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山行》一等奖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山行》一等奖说课稿
1、课文《山行》一等奖说课稿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
所以我们的教材从第二册就安排了古诗内容的学习,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
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
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
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疏忽。
另外,有些字词
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坐”、“远上”“斜”、“生处”、“爱”等。
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
再则,《山行》是《古诗二首》这课中的第一首诗,也是学生在本册
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所以,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本课第二首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以下四个教学目标必须在教学中得
以贯彻:
一、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智能目标)。
二、体会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标)。
三、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三、四为技能目标)
在这些目标中,“理解词义句意”,“体会感情”,“朗读和背诵”是下限目标,要求人人达到。
“掌握方法”,“欣赏意境”是上限目标,让基础好的学生有发展的余地。
针对教材,针对目标,《山行》这首诗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
这样可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简介杜牧(著名诗人,最擅长写景。
),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步:明确日标,尝试学习。
明确学习目标,可让学生知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要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五年级的.学生毕竟不是第一次学古诗,他们已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先让他们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
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
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这首诗的—、二两句中生僻词多,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估计一般的班级能在“尝试”中学懂的人不多,所以第三步要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针对“尝试”学习所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解字词,明诗意”的指导。
1.“扶”学生学习第一句。
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远上”、“斜”、“寒山”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
注:“远上”用“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斜”用“简笔画演示”法。
“寒山”用老师“介绍”法。
再幻灯出示训练:“一条石头小路()。
”
指导学生串讲句意。
最后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这样“扶”着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
2.“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先指导学生看教学挂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的地方”来突破“生处”这个难点。
再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浅显易懂,况且通过一、二句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大多数同学能自己学懂。
这样,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教师了
解反馈,及时纠正。
4.让学生串讲全诗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
第四步: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我采用两种方对学生进行意境欣赏的指导。
1.“紧扣词句”。
让学生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
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帮助学生描述。
)
2.“想象漫游法”。
提示: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这样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
而且让学生在品味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创造性地说说全诗的内容,从认识上得到提高。
第五步:指导诵读诗句。
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
如何使学生“读得美”,且“美读得其法”呢?我这样设计去引导学生:
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
(读读看,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
(1)带着赞美与热爱的感情夫读。
(确定基调)
(2)读出节奏感。
分辨重音区别语调划分节奏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
(范读一齐读一个别读一小组读一扮演角色读)
第六步:总结方法,布置作业。
我这堂课的设计,突出“词义句意理解”和“意境欣赏”这两个训练点,以“学法指导”为主线,注重智力与技能的培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参与性,先试后导,先练后讲。
力求改变古诗教学中“讲词意——记内容——背中心”这种机械呆板的旧模式,让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2、课文《山行》一等奖说课稿
一、说教材:
《山行》是部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金秋时节”中《古诗三首》的第一首古诗。
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本节课依据学生知识水平,单元主题以及课标对中段学生学习古诗的要求,特制订本节课教学目标是:
1、会认“径、斜”2个生字,会写“寒、径”等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借助解释、课文插图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
的景象,领路秋天的美景,体会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借助解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
的兴趣。
三、说教法:
基于新课程标准中“以生为本”的思想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主要通过诵读诗歌、想象画面、句子训练等形式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
这样教学,符合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使学生不仅理解了古诗,而且学到了学习古诗的方法。
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因此,让学生反复诵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表情,同时抓住重点字词的理解,图文结图联系生活实际。
五、说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检查预习
课伊开始,我让学生用四字词语说说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认识。
然后自然的导入本节课也要学习一首有关秋天的古诗,《山行》,并猜测山行就是在山中行走的意思。
接着检查孩子的预习情况:1、读诗
字音准确,节奏正确。
2、四个生字的书写情况重点指导“霜”的写法。
3、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本单元教材编写的重点就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寒山、石径、坐、红于等并让孩子讲讲自己是怎么理解的,小结理解词语的方法,这样学生有法可依,为理解古诗做好了准备。
2、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在古诗学习中,吟诵是一个重点,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初读我的要求是学生能读准字音,读流利,有一定的节奏。
再读想象,体会情感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朱光潜也说过,每首诗的境界都必有情趣和意象两个要素。
情趣简称情,意象即是景。
当情景相生而又契合无间,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传情,这便是诗的意境。
