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辛德勒名单》影片的主人公辛德勒为营救犹太人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对于生命的尊重,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辛德勒的名单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1
看完《辛德勒的名单》,眼泪又一次不住的落下,尽管不是第一次看,但是仍然有种揪心的感觉。

看着喻示犹太人悲惨命运的黑白画面,听着夹杂在犹太儿童清澈无比的圣歌歌声极其不协调的枪声,整个影片默默地展示着那段哀伤的过往。

个性是那个红衣小女孩懵懂地穿行于人群,与再次出此刻运尸车上的比较更是让人悲伤。

犹太民族遭遇的是一段阴暗的历史。

在希特勒的领导下的第三帝国期间,根据粗略统计,约600万犹太人、数千万其他人正因希特勒的种族灭绝政策而被杀。

每次读到那段历史,我读有种莫名的恐惧。

但是这种恐惧却并非来自于大规模屠杀本身,而是屠杀是在极其有秩序的组织之下进行的,尽管屠杀对于人类来说确是恐怖的梦魇。

不仅仅仅屠杀是流水线作业式的,就连从区分犹太人到送入集中营的所有程序都是国家机器高效率运转的结果。

而最悲哀的是,每张把犹太人送进死亡工厂的证件都有法官的许可。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纳粹时期的司法机关都无法摆脱助纣为虐这一污点。

正因纳粹所有残酷对待犹太人的法律都是在司法机关的运作中得以顺利的执行。

也许有人会辩解到,正因德国法官所受到是实证主义法学的严格训练,因此只能依照法律严格执行,哪怕有违本性。

但是真实中的德国法院却经常跨越制定法的界限适用法律,如1939年4月法兰克福地方法院判处仅看了一德国少女一眼的犹太画商马克斯构成“进行侮辱和当众伤害”罪,其侮辱仅由看了一眼构成,远远超越了其司法依据《保护德国血统和德国荣誉法》里对于侮辱的界定。

也许还会有人辩解说,在纳粹的思想宣传下无法辨别这样的法律是不正义的恶法,更无法拒绝适用违背正义的法律,正因没有一个足以使其忽视自身可能遭受迫害的危险,义无反顾进行公正审判的环境。

无可否认在很多时候确实是形势比人强,不得已而为违心之举。

然而这个理由能够用于普通的德国人,却无力抹去司法的污点。

的确,当时架构于优生学基础上的纳粹法学理论对于屠杀有着充分的理由,但是作为正义守护者的司法机关却忘记了最重要的一点——对于人类个体的尊重,这一法律的终级价值目标。

在强权之下,也许无法拒绝不正义之法,却至少能够逃避,至少能够选取不一样流合污。

明明知道纳粹进行
的是屠杀,却仍然助纣为虐,这比直接杀人者更加恶劣。

无论有着怎样冠冕堂皇的理由,即使
是作为执法者在执行实实在在的法律,依然最终要为此承担职责,理解制裁。

影片的主人公辛德勒为营救犹太人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对于生命的尊重,对于每个个体犹太人的
尊重,正是司法机关在整个纳粹统治期间的审判里最重要的缺席者。

处于纳粹疯狂鼓吹的优生学理
论中,再加上战争的背景,受到同化是难免的。

但是就连影片里喜爱拿集中营里犹太人做活枪靶的
阿蒙,亦能够从对犹太女仆说“谢谢”和“我不想把感冒传染给你”等不少细微情节中感到些许温情。

而最讽刺的是,纳粹司法的判决里连这种极小的人性温情都没有,只有冷酷与漠然,不仅仅对
于犹太人,亦包括波兰人等一切所谓的劣等民族。

最让我觉得讽刺的案例发生在1943年2月18日,14个波兰农夫因屠宰了自家的猪被控“非法屠宰罪”,9人被关进集中营,3人被判死刑。

此案的
司法逻辑竟然是人命不如猪命。

只要此案的法官稍稍尊重一下人的生命,哪怕只是怜悯,怎会有出
现如此可笑的判决呢?毕竟恶法消极执行与用心执行之间的效果是大不相同的。

纳粹法官之因此恐怖,是正因其对屠刀下的弱者生命的漠视与轻蔑。

正是这种漠视让法官的黑袍不再是守护者的象征,而
化身为恐怖阴影的一部分。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2
《辛德勒名单》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的一件悲惨的事情。

