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
第一部分:政治经济学(50分)
一、(10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研究生产方式及其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科学,任务是揭示经济过程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的客观必然性,即揭示客观的经济规律。
(1)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客观的必然联系即经济规律。
政治经济学的使命,就是要揭示人类历史不同社会形态纷繁复杂的经济生活中的这种本质联系,以及其实现方式和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
(2)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它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并发生作用。
不管人们承认与否、认识与否,它们始终按照自己的要求起作用。
一旦经济条件变化了,它也就随之发生变化甚至消失。
它的客观性质还在于人们不能违背它,也不能制定或任意改造它。
任何人违背了或是企图臆造任何经济规律,都会受到无情的惩罚。
不过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也并非无能为力,人们能够发现、认识和掌握它们,并学会正确地利用它们,即应当既深刻认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又充分重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3)由经济规律所依存的客观经济条件所决定,经济规律有三个层次:
①第一层次是各个社会形态都共有的经济规律。
这是在任何社会中都普遍起作用的经济
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规律、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规律、消费需求上升的规律等等。
这类经济规律,表现人类所有社会形态经济发展过程中最一般的共同的本质联系,它们作为不同社会经济形态规律系统中的构成部分,在作用的形式上,将受到不同规律系统的制约而表现出差别。
②第二层次是几个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经济规律。
这是在具有某种相同经济条件的几种社会形态中共同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价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等等。
这类规律,表现几个社会形态经济运行过程中共同的内在联系,但其具体效应的发挥,还是会出现差异的。
③第三个层次是某一特定社会形态所占支配地位的特有经济规律。
这是只在一个特定社会形态中起支配作用的经济规律,如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私人剩余价值规律、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按劳分配规律。
这类规律,表现特定社会形态经济发展过程中特殊的本质联系。
政治经济学是理论经济科学,本质上又是一门历史科学。
它不仅研究某一特定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而且研究人类不同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
不同社会经济形态,以自己特有的经济规律相区别,又以共有的经济规律相联系。
二、(15分)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的工资实质上是由什么决定的?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1)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劳动力是潜藏在人身体内的劳动能力;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劳动力在生产中发挥作用时才是劳动。
劳动不是商品,既无价值,也
无价格,根本不能出卖;但劳动力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可以成为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因此,资本主义工资本质上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资本主义工劳动力价值与工人的必要劳动相对应,由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付出的必要劳动凝结而成,其最低限度,即最低工资,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
(2)影响实际工资的因素:①实际工资的变动直接受名义工资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货币工资量的变动会引起实际工资的量相反的变动。
②在名义工资一定的条件下,实际工资水平受物价水平、服务价格水平、房租高低、税收的轻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各个国家的工资水平存在的差别叫做工资的国民差异。
工资是由劳动力价值决定的,影响劳动力价值变化的各种因素,各国工资差异也是由这类因素引起,包括:①由于各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传统历史条件和自然环境的不同,于是劳动力价值中包含的社会、道德的因素就有所差异,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数量和范围也就不同,各国工人的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水平都不一样。
②由于各国生产技术条件的差异,要求其工人具备的劳动技能和文化素质也就不一样。
于是,用于教育和培训劳动力的费用多少不一,劳动力价值存在差异,反映到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水平上就有差异。
③由于各国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不同,影响到各国工资水平的差异,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比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生产率高。
④在各国工人的就业结构中,男工与女工的比例、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工人的组织程度、工人运动的发展情况等,都对各国工资水平的差异产生影响。
三、(15分)现有土地位置相同,但肥沃程度不同的优等、中等和劣等的三块等面积的土地,其产量正好满足市场对该农产品的需求。
假设社会平均利润率为20%,投资这三块土地的资本家预付资本及其产量情况如下:
试计算:
(1)每担谷物的市场价为多少?
(2)级差地租Ⅰ分别是多少?
解:(1)优等地、中等地、劣等地全部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均为:成本价格+平均利润=100+100×20%=120(元)。
优等地每担谷物的个别生产价格=120/6=20(元);
中等地每担谷物的个别生产价格=120/5=24(元);
劣等地每担谷物的个别生产价格=120/4=30(元)。
在土地产量正好满足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时,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地的个别生产价格来决定的,因此每担谷物的市场价为30元。
(2)优等地全部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30×6=180(元);
中等地全部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30×5=150(元);
劣等地全部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30×4=120(元)。
而级差地租Ⅰ为社会生产价格与个别生产价格差额,因此优等地的级差地租Ⅰ=180-120=60(元);中等地的级差地租Ⅰ=150-120=30(元);劣等地的级差地租Ⅰ=120-120=0(元)。
四、(10分)如何正确、全面的理解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论述?
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强化和扩大了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
把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由“基础性”升级为“决定性”,是回归市场经济的本质规定和要求,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体现,其中也有条件成熟的因素。
这里的条件大体上有两方面,一是认识上的条件,即人们的思想认识已经成熟;二是实践所提供的条件,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风雨洗礼,党和政府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和驾驭市场的能力不断提高。
因此,提高和扩大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主客观条件都已成熟,可以和有必要将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由“基础性”改为“决定性”。
强调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我国虽然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市场秩序不规范,以不正当手段谋取经济利益的现象广泛存在;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市场规则不统一,存在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市场竞争不充分,阻碍优胜劣汰和结构调整,等等。
习近平同志指出,遵循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规律,是要“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并且“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决定”事项:一是价格不再由政府决定,而
是在价值基础上由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决定;二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再由政府计划决定,而是由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市场信号决定;三是消费方面不再是短缺经济和卖方市场下消费者没有选择权的状况,而是由消费者自己决定,也就是“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
例如,发展国防军事工业、航天事业等,需要党和政府根据国家安全和长远利益作出决定。
另一方面,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主要涉及经济体制改革,但必然要影响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如经营性文化发展应引入市场机制,而公益性文化发展不能由市场决定。
各个领域的改革和发展应有利于经济体制改革,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提供有利条件、起推动作用;同时应明确,经济体制改革应“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来推进,其他领域的改革也有各自“紧紧围绕”的内容。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党的建设等,应有利于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但不能引入市场机制,更不能由市场决定。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要求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在《决定》中,“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不可分割的一句话。
强化和扩大市场作用的同时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除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市场监管。
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越大、范围越广,政府监管市场的职责也越大。
政府还应完善市场经济体系、维护公平竞争、引导企业科学发展、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等。
第二部分:微观经济学(50分)
五、(13分)假设小明喜欢吃羊肉串(x)和啤酒(y),两者的价格分别为p x、p y,收入为I,其效用函数为u(x,y)=min(x,y/2):
(1)如果羊肉串和啤酒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是否会改变小明对这两种物品的消费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