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注意让学生自己想象意象,加深印象,再加以情趣引导,从而让学生悟出诗的意境。
最后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关注课下解释、观察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实际。
并小结:我们运用这样的方法就可以把看似难懂的古诗变成我们自己的语言,以后学习其它古诗都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
3、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为了梳理课堂所得,加深学生记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写:默写古诗《山行》(必做)2、画:画一副画,画出秋天的美景,在图画中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选做)。
3、找:另找一首描写秋天的诗,试着理解,体会的情感。
(必做)
4、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手段,我的板书简洁、重点突出,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山行
远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近景:枫林霜叶
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
3、课文《山行》一等奖说课稿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
所以我们的教材从第二册就安排了古诗内容的学习,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
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
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疏忽。
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坐”、“远
上”“斜”、“生处”、“爱”等。
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字
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
再则,《山行》是《古诗二首》这课中的第一首诗,也是学生在本册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所以,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本课第二首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以下四个数学目标必须在教学中得以贯彻:
一、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智能目标)。
二、体会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标)。
三、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三、四为技能目标)
在这些目标中,“理解词义句意”,“体会感情”,“朗读和背诵”是下限目标,要求人人达到。
“掌握方法”,“欣赏意境”是上限目标,让基础好的学生有发展的余地。
针对教材,针对目标,《山行》这首诗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
这样可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简介杜牧(著名诗人,最擅长写景。
),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步:明确日标,尝试学习。
明确学习目标,可让学生知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要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五年级的学生毕竟不是第一次学古诗,他们已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先让他们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
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这首诗的—、二两句中生僻词多,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估计一般的班级能在“尝试”中学懂的人不多,所以第三步要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针对“尝试”学习所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解字词,明诗意”的指导。
1.“扶”学生学习第一句。
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远上”、“斜”、“寒山”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
注:“远上”用“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斜”用“简笔画演示”法。
“寒山”用老师“介绍”法。
再幻灯出示训练:“一条石头小路()。
”
指导学生串讲句意。
最后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
这样“扶”着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
2.“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先指导学生看教学挂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______的地方”来突破“生处”这个难点。
再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浅显易懂,况且通过一、二句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大多数同学能自己学懂。
这样,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
4.让学生串讲全诗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
第四步: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我采用两种方对学生进行意境欣赏的指导。
1.“紧扣词句”。
让学生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
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帮助学生描述。
)
2.“想象漫游法”。
提示: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这样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
而且让学生在品味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
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创造性地说说全诗的内容,从认识上得到提高。
第五步:指导诵读诗句。
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
如何使学生“读得美”,且“美读得其法”呢?我这样设计去引导学生:
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
(读读看,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
(1)带着赞美与热爱的感情夫读。
(确定基调)
(2)读出节奏感。
分辨重音区别语调划分节奏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
(范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扮演角色读)
第六步:总结方法,布置作业。
我这堂课的设计,突出“词义句意理解”和“意境欣赏”这两个训练点,以“学法指导”为主线,注重智力与技能的培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参与性,先试后导,先练后讲。
力求改变古诗教学中“讲词意—→记内容—→背中心”这种机+械呆板的旧模式,让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4、课文教案一等奖《山行》
一、教材简析
《山行》是晚唐诗人杜牧所写的一首清新俊逸的小诗,诗歌描绘了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一幅浓郁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热爱之情。
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
在这首诗中,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让我们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到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
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中,我将在以诵读为重点的基础上,利用媒体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让他们在情境中发挥想像,引导孩子登寒山,仰望白云,欣赏火红的枫林,真切感受自然之美,激发热爱生活之情,去感受自然的美,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二、设计理念
古诗学习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构建以及多元认识是本节课的出发点。
其二,古诗文化博大精深,贵在积累,让学生掌握一些古诗学习的基本方法,使他们能在课外迁移运用,在更广泛的学习天地中,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
是对学生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
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生自由谈,并说理由。
)现在是什么季节?你能说说这个季节的景色和你的感受吗?