德国军
队占领波兰以后,开始大批屠杀犹太人,他们可以很随意的屠杀犹太人,比如说用毒气室、狙击、
焚烧、活埋等等惨无人道的方法。

辛德勒先生看到了这一切以后,非常伤心,他决定拯救犹太人。

于是他运用自己的头脑和智慧开了一家工厂,专门生产军需品。

他先拿出名贵的酒和钱财来贿赂那
些军官,然后再用钱买来很多犹太人,让这些犹太人在他的工厂里做工人,这样就可以不被送到集
中营去。

工厂里的所有工人都非常尊重和感激辛德勒先生,他的大仁大义让全世界的犹太人都感动。

他利用这种方法拯救了1100犹太人,战争结束以后,辛德勒宣布他将要离开这座工厂,所有的工人
都将被解放,而辛德勒却自己逃亡在外。

看完这部电影,我对战争了解了很多,我原先一直梦想着参加战争,想到战场上捡子弹、捡枪。

可我现在才明白,一次战争会夺去多少人的财产,多少人的性命啊!战争是残酷的,它不会因为你的
地位有多高,就不会去靠近你,战争是随时可以发生的,希望以后再也不要发生战争了。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3
那是一段黑白的日子,不仅仅存在于幸存者的记忆中,而是存在于全世界千千万万爱好和平的
人的记忆中。

斯皮尔伯格导演用他的镜头语言,讲述了残忍背景下的一个温暖人心的故事,黑白的
色调把观电影者带进了一个地狱般的世界,纳粹脚下卑贱的生命,堆积如山的尸体……片尾恢复彩
色色调,明朗的天空似乎又告诉人们,一切都过去了,生活会有新的开始。

①烛台中,一支蜡烛消耗殆尽,火苗渐渐熄灭,最后化为一缕青烟。

烛台被放置在中心位置,
运用小景深,突出了主体,环境被虚化。

巧妙的构图含有一种隐喻,犹太人就如这烛焰,脆弱不堪,在黑暗的背景下,渐渐熄灭……
②这个镜头安排得十分有意味,首先,两个人是呈左右对称分布的,但是因为辛德勒是坐着,
史顿是站着,所以会给人一种倾斜感,这种倾斜感则表现了当时他们的地位尊卑高低,进一步表现
的则是犹太民族和德意志民族的等级关系,在这时,虽然也存在上下级关系,但在大背景下已经显
得无关紧要了。

其次,史顿身后处于一片漆黑之中,而面对辛德勒一面则有左侧光,表现了史顿此
时此刻的矛盾心理,即他本身是名犹太人,希望保住民族尊严但又不得不加入德国人的工厂为其卖命。

再次,镜头运用透视手法,让人视觉上有一种空间上的纵深感,居高临下,可以看到厂房中忙
碌工作的犹太人,交代了辛德勒、史顿与犹太工人间的关系。

③冰天雪地,即将被枪决的女子倒在雪上,旁边是即将掏出手枪的德国士兵,女子被安排在镜
头的右下角,远景,表达了犹太人的无助、无力与绝望。

而这个镜头中又有一个细节的刻意安排让
观影者心生动容,左侧近景,一个犹太人在喝着热水,更加凸显了犹太人此刻的渺小和悲哀。

④本片多处运用特写镜头,而这两个特写镜头,也许就能把受到迫害的所有犹太人的状态概括,第一个特写镜头,小男孩的脸一半黑暗一半明亮,表情惊恐万分,位于正中央,这样的位置更加放
大他恐惧的神情,侧面衬托了纳粹的残忍行径。

第二个特写镜头是刚刚服过毒药的老妇人,她微笑,表情安详。

白色的床单,淡淡的阳光射入让白色更显光芒,在黑白影片中,白色就是圣洁与希望的
顶点了。

我想,导演想要塑造的就是这样一个犹太人形象——淡定的,安详的,最接近天堂的人。

⑤这是本片的亮点,在犹太人被驱逐推搡的时候,在街道上一片拥挤喧闹的时候,一位红衣小
女孩伴随着轻声的儿童歌曲在街道上踽踽而行,没有遇到任何阻拦,如同鬼魅。

最后躲进了一个狭
小空间,而这时的她表情和众人截然相反,她在微笑。

在电影本应是黑白的部分出现了一抹红色,
这是让人始料未及的,人们的目光跟随着小女孩这个趣味中心,终会陷入沉思。

画面中心被漆黑包
围的小女孩,睁大眼睛堵住耳朵微笑的小女孩究竟代表着什么?我想,也许是犹太人在最艰难的时候,心中还残存的一点希望吧。

⑥运用大远景以及大景深的手法,凸显了犹太人的渺小。

把德国军官放置于画面左下角,虽然
所占几何面积比重小,但是由于他手举狙击步枪,画面就如同整个掌握在他的手中,使他拥有极强
的控制感。

⑦在这个镜头中,我们看到得是镜中的德国军官,但是,这种构图方法别有一种另类的冲击力,几何面积占大部的小男孩表现的强烈的恐慌更加被凸显,而镜中的德国军官的威慑力和控制力则出
现了一种膨胀感。

