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8现代文阅读(记叙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安康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
编-08现代文阅读(记叙文)
一.记叙文(共9小题)
1.(2022•汉阴县)课外阅读
荷包蛋
ㅤㅤ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
一碗蛋卧上面,一碗上面无蛋。
端上桌,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有蛋的那一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
“让爸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亲说,“孔融4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儿子态度坚决。
“真不让?”“真不让!”儿子一口就把蛋给咬了一半。
“不后悔?”
“不后悔!”儿子又一口,把蛋吞了下去。
待儿子吃完,父亲才开始吃。
当然,父亲碗里藏了两个荷包蛋,儿子看得分明。
ㅤㅤ“记住,想占别人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两个荷包蛋告诫儿子。
儿子显出一脸的无奈。
ㅤㅤ第二次,那是个星期天的上午,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
一碗蛋卧上面,一碗上面无蛋。
端上桌,问儿子:“吃哪碗?”
ㅤㅤ“孔融让梨,我让蛋!”儿子笑着端起了上面无蛋的那碗。
ㅤㅤ“不后悔?”“不后悔!”儿子说得坚决。
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个蛋。
父亲的碗里上卧一个,下藏一个,儿子看得分明。
ㅤㅤ“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
ㅤㅤ第三次,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还是一碗蛋卧上面,一碗上面无蛋。
父亲问儿子:“吃哪碗?”
ㅤㅤ“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您是大人,您先吃!”儿子手一挥,做“绅士”状。
“那我就不客气啦!”父亲端过上面卧蛋的那碗,儿子发现自己的碗里也藏着一个荷包蛋。
ㅤㅤ“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
(1)请概括出文章情节的共同点,然后填空。
做面→→→总结
(2)试简要分析文章三次借用“孔融让梨”典故的意图。
1)“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意图是:
2)“孔融让梨,我让蛋!”意图是:
3)“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您是大人,您先吃!”意图是:
(3)文中哪句话揭示了主旨?写下来。
(4)这篇短文表现了父亲怎样的良苦用心?
2.(2022•岚皋县)阅读。
一张成绩单
①格登少年时对虫子很感兴趣,很想成为研究它们的科学家,可是他实在太“笨”了。
②那天,从伊顿公学加德姆老师手中,格登接过自己的成绩单,看了看,顿时满脸通红,
羞愧不已。
是的,这的确是一份令人尴尬的成绩单,分数惨不忍睹。
各科成绩的总和不及人家的零头,尤其是理科,门门功课倒数,而生物学甚至在全年级250名学生中排倒数第一。
加德姆老师给予的评语更加令人难堪,他说:“我相信你想成为科学家,但以你目前的学业表现,这个想法非常荒谬。
你连简单的生物知识都学不会,根本不可能成为专家,对于你个人以及想教导你的人来说,这根本是浪费时间。
”
③拿着成绩单,格登郁闷极了,含着眼泪跑到了自己的“实验室”——那是学校一间闲
置的小仓库,他课余时在那里饲养了很多毛毛虫。
④忽然,一只蝴蝶在他眼前飞舞了几圈,扑落在成绩单上。
格登不禁眼前一亮,这才注
意到,原来他所饲养的毛毛虫好多已经变成蝴蝶,在仓房里翩翩起舞。
他甚至注意到,一只蝴蝶正在从蛹壳中挣脱出来,那柔软皱缩的翅片,就在空中尽力地伸展着,虽然艰难,却很执着。
格登深受感染,满心郁闷烟消云散。
他想,我这只笨笨的毛毛虫,难道真如加德姆老师所说,不能羽化成蝶吗?
