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案(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案(1)
一. 教材分析
《古诗三首》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节课主要包含三首古诗:《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长相思》。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古代诗歌,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代诗人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感悟诗人的情感方面仍有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古诗,体会古诗的美。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了解诗人的生活
背景,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深层含
义,学会欣赏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诗,感受古诗中的美好情感,提
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难点:领悟古诗的深层含义,学会欣赏古诗的美。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诗意的教
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
他们的创新精神。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
力。
六. 教学准备
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古诗的图片、注释、译文等。
2.教材:准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的相关内容。
3.音频:搜集与古诗相关的音乐、朗诵素材。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利用课件展示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及诗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
教师逐个呈现三首古诗,学生跟读,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韵律。
followed by a slow reading and explanation of the difficult words and phrases,
so that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poems.
3.操练(10分钟)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朗读、背诵。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语气等问题。
4.巩固(10分钟)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5.拓展(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古诗的感受,分享欣赏古诗的心得。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诗歌中描绘的场景、情感的理解。
6.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古诗的兴趣。
7.家庭作业(5分钟)
学生回家后,将所学古诗背诵给家长,并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歌的含义。
8.板书(5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古诗的标题、作者、主要内容等信息,方便学生课后复习。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
固10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总计
60分钟。
教学情境分析: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魅力,我设想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教学情境。
通过课件展示古诗中的美景,配合轻柔的音乐,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古诗所描绘的场景之中。
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感受到古诗的美。
教学活动分析:
1.导入:通过展示古诗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描绘的美景。
然后
简要介绍诗人及诗歌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呈现:逐个呈现三首古诗,学生跟读,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韵律。
在此
过程中,教师适时解释生词和难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
3.操练:学生分组,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朗读和背诵。
教师巡回指导,纠
正发音、语气等问题,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
4.巩固: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
行点评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古诗的感受,分享欣赏古诗的心得。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诗歌中描绘的场景、情感的理解。
6.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古诗的语言美、意境
美,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古诗的兴趣。
7.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将所学古诗背诵给家长,并用自己的话解释
诗歌的含义。
8.板书: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古诗的标题、作者、主要内容等信息,方便
学生课后复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合适的教
学策略。
通过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美,让他们体验到学习古诗的乐趣。
课堂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问题:部分学生对生词和难点理解不够,影响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解决办法:在呈现古诗时,教师适时解释生词和难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诗歌
的内容。
同时,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
2.问题:部分学生朗读和背诵时,语气、发音不准确。
解决办法:教师在操练环节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气。
同时,选取优秀的朗读和背诵作品进行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问题:部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较浅显,无法体会到诗歌的深层含义。
解决办法:在拓展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古诗的感受,分享欣赏古诗的心得。
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1.增加课堂互动,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例如,在呈现环
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对诗歌的理解,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2.在拓展环节,可以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相互交流对诗歌的理解
和感悟,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注重课后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掌握情况。
可以通过家长
座谈会、学生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4.增加课堂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古诗中所描绘的场景,提高他们
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例如,可以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让他们在自然环境中感受古诗的美。
通过以上改进措施,我相信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实录:
在教学《泊船瓜洲》时,我首先通过课件展示了古诗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春日的美景。
随后,我简要介绍了诗人王安石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在呈现古诗的过程中,我注意把握朗读的节奏和韵律,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音韵美。
同时,我适时解释了生词和难点,如“瓜洲”、“钟山”等,确保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
接下来,我学生进行操练,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朗读和背诵。
我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语气等问题,并给予鼓励和表扬。
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学生逐渐掌握了古诗的韵律和情感。
在巩固环节,我提问学生关于古诗的内容,检查他们对诗歌的理解。
学生回答后,我进行点评和总结,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在拓展环节,我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古诗的感受,分享欣赏古诗的心得。
学生们积极参与,有的说感受到了江南春日的美丽,有的说体会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最后,在小结环节,我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了总结,强调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并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古诗的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实录显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
通过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美,让他们体验到学习古诗的乐趣。
同时,教师适时解释生词和难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
然而,课堂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在操练环节,教师可以更多地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拓展环节,可以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相互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体来说,这是一节充满活力和激情的课堂。
教师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继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