同时这样的拍摄角度突破了同时拍摄两人面对面一定用侧拍的局限,正面拍摄表
现起来更加强有力。

⑧画面中,德国军士位于画面中心,有说有笑,而他们的周遭就是那些尊严丧尽的裸体奔跑的
犹太男女,用一种强烈的对比反差,表现了德国纳粹冷血变态的一面。

⑨犹太女人被赶进了“毒气室”,这里运用了集中构图,赤裸的人中蔓延着未知的濒死恐惧。

通过集中构图,深度挖掘和暴露了最深处的人性。

⑩镜头打破了寻常地平线将天地对半平分的视角,而是天空占据了画面三分之二,大远景展现
了广阔天空下恢复自由的犹太人。

传达出的是自由的信号和对迈向新生活的向往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4
我想喜欢电影的人,没有几个人没看过辛德勒的名单。

之所以叫观后感而不是影评,是因为没
有几个人有资格,对这部伟大的作品,品头论足。

毕竟我们不能对我们不了解是事物妄加评论。

尤其是在对大师评分。

我的感受只有四个字来形容,不可超越。

一部真正伟大的作品。

还有是对导演的尊敬,不是以
为他拍了一部伟大的作品,而是他对这部作品的态度……
(早在1982年,斯皮尔伯格收到他的制片人寄给他由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科内雅雷斯所著
的《辛德勒的名单》,从不细读小说的斯皮尔伯格一反常态,不仅仔细阅读完这部小说,还当即拍
板买下其改编、制片权。

他意识到这是他渴望已久的题材,但他自知时机尚不成熟。

直至10年以后,即进入1993年的春天,影界一些要人劝他放弃这部非商业性影片的拍摄计划,他所在电影公司的一
个头面人物甚至提出:"与其拍此片,不如把钱捐给大屠杀博物馆。

"这句话激怒了斯皮尔伯格,更
促成了他下走决心不惜付出任何代价都要坚持拍成这部影片。

电影公司最后作了让步,不得不让这
位向来以游戏心态拍摄惊险片、恐怖片和科幻片而著称于世的"孩童"导演去实现他的梦想。

为了这
部影片,斯皮尔伯格首次放弃了惯用的电影特技,拒绝援请好莱坞影星主演,仅请一位奥斯威辛集
中营中的幸存者做副导演和被辛德勒拯救出的犹太人做影片顾问。

就这祥,他仅耗资2300万美元就
拍出了这部长达3小时15分钟的影片。

这部影片的拍摄对斯皮尔伯格来说是一次新的体验,压抑的
情感闸门一下打开,他说:"这次我感到重要的不是我的想象力,而是我的良心,突然间,我一惯用
来逃避现实的摄像机直面现实,在拍摄中我哭了,我每天都流下了热泪。

"
为了方便工作,斯皮尔伯格把家人接到了波兰,可每天14小时紧张的拍摄工作之后,亲人也无
法把他从白天的思绪中解脱出来。

在影片拍摄过程中,斯皮尔伯格不止一次因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
而迫使拍摄中途停止。

当他用手势指挥群众演员--健康的到右边,有病的到左边时,他感到自己就
像纳粹党徒;当他指挥剃光妇女的头发、剥光她们的衣裤,把她们像牲口一样赶来赶去时,他的心都
要碎了。

他说:"这是我一生中最可怕的经历。

"几个星期里,他不和剧组里的德籍演员握手,不向
那些身着纳粹军服的扮演演员打招呼,他以为自己就生活在当年的纳粹集中营里,4个月后,影片
在波兰封镜,身心疲惫的斯皮尔伯格脸上才终于露出一点笑容。

……拍完此片,斯皮尔伯格谢绝了
片酬并决定将个人赢利全部捐给美国大屠杀博物馆。

)
我们也是二战的受害国,而再看看我们中国的导演。

我也不知道他是第几代导演,他叫陆川,
是中国比较有名的青年导演,也拍了一部类似题材的电影:南京南京。

南京是中国人永远痛和耻辱,而我们的导演又将这种耻辱加剧。

我是个爱好和平的人,不想宣
传仇恨,但必需面对历史。

我们不奢望我们导演像斯皮尔伯格一样伟大,但希望他们有起码的道德
标准。

不知到是我看不懂陆川的艺术形式,还是我不了解大多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辛德勒是因为红衣女孩,找到自己的良知的。

