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邑县第一中学2025届化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平邑县第一中学2025届化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

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几种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B.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为同系物
C.所有的烷烃均互为同系物
D.分子式符合C n H2n+2(n≥1)的有机物一定属于烷烃
2、A.用托盘天平称量5.85 g氯化钠晶体
B.用湿润pH试纸测定某H2SO4溶液的pH
C.可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5.00 mL高锰酸钾溶液
D.用瓷坩埚灼烧碳酸钠晶体
3、某强碱性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K+、NH4+、Al3+、AlO2-、CO32-、SiO32-、Cl-中的某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的溶液用硝酸酸化后,该溶液无沉淀生成;
②另取一定量原溶液,逐滴加入盐酸至过量,发生的现象是:开始产生沉淀并逐渐增多,沉淀量基本不变后产生一种气体,最后沉淀逐渐减少至消失;
③另取一定量的原溶液中加入5mL0.2mol/L盐酸时,沉淀会完全消失,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可得到沉淀0.187g。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一定不含NH4+、Al3+、SiO32-、Cl-
B.该溶液中一定含有Al3+、CO32-、Cl-
C.Cl-可能含有
D.该溶液中一定含有AlO2-、CO32-、Cl-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聚乙炔用I2或Na等做掺杂后可形成导电塑料,该导电塑料具有固定的熔点、沸点
B.天然橡胶、植物油和裂化汽油都是混合物,其中只有植物油能使溴水因反应褪色
C.有机玻璃是以有机物A(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通过加聚反应得到,合成A的一种途经是:CH3C≡CH+CO+CH3OH ,其过程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
D.合成橡胶的单体之一是CH3-C≡C—CH3
5、将过量的氯气通入含Fe2+、I-、Br-的溶液,溶液中四种粒子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b=a+5,线段Ⅳ表示一种含氧酸,且线段I和Ⅳ表示的物质中含有相同的元素。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线段I表示I-的变化情况
B.a点时消耗Cl2的体积为134.4 L
C.原溶液中n(Fe2+):n(Br-) =2:3
D.线段Ⅳ表明氧化性:C12>HIO3
6、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液体,而且密度大于水的是()
①苯②硝基苯③溴苯④四氯化碳⑤溴乙烷⑥乙酸乙酯
A.①⑥B.②③④⑥C.②③④⑤D.③④⑤⑥
7、常温下,关于下列两种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②
pH 12 12
溶质NaOH NH3·H2O
A.①中c(NH4+)等于②中c(Na+)
B.两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①<②
C.中和等体积的两溶液所用等浓度盐酸的体积:①<②
D.两溶液分别与pH=2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液的pH:①>②
8、下列化合物属于塑料的是
A.PVC B.锦纶C.轮胎D.棉花
9、下列各组原子中,彼此化学性质一定相似的是( )
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的Y原子
B.原子核外M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N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Y原子
C.2p轨道上只有两个电子的X原子与3p轨道上只有两个电子的Y原子
D.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的X、Y原子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比乙烷活泼是因为乙烯分子中含有的π键不如δ键牢固,易断裂
B.电负性相差很大的原子之间易形成共价键
C.键角是描述分子立体结构的重要参数,但键角与分子性质无关
D.CO2与NH3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相同
11、R、X、Y和Z是四种元素,其常见化合价均为+2价,且X2+与单质R不反应,X2++Z=X+Z2+,Y+Z2+=Y2++Z。

这四种离子被还原成0价时,表现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 )
A.R2+>X2+>Z2+>Y2+B.X2+>R2+>Y2+>Z2+
C.Y2+>Z2+>R2+>X2+D.Z2+>X2+>R2+>Y2+
12、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酸与乙二酸互为同系物
B.乙烯和乙烷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
C.分子式为C4H10O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6种
D .(水杨酸)与足量的NaHCO3溶液反应可生成、CO2和H2O
13、甲醛分子式为CH2O,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甲醛在常温下是气态,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