⑤于是,他把差评成绩单放在自己房间的书桌上,用玻璃板压着。
此后,每隔一段时间,
他都会盯着它看上一会儿,明显是在与之较劲。
⑥这样的举动,不止一次,也不止两次,是无数次;坚持了不止一年,也不止两年,而
是六十四年……凭着一股倔强劲儿,格登发奋学习,刻苦钻研,一次又一次用实际成就向那份差评成绩单宣告:“你所说的不是事实!”中学毕业后,他考入牛津大学,攻读动物学;25岁那年,他因成功克隆出一只青蛙而一举成名,被称为“克隆之父”;79岁时,因为巨大的专业成就,他荣获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一条曾经笨笨的毛毛虫,最终化蛹成蝶。
(1)“惨不忍睹”的意思是。
在文中表现在哪些地方?用“”画出来。
(2)得到差评成绩后,格登经历了一连串心理变化,请将这个变化过程补充完整。
→→→暗下决心
(3)加德姆老师的评语是想告诉格登什么?
(4)谈谈你对文章第⑥段画横线句子的理解。
(5)读了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2022•紫阳县)文学类文本阅读。
少年书架
作者:季羡林
①我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
②小时候每每发了新书,我都要找来旧报纸,先包上书皮,再工工整整地写上:语文,
数学……手里捧着书,美滋滋地看着它们,我的心里有份说不出的满足。
学期末,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hén jì)。
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收起来,放进纸箱,等到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
③那天,我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家里立着个宽宽大大的书架,那是老
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做成的。
书架上摆放着大大小小的书,那些书一本本直立着,像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我用手抚摸着那做工粗糙却朴实厚重的书架,感觉如同一位长者,正默默地凝视着小小的我。
④我深深地迷恋着老师书架的样子。
于是,我也把书一本本地立在书桌上,两侧还用厚
厚的字典做靠背,看上去真像一个小书架!这小小的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我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等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书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爸爸的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⑤那时,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书架
这“无用”的家伙呢?当然,有时我也会悄悄地想:什么时候,我也能真的拥有一个小小的书架呢?
⑥那是一个秋日,蓝蓝的天空中飘着几片白云。
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一进院子,
就连声喊道:“这下够了!够了!”什么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
“看,这些木料足够给你做一个书架了!”爸爸兴奋地话道。
原来,爸爸利用下班时间,去包装厂丢弃的废料中(tiāo jiǎn)出这些能用的木料。
看到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我的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
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⑦爸爸准备好钢锯、钉子、油漆等工具后,就开始用砂纸一点一点地打磨起那些木料……那天放学后,我一溜烟地跑回家,蹲在爸爸身边,眼巴巴地盯着爸爸在木屑中忙活。
“爸爸,爸爸,什么时候能做好?什么时候才能做好啊……”
⑧天蓝蓝的,阳光暖暖的,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
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过。
小小的书架终于做成了!
⑨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那是秋天稻子成熟的颜色。
风来,漆干。
我抱起书架,轻轻放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
那幸福的感觉,如同一朵莲花在心里一点点绽开。
放满书的架子,就像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
⑩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去,小小的书架始终在我身边,不离不弃。
后来,我上了大学,家里也终于拥有了宽大的书架,而那个小书架早已变得笨拙而苍老。
