲绳县以南,所以可⽤来做刺⾝、味增酱烧、煮、盐烧、味道好像都很美味,加上柠檬和姜⽚还可以去腥味~
选购时要选肚⼦软、眼睛清澈⽆杂质的!
最后来点学术性的
主要使⽤定⽹捕捞、拖⽹捕捞
双线鲭⼴泛分布在印度-西太平洋红海到⼤洋洲(包括马绍尔群岛和斐济)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具体是红海东部到安达曼海、琉球群岛到澳洲北海岸。

澳洲分布在西澳的⿊德兰港到昆⼠兰的耶蓬海域。

⽻鳃鲐属(Rastrelliger)
短体⽻鳃鲐(Rastrelliger brachysoma)
Short bodied mackerel
体长:体长15-20厘⽶,最长34.5厘⽶,重0.1-0.2kg,主要经济鱼种
特征:鱼⾝较宽、短,背鳍黄⾊带⿊边,胸鳍和腹鳍呈暗黄⾊。

脊背呈⾦属蓝⾊,背鳍下⽅有1-2⾏⽔平排列⿊点向鱼尾延伸,下腹部呈银⽩⾊⽆斑点。

胸鳍和后腹部鱼⾝略偏⾦,鱼⾝中部(或偏上)有1-2灰⾊条纹(断)延伸⾄鱼尾。

分布于亚洲东南部的⼤西洋海域,从安达曼海到泰国、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内亚、菲律宾、所罗门群岛和斐济。

在泰国也叫巴突鱼,⾮常常见的⼀种鱼类,每年捕捞量不低于6万吨。

产卵期3-9⽉。

炸着吃的巴突鱼
福⽒⽻鳃鲐(Rastrelliger faughni)
富⽒⾦带花鲭,花飞、⽩⾯仔、妈鲎、富⼲⽒鲭,faughn‘s mackerel,Island mackerel
体长:最长20厘⽶,最重0.75kg,次要经济鱼种
特征:鱼⾝纺锥形呈流线型,脊背⾦绿⾊有1-2⽔平条纹,背鳍下⽅有1-2⾏⽔平排列⿊点向鱼尾延伸,腹部银黄⾊,下腹部有1⽔平条纹。

两侧胸鳍附近有少许⿊点,臀鳍与第⼆背鳍同形。

⼴泛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国家,印度-西太平洋海域,西起印度,东⾄斐济,北⾄台湾,南迄印度尼西亚,巴布新⼏内亚海域。

中国⼤陆、台湾恒春、⾼雄等东部及南部海域有产。

产量较少。

长这样~
⼀般渔法以围⽹、定置⽹、流刺⽹等捕获。

⽻鳃鲐(Rastrelliger kanagurta)
⾦带花鲭, Indian mackerel
体长:25-38厘⽶,菲律宾海域⼀年的成鱼体长≈23厘⽶,主要经济鱼种
特征:纺锤型、横切⾯椭圆形。

背部呈⾦属蓝绿⾊,沿着背鳍基底有1-2列⿊点。

胸鳍后有1个或多个⿊点,鱼⾝两侧上半部分有6条黄⾊纵带断点,腹⾯银⽩⾊。

寿命⾄少4年以上。

胸部鳞⽚较⼤。

⽣活在⽔深100⽶左右
印度年均捕捞1.29万吨,全球年均捕捞量10-50万吨。

捕捞⽅法有围⽹、拖⽹、定置⽹、流刺⽹。

⼴泛分布在印度-西太平海域,西起⾮洲东岸、红海东部,东⾄萨摩亚;北⾃⽇本琉球群岛,南迄印尼⾄澳洲北部的西南太平洋岛群海域、中国,包括台湾南部、东北部及东部海域;⾃苏伊⼠运河⾄地中海东部海域。

澳洲分布在欧洲⼤陆北部,由西澳的北西⾓⾄昆⼠兰的马尼福尔德⾓。

但⼀张嘴,还是挺吓⼈!
但这种鱼⽪薄、刺软、⾎多,⾁⾊发⽩,⾁质偏硬
价低
天朝⼈民的做法简单粗暴:炸!炸!炸!
呲啦~~下锅咯~~~
⼤⽇本帝国太讲究了,⼿握烧霜寿司,味酸、微甜~传说还有鲅鱼的味道!
烧霜刺⾝
酱煮的
盐烤的
昆布味增汤
鲭属(Scomber)
花腹鲭(Scomber australasicus)
澳洲鲭,胡⿇鲭,蓝鲭,Blue mackerel,ゴマサバ
体长:22-65厘⽶,重≈0.15-2kg
特征:鱼体细长呈纺锤形,脊背呈⾦属蓝绿⾊(蓝多)有不规则波纹,胸鳍部分鱼⾝偏黄有芝⿇状圆形斑点腹部有,前腹部有不规则竖纹,其他地⽅均有浅灰⾊圆点。

