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五维,三全育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核五维,三全育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探索
摘要:自主可控、国产替代是国家战略,已成为发展趋势。

国产网络操作系统应用生态薄弱,直接影响国家新兴战略产业发展,而Linux网络运维应用型人才培养是破解国产操作系统生态薄弱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自主可控、国家战略、网络操作系统、应用型人才
Absrtact: self-control, home-made alternative is a national strategy, has become a development trend. The application ecology of domestic network operating system is weak, 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merging strategic industrie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Linux network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applied talents is an important link to solve the ecological weakness of domestic operating system.
Keywords: autonomous and controllable ;national strategy ;network operating system ;applied talent
一、探索创新的核心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抓牢教学模式、教学法、
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网络学习平台五个维度,全
过程、全员、全方位育人,强化“三教改革、一以
贯之”,构建了“一核五维、三全育人”的Linux
网络运维人才培养新模式,如图所示:
二、构建“一核五维、三全育人”体系结构
构建了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打造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国家规划教材、省规划教材。

建设1个3A网络学习平台,运用1311教学模式和LEEPEE教学法。

《Linux网络操作系统》课程和教材已达全国
领先水平,被深圳技术学院等多所院校使用。

网络系列教材总销量超90万册。

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① 人才培养与国产替代融通不畅,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度不高。

国产
网络设备和操作系统等相关内容尚未完全纳入课程体系,无法支撑其生态应用和
发展。

课程思政的形式和内容不丰富,与专业课程对接不够。

② 先进理念引领不够。

课程、教材、平台等教学资源产教融合不深,教学
模式和教学法没有统领教学资源建设,导致教学资源碎片化。

③ 高质量、体系化的教学资源不足,教学资源的建设和使用不匹配。

高质
量教材不足、不成体系、更新缓慢,无法满足国产替代背景下Linux网络运维人
才的要求。

课程、教材和学习平台建设的适用性与有效性不够,资源的建和用脱节。

三、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行校企三方融合,岗课赛证融通,
优化课程体系。

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校企双元共建专业、课程、教材和
实训基地,进行典型工作岗位分析,对接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将国产网络设备
和操作系统等相关内容纳入课程体系,如网络设备由华为替代思科,操作系统由Windows转向Linux,为国产操作系统生态提供人才支撑。

弘扬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邀请全国劳模、工匠走进课堂;构建课前2分钟模式,分享中国优秀传统文
化和先进人物事迹;教材融入“863”核高基、王选教授等中国计算机的大事和
大师,鞭策学生努力学习,激发爱国情怀,树立正确三观。

1.贯穿3融合,推行“1311”教学模式和“LEEPEE(理培)”教学法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实施“1个真实、3个融合(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内容与行业认证相融合、专业教师与技术专
家相融合)、1个一体化(“教学做导考”一体化)、1个3A网络学习平台”的“1311”教学模式。

LEEPEE教学法在国家精品课程《Linux网络操作系统》中提出并深入应用,该教
学法与1311教学模式统领课程、教材和学习平台建设,实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为翻转课堂、混合课堂等教学改革提供支撑。

三教改革、一以贯之,十余年来,
全国众多院校实施该教学法,效果良好。

2.LEEPEE教学法与1311教学模式
以应用为导向,校企双元共建高质量、成体系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应用为导向,校企共建国家/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省级规划教材,形成了以
Linux网络操作系统为核心的高质量、成体系的课程资源和教材资源;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建设和更新“纸质教材+电子活页”模式的立体化教材资源,实现纸
质教材三年修订、电子活页随时更新的目标。

以任何学生(Anyone)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都能自主学习为宗旨,搭建开放式“3A网
络学习平台”,学生能够远程登录、仿真训练。

3.成果的创新点
坚持“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的思路进行专业和课程建设,形成3
个创新点,如图所示。

以应用型本科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真实工程项目为载体,贯穿“3融合”(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内容与行业认证相融合、专
业教师与技术专家相融合)的设计思想,重视教、学、做、导、考一体化教学,
打造3A网络学习平台,创新了“1311”教学模式。

4.创新LEEPEE教学法
三教改革,一以贯之。

在四步教学法、MCLA教学方法和六步教学法的基础上,总结提炼了“LEEPEE教学法”,每一个情境单元的学习按照“项目导入(Lead)”“讲解示范(Explain & Exemplify)”“模仿练习(Imitate & Exercise)”“课堂实践(Practise)”“检查反馈(Estimate)”和“拓展提
升(Enhance)”的过程展开。

服务高效课堂,教学法贯穿课程建设、教材建设
和学习平台建设全过程,提升了教学资源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提高了教学资源建
设和使用的匹配度。

5.教学资源创新
建设高质量、成体系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以1311教学模式和LEEPEE
教学法为统领,校企双元共建国家/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省级规划教材、3A网络
学习平台;利用互联网、VR/AR等新兴技术扩充教材内容,开发交互式教学资源,校企共建和更新“纸质教材+电子活页”模式的立体化教材资源,实现纸质教材
三年修订、电子活页随时增减的目标,建成了“微课+学习平台+共享课程+资源库”四位一体的高质量、成体系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6.推广应用效果
学生人才培养质量高、岗位胜任能力强、企业评价好。

(1)教学效果好,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

学评教平均成绩90分以上;用人
单位对毕业生工作态度和专业技能反映良好,近50%毕业生成为技术主管,100%
毕业生能独立进行Linux日常维护。

(2)学生专业资格证书获取率高,技能竞赛获奖率高,技术服务能力强。

专业资格单证率100%,双证率90%以上;获国家/省级专业技能竞赛奖60余项,
相关获奖率居省内院校首位;参与中国移动等几十家企业的技术服务。

教学成果形式丰富、辐射面广、受益院校众多
(3)3A网络学习平台点击量超百万。

受到深职院等全国200多所院校师生
欢迎,评价高、使用效果好。

(4)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深受欢迎,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被多所院校
选课学习。

从广东科学技术学院等多所学校得知,学生受益很大,效果良好。

(5)高质量、成体系的规划教材覆盖学生万余人,选用教材学校数超二十
多家,被多家图书馆馆藏。

形成了以Linux网络操作系统为核心的高质量、成体
系的教材资源。

四、支教新疆、推广教学成果
在新疆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对口交流,做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
实践”等报告;成功申报央财支持重点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香梨优质栽培专家
系统”获库尔勒科技进步奖;将先进理念和经验带到学院,受到一致好评。

《中
国高职高专教育网》《山东省教育厅网》等网站进行了报道。

五、今后发展思路
① 推广示范。

参加教学成果交流,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

对“三教改革”系统化设计、“纸质教材+电子活页”融媒体教材进行探索。

② 加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继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体系、探索改革教学方法的新途径,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实现计算机
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的新目标。

③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生为本,产出导向、持续改进。

落实“学生为本,产出导向、持续改进”。

定期更新教学大纲,适时修订专业教材,科学构建
课程体系。

努力创建精品课程、一流课程。

同时采取内培、外训的方式继续加强
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实行传、帮、带促进教师队伍的双师化,优
化师资梯队建设。

应用型本科教育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作为应用型本科人才输出的主力军,未来在计算机方面的人才培养任务任重道远,团队将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砥
砺前行,为社会做出贡献。

山东教改立项:“一核五维,三全育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项目编号:M20220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