即便如此,它依然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似一位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如果有一天,让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那个小小的少年书架。
(选自季羡林随想录《做人与处事》,本文有改动)(1)用“√”给词语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①木屑.(xièxuè)
②笨拙.(zhuōzhuó)
(2)看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工整。
①(hén jì)
②(tiāo jiǎn)
(3)围绕“少年书架”,把下列情节补充完整。
①→②“我”用字典做了一个“小书架”→③
(4)第⑥段中“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家伙款款而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写出了“我”看到木料后产生的联想与想象。
B.“美丽的家伙”一词表达了“我”与书架亲昵的情感。
C.反复使用“看见了”,强调了“我”因即将拥有书架而手忙脚乱。
D.表达了我对书架期盼已久,梦想终于得以实现的喜悦之情。
(5)题目“少年书架”的含义是
A.书架的样子、做工、颜色是我喜欢的。
B.“我”只想停留在少年,不想长大。
C.上了大学后,“我”拥有了宽大的书架,已不再喜欢少年书架的笨拙和苍老。
D.少年时期的书架令“我”难以忘怀,它满足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是“我”不断成长的源泉。
4.(2022•紫阳县)交往的善意。
轻点关门
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终于搬进了新居。
送走了最后一批前来祝贺的朋友,我与妻
子便重重地躺在沙发上休息。
忽然,门铃响了。
咦?这么晚了还有客人?忙起身开门,门外站着两位素不相识的儒雅的中年男女,看上去是一对夫妻。
在(疑惑疑虑)中,那男子介绍他们是﹣楼的住户,姓李,特地上来向我们祝贺乔迁之喜。
哦,原来是邻居啊!我赶紧往屋里让。
②李先生连忙摆手:“不麻烦了,不麻烦了,还有一件事情要请你们帮忙。
”我说:“千万
别客气,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效劳?”李先生道:“以后你们出入单元防盗门的时候,能不能轻点关门,我老父亲心脏不太好,受不了重响。
”说完他搓着两手静静地看着我们,眼里流露出一股浓浓的歉意。
③我(思考沉吟)了片刻:“当然没问题,只是怕有时候急了便会顾不上。
可是……既然您父亲受不了惊吓,为什么还要住一楼?”李太太解释道:“其实我们俩不喜欢住一楼,既潮湿又脏,但是我父亲腿脚不好,而且心脏病人还要有适度的活动,住一楼老人家出来进去会方便一些。
”听完后,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便答应以后尽量小心。
两口子千恩万谢,弄得我们挺不好意思的。
④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我们的单元门与别的单元门的确不太一样,大伙儿开关铁
防盗门时,都是轻手轻脚的,绝没有其他单元时不时“咣当”一声巨响,一问,果然都是受李先生所托。
⑤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年过去了。
有一天晚上,李先生夫妇又摁响了我们家的门铃,
一见到我们,二话没说,先给我和妻子深深地鞠了个躬,半晌,头也没抬起来。
我急忙扶起来询问。
李先生的眼睛红肿,原来昨天晚上,李老先生在医院里病故了。
去世之前,
他叮嘱儿子一定要感谢大家这些年对自己的(照顾光顾),要儿子给邻居们深深地鞠一躬,表示自己的感激。
我用眼睛偷偷一扫,果然在李先生笔挺裤子的膝盖处有两块灰迹,想必是叩头叩的。
⑥送走了李先生夫妇,我不禁感慨:“只是举手之劳,居然换来了别人如此大的感激。
”
生活就是这样,当你在为别人行善时也在为自己储蓄幸福。
(1)用“√“选出文中括号里合适的词语。
(2)结合短文,补充下面图中的内容。
李先生夫妇第一次拜访目的:;第二次拜访目的:。
(3)阅读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从“搓着两手”可以体会到李先生的心情,从“静静地看着”可以体会到李先生的心情。
(4)第③段中,“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的原因是什么?
(5)文中李老先生没有正面出现过,但通过他临终的交代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5.(2020•紫阳县)课外阅读。
十年后的礼物
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十八岁了,她第一次离开挪威西部的大森林,来到了首都奥斯陆,第一次参加一个在公园举行的露天音乐会。
白桦树上的彩灯,庄严、华丽的舞台,交响乐的美妙旋律,使她深深地陶醉了。
忽然,她坐直了身子,睁大了眼睛。
她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因为,台上的报幕人分明在向观众报告:“下一个节目是我们挪威的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的得意作品《献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
”
达格妮惊呆了。
这是给自己的?为什么?