下列关于其结构及性质的分析正确的是()
A.C原子采取sp3杂化,O原子采取sp杂化
B.甲醛分子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4,含有一对孤电子对,是三角锥形结构
C.一个甲醛分子中含有3个σ键和1个π键
D.甲醛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14、下列根据实验事实所作结论中,正确的是()
实验事实结论
A A、B两种有机物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和不同的结构A、B互为同分异构体
B 质量相同的A、B两种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质量相同的水A、B两有机物最简式相同
C A、B两种有机物结构相似具有相同的通式A、B互为同系物
A的结构简式可能是分子式为C6H6的烃A既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又能使酸性KMnO4溶
D
液褪色
A.A B.B C.C D.D
15、2017年春节期间,一种“本宝宝福禄双全”的有机物刷爆朋友圈,其结构简式如下,该物质的同分异构体中具有“本宝宝福禄双全”谐音且两个醛基位于苯环间位的有机物有()
A.4种B.6种C.7种D.9种
16、诺贝尔奖科学成果被应用于工业合成重要的治疗帕金森症(震颤麻痹症)的药物左旋多巴(C)。

下面是它们的结构简式以及科学家发明的合成路线。

在上述反应中,关于(1)、(2)两步的反应类型,全部正确的是()
A.消去反应,水解反应B.氧化反应,取代反应
C.加成反应,取代反应D.还原反应,消去反应
17、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
...处于同一平面的是
A.CH2=CH2B.HC≡CH C.D.
18、FeS2与硝酸反应产物有Fe3+和H2SO4,若反应中FeS2和HNO3物质的量之比是1∶8时,则HNO3的唯一还原产物是()
A.NO2B.NO C.N2O D.N2O3
19、己知在溶液中下列微粒氧化性顺序如下: XO4->Z2>B2>A3+,下列反应能进行的是
A.A3++Z-→Z2+A2+
B .A 3++X 2++H 2O→A 2++XO 4-+H +
C .XO 4-+A 2++H +→X 2++A 3++H 2O
D .B 2+X 2++OH -→B -+XO 4-+H 2O
20、下列性质体现了金属通性的是( ) A .银不易生锈
B .铁常温下不溶于浓硝酸
C .钠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
D .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21、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 g·mol -1,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体积为V L 的该气体所含有的分子数为x 。


A
Mx
VN 表示的是( ) A .V L 该气体的质量(以g 为单位) B .1 L 该气体的质量(以g 为单位) C .1 mol 该气体的体积(以L 为单位) D .1 L 该气体中所含的分子数
22、分子式为C 4H 8Cl 2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 A .7种
B .8种
C .9种
D .10种
二、非选择题(共84分)
23、(14分)如图所示中,A 是一种常见的单质,B 、C 、D 、E 是含A 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它们的焰色反应的火焰均呈黄色。

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化学式:A_____,B 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

(2)以上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 _____________ (填序号)。

(3)写出反应⑤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4、(12分)根据下面的反应路线及所给信息填空:
(1)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③ 的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2分)NaClO2/H2O2酸性复合吸收剂可同时有效脱硫、脱硝。

实验室制备少量NaClO2的装置如图所示。

装置I 控制温度在35~55°C,通入SO2将NaClO3还原为ClO2(沸点:11°C)。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Ⅰ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用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4)用制得的NaClO4/H2O2酸性复合吸收剂同时对NO、SO2进行氧化得到硝酸和硫酸而除去。

在温度一定时,
n(H2O2)/n(NaClO2)和溶液pH对脱硫、脱硝的影响如图所示:
①从图1和图2中可知脱硫、脱硝的最佳条件是n(H2O2)/n(NaClO2)=________________。

