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日》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日》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课文简析】
《端午日》这篇课文是苏教版七年级第三单元的文章,属于“民俗风情” 专题。
这是一篇着重描写端午日赛龙船场面的短文,文中洋溢着浓郁的湘西风情,作者凭着对湘西端午民俗的细致观察的深切感受,描写了龙舟竞赛和追鸭子欢快场面。
精彩的场面描写是本文最大的亮点,全文紧扣“端午日”这个文题,按照“争看划船——竞追鸭子——结束赛事”的思路,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
文章情节描写具体、而且热闹,可以使我们了解到湘西一带过端午的气氛。
【设计思路】
本篇教学设计本着以学生为主的原则,以激发学生思维为核心,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提倡学生多角度创造性阅读。
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视听结合的多媒体环境下进入端午的情境,从而使学生有直接的体会,寓学于生活,学生更容易理解。
全文教学应当始终抓住“语文”来教,而不能在风俗习惯
的泛泛而谈中让课堂远离了文本,在研究中可以对场面描写的词句做重点的揣摩、领会,分析场面描写的作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欣赏赛龙船场面的精彩描写,让学生掌握详写与略写相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让学生体会赛龙船表现的奋力争先、团结合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
1、精彩的赛龙舟场面描写。
2、详写与略写相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由我国的三大传统节日(春节、端午、中秋)导入,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端午的由来和风俗。
引入沈从文笔下的具有湘西风情的端午。
教师板书:端午日沈从文
2、简介作者:沈从文(1902——1988),中国作家。
原名岳焕,湖南凤凰人。
苗族。
创作中影响较大原是乡土小说,
主要表现士兵、船夫和湘西少数民族的生活,富有人情美和风俗美。
代表作有《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3、扫除字词障碍。
茶峒()裹着()蘸酒()翘起()
泅水()干燥()老鹳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带着下列问题读课文
1、找出文中描写的几个场面,并明确写作顺序。
明确:河边看划船,河上赛龙舟,胜利者领赏,下水追赶、捕捉鸭子等几个场面,是按照时间顺序安排的。
2、文章写了端午的哪些风俗?
明确:穿新衣、画王字、吃鱼吃肉、看划船、赶鸭子等。
三、精讲点拨,凸显重点
1、多媒体出示赛龙舟的图片,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赛龙舟的场面。
(仔细观察,尽量具体地描述,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2、全班朗读课文中赛龙舟的场面部分,欣赏作者精彩的场面描写。
明确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龙舟赛的精彩场面的,并在文中划出相关的描写词语。
学生板书:
桨手:持划
带头的:缠裹拿挥动指挥动作描写外貌描写
锣鼓手:敲打调理
3、思考:外貌描写与动作描写的作用?
明确:活画出了桨手、带头的、锣鼓手各自的特征,表现出比赛场面的紧张、激烈,突出了奋力争先的拼搏精神。
教师板书:团结合作奋力争先
4、再读课文,请同学们找一下,除了直接描写船手们,作者还从什么方面突出这龙舟赛的紧张与激烈?
明确:(1)“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
(2)看比赛的人们:“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
”
(3)“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这在描写角度上属于侧面描写。
作者就是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龙舟竞赛的激烈程度和热烈氛围。
四、互动探究,交流展示
1、小组讨论:文章详写了哪些内容?略写了哪些内容?作者这样详略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详写了赛龙舟的场面,略写的是赶鸭子的场面。
并按时间顺序安排,文路清晰,渐次展开,既突现了重点场景,又给人留下整体印象。
2、如果你们当时也在赶鸭子边上的话,请想象一下人们竞追鸭子的细节。
可以写一个人怎么样抓住鸭子的,或者可以写一群人怎么样抓住鸭子的。
想一下,河面上抓鸭子,一般会采用些什么方法?并用100字左右描述出来。
提示:穷追猛打迂回包抄合力擒抓守株待兔……
要求三至五分钟内完成,然后交流:抽两三个同学朗读一下自己的“作品”
五、迁移应用
刚刚过去的中秋节,肯定给大家留下了或多或少的印象吧。
家乡的中秋节有什么样的风俗呀?请大家回忆一下中秋节那一天,特别是那个夜晚,你和你的家人是怎么渡过的。
请把你回忆到的事情用文字写下来,尽量能抓住重点,进行较为细致的描写,适当进行联想和想象,把中秋节的氛围给突现出来。
六、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齐随着沈从文去茶峒参观了他们的端午日风情。
感受到了那里节日欢腾热闹的气氛。
同时,也增长了不少知识,真是不虚此行! 作者抓住湘西端午日中龙舟竞赛的重点,为我们详细描述了龙舟竞赛的精彩场面,并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龙舟比赛的热烈与欢腾,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一同和茶峒人欢笑、嬉戏,共同度过这个充满了喜庆的节日。
【板书设计】
端午日沈从文
参赛人(正面)热烈欢腾
龙舟竞赛(详)
团结合作奋力拼搏
看赛人(侧面)紧张激烈
竞追鸭子(略)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详写与略写相结合
【教学反思】
《端午日》这篇课文是苏教版七年级第三单元的文章,属于“民俗风情” 专题。
了解斑斓多彩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对作者如何表现这一节日进行分析、学习是本课教学的重要环节。
全文紧扣“端午日”这个主题,按时间顺序写了争看划船——竟追鸭子——结束赛事的思路展开,表现了茶山同人
同庆端午的风俗,表现了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
教学的重点放在“争先划船”的品读和领悟上,既做到了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不忘让学生局部咀嚼品味,教学成效显。
教学中还注意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利用与教材相关的资源,如让学生在课外了解当地端午风俗,把课内与课外、课堂与生活沟通起来,使课堂呈现开放状态,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语文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但对场面描写这个难点突破上稍欠深入,使得学生们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流于仓促和浮泛,对这几种描写方法的认知不够扎实。
在随后的对“追鸭竞赛”的场景描写中,有的学生就没有能够有意识地以清晰的思路去加以练习。
李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