虽从未接触过交响乐,但这支曲子所倾诉的感情,所描述的景象、所传递的语言……她一下子就听懂了!那里有西部幽静的大森林、清脆的鸟啼声、黎明的雾、颤动的露珠、欢唱的溪水、松软的草地,有牧童和羊群,有云雀掠过树叶的声音,还有一个拾野果的小女孩颤颤的身影……她被深深地打动了,隐约想起了什么。
十年前,她还是个八岁的金发小姑娘。
在林间小道上,她遇到一个穿着风衣的人正在散步。
那人虽然是城里人,却异常和气。
他帮她提着装满了野果的篮子,一边送她
回家,一边微笑着说:“咳,真糟,我没有什么礼物可送给你。
我口袋里连一根丝带也没有,更不要说会唱歌的洋娃娃了。
”但他答应送给她一件很好的礼物,“不是现在,大约十年以后。
”
当她渐渐长大的时候,有时会微笑着想起这次相遇,期待着那件礼物。
终于,她仿佛明白过来:“那个人真会哄我,哄一个八岁的小姑娘。
送我一件很好的礼物,在十年以后!即使他有这样的心意,也无法把礼物送到我的手中啊。
”
现在她知道了,那个和气的城里人就是大音乐家爱德华•格里格。
他信守了十年前的诺言,而且用这样奇妙的方式。
他的乐曲会传遍四方,也就将礼物送给了她!这是最好的礼物﹣﹣对于一个十八岁的少女来说,这是比华美的衣服、漂亮的项链更珍贵的礼物。
达格妮听完乐曲,眼泪流满了双颊。
她竭力抑制住呜咽,弯下身子,把脸埋在双手里。
她从音乐的洪流里感到了音乐家对她的祝福:“你是黎明的曙光,你就是幸福。
”
音乐会结束以后,这位十八岁的姑娘走到海边。
望着沉睡中的大海,她觉得有一种她所陌生的情感在心中萌芽了。
于是,她面对大海高声说:“生活啊!我爱你!”(1)读句子,体会人物的心情。
(填序号)
A.感到好笑、充满怀疑
B.快乐无比、无限感激
C.激动喜悦、感动不已
D.深感惊奇、难以置信
①达格妮惊呆了。
这是给自己的?为什么?
②终于,她仿佛明白过来:“那个人真会哄我,哄一个八岁的小姑娘。
送我一件很好的礼物,在十年以后!即使他有这样的心意,也无法把礼物送到我的手中啊。
”
③这是最好的礼物﹣﹣对于一个十八岁的少女来说,这是比华美的衣服、漂亮的项链更珍贵的礼物。
④达格妮听完乐曲,眼泪流满了双颊。
她竭力抑制住呜咽,弯下身子,把脸埋在双手里。
(2)“十年后的礼物”指的是什么?
(3)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一种她所陌生的情感”指的是什么?达格妮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感?
(4)你听过什么曲子?请你仿照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写一写自己在听音乐时想象到的画面。
6.(2021•旬阳县)
一把京胡
①我家墙上挂着一把京胡,客人们看了总想让我拉一段儿,我从来不敢接茬儿。
小时候
练过不少乐器,钢琴、小提琴、手风琴、吉他什么的,可没一样行的,都浅尝辄止。
②提到京剧,我总忘不了我家曾经的一个邻居,邵家和。
据说他曾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
徒弟,后来因为得了怪病,便不再工作,闲在家里。
那时我还在上小学,每天放学后,都看见他坐在树荫下,摇把蒲扇,嘴里念念叨叨,和旁边乘凉的人们有着太多的与众不同。
我一走过他身边,他就冲我笑,这让我很好奇。
③那个初秋的傍晚,天气凉爽,斜阳把树影拉得很长。
我路过邵家和身边,他突然叫住
我。
④“胖子,陈大爷让我教你唱戏。
”
⑤“是吗?”
⑥“你这小模样,行!”
⑦我一溜烟跑开,觉得他说的天津话都跟别人不一样,还能教我唱戏?
⑧从那天起,我就跟邵家和学唱老生戏。
每天放学,把书包一扔,我就奔出去找他。
其
实说找他并不准确,因为他早就在街角的树荫下等我。
⑨每天学戏,邵家和都给我买一根冰棍,吃好再唱。
“劝千岁,杀字休出口,老臣与主说
从……”他一句我一句,还打着点儿。
如果唱错了,他会突然让我停下:“打住打住,我说嘛来着,这个‘说’字得上口,要落在‘约’的韵上。
再来。
”他一边打点儿,一边跺脚,仿佛在为一个角儿指点大戏。
他常说:“学嘛都得认真,人活着就得认真,对吗?”