pH在_________________之间。

②图2中SO2的去除率随pH的增大而增大,而NO的去除率在pH>5.5时反而减小。

NO去除率减小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10分)二氧化氯(ClO2,黄绿色易溶于水的气体)是高效、低毒的消毒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NH4Cl、盐酸、NaClO2(亚氯酸钠)为原料,通过以下过程制备ClO2:
①电解时阳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除去ClO2中的NH3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水b.碱石灰c.浓硫酸d.饱和食盐水
(2)用如图装置可以测定混合气中ClO2的含量:
Ⅰ.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碘化钾,用50mL水溶解后,再加入3mL稀硫酸:
Ⅱ.在玻璃液封装置中加入水,使液面没过玻璃液封管的管口;
Ⅲ.将一定量的混合气体通入锥形瓶中吸收;
Ⅳ.将玻璃液封装置中的水倒入锥形瓶中:
Ⅴ.用0.1000mol·L-1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溶液(I2+2S2O32-=2I-+S4O62-),指示剂显示终点时共用去
20.00mL硫代硫酸钠溶液。

在此过程中:
①锥形瓶内ClO2与碘化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玻璃液封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V中加入指示剂,滴定至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测得混合气中ClO2的质量为______g。

⑤某同学用某部分刻度模糊不清的50mL滴定管进行实验,当滴定管中的液面处于如图所示的刻度处,则管内液体的体积________(填代号)。

a.等于23.60mL b.等于27.60mL c.小于23.60mL d.大于27.60mL
27、(12分)某强酸性溶液X,可能含有Al3+、Ba2+、NH4+、Fe2+、Na+、CO32﹣、SO42﹣、SiO32﹣、NO3﹣中的一种或几种离子,取该溶液进行实验,其现象及转化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整体的实验过程可判断溶液X中一定不存在的阴离子有______。

(2)产生气体A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在实验室中收集气体A,可选择如图装置中的______。

(4)写出④反应中生成溶液H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5)对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请简述检测实验方案__________。

28、(14分)研究和深度开发CO、CO2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回答下列问题:
(1)CO可用于高炉炼铁,已知:
Fe3O4(s)+4CO(g)=3Fe(s)+4CO2 (g) △H1= a kJ/mol
3Fe2O3(s)+CO(g)=2Fe3O4(s)+CO2 (g) △ H2= b kJ/mol
则反应Fe2O3(s)+3CO(g)=2Fe(s)+3CO2 (g)的△H=________kJ/mol
(2)某温度下,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甲中投入8molCO2(g)、16molH2(g)发生反应:
CO2 (g)+H2(g) CO(g)+H2O(g)
甲容器15 min后达到平衡,此时CO2的转化率为75%。

则0〜15 min内用二氧化碳表示平均反应速率v(CO2)=_______,计算此条件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__________。

(3)捕碳技术是指从空气中捕获二氧化碳的各种科学技术的统称。

目前NH3和(NH4)2CO3等物质已经被用作工业捕碳剂。

①下列物质中不可能作为CO2捕获剂的是___________。

A.Na2CO3 B.NaOH C.CH3CH2OH D.NH4Cl
②用(NH4)2CO3捕碳的反应:(NH4)2CO3(aq)+H2O(l)+CO2(g) 2NH4HCO3(aq)。

为研究温度对(NH4)2CO3捕获CO2效率的影响,将一定量的(NH4)2CO3溶液置于密闭容器中,并充入一定量的CO2气体,保持其它初始实验条件不变,分别在不同温度下,经过相同时间测得CO2气体浓度,得到趋势图:
I. c点的逆反应速率和d点的正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
V逆c _____V正d (填“>”、“=”或“<”)
II. b、c、d三点的平衡常数K b、K c、K d 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

(填“>”、“=”或“<”)
III.T3~T4温度区间,容器内CO2气体浓度呈现增大的变化趋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29、(10分)晶体硅是制备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原料,电池板中还含有硼、氮、钛、钻、钙等多种化学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二周期元素的电负性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B元素排在第__________位。

(2)硅酸根有多种结构形式,一种无限长链状结构如图1所示,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Si原子的杂化类型为
__________________。

(3)N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_____________区;基态N原子中,核外电子占据最高能级的电子云有____个伸展方向。