而现在的中国……你的红衣女孩在那?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5
这部影片的黑白画面给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营造出一种纪录片似的真是氛围。

影片的主旨就
是和平和救赎,它清楚的为观众展现了一个名叫辛德勒的德国军火商人从一开始的贪图一己私利到
最后开始真正发自内心的想要救助每一个受到德国纳粹迫害的犹太人这一转变过程。

战争给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带来了死亡与恐惧,那些执政党派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不惜发动战争,完全不顾人民的死活。

战争使人性扭曲,也同样是人性善良的一面表露出来。

纳粹党在希特勒
元首的领导下培养了一种狂妄自大的种族优越感,在他们眼里犹太人就是一群畜生,毫无人权可言。

他们举起屠刀残杀无辜的犹太百姓,他们用冷酷无情的面庞将法西斯的特有的残暴展现的一览
无余,我忘不了那些为了躲避纳粹党追杀而躲在地板衣柜和床底下瑟瑟发抖的妇孺,忘不了德国士
兵在发现有幸存的犹太人后蜂拥而上举枪一个不留,一个绅士般的军官坐在犹太人的钢琴前优雅的
拨弄琴键,莫扎特的乐章伴随着如爆豆般的枪声如同是死神的舞曲。

导演用一种看似荒诞的方式来
讽刺纳粹的残暴与变态。

当辛德勒骑着马在山坡上目睹了城市中正在对无辜的犹太人大肆屠杀的德国士兵那野兽般的行为,当他在混乱的人群中看到了那个穿着红衣服的小女孩慌慌张张的奔跑,他内心深处的善念令他
彻底顿悟了。

他明白了,在这个乱世中,就算赚再多的金钱也不能换来活生生的人命,没有人性,
就算有再多的荣华富贵也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

影片用了许多细节来交代辛德勒的转变,比如他开
始利用自己的人脉为工厂中的犹太工人谋取一线生机,在他的生日舞会上他不顾旁人的眼光热情的
吻了前来祝贺的犹太女人,给予了他们充分的尊重。

与辛德勒反差极大的便是那个纳粹中尉军官,
他身上的军国主义法西斯气息已经无法掩盖,即便他在外人面前很优雅,但内心的孤独在他遇见犹
太女人海伦时暴漏了。

他没有杀死海伦,或许他的内心是需要人来安慰的。

他或许并不是真心的喜
欢海伦,仅仅是想有个人来宣泄情感,但他内心的种族歧视却已经在他的灵魂中烙下了深深的不可
磨灭的印记。

当辛德勒规劝他试着宽恕他人的时候,从他的身上我似乎看到了一线转机,他的内心在那一刻
仿佛也对自身所信仰的主义产生了一丝动摇。

当他在地下室轻抚着身为女佣的海伦,他迷恋着海伦
的美,但却又不能表达对她的爱意,因为他是一名德国纳粹军官,他的身份和信仰令他无可奈何。

内心的矛盾使他变得暴躁,法西斯的思想重新占据了他的灵魂,他疯狂地殴打可怜的海伦,导演用
平行蒙太奇把宴会上辛德勒对待犹太人的亲切尊重与他的变态进行了强烈的对比。

这或许也是导演
对战争扭曲人性的另一种阐述。

当影片进入尾声,辛德勒见到德国士兵挖出了那些在集中营被屠杀的尸体,观众们意外地发现
一个身穿红色衣裙的身影静静的躺在尸体堆中等待火化,小女孩的尸体早已经腐烂,辛德勒怎么也
没有想到一个孩子也难逃劫难,由于影片色彩的特殊性,导演对小女孩的身影单独使用局部色相,
这使得在视觉上起到一定冲击。

在黑白的尸体中,那一抹红色显得异常刺眼,在这黑暗的时代,童
真被无情的杀戮埋没,希望在瞬间被摧毁。

辛德勒深深明白了名单的意义,也明白了自己该去做什么,他废寝忘食,不惜余力只想再多救
一个人。

这不禁让我们想起影片开头那个一心只想大发战争财而不在乎犹太百姓生命的商人辛德勒,原来一个人真的是会蜕变的,犹太人让辛德勒完成了一次自我救赎。

让他明白了救人一命,就是拯
救全世界的道理。

本片可以说是身为犹太人的斯皮尔伯格本人的回忆录,他深刻的批判了战争对人性的扭曲,同
时也歌颂了战中尚未泯灭的人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