他说这京胡是马连良马老板送给他的,谁都不让摸。
我唱的时候要么快了,要么慢了,总压不上点儿。
这时他就顿足搓手大声说:“你怎么回事!跟着弦儿啊!过门儿没完就出来了,忙什么呀!”可我并不怕他,还恶作剧地故意不跟他的弦儿瞎唱。
他装出生气的样子,更是招人发笑,当时觉得特别有意思。
⑩没过多久,他病倒了,我就不再学戏了。
ㅤㅤ⑪最后一次看见他,是我当兵离开家的前几天,再次路过曾经跟邵家和学戏的街角,他更瘦了,憔悴了很多。
他手里端着那把曾经为我伴奏的京胡。
“家和哥!”我几步跨到他身边。
他冲我微笑:“胖子,我等你好几天了,听说你当解放军了,多好啊!你看,也没嘛送你的,这把京胡留个纪念吧。
”
ㅤㅤ⑫很多年了,我一直珍藏着这把京胡。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浅尝辄止:
2)顿足搓手:
(2)本文回忆了“我”和邵家和交往的一些事,请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表。
情节“我”对邵家和的印象“我”的情感态度邵家和说教“我”唱戏不相信
认真
邵家和送“我”京胡
(3)文章第⑨段中画线的句子是对邵家和的描写,从中可以感受到邵家和。
(4)文章第②段和第⑪段都写了邵家和的“笑“,这两处“笑”一样吗?谈谈你的理解。
(5)有人建议把文章题目改为《记忆中的家和》,和原题目相比,你更喜欢哪一个?请说明理由。
7.(2021•白河县)
一双脚上的修养
ㅤㅤ①市图书馆离我家很近,每逢双休日来这里,总能看到座无虚席的场面。
在这紧张而喧嚣的都市里,能保持一份阅读的闲情,是难能可贵的。
在我看来,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一定的层次和修养。
ㅤㅤ②北方冬天的雪一下,许多麻烦就随之而来了。
走在街上,鞋上会粘满脏雪,从天寒地冻的室外进入室内,脏水马上就会化作污水。
人走过的地方,往往会留下两行黑乎乎的脚印。
一个雪天,我走进阅览室时发现了异样。
屋子里多了一个擦地的女工,她看我进来,竟紧紧地盯着我,手执拖布,如临大敌,我故作视而不见,可感觉告诉我,她正跟在我身后,我猛一回头,把她吓了一跳,自己也吓了一跳。
吃惊于自己留下的那行脚印,在淡黄色的地板上,显得如此扎眼,而那个擦地女工,正在奋力擦抹。
ㅤㅤ③我坐在座位上,想着刚才的脚印,愧怍油然而生,再也无心看书了。
阅览室来往进出的人很多,每个进来的人都在犯着同我一样的毛病,浑然不觉自己的双脚正恶作剧式地在刚刚被擦干净的地板上涂鸦。
于是,那个女工就要不停地跟在进进出出的人后面,
擦了再擦,不断地踩踏与不断地擦抹,像一场破坏与复原的拉锯战,在阅览室里上演着。
ㅤㅤ④不知过了多久,人才渐渐坐定,女工也有机会喘口气、歇一歇了。
这时,那扇门又被悄悄推开了,一个男人伸头朝里面看来看去,但又把头缩了回去。
不一会儿,两扇门都被推开了,还是刚才那个男人,这次,他是肩扛一桶纯净水进来的,脚下发出一阵“沙沙”的响声,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我从上往下打量他,老旧的棉帽子、军绿大衣……
最后我看到了他的双脚——每只脚上都套着一个塑料袋。
他一走动,塑料袋就发出“沙沙”的响声。
因为套了塑料袋,所以他走过的地方没有一点污迹,还是那样干干净净的。
我注意到女工表情复杂地盯着送水的男人,看他放好水,慢慢离开阅览室。
而当她再次转过头来,眼里竟有泪光闪现。
ㅤㅤ⑤这个下雪的周日里,我没有读书,却想到了“修养”这个词。
我想,修养并不是指一个人比别人多认识一些字、多读了几本书,或是会背莎士比亚的一些名句,修养应该是在一个人举手投足的细节中体现出来的。
就像那个送水工,懂得在雪天里进入室内之前用塑料袋把两只脚套上。
(1)读文章第③段,说说“我”为什么会感到愧怍?