(4)[Co(NH3)6]3+的几何构型为正八面体形,Co在中心。

①[Co(NH3)6]3+中,1个Co提供_______________个空轨道。

②若将[Co(NH3)6]3+中的两个NH3分子换成两个Cl-,可以形成_________种不同的结构形式。

(5)—种由Ca、Ti、O三种元素形成的晶体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2所示。

①与Ti紧邻的Ca有___________________个。

②若Ca与O之间的最短距离为α p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则晶体的密度ρ=__________________g· cm-3(用含α、N A的代数式表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

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D
【解题分析】
A. 同分异构体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组成元素也相同,但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组成元素也相同的化合物分子式不一定相同,所以不一定是同分异构体,如甲酸与乙醇,A项错误;
B. 分子结构不相似,即使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也不是同系物,如甲酸甲酯与丙酸,B项错误;
C. 碳原子数相同的烷烃互为同分异构体,如正戊烷和异戊烷,C项错误;
D. C n H2n+2(n≥1) 是烷烃的通式,所以分子式符合C n H2n+2(n≥1) 的有机物一定属于烷烃,D项正确;
答案选D。

2、C
【解题分析】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 g,因此用托盘天平不能称量5.85 g氯化钠,A错;测定溶液的pH时,将pH 试纸湿润相当于稀释待测溶液,则测定H2SO4溶液时实验结果偏大,B错;酸式滴定管精确到0.01 mL,可以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5.00 mL高锰酸钾溶液,C对;瓷坩埚中含有SiO2,高温时能与碳酸钠发生反应:Na2CO3+
SiO2Na2SiO3+CO2↑,D错,所以答案选C。

3、D
【解题分析】
在碱性溶液中会发生反应NH4++OH-=NH3·H2O和Al3++4OH-=AlO2-+2H2O,而不能共存,故无NH4+、Al3+;①取少量的溶液用足量硝酸酸化后,该溶液无沉淀生成说明不含有SiO32-,因为若存在就会发生反应:2H++SiO32-=H2SiO3↓;
②另取一定量原溶液,逐滴加入盐酸至过量,发生的现象是:开始产生沉淀并逐渐增多,沉淀量基本不变后产生一种
气体,最后沉淀逐渐减少至消失。

可确定含有AlO2-、CO32-。

发生的反应为:AlO2-+H++H2O=Al(OH)3↓,CO32-
+2H+=H2O+CO2↑,Al(OH)3+3H+=Al3++3H2O;③另取一定量的原溶液中加入5mL0.2mol/L盐酸时,沉淀会完全消失,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可得到沉淀0.187g。

n(HCl)=0.005L×0.2mol/L=0.001mol,n(AgCl)=0.187
g÷143.5g/mol=0.0013mol。

n(AgCl)>n(HCl),说明原来的溶液中含有Cl-;选项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4、C
【解题分析】分析:A.混合物无固定熔沸点;B、天然橡胶、植物油和裂化汽油均含有不饱和碳碳双键;C、加成反应原子利用率为百分之百;D、合成橡胶的单体是CH2=CH-CH=CH2和CH2=CHCN。