寿命约7年。

⽣活在亚热带和温带海域。

从中国、⽇本到澳⼤利亚和新西兰的西太平洋海域,东向夏威夷群岛延伸,也分布于印度洋海域,⽇本分布在北海道南部以南海域。

多现于海湾河⼝、框架和离岸海区。

中国东海每年的产卵量约为8万吨,⼀般以围⽹、流刺⽹、定置⽹捕获。

在澳⼤利亚整个海洋⽔域(北区除外),不过在冷⽔域更常见。

东海岸的产卵量为2.5-3.3万吨,2008/09年捕捞澳洲鲭2000吨,主要是围⽹和拖⽹捕捞。

澳洲分布图
价格指数
⽇本冬季出产的味道最肥美,12⽉底⾄1⽉期间捕捞的体型较⼩、脂肪也相对较少。

配以盐、醋腌制后味道更棒,可做寿司、刺⾝、煮、烤、炖、炸。

还可配以酱油、糖、芝⿇拌饭吃。

⽩腹鲭(Scomber japonicus )
⽇本鲭(鲐),真鲭,太平洋鲭鱼,青花鱼,Pacific mackerel,マサバ
⽩腹!⽩腹!⽩腹!
体长:30-50厘⽶,最重≈1.1kg
特征:体粗微扁呈纺锤形。

脊背呈⾦属蓝绿⾊(绿多)有Z字形不规则波纹,胸鳍以下的腹部呈⽩⾊偏银,⽆其他条纹或斑点。

两尾分叉较⼤,两背鳍间距较⼤但⼩于⼤西洋鲭(S. Scombrus)。

寿命约6~7年。

幼鱼
多⽤于加⼯冷冻
分布于⼤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和近海域的温带海域。

⽇本列岛近海,从北海道鄂霍次克海沿岸到九州南岸的⽇本海、东海、太平洋沿岸、濑户内海及屋久岛之间。

事实上,关于太平洋的鲭鱼资源问题,⽇本在过去也有过痛苦的经历。

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末“⽇本鲭”的数量从300万吨增加到了500万吨,但由于⽇本捕鱼船的过度捕捞,“⽇本鲭”数量不断减少,2001年曾⼀度减少到15万吨。

因此,⽇本政府采取了⼀系列资源保护措施,直到2014年⽇本鲭
的数量⼤约恢复到了150万吨。

价格指数:略⾼
⽪薄、刺软,容易出⽔、⼝感细腻,可做寿司、刺⾝、各种炖、炸、煮。

烧⾯
酱烤
盐渍
科利鲭(Scomber colias)
Scomber japonicus colias,Atlantic Chub Mackerel
体长:30-50厘⽶,重≈0.25-0.4kg,最重2.17kg(墨西哥⽠达卢普岛)
特征:与⼤西洋鲭外观相似,但眼睛相⽐之下较⼤、体⾊较光泽,整体呈⾦⾊,胸鳍后1⾏深灰⾊断斑点,腹部银黄,腹下有灰蓝⾊圆形斑点。

成长度速快,2~3年进⼊成熟期,寿命约8~10年。

科利鲭分布于靠近⾚道的⼤西洋暖海域、地中海温带海域、印度洋西部、⿊海。

⼤西洋西部从新斯科舍南部到阿根廷。

在墨西哥湾和加勒⽐海、佛罗⾥达群岛、古巴北部到委内瑞拉海岸也有少量鱼群。

鲭(Scomber scombrus)
⼤西洋鲭,Commom mackerel, Atlantic mackerel, タイセイヨウサバ
体长:20-50厘⽶,重≈0.15-0.4kg;最长60厘⽶,最重可达3.4 kg,属于⼩型鱼种,最⼤经济鱼种。

特征:鱼⾝细长呈流线型,脊背呈⾦属蓝绿⾊(蓝多),嵌有较规则深⾊竖波纹,胸鳍以下腹部呈银⾊,有1⾏断断续续的深⾊横纹或斑点。

两尾分叉较⼤,两背鳍间距也较⼤。

北海记录最长寿命25年。

多现于北⼤西洋的波罗的海,东⼤西洋的地中海和⿊海、挪威到葡萄⽛的不列颠群岛,西⼤西洋西从纽芬兰、拉布拉多半岛⾄哈特斯拉、了望⾓之间。

三⼤主要资源区分别是东北⼤西洋、北海东部和不列颠群岛西部。

主要有海洋岛、连青⽯、⼤沙及沙外等渔场,渔期⼀般春汛为4~7⽉份;秋汛为9~12⽉份。

南海沿海全年都可捕捞。

⾁质坚实、微油腻,可以⽤来烧烤、煮、炸、腌制等。

冷冻加⼯
基本⾷谱
和鲅鱼最⼤的区别就是——你猜!
此⽂为看点冻品攻略原创内容,特此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