(2)文章第①段和第⑤段都提到了“修养”,它们分别有什么含义?
(3)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不断地踩踏与不断地擦抹,像一场破坏与复原的拉锯战,在阅览室里上演着。
②那扇门又被悄悄推开了,一个男人伸头朝里面看来看去,但又把头又缩了回去。
(4)你认为“送水的男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5)文章第④段说“女工表情复杂地盯着送水的男人,看他放好水,慢慢离开阅览室”,请联系上下文揣摩女工此时的心理,她可能在想些什么?请以第一人称写下来。
8.(2021•岚皋县)阅读。
温暖的劈柴
ㅤㅤ①那年,父亲病故,我从北大荒回到北京教书。
那时候,我没有意识到母亲已经老了。
那时候,我还年轻,心像长了草,总觉得家狭窄憋屈,一有空就老想往外跑,便常
常把母亲一个人甩在家里。
母亲从来不说什么,由着我的性子,在她的眼里,孩子的事,甭管什么事,总是大的。
ㅤㅤ②都说年轻时不懂得爱情,其实,年轻时最不懂得的是父母。
ㅤㅤ③有一次,放寒假了,我没有想到有时间了,可以在家里多陪陪已经年迈的母亲,相反,觉得好不容易放假了,打开了笼子的鸟,还不可劲儿地飞,便利用假期和伙伴们到山区玩了一个多星期。
ㅤㅤ④回来的那天,到家已经是晚上了。
推门进屋,屋里黑洞洞的,没亮灯。
正纳闷,听见一个老爷子的声音:“是复兴回来了吧?”
ㅤㅤ⑤说话的是邻居赵大爷。
我摸到开关,打开了电灯,才看见母亲蜷缩在床上的被子里。
赵大爷对我说:“你妈两天没出门了,我担心她一人在家别出什么事,进你家一看,老太太感冒躺在床上起不来了,炉子也灭了,这么冷的天,人哪儿受得了呀。
这不赶紧劈柴生火,连灯都没顾得上开。
”
ㅤㅤ⑥炉火很快就生着了,屋子里暖和了起来,被子里的母亲也稍稍舒展了腰身。
赵大爷一身的灰和劈柴渣儿,母亲对我说,多亏了你赵大爷。
我往水壶里灌好水坐在炉子上,回过头看了一眼瘦弱的母亲,心里充满愧疚。
ㅤㅤ⑦赵大爷出门前,回头对我说:“你要不先到我家拿点儿劈柴去,你家的劈柴没有了,我刚才找了半天,找出一点儿,刚刚够点着火炉子,明天要是又灭了,你没的使。
”
ㅤㅤ⑧我跟着他走到他家,他抱来满满一怀劈柴放到我的怀里,送我走出他家院门的时候,对我说了这么一句话,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我还清晰地记得。
他说:“复兴呀,原来孔圣人说:父母在,不远游。
现在别说是你们年轻人了,就是搁谁也做不到,但改一个字,父母老,不远游,还是应该能做到的。
”
ㅤㅤ⑨那天的晚上,没有星星,天很黑,很冷。
走在回家的夜路上,耳边老响着赵大爷的这句话,心里很惭愧,怀里的劈柴很沉,但很暖。
(1)通读全文,标题“温暖的劈柴”中的“温暖”有什么含义?
(2)文章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好处?
(3)文章第⑥段和第⑨段中画线的两个句子分别写出了“我”怎样的心理?
(4)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赵大爷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