详解:A.聚乙炔是一种导电聚合物,属于混合物,混合物无固定的熔点、沸点,选项A错误;B、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能与Br2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植物油和裂化汽油都含有不饱和烃,均能与Br2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选项B错误;C.反应物的所有原子均转化到生成物中,原子利用率高,符合绿色化学要求,选项C正确;D、合成橡胶的单体是CH2=CH-CH=CH2和CH2=CHCN,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5、B
【解题分析】
向含Fe2+、I-、Br-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还原性I->Fe2+>Br-,首先发生反应:2I-+Cl2=I2+2Cl-,I-反应完毕,再反应反应:2Fe2++Cl2=2Fe3++2Cl-,Fe2+反应完毕,又发生反应2Br-+Cl2=Br2+2Cl-,故线段I代表I-的变化情况,线段Ⅱ代表Fe2+的变化情况,线段Ⅲ代表Br-的变化情况;
由通入氯气可知,根据反应离子方程式可知溶液中n(I-)=2n(Cl2)=2mol,溶液中n(Fe2+)=2n(Cl2)=2×(3mol -1mol)=4mol,Fe2+反应完毕,根据电荷守恒可知n(I-)+n(Br-)=2n(Fe2+),故n(Br-)=2n(Fe2+)-n(I-)=2×4mol-2mol=6mol,根据溴离子判断溶液中n(FeBr2),根据离子方程式计算溴离子反应需要的氯气的物质的量,据此计算a的值;
线段IV表示一种含氧酸,且I和IV表示的物质中含有相同的元素,该含氧酸中含有I元素,根据电子守恒计算出含氧酸中I的化合价,然后写出其化学式.
【题目详解】
A. 还原性I->Fe2+>Br-,首先发生反应:2I-+Cl2=I2+2Cl-,线段I表示I-的变化情况,故A正确;
B、由通入氯气可知,根据反应离子方程式可知溶液中n(I-)=2n(Cl2)=2mol,溶液中n(Fe2+)=2n(Cl2)=2×(3mol -1mol)=4mol,Fe2+反应完毕,根据电荷守恒可知n(I-)+n(Br-)=2n(Fe2+),故n(Br-)=2n(Fe2+)-n(I-)=2×4mol-2mol=6mol,根据2Br-+Cl2=Br2+2Cl-可知,溴离子反应需要氯气的物质的量为3mol,故a=3+3=6n(Cl2)=1mol+2mol+3mol=6mol,标准状况下V=6mol×22.4Ll·mol-1=134.4L,但题干中没有明确气体的状态,故B错误;
C、原溶液中n(Fe2+):n(Br-)=4:6 =2:3,故C正确;
D、线段IV表示一种含氧酸,且I和IV表示的物质中含有相同的元素,该元素为I元素,已知碘单质的物质的量为
2mol,反应消耗氯气的物质的量为5mol,根据电子守恒,则该含氧酸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1-0)×2×5mol/2mol=+5价,则该含氧酸为HIO3,线段Ⅳ表示IO3-的变化情况,反应为即5Cl2+I2+6H2O=2HIO3+10HCl,线段Ⅳ表明氧化性:C12>HIO3,故D正确;
故选B。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计算、氧化还原反应先后顺序、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比较等知识,试题综合性较强,解题关键:明确反应过程及反应原理,难点:对图像的分析要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顺序,还原性I->Fe2+>Br-,是解题的突破口。

6、C
【解题分析】
①苯是无色液体,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②硝基苯无色油状液体,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大;
③溴苯无色液体,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大;
④四氯化碳无色液体,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大;
⑤溴乙烷无色液体,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大;
⑥乙酸乙酯无色液体,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液体,而且密度大于水的是②③④⑤,故选C。

7、D
【解题分析】
A.电荷守恒可得:c(OH-)=c(NH4+)+c(H+)、c(OH-)=c(Na+)+c(H+),两溶液的pH相同,相同温度下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浓度相同,则c(NH4+)=c(Na+)=c(OH-)- c(H+),A正确;
B.NaOH是一元强碱,完全电离,c(OH-)=c(NaOH),一水合氨是一元弱碱,存在电离平衡,所以
c(NH3·H2O)>c(OH-)=c(NaOH),即①<②,B正确;
C.由于物质的量浓度c(NH3·H2O)>c(NaOH),所以当两者体积相同时,n(NH3·H2O)>n(NaOH),因此中和等体积的两溶液所用等浓度盐酸的体积:n(NH3·H2O)>n(NaOH),即①<②,C正确;
D.由于c(NH3·H2O)>c(NaOH),所以两溶液分别与pH=2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后,一水合氨过量,溶液相对来说,碱性强些,故混合后混合液的pH:①<②,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8、A
【解题分析】
塑料属于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结合常见的塑料分析判断。

【题目详解】
A. PVC属于塑料,故A正确;
B. 锦纶属于合成纤维,故B错误;
C. 轮胎属于复合材料,故C错误;
D. 棉花属于天然纤维,故D错误;
故选A。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了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掌握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的易错点为B,要注意常见的塑料有聚乙烯、聚丙烯、酚醛树脂等,常见的合成纤维有六大纶;常见的合成橡胶有聚异戊二烯等。