师:是呀,到了深秋,满山遍野,五颜六色,你们想不想看看这样的景色?(出示秋景图让生欣赏。
)
师:你们感觉怎么样?师:这么美的景色,若是让画家看到了他会怎么做?让诗人看到了对,唐代就有一位叫杜牧的著名诗人,他在山中行走的时候,被那深秋美景所吸引,触景生情,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诗山行。
这节课,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这首诗。
板书:山行(杜牧)
(二)初读,感知诗意。
师:那么你们平时是怎么学古诗的'?(由学生的方法自然过渡)那就请同学们自己先来读读这首诗。
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
诗句读通顺。
(生自由朗读。
)
同桌互读。
检查字音。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朗读,评价,校正斜的读音。
(三)再读,质疑解疑。
师:默读全诗,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还有哪些字词不理解呢?请你圈一圈,画一画。
(学生默读,思考,圈画。
)师:同学们读书真仔细,现在请你告诉我,你都读懂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生自由汇报,师相机调控。
)
那么谁有不理解的字词,说一说。
(生说出不理解的字词,简单的大家说,难一点的大家一起讨论。
)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提出的问题。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提出这么多的问题,既然问题是大家提出的,愿不愿意集合大家的力量来共同解决呢?现在,大家就利用字典和书中的解释,同桌两个一起来商讨这些问题,争取人人都当老师,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对方。
(同桌互相讨论。
教师参与其中,适时引领。
)
师:想不想把自己讨论的结果告诉大家。
(汇报时教师参与其中,适时引领。
)
师:说得太好了。
通过我们合作学习,已经解决了提出的问题,基本了解了诗意。
现在,让我们结合对诗的理解,再来朗读这首诗。
(四)、画诗悟境。
这时在你在脑海里会出现了什么图画呢?现在就请你做个小
画家,说一说,你都在画上画些什么?(生自由发言,描绘图画。
)师:看到同学们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我都不忍心打扰你们。
好,谁想说出你心中的图画?
师:同学们真不愧是小画家,画出了这么美丽的画,那么,老师也带来了一幅画家为这首诗画的画。
请你读一读,看一看。
(五)配乐朗读,再现意境。
配乐朗诵一:看,把这些景物合起来,多美啊。
让我们配上音乐看画读诗。
大家可以站起来,也可以加上动作。
配乐朗诵二:师:还想读吗?这次请同学们小声读,或者背一背,边读背边想象诗中美丽的景物。
现在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展示你的理解,为画配上古诗,为画配上一段文字,为画题诗都可以。
注意要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那就是?
(六)拓展积累:
其实描写风景的古诗有很多,现在老师要给你一个展现的机会,请你背一背这样的诗,越多越好。
老师也送给大家四首首描写风景的古诗。
请你读一读。
《江南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枫桥夜泊》《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七)结语:同学们,古人云,诗中有画,我们说,画中有诗,同学们,学古诗快乐吗?老师也很快乐,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希
望你们能够多积累,多背诵,请相信,将来它一定会成为你宝贵的精神财富。
5、课文山行教案一等奖参考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
)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
但是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
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
1、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
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自由朗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
3、请生朗读,互相评价。
4、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解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
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5、小组汇报交流,点拨:⑴山行:在山上行走。
(谁在山上行走?)
⑴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⑴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
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⑴斜:在这首诗中应读__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⑴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深:浓厚,浓郁。
生:生出,存在。
(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
⑴坐:因为。
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⑴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
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⑴红于:比……更红与“红如”区别。
6、理解诗意:
⑴学生根据理解讲解诗句内容。
⑴教师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