9、C
【解题分析】
A. X是稀有气体氦,Y是铍,它们的化学性质差别很大,不相似,A错误;
B. X是镁,Y可以是钙、钪、钛、钒、锰、铁、钴、镍、锌等,X、Y的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B错误;
C. X是碳,Y是硅,它们属于同主族元素,彼此化学性质一定相似,C正确;
D. X、Y可以是IA元素,也可以是铬、铜等,彼此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D错误。

故选C。

10、A
【解题分析】
A.乙烯分子中含有的π键键能很小,易断裂,不如δ键牢固,所以乙烯比乙烷活泼,故A正确;
B. 电负性相差很大的原子之间易形成离子键,故B错误;
C. 键角是分子内同一原子形成的两个化学键之间的夹角,与其分子结构有关,所以键角与分子性质有关,故C错误;
D. CO2分子中碳原子为sp杂化,NH3分子中氮原子为sp3杂化,所以 CO2与 NH3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不同;故D 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11、A
【解题分析】
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进行判断。

由X2++Z X+Z2+可知,氧化性: X2+>Z2+;由
Y+Z2+ Y2++Z可知,氧化性:Z2+>Y2+;由R和X2+不反应可知,氧化性: Z2+>Y2+;由R和X2+不反应可知,氧化
性:R2+>X2+。

故这四种离子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R2+>X2+>Z2+>Y2+。

故选:A
【题目点拨】
氧化还原反应强弱规律:还原性:还原剂大于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大于氧化产物。

12、B
【解题分析】
A、同系物应具有相同数目的官能团,甲酸与乙二酸含有的羧基数目不同,二者不是同系物,故A错误;
B、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可用溴水鉴别,故B正确;
C、能够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说明分子中含有醇羟基或酚羟基,满足条件的有:苯甲醇和甲基苯酚,甲基苯酚存在邻、间、对三种结构,总共含有4种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
D、苯酚酸性比碳酸弱,酚羟基与NaHCO3溶液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13、C
【解题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杂化轨道、价层电子互斥理论、分子极性等,注意理解杂化轨道理论与价层电子互斥理论,进行分子构型的判断。

详解:A. 甲醛中形成2个碳氢键,一个碳氧双键,杂化轨道为3,C原子采取sp2杂化,氧原子形成一个碳氧双键,含有2对孤电子对,O原子采取sp2杂化,故错误;B. 甲醛分子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3,不含一对孤电子对,是平面三角形结构,故错误;C. 一个甲醛分子中形成2个碳氢键,一个碳氧双键,一个双键含有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所以共含有3个σ键和1个π键,故正确;D. 甲醛分子为平面三角形,碳原子位于三角形内部,结构不对称,所以为极性分子,故错误。

故选C。

14、D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同分异构体指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不同的结构;B项可确定两者的含H量相同;C项通式相同也可能互为同分异构体。

考点: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结构简式、有机物的最简式。

15、C
【解题分析】两个醛基位于苯环间位时,苯环上的氢原子有3种,将氟原子、氯原子依次取代氢原子,得到7种分子结构,故选C。

点睛:在确定本题有机物的结构时,可以先将两个醛基定于苯环间位,再将氟原子取代氢原子,最后将氯原子取代氢原子,得出不同结构。

16、C
【解题分析】分析:A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氢气加成得到B,B在酸性条件下酰胺键水解得到C。

详解:A、A生成B是加成反应,故A错误;B、A生成B是还原反应,故B错误;C、A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氢气加成得到B,B在酸性条件下酰胺键水解得到C,故C正确;D、B生成C是水解反应,是取代反应,没有不饱和键的生成,不是消去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17、D
【解题分析】分析: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乙烯中6个原子共平面、乙炔中4个原子共线、苯分子中12个原子共面,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 .CH 2=CH 2是平面结构,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选项A 错误;B .HC≡CH 是直线型分子,所有原子在同
一直线上,同时也在同一平面上,选项B 错误;C .苯为平面结构,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选项C 错误;
D .中具有1个甲基,具有甲烷的结构,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内,选项D 正确;答案选D 。

18、B
【解题分析】
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进行计算。

【题目详解】
设参加反应的FeS 2、HNO 3物质的量分别为1 mol 、8 mol ,HNO 3唯一还原产物中N 化合价为+x 。

反应中有212Fe S +-→333Fe(NO )++6242H S O +,1 mol FeS 2失电子15mol ;53H N O +→N x
+,只有5 molHNO 3作氧化剂得电子5(5-x )mol 。

则5(5-x )=15,解得x =2。

本题选B 。

【题目点拨】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关系、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相等、离子反应中的电荷守恒关系等,是化学计算中的隐含条件。

19、C
【解题分析】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比较。

分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对反应进行分析,得出各种离子的氧化性、还原性,再依据题给氧化性顺序进行判断。

解析:反应A 3++Z -→Z 2+A 2+中,氧化性:A 3+>Z 2,与题意不符,A 错误;反应A 3++X 2++H 2O→A 2++XO 4-+H +中,氧化性:A 3+>XO 4-,与题意不符,B 错误;反应A 3++X 2++H 2O→A 2++XO 4-+H +中,氧化性:XO 4->A 3+,与题意相符,C 正确;反应B 2+X 2++OH -→B -+XO 4-+H 2O 中,氧化性:B 2>XO 4-,与题意不符,D 错误。

点睛:答题时注意熟练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还原性判断规律: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20、D
【解题分析】
金属通性指的是金属的某些共有的物理性质,如“不透明、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导热性、导电性”等: A 、该说法是对不活泼金属性质的描述,不是金属的通性,A 错误;
B 、该说法是对铁某些特殊性质的描述,不是金属的通性,B 错误;
C 、该说法是对活泼金属性质的描述,不是金属的通性,C 错误;
D 、金属的是金属通性的体现,D 正确;
故选D 。

21、B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X 除以N A 为该气体的物质的量;然后乘以M 表示其质量;最后除以V 为该气体密度,故选A 。

【考点定位】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与微粒数、质量、摩尔质量、气体体积、阿伏伽德罗常数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和计算,比较基础,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体积为VL 的该气体
所含有的分子数为X ,则气体物质的量n=A
x N mol ,乘以气体摩尔质量得到气体的质量,再除以气体体积得到的是气体的密度。

22、C
【解题分析】
C 4H 8Cl 2的同分异构体可以采取“定一移二”法, ,由图可知C 4H 8Cl 2共有9种同分异构体,答案选C 。

二、非选择题(共84分) 23、 Na Na 2O 2 Na 2CO 3 ①②③④ OH -+CO 2HCO 3- 2NaHCO 3Na 2CO 3+CO 2↑+H 2O 【解题分析】本题考查无机推断,这些物质的焰色反应为黄色,说明含有Na 元素,A 为单质,B 、C 、D 、E 是含A 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则A 为Na ,反应①为2Na +O 2Na 2O 2,即B 为Na 2O 2,反应②发生2Na +2H 2O=2NaOH +H 2↑,即C 为NaOH ,反应③为2Na 2O 2+2H 2O=4NaOH +O 2↑,反应④发生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即D 为Na 2CO 3,反应⑤是NaOH 与过量CO 2反应,即反应方程式为NaOH +CO 2=NaHCO 3,即E 为
2NaHCO 3Na 2CO 3+CO 2↑+H 2O ,(1)根据上述分析,A 为Na ,B 为Na 2O 2,D 为Na 2CO 3;(2)上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有①②③④;(3)反应⑤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OH -+CO 2=HCO 3-,反应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HCO 3Na 2CO 3+CO 2↑+H 2O 。

点睛:本题找准突破口,即焰色反应为黄色,说明含有钠元素,因为A 为单质,且几种物质含有A 元素,因此A 为金属钠,然后进行推断,注意基础知识的夯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